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自然醫學醫師 王佑驊博士推薦●
為什麼H1N1新流感不會在夏天盛行?為什麼冬天減肥比夏天有效?
因為,體熱是健康的關鍵!
癌症、心肌梗塞、腦中風,三大死因都與因體寒而硬化有關!
失眠、肥胖、濕疹,都和水分囤積造成體寒有關!
糖尿病、痛風、脂肪肝等陽性病,也屬隱性體寒症!
疲勞、掉髮、頻尿、男性雄風、婦科疾病,都和下半身體溫暖不暖有關!
因為,體寒是萬病之源!
別以為手腳發燙、臉部潮紅、常出汗,就不會有寒涼症,有可能是「隱性體寒」,現代社會高達80%的人都屬於這種體質。所以,量體重前,請先量體溫、檢測體質!
日本保健醫學權威,石原結實醫師提供您:
˙5類體質檢測表:用體溫、排便、肌肉結實度、行動力等19個項目,檢測自己屬於陽性、陰性或中性體質。
˙6大體寒典型及體寒徵狀圖:檢查自己是否體寒一族、又屬於哪種體寒典型:全身性體寒、下半身體寒、氣寒、水寒、體表血液循環不良、燥熱體寒。
˙8種溫熱性食材選擇原則、3種食物性質分類表:以區分食物屬於陰性、陽性或中性。
˙10種私房養生菜單,簡易又美味。
˙10種天然溫熱性飲料,喝了能讓身體自動熱呼呼。
˙16種藥浴,細分為熱水浴、溫水浴,還分全身浴、半身浴、手浴、足浴…等。
˙7天就能見效的簡易溫熱療法,7個真實案例,35種常見病症,從小病痛到大病症都有。
例如:治療便秘,讓大腸溫暖比補充水份多吃蔬菜重要;
下半身肥胖的人,排水比減脂更重要;
對夜間頻尿、憂鬱、低血壓、溢胃酸、痔瘡、蘿蔔腿、浮腫……也都有效。
U小姐異位性皮膚炎:水分過多而體寒,3個月後,皮膚回復柔嫩,季節性氣喘也不再發生,體重減8公斤!
J先生糖尿病:糖分積在下半身而體寒,5個月後,回復正常值,體重減5公斤。
S先生大腸癌:進行特殊溫熱療法(遠紅外線三溫暖等),至今10年仍健康,也不需裝人工肛門。
醫學研究證實:體溫每提高1℃,基礎代謝就上升12%,身體的免疫力也會跟著提高30%以上。人體的最佳體溫是36.5~37℃,若低至35.5℃則代謝機能變低、自律神經失調、容易過敏;35℃時癌細胞便會增生。1866年醫學研究就發現癌症怕熱,實驗更指出:持續10天39.6℃癌細胞全部死亡,正常細胞不受影響,因而發展出「溫熱療法」!
作者簡介:
日本保健醫學權威,石原結實
1948年出生於日本長崎,長崎大學醫學院博士,專攻血液內科。曾多次遠赴以長壽村而知名的喬治亞共和國高加索地區及瑞士班納醫院,研究最新的自然療法。1985年,石原在日本伊豆地區開設養生所,推廣以玄米、紅蘿蔔汁、運動療法、溫泉療養等方式增進健康。目前為石原診所院長,同時也參與日本許多養生節目,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推廣健康養生法,廣受迴響及好評。著有《空腹力革命》、《體內淨化大作戰》、《擊退萬病從下半身開始》等多本著作,無論在日本或台灣,均締造暢銷佳績。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中國文化大學文藝創作組暨日文輔系畢。任職出版工作十餘年,曾任保險行銷雜誌之日文編譯。旅居日本三年。現為專職譯者。著有《智慧行銷三十六計》(簡體版《孫子行銷戦典》)等。
章節試閱
溫熱療法擊退癌症!
