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小說家 陳玉慧
強力推薦!!!
小時候的她以為:
「這個世界太大了!」
長大以後卻發現這些都只是藉口。
雖然走不到永遠的盡頭,
但絕對抵達得了想去的城市!
【本書特色】
「我把一堆願望寫在綁在瑪尼堆上的風馬旗上,扣掉希望西藏和世界其他角落的窮苦小孩都能活得更快樂,
這個充滿憐憫卻又不切實際的願望之外,我許了三個願望:希望自己和家人都健康、考上博士班,和出一本關於西藏的書。
我說等這些願望都實現了,我就要再來一次西藏還願。」
多位旅遊界、出版界名人誠摯推薦
人氣漫畫家、台北不來梅執行長米奇鰻:
文字、感情生活和異國風情一樣精彩的可愛女生!
《她方之城》內容雖然很女孩,但宅宅們看完也許能更了解女孩旅行的意義,多一份對古靈精怪女孩的了解,
而且看完再回去上網會覺得自己更有氣質。
城市旅行部落客水瓶子:
讀歷史的陳祐蓁,對「她方」的定義總是跟人家不同,
要在旅行途中認識一個土地、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從歷史中很難有深刻的連結,
但是她總是可以在自己的心中找到一個理由、一個藉口或一個任性的答案,
而這本《她方之城》正是她自己的她方,充滿了灑脫與傻氣!
旅遊暢銷作家陳彧馨專文推薦:
倘若你/妳喜歡眼見世界不同地方歧異之處燃起的小小火花,
倘若你/妳渴望從日常掙脫,卻又還不敢邁出一步,
倘若你想作作夢,想呼喚自由,或,倘若你仍然相信愛情,
那麼《她方之城》你就不能錯過。
劇作家、《咿咿咿》譯者沈意卿專文推薦:
一個人上路的女子需要心裡一塊火種,和一種殺無赦的天真;因為路長、路苦,路甚至無聊、危險、時不時需要受辱。
無論是怎樣百毒不侵的孤狼,旅途本身並不浪漫;浪漫的是回憶和書寫的那個人。
《她方之城》一段段看來輕快,露出難以抵擋的勃勃生氣,經過祐蓁強力的腦消化系統後,一切困難都舉重若輕了。
旅德設計師/攝影師曾凡寧:
如果,我們都可以遠行,會往哪個方向去;去了那個他方之後,有沒有能力把那裡的風景放入心城之內,
再轉換成熟練可咀嚼的文字?她,陳祐蓁,在《她方之城》裡都做到了。
另有:(以下順序按姓名筆劃排列)
老夫子姊姊(星球國際旅行社總監)
李欣岳(Cheers 雜誌主編)
吳昱錡(新銳電視/電影導演)
周惠民(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
陳玉慧(旅德作家/《海神家族》、《徵婚啟事》作者)
她方是,只要出發,必到達之處
一個渴望遠方的女孩,從25歲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行走在歐亞大陸上邊走、邊看、邊寫,
從蒙古到寮國、西藏到羅馬尼亞、德國到尼泊爾,
趕在30歲來臨前,她走向地圖上想去的每一個地方,完成每一件心底渴望完成的願望。
誰沒有故事?
