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朱天心、唐諾、楊照、楊澤、駱以軍、蘇偉貞───在路上 推薦
看到了就會想起 已經發生過了 我們認識嗎?
◇ 若你的內心是一暗室,舊時小巷便是照進室內的光,光無法言說,但透過散步,你得以將它多挽留一會兒在心中。
◇ 即使個人的旅程必定面臨終結,但更多的出發還在繼續。中山北路勢必還要再長,長過了它自身所能慾望的樣子,長過了記憶的邊界。
◇ 海洋電台播放的也許是夏天的消息。它是未來的記憶資料庫,存放發生在夏日的種種,關於戀情從地下到明朗化的溫濕度變化,關於改造世界的風向預測。
這或是一本「經過」之書。
徹徹底底,讓自己在這一年成為大街旁小巷裡借道穿行的路人甲乙,觀想當下景物,與幽微過往也與迷路的夢對話;尋訪台北人憶起與忘卻的微憂時間差戲劇殘景──淡然、寥靜、拙赧、輕澀,在日常角落和都市倒影玩著一個人坐擁一座光陰之城的遊戲。漫遊者不寂寞。只需走出去,城市總是在那裡。
作者簡介:
王文娟
台大戲劇研究所碩士。做過媒體企劃、動畫編劇、特約編輯。曾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劇本組首獎、台大文學獎小說組首獎、台北文學年金等。九歲自花蓮遷家至台北,定居、走路、書寫、作夢至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微憂──那些無事在台北走路時想起的小事》獲第十屆台北文學獎年金補助。
◎ 《微憂》所顯露的,是對於幽微感受的堅持,透過文字、透過鏡頭,更是透過文字和鏡頭的交互關係,有一個人不相信、不接受台北的日常平庸性,安靜卻有效地呈顯了她相信的台北細膩時空內涵。 --楊照
◎《微憂》充滿魔鬼般繁複的細節與意象,以既考古又考現的方式大規模記錄,永遠處於新舊輪替、生老病死過程中的都會日常生活,靈光閃耀,個人及集體記憶乃被慢火燉煮成一壺新式的牛奶咖啡,饒有街頭燒仙草的獨特舊風味。城市漫遊、城市寫作早是時髦顯學,《微憂》的規模和成績,證明它是晚來的正規部隊! --楊澤
◎ 說是「微憂」,但這樣像「夢之忍術」穿行、借過那許多「已經發生過了」的他人之夢境,卻有著克利「老天使」沒有的,下一代「新天使」的,在哀愁之上,在昨日之前,在那些廢墟中發愣的老人,少年不知龍貓巴士已經過,在整座城市其實是一本夢的剪貼簿的,一種吹笛人的爵士樂。 (部份摘錄) --駱以軍
◎ 不是那些開創的行腳旅者或者方志,例如晚清陪交官丈夫出使異域「以國民自任」的單士釐,很責任感的寫下那個年代的《癸卯旅行記》。《微憂》可能是台北最後一位無目的閒晃現代女子的「退身到世界的外面回望著世界」之書,退到這樣的世界外面,以沉默的深焦長鏡頭捕捉單畫面:僻靜的東南山區、河堤、在另一邊有什麼靜佇著……於是城市喧囂紛紛安靜下來,《微憂》一針一針編織出純白埃及棉紋路,「這是引言嗎?」「當然。引言本身就是系統。」波赫士在〈一個厭倦的人的烏托邦〉的話,相對於主文,「在另一邊,有什麼靜佇著」,這是引言之書了,我藉以想像班雅明一生最想寫全部是引言的書是什麼樣子? --蘇偉貞
名人推薦:《微憂──那些無事在台北走路時想起的小事》獲第十屆台北文學獎年金補助。
◎ 《微憂》所顯露的,是對於幽微感受的堅持,透過文字、透過鏡頭,更是透過文字和鏡頭的交互關係,有一個人不相信、不接受台北的日常平庸性,安靜卻有效地呈顯了她相信的台北細膩時空內涵。 --楊照
◎《微憂》充滿魔鬼般繁複的細節與意象,以既考古又考現的方式大規模記錄,永遠處於新舊輪替、生老病死過程中的都會日常生活,靈光閃耀,個人及集體記憶乃被慢火燉煮成一壺新式的牛奶咖啡,饒有街頭燒仙草的獨特舊風味。城市漫遊、城市寫作早是...