癌細胞「怕熱」這一點,可以由流行病學及許多相關文章當中證實。
較早是在1866年,德國的醫學博士發表的研究論文當中指出:「有患者因為丹毒(由產膿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或粘膜炎症。「丹」是紅色的意思。)或肺炎等感染症而引起持續高燒,因而治癒了癌症。」
1900年代初期,紐約紀念醫院整形外科醫生的許多論文中也指出:「無法動手術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在感染了丹毒的38人當中有20人痊癒。」
此外,從鏈球菌等提取混合毒素給312位無法進行手術的癌症患者投藥,患者因發燒而痊癒的病例有134例。
日本的國立預防衛生研究所(現在的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在1978年也發表以下實驗結果:「由人體中取出的子宮癌細胞,分別給予32∼43℃的溫度變化後,和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在39.6℃以上的情況下於10天左右全數死亡,正常細胞則不受影響。」
基於這項事實,現代醫學也針對癌症進行溫熱療法(Hyperthermia、加溫療法)。
局部的溫熱療法是針對黑色素瘤(皮膚癌的一種)或骨頭、肌肉的腫瘤,使用超音波、微波、高周波等電波,在癌症部位以42∼44℃、每次40∼60分鐘、一星期一、兩次的間隔,進行約5∼10次的加溫。
全身的溫熱療法則是針對會轉移的癌症進行全身加溫,每次2∼10小時、將溫度維持在41.5∼42℃、每隔一、兩星期進行2∼5次加溫。加溫方法則有「溫水浴」或「體外循環血液加溫」(譯注:把血液抽出體外加溫,再輸回體內,殺死癌細胞,在日本是行之有年的癌症治療方式)。
溫熱療法和放射線療法併用的情況很多,對於皮膚癌等會出現在體表的腫瘤確認有70%以上的效果。
三大死因的共通點是「體寒」!
日本人每年死亡總人數約90萬人,死亡原因排行第一名的是癌症(約30萬人)、第二名是心肌梗塞(約15萬人),第三是腦梗塞(中風)(約13萬人),之後第四名是肺炎,第五名是意外事故,第六名是自殺,第七名是衰老,第八名是腎衰竭(腎硬化),第九名是肝硬化,第十名是糖尿病。(●注●2008年台灣十大死因依序是:惡性腫瘤占27.3%(近4萬人)、心臟疾病占11.1%(約1.5萬人)、腦血管疾病占7.5%(約1萬人)、肺炎占6.1%(約近9千人)、糖尿病占5.6%(約近8千人)、意外事故占5%、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3.8%、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占3.5%、自殺占2.9%,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占2.8%。)
從排名第一的癌症到第三位的腦梗塞(中風),都是屬於「變硬的疾病=寒涼的疾病」,而肺炎在冬天病故死亡的案例也占大多數,可說是因「寒涼」而引起的疾病。
除了肺炎或血管疾病等這些明顯受寒冷影響的疾病以外,癌症、腎臟病、糖尿病等也是在冬天死亡人數最多,由此可見,「寒涼=體寒」,對人類的健康而言,可說是頭號敵人。
●體溫過低=體寒,到底怎麼發生?
我們的身體裡,既然原本就具備產生熱能的構造,為什麼現代人的體溫卻一直下降呢?
體溫變低的六大原因!!
從結論來說,「體溫過低=體寒」的原因,可以分成以下六大項目:
①下半身缺少肌肉
②壓力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良
③冷氣的不良影響
④錯誤的洗澡方式
⑤服用過多藥物
⑥錯誤的飲食習慣使體溫降低
我想正在閱讀的你應該也包括了其中幾項。接下來我就針對「體寒」的六大原因一一說明。
①下半身不活動,身體就會變冷
一運動,身體就變熱、促進排汗,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反過來說,運動不足、也就是肌肉運動不足,會降低體熱的產生。
尤其是,人的肌肉70%以上都存在腰部以下的位置。經常走路、或多做下肢運動是極為重要的。
有人說腳底是人的「第二個心臟」,透過下肢運動讓肌肉充分地收縮、鬆弛,流回心臟的血液也會變得更順暢。
全身血液循環變好的結果,能促進身體所有細胞和組織的新陳代謝,使身體的熱能上升。
尤其對於依賴汽車代步的現代人而言,為了使體溫上升,多做下肢運動格外重要。相對的,下肢不常活動的結果就會導致體質變得寒涼。
②壓力過大或不動腦
都會引起血液循環不良而體溫下降
現代社會充滿了壓力,被工作追著跑,人際關係又緊繃,長期無法得到良好休息的狀態下,「緊張的荷爾蒙」──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的分泌大為增加,造成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體溫也會下降。
不過,從前文的數字我們也可以知道,由腦部產生的熱能相當多,什麼都不思考的發呆狀態,反而會造成頭部血液循環變差,降低腦部產生的熱能,而導致體溫降低。
因此有適度的緊張感其實對健康比較好。
這也是用腦力工作,即使很少活動身體,卻相當長壽的人不在少數,或許正是因為腦細胞活動而促使熱量產生的緣故吧!
