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總編輯 黃國珍
進入AI時代的現在,我們的教育不再只是侷限於傳統的知識學習。當技術變革如此劇烈,傳統的學習方法似乎已經無法滿足現在以及未來的需求,尤其當許多基礎性和重複性的工作都將被AI取代,教育如何對應環境變遷與人才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現在我們要關注哪些必需的學習呢?
首先,批判性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變得相當重要。這些技能可以幫助我們面對未知的情況,並解決新出現的問題,更能讓我們在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中找到適應之道。AI人工智能暫時難以取代人類的高階思維,也是我們在教育中應該注重培養的技能。
其次,我們需要強調創新和創造力的培養。在科技的驅動下,我們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也在不斷變化,此時以創新思考產出新的解決方案、產品或服務的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
同時,情緒智慧和人際交往能力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內容。AI或許可以處理許多任務,但是它們並無法取代人類的情緒智慧以及人際交流的能力,這些技能對於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領導團隊,以及了解並回應他人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
接下來,我們也需要重視終身學習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這個科技快速變遷的時代,新的工具和技術不斷出現,唯有具備終身學習和自我學習的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才能適應時代的變遷。
再者,數據素養的培養也變得更加重要。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能理解和運用數據的能力是非常關鍵的。這包括了解如何收集、分析和解讀數據,以及如何根據數據做出決策。
最後,當我們越來越依賴數位科技,了解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數位公民變得極其重要。包括了解數位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網路上表現出尊重和道德的行為,重視道德和數位公民素養的培養。這與本期的主題閱讀單元「鄉民」有關。「鄉民」是PTT的重要流行用語,早期是帶有較負面意思,就是愛起閧、愛看熱鬧、不明是非的群眾。經過幾年的發展,網路的使用者們逐漸以「鄉民」自居,並認同這個稱號。由此來看,我們都可以被視為不同程度「鄉民」,而隱身在螢幕與鍵盤後的「鄉民」素養,創造出網路世界中許多辛辣、酸溜、歧視、偏見與爭議的發言文化,形塑一個缺乏責任與正義的平行世界,令實體世界承受崩壞的風險。面對這個現象,我們特別邀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祁立峰老師,帶領各位讀者跨越時空,從古典與現代的跨度中,思考個人與社會集體的文化與性格。
身為教學者,我們常常提醒學生要與時俱進。如今,面對快速變遷的世界,我們也成為學習者。若AI人工智能有意識,或許正在等著我們能否與時俱進。
更多內容請見《閱讀理解》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