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四書--孔子教你齊家安天下》
讓你 知行合一 仁和謙讓 人際互動更圓融
以德服人 與人同好惡 管理可以很藝術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到底談什麼?
孔子的思想有多前衛?為何被譽為至聖先師?
史上第一本「易」解四書,
劉君祖老師以易經為鑰,帶我們步步深入,
從四書的微言大義中,我們看到民主,接近真理,並從中領略聖賢的偉大智慧。
劉君祖老師的四書新解:
◎孔子反對特權,主張施行王道政治。天子可貶逐,諸侯當退位,2500年前,這是非常進步的的革命思想。
◎孔子反對官位世襲。所謂「學而優則仕」,意思是要先學習禮樂才能做官。又說:「繪事後素。」仁德如同美女,禮節就像脂粉,天生麗質還要再施以脂粉才會相得益彰。
◎「游於藝」並不是指從事藝術活動。能將錯綜複雜、風波險惡的人際關係,調理圓融,分寸拿捏恰到好處,才是真正的「游於藝」。
◎賢賢易色之「易」,朱熹解釋成替換,以尊重賢人之心替代好色心,迂腐高調實在不通。「易」應解釋成輕視,男子擇偶應看重賢德,輕視美色。
四書思想博大精深,其根柢在於五經,五經須通,才能真正瞭解四書所言為何;五經有其嚴密的理論體系,四書則因機觸發,講的往往是千錘百鍊後的結論。
劉君祖老師以易學為骨幹,將四書五經貫穿成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並旁通佛、道思想,為欲瞭解四書的現代人提供一個直通儒家心鑰的不二法門。
作者簡介:
劉君祖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灣台中,祖籍湖南寧鄉。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精研儒家學說,尤其深修易經,將難解的易理,以生活化的實例佐證解讀,授課講學,學生遍及政商及民間,現任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
著作:《憂患之書》、《時習易》、《易經的第一堂課》、《易經與現代生活》(三卷)、《易經與生涯規劃》(三卷)、《易經與終極關懷》(三卷),以及有聲書:《復見天地之心》、《易經的決策智慧》、《易經的感情世界》、《易經的教育思想》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看懂四書,無憂無懼
前佛光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 龔鵬程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自南宋以後,為家傳戶誦之書,凡讀書識字者莫不講習,故可說是我民族的人文基礎知識之書。一切對人生、事相、物理、世態之解悟,無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但說基礎,或許會產生疑義,由於它雖與《三字經》等蒙書一樣,人人自幼誦習之,可是它又不只是啓蒙基礎,因為一切人生之價值衡判與依歸,仍在四書,故它又是終極之書。《三字經》、《弟子規》、《治家格言》等無數勸善勵志作品,均由四書衍發引申而來,因此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本經典。許多人喻之為東方聖經,語雖傖俗,倒也符合史實。
然一泓甘泉,人人掬而飲之,中心暢悅雖同,感受體會卻各有冷暖之殊。四書的詮釋與解讀當然也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
我曾見一本,解《論語》說:《論語》以〈學而第一〉開篇,爲什麼叫學而呢?因為我們學就是要學這個「而」。「而」又是什麼呢?而這個字上面一個一,下面一個穴,學就得掌握這個穴。這穴是什麼?就是玄關一竅!能打通玄關一竅,才能學究天人,《論語》要旨,端在於是。又曾見文革期間北大工農兵學員所編《論語》大批判,謂《論語》之學即學地主階級壓迫無產者之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則是遠方同道來共商如何鎮壓農民革命云云。美國詩人龐德亦曾譯述《論語》,但他解學而時習之,說是:「學習,時間白色的翅膀飛走了」。其他近日各種講四書的,或擬為心靈雞湯、或比附企業管理,也是奇談怪論,所在多有的。