③都是「夏日生活型態」和冷氣惹的禍!
一到夏天,我們就開始大啖冰淇淋、啤酒、蕎麥麵(日式涼麵)等涼食來度過暑熱,是祖先傳給我們的生活智慧。另外,人的身體一到夏天,也會為了度過夏天,基礎新陳代謝自然地變慢,熱能的產生也趨於和緩。
換句話說,我們的身體本來就具備了在炎熱季節裡,讓體溫下降的生理本能和機制。
但是現在人們即使到了冬天,也在溫暖的室內吃冰冷的食物和飲料,並且視為理所當然。
換句話說,身體一整年都處在「夏天的生活型態」下,夏天一到又會設定溫度過低的冷氣,促使身體變得更加寒涼。
如此周而復始,現代人的體溫自會持續降低了。
④淋浴習慣招致體溫下降
最近的年輕人洗澡採淋浴的人似乎很多。年長的人一到夏天,也有很多人也改成淋浴洗澡。這也是體溫變低的其中原因之一。
在浴缸裡充分浸泡身體,能讓全身血液循環順暢,促進器官和細胞的新陳代謝,使體熱上升。
另外,泡澡也能促進排汗、排尿,將多餘水分排放,更能令體溫上升。
洗澡不光是洗去身體的汙垢而已。充分浸泡身體,讓身體溫暖也是極為重要的。
⑤藥物服用過多引起「體寒」,成為疾病的根源
藥,其實就是化學藥品(甲狀腺荷爾蒙劑除外),可說全都會造成身體溫度下降。譬如說風濕之類的病症,我們通常都會使用鎮痛劑來減輕暫時的疼痛。
但是,就像鎮痛劑又叫鎮痛解熱劑,幾乎所有的鎮定劑都帶有使體溫下降的作用,服用鎮定劑簡直就像是為了迎接「體寒」即將造成的疼痛。
這一點,中藥裡治風濕的藥——桂枝加附子湯,能促進發汗、排尿,讓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由於使用的藥材能讓身體溫暖,用來治療風濕可說是很適合的。
不光是鎮痛、解熱劑,幾乎所有的藥都會令體溫下降。只要想想因服用這類藥物而產生藥疹(蕁麻疹、濕疹)、嘔吐等副作用就會明白。因為藥物使身體變得寒涼,身體自動的機制會試圖排放多餘的水分,令身體溫暖起來,所以才會產生藥疹或嘔吐等反應。
高血壓、肝臟疾病、高膽固醇血症、膠原病等,如果只是長期服用化學藥品,體質就會變得寒涼而再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
吃過量.吃太快,是「體寒」的元兇
充分咀嚼、少量飲食是消除體寒的不二法門!
對於預防及治療疾病而言,「改善體寒」及「清理因代謝廢物而混濁的血液」這兩件事的重要性,在第一章已充分說明。
這一章我就針對「食」的方面,說明讓身體溫熱的方法。
首先,為了去除「體寒」,在飲食方面有兩個重點。
少量並充分咀嚼。
充分攝取纖維豐富及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這兩個要點是飲食的基本原則。若無充分咀嚼,囫圇吞棗的結果,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會因為沒有得到飽足感,一不小心就因飲食過量而導致肥胖。我想大家都知道,吃得過量和肥胖是造成血液混濁的元兇。
趕走廢物,多吃能淨化身體的清道夫食物!