章節試閱
理髮廳.時光門 ──中山市場.長安西路
第一次踏入中山市場,是改建後有電扶梯的大樓建築。早市的熱鬧繁華已成過眼雲煙,相形之下,這段過渡時期的冷清,反倒令我聯想起劇場的後台,是一種更接近真實生活的狀態:為了營生,隨時待命、隨時準備上場;卻也同時可以吃飯、睡覺、補妝、罵孩子。
上了樓,有間老式的男士理髮廳。那是我至今從未踏入的場所,只能在外張望。印象中,這樣的店面,做的應該都是熟客,那些操著鄉音的外省老先生們。然而隨著時光,他們的頭髮日益稀少,上門的次數應該也不多了。除非是碰到子女們的大日子,或者是老友的告別式,才需要從衣櫃裡取出幾十年前訂做、被樟腦丸香氣保鮮的西裝,穿戴整齊,顫巍巍地來到理髮店,讓久違的老師傅修修臉、染染頭髮,一起感嘆人生的無常罷。
大家心裡都有一個沒說出口的願望,誰都可以老,誰都可以死,但只有這間理髮店不行,它得要在險惡的時光河流中屹立不搖,以便老人們找得到重返過去的入口,鄉愁之所在。老師傅或許意識到自己的重責大任,於是仿照浦島太郎的傳說,在老顧客上門前緊閉大門,而他則以睡眠抵抗衰敗的侵蝕,直到店門「叮呤~」一聲如時光寶盒被開啟,牆上的時鐘再度邁步行走。
墓園.零度山城 --回教公墓、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園區、富德公墓.崇德街
誰會自遠方特地前來赴約,在某座墳塚旁安靜地沉思,度過一個溫暖宜人的假日午后?如同那些在長長的時間隧道彼端閃動的靈光,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偉大名姓,人們的愛慕和夢想綿延附著其上,是陰森作祟的鬼魅之城?或召喚過往歷史榮光的聖壇?似乎都存於造訪者的一念之間。
信義快速道路穿過幾座起伏的山丘(翻過山頭便是新興的城市都心),崇德街圍繞的山頭也在其中,或許還有些顯眼──當群丘的季節還停留在夏末喧鬧的濃綠之際,崇德街山頂的顏色卻是劃一的、極地般的灰白,像是在無人知曉的某個靜夜,下了場水泥結晶的漫天大雪,從此便再不肯融化了般,凝固成模型山城似的零度風景。
在高速的移動中,街景映在視網膜裡的畫面,都拉成千萬條速度線。若是對崇德街一無所知的人,很容易就把這座小山,誤認成又一個寸土寸金、高密度開發的山坡地景觀住宅區。其實它通往的所在是台北的「墓仔埔」之一──佔地六十多公頃、密佈約一萬五千座墳地,是許多個人、家庭的生命終站。沒有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生鮮市場、電影院和旅店,怪手車不會突然在某日清晨隆隆開入,開挖地底深溝進行下水道或光纖網路工程,它人跡罕至,除了清明掃墓時節,平日大概只有想探訪古道(茶路古道、糶米古道)的懷舊登山客、或具拓荒浪遊精神的單車騎士偶爾經過,至為寂靜,也至為「繁華」。
你從六張犁沿路而上,過了一座白牆藍瓦的靈骨塔後,路面的柏油已破損露出泥地,踩踏或大或小的碎石發出的響聲,像是跌入幽谷深潭的斷續回音。夾道盡是墳塚,墓碑太多、碑文斑駁,無法一一看清,從某個層面來說,它們也是一種「碑林」,像是在台北新公園殘存的、古時人作為公告、記事、警示、褒貶用的石碑(位於台南南門者則規模較大較完整),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則好比時間隨手遺留的便利貼,一個人一輩子的行止德性,就這麼簡短地摘要在一塊石頭上了。
相較於法國拉歇茲神父墓園收攏了巴黎七百多年來藝術文明開展的光譜,崇德街的墓群則訴說半世紀以來難解的族群歷史。回教公墓葬著前新疆省省主席堯樂夫婦,以及先祖為回族、後遷籍廣西的民初大將軍白崇禧(作家白先勇之父)的家族墓園。憑藉搭在荒山野林之中、猶如流浪帳篷的半圓形墓頂,和圍繞墓緣、結界咒語般守護睡眠的回文,回教公墓成為一個長長的午夢,作夢的人感覺歷史俯身來與你親近了,卻又那麼難以捉摸。(還有陽明山第一公墓、五指山和南港的國軍公墓,有名將領、文官和無名軍卒,夢遊的隊伍越來越長……)
再走幾步,是一群出身皖北的旅台軍人集資購地的私人墓園,時間約莫是民國七十六年前後。究竟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這些老先生們的夢醒了,心裡頭清清楚楚的一個聲音說著:「我們回不去了。」是民國六十年中美斷交?民國六十四年先總統蔣介石辭世,大雨滂沱的出殯場面,透過還不太普及的電視機傳送到大街小巷?還是民國六十八年,駐台美軍徹底移防離開,好比天母的白屋,華崗的愛富一街、二街,附有暖烘烘壁爐的美式鄉村庭園建築人去樓空,逐漸頹圮成無人廢墟?而中山北路三段美術館旁的大片開闊公園,還知曉它曾經是閒人免入的美軍駐防基地、建有大片木造平房的人,是否也不多了呢?