因此,四書雖好,還有個怎麼讀、怎麼理解的問題。劉君祖這本書,書名叫《一次看懂四書》、其實就點出了讀書入門須正的道理。入門不正,好書歪讀,結果就堪憂了。
君祖是易學大師。在臺灣,李登輝先生當年欲學易,君祖還曾為其開講,士庶從其問易道、談休咎者,更是不計其數。實則君祖抱道而居,貞介自守,但欲講明正學於天下而已。近歲組易學會、著《易經的第一堂課》,均可見其用心。本書則是由論易延伸而來的同系列之作,重在引領讀者正確入門。
這門道是什麼呢?一是四書須整體參合著看,相為貫串,才不會以為孔孟言說都支離破碎,不成統緒。其實四書義理轉相灌注、互為發明,合而觀之,自見大體。其間偶有不合者,例如《孟子》相較於《論語》,用語或有過激之處,義理未極圓融,亦可參較而知,以見聖之氣象,而得中庸之行。
二是四書又須與五經結合起來看。五經乃四書之根柢,孔孟論事,輒引詩書;孔子晚年更要刪詩書、繫易、作春秋,故其思想實與五經密不可分。宋元以後,士子熟讀四書,卻漸疏於治經;清人力矯此弊,乃又執著文字,未遑推考大義,能結合五經以說四書者竟絕少。這是讀四書的歧途!君祖此書,於此特見精彩,勝義紛呈,頗多慧解。
三是須知四書是教人進德修業的君子之學,重點在於砥礪自己以成就為大人善人。大人善人當然也能開物成務、治國平天下,但最終是希望人人均成大人善人。人人都是大人善人了,天下還須要人來管來治嗎?《易經》曰:「群龍無首,吉。」《大學》曰:「自天子以至庶人,一皆修身以為本。」均涵此義。
由這幾個原則看,君祖所論,其實與宋明理學家及清人都有所不同,具公羊學的氣味。於五經中特重《易經》與《春秋經》,並以其義理貫串四書;論《春秋經》時指《左氏春秋》不是《春秋經》的傳;講據亂、昇平、大同三世;又強調《春秋經》大義在於「退天子、貶諸侯、譏世卿,而討大夫」,都有公羊學的鮮明特點。
不過,這或許也不盡可歸入古代公羊學的傳統,而是他呼應了現代民主政治的講法,欲人人皆得通經而致用。致用之道,則仍歸於修身養志、成己成人。這便是他與傳統公羊學不同之處。漢代公羊家主要在政治體制上做改革,清代公羊家亦然,漸且要改革社會體制,最終則出現康有為的公妻共產大同世界。君祖不如是之恢誕,平實坦蕩、易知易行,確實是能帶領人生走向聖域的一條坦途,故特掬誠推薦之。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看懂四書,無憂無懼
前佛光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 龔鵬程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自南宋以後,為家傳戶誦之書,凡讀書識字者莫不講習,故可說是我民族的人文基礎知識之書。一切對人生、事相、物理、世態之解悟,無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但說基礎,或許會產生疑義,由於它雖與《三字經》等蒙書一樣,人人自幼誦習之,可是它又不只是啓蒙基礎,因為一切人生之價值衡判與依歸,仍在四書,故它又是終極之書。《三字經》、《弟子規》、《治家格言》等無數勸善勵志作品,均由四書衍發引...
章節試閱
第一篇:世界大同的理想
超前二千五百年的革命思想
孔子反對特權,主張施行王道政治。
天子可貶逐,諸侯當退位,
在當時,這是非常進步的這就是遠超越當代的革命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中心。佛家思想雖然博大精深,畢竟淵源於印度,東漢以前真正代表本土文化的,還是儒、道兩家,而儒家更是主流中的主流。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當然有為儒家思想造勢的功勞,根本原因還是孔子本身思想的崇高深厚,贏得中國人的相信接受並加以奉行。歷代尊為至聖先師,數千年來,祭祀的香火不斷,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都罕見。
然而,孔子思想的真相究竟為何?大家尊孔尊的可是真孔?民初以來「打倒孔家店」,而今,大陸當局在世界各處辦孔子學院,孔學的真正意涵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
過去習慣以四書,尤其是《論語》,做為研究孔子思想的門徑。不能說錯誤,但稍嫌簡略,也沒有探討到根本。