另外,就算不是吃得過多,一旦便祕,原本應該和大便一起排出的膽固醇、脂肪、糖等多餘物質會被身體吸收,使得血液混濁。防止便祕也是使血液乾淨的重要條件,所以平時就要多吃海藻、豆類、胚芽、玄米、蔬菜等,攝取食物纖維以促進排便。
糖、脂肪等營養過剩物質、和食物一起吃進體內的化學調味料、農藥、戴奧辛、致癌物質等……以上各種「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食物纖維能把它們和大便一起排出體外,可說是「腸內的清道夫」。
而且,食物纖維能使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增生,此類菌能改善腸內環境、產生各種維生素的作用。譬如說,胡蘿蔔或蘋果等所含的維生素Bx(對氨基苯甲酸,PABA)就是乳酸菌的發育因子。因為有利尿作用,也可作為淨化血液之用。
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會隨著汗、眼屎、鼻屎、糞便、尿、痰等排出體外,其中排出最多的是尿。換句話說,能夠利尿的食物,如紅豆、黑豆、葡萄、梨子、花草茶、紅茶等,都對淨化血液有很大的效果。
食慾不振和發燒是值得高興的事!
曾有某位德國醫學家直言:「世上有兩位名醫。一是發燒、一是食慾不振。」
感染症等發炎性病症當然不用說,膠原病、癌症、風濕、心肌梗塞等,絕大多數的疾病一開始的症狀都是發燒、食慾不振。如果說「發燒」、「食慾不振」是生病的結果,那麼生病的原因則是相反的「寒涼」、「吃得過多」。
儘管如此,現代醫學的治療,只要一發燒就急著退燒,又以「為了補充營養」為由而讓病患吃多。這並不符合自然法則。包括日本在內的先進國家,雖然醫學進步日新月異,但各種病症和病患人數卻有增無減,這都是因為治療時違反了自然法則。
從野生動物們沒有醫院、醫生、護士照顧,但絕大部分都能身體健康、安享天年這一點來看就知道了,因為野生動物們生病時,絕不會勉強吃東西,發燒時也不會去做退燒這種蠢事。
發燒是白血球強化吞噬病菌及殺菌力的一種現象。另外,發燒時淋巴球、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力量也會上升,也就是增強免疫力。而身體會產生食慾不振的現象是為了讓腸胃休息。腸胃負責消化功能,可說「胃腸力=生命力」,所以,食慾不振是身體需要時間讓腸胃恢復功能,是治療疾病的自然反應。
無論未來的醫學會出現多麼神奇驚異的治療法,我想都不可能勝過「發燒」及「食慾不振」這兩位名醫吧!
●水分攝取過多反而口渴,令人不可思議
水分的「排出」比「攝取」更重要!
就如第一章曾說過的,「水」會使物體變冷。而所有的物體在降溫時都會變硬,因此水分攝取過多,容易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
「水」雖然對生命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攝取過多的話,就如中醫稱為「水中毒」現象一般,對身體有害,容易引起各種疾病。
相反的,三溫暖或泡溫泉、做運動等,充分流汗時,我們會感到全身舒暢!「全身舒暢」這種感覺在現代醫學來說,就是免疫力增強的現象。
雖然對身體而言水分極為重要,但因為在體內積存過多反而有害,所以務必記得水分的「排出」比「攝取」重要這件事。
攝取水分,要選利尿效果好的食物
我們的身體,擔任排出鹽分和水分功能的器官是腎臟和皮膚。因為器官也都是藉熱能在運作,所以水、綠茶、咖啡、果汁、清涼飲料等會使體溫降低的飲品,若大量飲用當然也會使腎臟和皮膚溫度降低、造成功能減退,以致妨礙水分的排出。
為了預防血栓或因其他原因,需要多攝取水分的人,應該喝能夠溫暖身體又能促進排尿的花草茶、蜂蜜紅茶、薑湯、薑母紅茶、梅乾番茶等飲品。
特別是體溫比年輕人低的老人,一到晚上隨著氣溫變低,體溫也變低,強行攝取過多水分會使身體寒涼,因此導致罹患寒涼相關疾病的機會大增,最糟的情況也許會因心肌梗塞或夜裡猝死而失去寶貴的生命。
