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談的是非常廣泛且詳盡的觀心法門,亦即大手印傳承中的觀禪(Vipashyana,毘婆舍那)教法。修學者如果經過數年的薰習,大略知道心性和如何觀心的法門,就會發現這一套殊勝的教法相當有系統且面面俱到,能夠讓我們清楚瞭解心的真實本性,檢驗自己的修行經驗,完善和增廣自己的智慧。
為了實際應用教法,而不是滿足對教法一時的好奇心,首先要修的是止禪(shamatha,又稱「奢摩他」)。
如果能夠用覺照的心毫不散亂地安住在當下,然後修持本書教授的觀禪,再配合上師適時地直傳心法,就不只能夠得到大利益,還會引領修學者瞭解、現證和完全了證人我空、法我空。如果還不能夠用覺照的心毫不散亂地安住在當下,就需要修「止」來調伏自心。如果還不太能夠自在無礙地修止,還是會追憶過去、妄想未來,就應該選擇一個「所緣」來把心安住。誠如仁波切所說,最常用的所緣就是呼吸。書中還會提到另外五個修止的所緣。
如果止還是很難成就,就需要修前行(ngondro),這樣才能夠消除業障、打開心胸、深信教法、發菩提心、累積福慧二資糧,讓凡夫心與上師的覺悟心結合。這麼一來,根本上師和歷代傳承上師開悟的加持,才能夠進入我們的心續當中。
如果發心精進修行相當困難,就需要長期努力思維生死輪迴的基本真理,亦即「使心轉向佛法的四種思維」。本書會說明這四種思維,但如果需要更詳細的介紹,請參閱次第講解修行道的書,如岡波巴大師的《解脫莊嚴寶論》或蔣貢‧康楚仁波切所著的《了義炬》。此外,如教法所示,我們特別要從因果的角度,一再思維生死輪迴的苦空無常。如同菩提心是佛法的心臟,這四種思維可以比作腎上腺素。
打坐時,如果發現各種情緒湧上心頭,因而不喜歡打坐或排拒打坐時心中浮現的影像,就要改變策略,把剛開始每次打坐的時間減短,如三十秒、四十五秒、兩分鐘、五分鐘。此外,還要評估自己的行為和人際關係,依據的標準是蔣貢‧康楚仁波切所著的《覺醒大道》(Great Path to Awakening)或其他書籍中所講解的修心七要,以及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的教法。
大手印教法是整個佛法的精華,跟大圓滿教法一樣,都是解脫道。傳統上,這兩種法門都要同時觀想本尊(生起次第)和修持各式各樣的密續瑜伽(圓滿次第)。在廣闊無際的西藏和其他喜馬拉雅山區國家,這樣的修習並不會太困難。但是在繁忙、刺激多和壓力大的西方社會,要抽出時間,找到機會、動力,甚至有意願來修持生起和圓滿次第,通常相當困難。所以想要修行,卻沒有穩固的止觀基礎,沒有正確的發心和菩提心的訓練,沒有確實累積福慧二資糧,又缺乏合適的修行環境,那麼圓滿次第的某些高深法門,其實會帶來更大的壓力,而且如密續法本明確的指出,會危害修學者的身心健康。
然而,大手印教法比較溫和,它會讓修學者越來越放鬆開闊,所有心理和情緒上的問題逐漸解決而消失,心越來越清明有智慧,生命變得健康歡喜,而且透過修持還可以開悟。
這裡我要說明,金剛乘視開悟為修行道,而不只是目標。因此為了讓大手印教法確實發揮功效,行者必須聽聞或曾經聽聞密教的心性開示,不管是在非常不正式的場合上,或在某次大手印的開示中,或在灌頂等密教法會中。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在聽聞心性開示時,具格的上師必須在場。
札西‧南甲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