史稱孔子晚年整理六經:「刪詩書,訂禮樂,贊易,修春秋。」詩書禮樂都是既有的古典,孔子下了刪訂整理的工夫,借著取材的編纂修訂,傳達對古文化繼承的整體理念。
《易經》的傳承更悠久,孔子晚年喜歡易經,行住坐臥勤加研習,深有所得,更為《易經》作傳,以弘揚義理。現今所謂「十翼」的十篇易傳,豐富精采,對後世學易的人有莫大幫助,雖然不是全為孔子親作,也絕大部分是他的思想。
至於《春秋經》,則純是孔子發抒精妙的言論及恆久不變的常道,編寫體例上雖然像魯國歷史,事實上是就事談理,對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有其寄望和規畫。由於思想超越當時的封建政制太遠,為了避當時君王的忌諱,採用比喻的象徵手法,這也是受了《易經》卦爻闡理的啟發和影響。透過易傳釋經,春秋大義與易理易象,幾乎融成一體,自古就將《春秋經》和《易經》視為經學雙璧,為中華文化思想最精奧的核心。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稱:「太史公曰: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顯。」《春秋經》記述事,從可見的人道推到天道,《易經》明理,根據隱微的天道闡發人道,二經貫通天人,相為表裡。想要知道孔學真相,必須通大易春秋,要真正搞懂四書,根柢還在《詩經》、《尚書》、《易經》、《禮記》、《春秋經》五經。
孔子作《春秋經》,思想遠超越當時的封建思想,因而採用比喻的象徵手法,並透過易傳解釋《春秋經》。
《孟子》中有幾章談春秋,都很精微到位,非常重要。〈離婁篇〉記孟子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周朝興盛時,為發掘民隱,知民養民,設有采詩之官,四處搜集各國民詩,使下情得以上達,作為施政參考。
東周之後,周政府衰敝,中央政令無法實施到各國諸侯,採集詩的官也被廢除,王道一天天衰敗,霸道爭相興起。《春秋經》繼《詩經》之後而作,記各國發生的事,其中寄寓王者褒貶的意思,做為人民喉舌。
晉國的史書名《乘》,乘車叫做「載」,史就是記載事實。楚國的史書名《檮杌》,本為惡獸,記載惡人的事,做為明顯的警愓。魯史稱春秋,為編年史,取四季之二以為名。
孔子根據魯史作《春秋經》,還是以春秋為名,仍是史書編年的體例,實質卻已完全不同,雖然記載的無非是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之事,但其涵義已注入孔子獨創的思想,不再是述實的歷史,而成了講大道理的經書了。
末了強調「孔子曰」,應有其傳承根據。「竊取之」,有偷樑換柱之意,既是謙辭,也說得巧妙。既然匠心獨裁,別人不明就裡,就很難代勞,所以孔子作春秋時,即使是孔門高徒、以文學見長的子夏,也幫不上老師半點忙。
《詩經》有宏大的政治教化功能,孔夫子在《論語》中多處引用。〈陽貨篇〉即說:「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孔子稱諸弟子為小子,有時稱二三子,感覺很親切,老師勸學生讀詩。讀詩可以興發志氣,可以觀覽各地風土民情,可以瞭解社會人群,還可以知曉民怨,從而規正施政得失。近可事父,遠可事君,齊家治國皆有?明。
另外,《詩經》中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的詩篇甚多,描寫了大量的草木鳥獸的生態,讀了也可以增進自然知識,一舉多得。
全民平等,打倒特權,天子只是公僕
《春秋經》繼《詩經》而作,包容、保障人民,自然反對窮兵黷武、殘害民命的戰爭。《孟子‧盡心篇》稱:「春秋無義戰……敵國不相征也。」發動戰事的人,往往以正義之師為號召,要求人民犧牲奉獻。孟子闡明《春秋經》的觀點,一語揭破當政者的虛偽,認定春秋時根本沒有正義之戰。殺人遍野,都是為了爭強稱霸,擴殖疆土,滿足統治者個人的私欲。
漢代儒者董仲舒精通春秋,他的其代表作《春秋繁露‧竹林第三》即提到:春秋詳細記載各種戰爭,以哀慟人民在戰爭中所遭受的深重苦難。
基於此,孟子見梁襄王,回答天下定於一,又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最後說天下莫不與也,正是王道和平思想的表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有人都會參與贊同。《易經》的同人、大有二卦,主張同樣是人,理應大家都有,即為此意。世界大同,全人類和平相處,誰不衷心期盼呢?