前總統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亦在此地重修「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園區」。大約五十年前,是當時國民政府槍決政治犯後埋骨的亂葬崗。十多年前,來自苗栗的曾梅蘭尋尋覓覓,終於在這裡找到失蹤多年的兄長墳塚,其餘的受難者才陸續被發現出土。這些墓碑所遺留的資料更為簡略,比磚頭略大的石面上只刻上姓名和往生紀年。歷史翻過,不同立場的人們的故事,如記錄在同一條時間磁軌的A、B面,但思親之痛,因離散而經歷的情感磨折、埋骨異鄉的憾恨,是否會讓他們一反白日的靜默,在入夜後,將崇德街的零度山城搖身一變為喧譁夜店,不同立場的老兵、受難者隔街叫罵如電視上的call in節目?還是和解喝茶、一盤棋局泯恩仇呢?
墓園是歷史的記憶基因寶庫,沉埋許多關於過去的故事線索,但由於長久以來都離你我的實質和精神生活太過遙遠,以致於這條通往尋找「我記得什麼?」、「我是誰?」的象徵小徑,竟與它的現實情境如此相仿,埋沒在荒煙蔓草之間,無人可以傾訴、促膝,密語談心。
陽台.窗格子 ──西園路二段,環河南路二段巷內,及其他
這樣的窗戶,總是讓你停下腳步。
一整面探頭到街道的陽台,本該是窗屋和外間轉換的半開放空間,被型制、花樣各異的鐵窗,圈圍起區隔內外的城池。使用的材質不是泛著灰金光澤的鋁,或浪漫的白,而是更早期的鐵條,外圍塗擦的漆會隨時間和天候變化斑駁的,很需要每年一度大掃除時整理一次:先用一根鋼刷把鐵條表面的殘漆,以及氧化變紅變黑的部份,用力刷去,然後再把油漆和松香水一比一調和,先薄薄地塗敷上一層,待稍乾,再刷一層。刺鼻的味道將在屋內盤桓幾天不散,腦門也彷彿吸了過多飄浮的乙醚而恍惚著,眩暈著。
鐵籠城堡內永遠擁擠,像生活的滔滔大河在迴流的淺灘處、淤塞成的一個港灣,堆置著不想、也不方便放置在屋內之物。比如逢年過節掛置的大紅燈籠,年過了懶得起心動念取下,就這麼慢慢蒙上灰塵;晾掛每日換洗的衣物是必然的,誰叫台北氣候多潮溼,久久曬不到太陽吹不到風,便有一股陰沉的霉味附骨生蛆。或許有勤勞的主婦會將洗刷到鞋面破損的帆布鞋,鞋舌拉出,隨意掛在鐵格子的雕花上,鞋帶在半空飄啊飄,路人看了感覺隨時有禍從天降的惘惘威脅。黑色大塑膠袋,擱著待回收的瓶罐、泛著油氣的便當紙盒;收納箱或紙箱,儲放兒時的玩具、求學時期的教科書、穿不下的衣褲;各色購物紙袋;熨燙板子;粗棉工作手套;掃把畚箕;安全帽;不合季節的電扇、電暖器;各種盆栽,黃金葛、劍竹、九重葛、蝴蝶蘭;風鈴,有管風琴造型的,也有陶製的。甚至在內窗窗櫺邊,高懸著一枚八卦鏡、凸眼青面獠牙的獅面,似要嚇退什麼不速之客?
