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我把這個東西扔進嘴中,用牙齒嚼碎,我感覺到膠囊如塑膠般碎裂成片,白色的藥粉從中滲出,有點苦,但不像「撲熱息痛」(paracetamol,譯注:一種頭痛藥)一樣令人想吐,只是那苦澀的化學藥味佈滿了舌頭和齒縫間,叫人有些不舒服。我喝了口可樂漱了漱,但沒把討厭的餘味沖乾淨,然後坐在包廂裡,俯望著舞池。
十分鐘過去了。我們兩人變得有些焦躁,想隨便聊點什麼,卻又陷入煩躁的沈默,我們都很疑惑待會兒會發生什麼事。……二十五鐘過去了。我又啜了一口可樂。其實我寧可喝啤酒--這裡只賣Breaker沒有Red Stripe --但是有人說這東西不能和著酒精服用。啜一口可樂,啜一口,又一口。等待,啜一口,等待……那是什麼?一陣刺痛?燈光似乎閃爍得十分奇怪,僅僅千分之一秒,我覺得腹內顫動了一下,些許溫暖的感覺。我試著感受身體哪裡不對勁,卻又找不出來。
四十分鐘過去了。不知不覺,周遭的東西似乎全移了位,好像是身處加速上升的電梯。一陣無可抵擋的悸動咻地湧進體內,從動脈、靜脈、骨髓、牙齒衝上來,把我推倒在塑膠椅裡。坐穩……媽……的……,坐穩,抓好,讓它帶領我,我的神智開始安撫著身體:「順其自然,讓它帶著走,你不會有事的,放心,順其自然。」
接下來有些緩和了,我開始有強烈欲望想要說話,想要表達身體裡不斷湧現的感覺。
你吃過快樂丸嗎?在台灣叫搖頭丸。
成癮藥物的濫用存在台灣社會已久,且越來越明顯,由早期紅中、白板、速賜康、強力膠至嗎啡、安非他命,均造成社會極大震撼。只是,隨著時代變化,成癮藥物也日新月異。那麼,坊間目前流行的「快樂」藥物又有哪些呢?
這本書談的就是快樂丸的由來歷史以及他跟音樂與社會的關係。
作者簡介:
馬修.柯林(Matthew Collin)資深作家,長年為《Observer》、《Guardian》、《Daily Telegraph》、《Time Out》、《Wired》、《The Face》等報刊媒體撰寫流行文化、旅遊、音樂、科技與禁藥的相關文章。身兼《The Big Issue》副總編輯及《i-D》雜誌資深編輯顧問。
約翰.高德菲(John Godfrey)協助此書的原始構想、研究和大綱起草。曾任《The Face》副總編輯,現任Channel 4的Eurotrash節目製作。曾與馬修.柯林合著《A Dedade of Ideas》。
審閱潤稿者簡介
何穎怡:商周出版音樂河書系選書顧問。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婦女學研究,現專職寫作、翻譯。
著有《風中的蘆葦》、《女人在唱歌》。譯有《不與男孩同一國》、《霸王龍的最後一眼》、《第四級病毒》、《乳房的歷史》、《天真的人類學家》、《天真的人類學家之重返多瓦悠蘭》、《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太太的歷史》等書。
譯者簡介:
羅悅全:曾擔任《破週報》技術編輯、《時報周刊》特約記者、《Pass》特約撰述,參與過《秘密基地--台北九O年代音樂場景》、《另翼搖滾注目》等書之編著,目前旅居加拿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