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文│洪憶瑄
工業革命後,人類文明發展開始大規模地影響地球環境生態的可持續性。人類對自然資源無限索求,壓縮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而碳排放帶來的溫室效應,讓地球氣溫明顯上升,更讓許多地方的氣候發生改變,並影響了地球上包含人類的所有生物。
作者:【第86期作者群】劉烘昌、梁羽楓、陳玉峯、董靄光、黃淑梅、趙克堅、郭熊、田原 等著
優惠價: 9 折, NT$ 162 NT$ 1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本期內容簡介】
氣候變遷悄然改寫著地球生命的篇章。螃蟹,這曾在沙灘上悠遊的生物,如今面臨棲地被迫轉移與繁殖挑戰,生態平衡遭遇撼動。本期專題「變動中的橫跡」從陸蟹生態的學術觀察與潮間帶生態觀察活動出發,探討氣候變遷如何導致物種之間的競爭與生態關係微妙的變化,並揭示物種在這些挑戰中的足跡。
作者簡介:
【各篇作者簡介】
劉烘昌 從小在新竹頭前溪中摸魚捉蝦,培養鍛鍊出自然獵人的身手。國中時立志要成為一個物理學家,高中時因觀看BBC生態影片,重燃對生物學的興趣並進而努力自學。大學時就讀化學系,大一時的一場演講改變了未來規劃,決定改換人生跑道。1990年從「國家地理雜誌」聖誕島紅地蟹介紹認識了「陸蟹」,1994年開始固定在恆春半島進行陸蟹研究。2012年辭教職成為獨立陸蟹研究者,2013年起定期前往聖誕島進行陸蟹生態研究。
梁羽楓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熱愛登山的女子。
陳玉峯 一生匍匐在地,爬梳台灣山林。始終以心跳的堅毅,一筆一畫,
刻劃給母土台灣一封封的情書。生死交融、反芻再三,不再只是生態調查或學術研究,而是直扣三世人靈與土地的相關。靈鷲山及上森生態顧問,台灣自然保育、文化改造的代表性人物。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系,台灣大學碩士,東海大學理學博士。曾任教台大、逢甲、東海、靜宜、成大等多所大學。著有「台灣植被誌」書系及相關自然、宗教、哲學等著作百餘冊。
董藹光 喜歡陪孩子親近山林的國小老師(1982~2014),目前為國際殼斗學會(IOS)會員(2016~迄今)。
黃淑梅 出生於臺南縣白河鎮,1991 年開始創作紀錄片,長期以影像關注、介入環境生態議題,主要作品有《在中寮相遇》(2006)、《寶島曼波》(2008)、《給親愛的孩(2015)、《家鄉保衛戰》(2016)、《 回 家 》(2020)、《馬頭山之戰》(2021)、《依諾物語》(2023)等。
趙克堅 台灣生態學會特約研究員、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博士生、大學兼任教師。長期關注台灣生態環境與永續發展議題。
郭彥仁 又名郭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畢業,曾跟隨「黑熊媽媽」黃美秀副教授從事野外臺灣黑熊生態研究,目前從事野生動物研究,著有《走進布農的山》。
田原 烏來大桶山「獵人雜貨店」店長、政治大學原專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