當這些堆聚了什麼都有、也彷彿什麼都用不上的窗格子,彼此連綴開展成公寓的牆面,彷彿形成一方巨幅織錦。在台北的西南、西北區,沿著環河快速道路,只消從車輛奔馳如飛的幹道(如果沒有塞車的話)轉進任一小巷,擺脫速度、噪音和擁擠的干擾,就能見到類似的牆面夾道迎向你。另外,位於西園路二段靠近和平西路口左近、中華路二段、重慶北路一至四段…等任何超過三十年以上的老公寓們,也多有此類的臉貌。它們有的聚集台北最老的印刷廠,有的是殘存的零件製造、加工的中小型鐵工廠,汽車維修廠,有的純粹是民居,不一而足,只不過似乎在「落後」(不知是出於誰的優越感在比較)的艋舺、大稻埕、大龍峒等老社區林立之地,相形之下數量多了些;而「織錦」的圖案和顏色,也遠比外表劃一的新建現代化大樓,更顯出斑斕駁雜。
卡爾維諾曾以織錦作為城市的隱喻。「每個人都能夠在錯綜的圖飾裡,發現隱藏其間的一個答案、自己的生命故事,以及命運的交纏迴繞。」他說。
你則在窗格子裡看見,自己一路散逸、缺乏堅定意志力統攝的人生,漫漶、失焦、東拾西湊、無一鮮明的構圖主軸浮現。其實,也讀了一點書、認識了一點人、走過了一點地方,怎麼好像就是少了一點力氣,狠下心來閉門大掃除、大整理,不去艷羨別人已織就的圖案(看起來皆如此光彩炫目、輕盈順遂而令你豔羨),將一路走來的累積,理出自己的關聯和秩序呢?
每逢生命的浮沉之際,你總想起這樣的一扇窗。會不會也有一個城市的漫遊者,與你一樣在窗下抬頭凝望,如同台北的天氣變幻無常,窗格子裡的意象,時而因偶然的晴空順境而顯得生氣盎然、自由奔放;在低潮的灰敗時分,則顯得無用頹圮、恍若廢墟一片。
理髮廳.時光門 ──中山市場.長安西路
第一次踏入中山市場,是改建後有電扶梯的大樓建築。早市的熱鬧繁華已成過眼雲煙,相形之下,這段過渡時期的冷清,反倒令我聯想起劇場的後台,是一種更接近真實生活的狀態:為了營生,隨時待命、隨時準備上場;卻也同時可以吃飯、睡覺、補妝、罵孩子。
上了樓,有間老式的男士理髮廳。那是我至今從未踏入的場所,只能在外張望。印象中,這樣的店面,做的應該都是熟客,那些操著鄉音的外省老先生們。然而隨著時光,他們的頭髮日益稀少,上門的次數應該也不多了。除非是碰到子女們的大日子,或者...
目錄
看到了就會想起
陽台.窗格子
廟宇.傳統
理髮廳.時光門
墓園.零度山城
鬧區.借來的世界
城門.門牌
溫泉地.巫女北投
小巷.舊時小巷
大道.長
街頭.降生之前
超高樓.入族式
地下街.末日預演
月台.現在完成進行式
工地.毀滅與創造
海洋.捕夢電台
廢墟.裸顏
邊境.浮線
大風吹,吹… 已經發生過了
行走.捷運的三種時間
命運交織的公車
對視
移動電影院
購物.家的夢
秋獵
玩樂.樂興之時
萬物博覽會
鐵馬牧場
贖回青春
夢遊.神之道
早餐
內在房間
深夜唱片行
等待.鏡影
坐.喝咖啡
包廂
閱讀.頭生
睡眠.睡眠河岸
符號.看到請留言 我們是不是認識?
陌生人.看熱鬧的人
販賣幸運的人
孩子.小小地圖師
童話森林
女子.母姊會
型錄女孩
致兩位母親
升級
老人.吹口琴的老人
麥當勞爺爺
男子.他和他的貓
生出父親
動物.來福
貓道
植物.芒果青
夢之忍術 /駱以軍
後記:幽微 /王文娟
誕生之前已經存在 /黃子欽
看到了就會想起
陽台.窗格子
廟宇.傳統
理髮廳.時光門
墓園.零度山城
鬧區.借來的世界
城門.門牌
溫泉地.巫女北投
小巷.舊時小巷
大道.長
街頭.降生之前
超高樓.入族式
地下街.末日預演
月台.現在完成進行式
工地.毀滅與創造
海洋.捕夢電台
廢墟.裸顏
邊境.浮線
大風吹,吹… 已經發生過了
行走.捷運的三種時間
命運交織的公車
對視
移動電影院
購物.家的夢
秋獵
玩樂.樂興之時
萬物博覽會
鐵馬牧場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