〈禮運大同篇〉所揭櫫的願景,就是孔子終極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循序漸進完成,所以《春秋經》擬出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的演進程式。
天下太平即世界大同,《易經》乾卦的終極境界,不是君臨天下的「飛龍在天」,而是天下共治、眾生平等的「群龍無首」,道理與此相同。五經經過孔子整理編訂後,微言大義已一貫相通,這是後世有志讀經的人,不可不知的「心法精要」。
第一篇:世界大同的理想
超前二千五百年的革命思想
孔子反對特權,主張施行王道政治。
天子可貶逐,諸侯當退位,
在當時,這是非常進步的這就是遠超越當代的革命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中心。佛家思想雖然博大精深,畢竟淵源於印度,東漢以前真正代表本土文化的,還是儒、道兩家,而儒家更是主流中的主流。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當然有為儒家思想造勢的功勞,根本原因還是孔子本身思想的崇高深厚,贏得中國人的相信接受並加以奉行。歷代尊為至聖先師,數千年來,祭祀的香火不斷,這在世界...
目錄
專文推薦——看懂四書,無憂無懼
自序——朋友講習
第一篇:世界大同的理想
超前二千五百年的革命思想
全民平等,打倒特權,天子只是公僕
易經揭示全民共治理念
不為王室和諸候效力
入世與隱世的抉擇
體察天地之道,落實人間修行
國有道出來做官,國家無道則退隱
真實面對自己,無愧於心
每個人各自職位上盡心力做到最好,就是至善
領導人的言行,影響社會風氣的好壞
與民同好惡,才能得民心
得民心,就能得天下
霸功之後,必須行王道以德服人
政治智慧與才幹,必須與時勢配合
小國的自處之道
小國行仁政以心服人,仍可能享有天下
在上位者的言行,必然引起在下者效法
大國之間的小國,別選邊靠
上下都不遵守規矩法度,國家很快會滅亡
詩書禮樂,管理眾人之事必備
循循善誘與自悟自得
音樂反映出治世、亂世
詩經反映社會現象及民生疾苦
讀經貴在貫通,發揮運用
孔子引詩經抒情
論語大量引詩書
第二篇:聖賢的知行之道
知行合一
說到就要做到
無法符合中庸之道,至少也要有進取之心
君子重大義,不執著於小誠小信
先知先覺,典型在夙昔
求仁得仁,無怨也
伯夷玉潔冰清,伊尹承擔大任,柳下惠與眾和合,孔子與時具進
豪傑自己就可興起為文王
仁心仁德
孟子捨我其誰的氣魄
孔子稱述先聖前賢,有教無類
第三篇:孔子學生教我們的事
顏回:克己復禮 子路:臨事不懼
一日行仁易,永恆行仁難
凡事三思,別衝動行事
子貢:自知知人 宰予:自我多言
子貢出謀策畫,澈底改變國際形勢
捍衛師道,不遺餘力
自我中心,言多必失
冉求:長袖善舞 子張:缺乏自省
在下者動逢迎、誘使在上者為惡,罪不可赦
六藝是待人接物最實際的生活技能
子張自命不凡,不見容於同儕
子游:大才小用 子夏:繼往開來
仁德是禮的根本
子張太過,子夏不及,皆不符中道
有若:以和為貴、曾參:重視孝道
以和為貴,社會和諧
領導者要懂得自省
功名利祿是空
閔子騫:沉靜慎言 仲弓:雍容大度 樊遲:器量狹小
為人雍容大度,才具人君之器
生活儉樸,自我約束
領導者要懂得舉用好人,教化壞人變好人
公冶長:直言招禍、南容:韜光養晦、原憲:知恥
治世做官,亂世遁隱裝傻自保
聖人不藏私
志同道合者,天下皆兄弟
專文推薦——看懂四書,無憂無懼
自序——朋友講習
第一篇:世界大同的理想
超前二千五百年的革命思想
全民平等,打倒特權,天子只是公僕
易經揭示全民共治理念
不為王室和諸候效力
入世與隱世的抉擇
體察天地之道,落實人間修行
國有道出來做官,國家無道則退隱
真實面對自己,無愧於心
每個人各自職位上盡心力做到最好,就是至善
領導人的言行,影響社會風氣的好壞
與民同好惡,才能得民心
得民心,就能得天下
霸功之後,必須行王道以德服人
政治智慧與才幹,必須與時勢配合
小國的自處之道
小國行仁政以心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