可見「夜間頻尿」的症狀,是老年人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防止疾病發生的身體機制。如此看來「睡前喝水」其實是很奇怪的療法。
●使身體溫熱的八種食物選擇基本原則
原則① 選擇顏色偏紅、黑、黃、橘色的食物
紅、黑、橘、黃色等暖色的食物可以溫暖身體。例如:瘦肉、魚、炒飯、米飯的鍋巴等。
另外,裙帶菜或海帶等蔬菜,因為顏色較深不會使體溫降低。因此,體寒的人可以把裙帶菜、蘿蔔、洋蔥,用醬油調味做成沙拉來吃。
以這個原則來判斷,在讓身體溫暖的效果方面,蕎麥麵會優於烏龍麵、黑糖紅糖或蜂蜜會勝過白砂糖、紅酒贏過白酒、豆沙餡的和菓子也比鮮奶油的西式點心更能使體溫升高。
同樣的道理,玄米勝過白米、紅豆、黑豆強過大豆、黑芝麻比白芝麻佳、深色麵包使身體溫暖的效果也大於白麵包。
此外,就蔬菜整體而言,根菜類(牛蒡、胡蘿蔔、蓮藕、山藥等)比葉菜類(萵苣、白菜等)顏色來得深,溫暖身體的效果也較好。
另一方面,就像「臉色蒼白」的人多貧血或體寒一樣,青、白、綠等「寒色系」食物,如牛奶或生菜等,會使體溫下降。
對於攝取過肉類(陽性食物)的民族來說,生菜(沙拉)是不可或缺的副食品,原因除了是補充肉類所欠缺的維生素、礦物質等,也可說是為了取得「熱」(肉類)及「冷」(生菜沙拉)之間的平衡。
原則② 選擇北方生產的食物
一般說來,南方所產的食物具有使體溫下降的特性、北方食物則會使身體溫暖。因為居住在南方的人每天都熱到受不了,自然沒有道理再去攝取會使體溫升高的食物。
住在北國的人,因為冷得受不了,自然會想攝取能夠溫暖身體的食物,這完全合乎自然法則。
從這一觀點來看,在北方生產的食物中,夏天出產的具有使體溫下降的性質,而冬天產的食物,則具有使身體溫暖的性質。
事實上香蕉、鳳梨、芒果、蕃茄(原產地南美)、檸檬、橘子、小黃瓜(原產地印度)、西瓜、咖哩(原產地印度)、等都會讓身體冷卻下來。因為吃咖哩、喝咖啡而導致胃痛,甚至引起腹瀉(胃痛、腹瀉都是身體「寒涼」的症狀)就是最好的證明。
蕃茄、咖哩、咖啡等雖然都是深色的,但因為產地是來自南方,請歸類在陰性食物之列。
相反的,蘋果、櫻桃、葡萄、梅乾等,在北方出產的食物,則不具有使身體變得寒涼的性質。
體寒的人基本上容易喜歡上北方生產的蔬果;怕熱的人則容易傾向柑橘類、香蕉等食物。要是體寒症的人吃多了柑橘類或香蕉等食物,就會增加因「體寒」而引起的症狀或疾病的機會。
原則③ 選擇向下生長的蔬果
一般說來朝向太陽生長的植物,是因為本身性質偏冷,所以才拼命往高熱的太陽生長。因此,長得很高的香蕉或椰子等水果,都是會令體溫下降的食物。
相反的,朝太陽相反的方向生長的根菜類蔬菜,如牛蒡、胡蘿蔔、芋頭、雖然是白色的蘿蔔、長蔥、洋蔥、生薑、山藥等,都是能令身體溫起來的食物。
此外,同樣是葉菜類,菠菜、小松菜、長蔥(土壤以上的部分)等顏色深的蔬菜,能夠溫暖我們的身體;高麗菜、白菜、蔥類等葉片捲在一起的植物,也不會使體溫降低。
溫熱療法擊退癌症!癌細胞「怕熱」這一點,可以由流行病學及許多相關文章當中證實。較早是在1866年,德國的醫學博士發表的研究論文當中指出:「有患者因為丹毒(由產膿鏈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或粘膜炎症。「丹」是紅色的意思。)或肺炎等感染症而引起持續高燒,因而治癒了癌症。」1900年代初期,紐約紀念醫院整形外科醫生的許多論文中也指出:「無法動手術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在感染了丹毒的38人當中有20人痊癒。」此外,從鏈球菌等提取混合毒素給312位無法進行手術的癌症患者投藥,患者因發燒而痊癒的病例有134例。日本的國立預防衛生研究...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