《她方之城》的內容全是發生在台灣這塊島嶼以外的故事,時間從二○○五到二○一○年,
空間橫跨歐亞,是作者的旅行、流浪,更是一趟又一趟的遷徙之旅,期間交織在異地的求學生活,
從躍躍欲試到了然於心,筆觸隨著年歲變化。
你/妳可以把這本書當成小說的不斷讀下去,也可以當成短篇故事隨手挑一篇品嘗。
就是這些發生在遠方的旅程,構成每一段起伏的人生經歷
和手持經輪筒的老婆婆在八廓街轉繞著、散步在一望無盡的德國黑森林、親眼目睹西斯汀教堂裡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
在湄公河上乘船趕路、生活在全世界最酷的首都柏林、於羅馬尼亞不知名小鎮上攔下一輛馬車、
在蒙古草原陪孤兒種馬鈴薯、在陽朔灕江邊的山林間野營,或與人山人海的流亡異鄉的藏人,一起在喜馬拉雅山腳下接受灌頂……
因為想總結自己的夢想和長大。於是催化出你/妳現在手上拿著的這一本書:《她方之城》。
更希望能催化你/妳,無論如何,有生之年,都能夠順利抵達自己的她方之城,
甚至,在旅程中留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作者簡介:
陳祐蓁
曾經叫作「天使蛋捲」,喜歡旅行,寫所見所聞,在網路世界頗有名氣。
不掩飾出身中產階級,過得相當波西米亞,
主修歷史,網路書寫成癮患者,單身(請密切注意該訊息)。
從島嶼最南端來,18歲離家求學後,一路向遠方遷徙,至今仍折返在台北/柏林之間。
正在柏林攻讀博士學位,從大學到研究所都在歷史系,
對人生無所堅持,唯一的期許是永遠都不要愧對自己的博士生身分和所生存的這個時代。
部落格:die Oder
http://angeleggroll-herstory.blogspot.com/
粉絲團:柏林,一個台北女孩的理想城市
http://www.facebook.com/angeleggroll.berlin
文字風格多樣,既可以寫抒發心情的感想,都會男女關係觀點或是觀影看書的感想;
也擅長從客觀的角度寫報導文學,曾受雜誌《數位時代》邀請,寫一個關於部落格地球村的專欄,
也曾在《自由時報》旅遊版刊登作品: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nov/24/today-travel1.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ug/13/today-travel1.ht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陳彧馨(知名旅遊作家)
她方之城。於我來說,那是有「她」在的遠方。
那個「她」,就是陳祐蓁,或著說,網路上以文字撫慰人心的天使蛋捲。
如果我性別正確,那麼以上說法,分明充滿思慕之情。然而即使性別不正確,對於祐蓁的欣賞,卻也不見得就減少分毫。
第一次注意到長在遠方的她,在大約二○○五年間。彼時我自己也才從遠方回來,回到屬於家的台北,正開始習慣安居樂業,忽視少去的雪月風花。二○○五、○六年間,剛巧是自己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時間,我覺得擁有世界,什麼也不缺少。那時,遠方的她方不過是扇美麗的窗。透過這窗,彷彿又可看見舊日時光輝煌,我偶爾想念那輝煌,卻不感覺有所缺乏,遠遠看著作為日常點綴,很好,卻不是必須。我喜歡點進她方的文章看看,任想像遊走,思緒輕易地飄浮在曾在遠方的日子。然而腳步牢牢地抓住自己的根柢,沒有隨著任何白日幻想漂浮。
我在我自己夢裡窩著,一切靜好。
只是人生並不永恆順遂。
二○○七年間,人生失速墜下,我毫無預期地癱平在深深谷底。
很長一段時間,當生活中的光與熱都不再,我唯有埋進虛無文字裡,我自己的,或是她的。我時常靜靜看著她的故事,默默想著自己的故事;又靜靜看著她的故事,再默默想著自己的故事。就這樣過了許多日子。
我從一個又一個城市的移動間,讀出這個她方無私赤誠地生命中某部分。讀著她去西藏,羸弱身子莫名適應高原地形的命中注定;讀著她在旅程中,按耐住悲傷揮別舊愛的故作堅強;讀著她在德國,陪著室友巴巴地扛著廁所門去參加搞笑節目的無可奈何;然後羨慕她居然遠遠一人獨自往吸血鬼的故鄉羅馬尼亞前行。
我在她方裡尋得一點堅強,一點放下,一點自在。或許還有一點愛。
那點愛讓我重新好好地整頓自己,跟著她的步伐,再次慢慢邁向前方。看著她的嬉笑怒罵,看著她的哀怨情長……我在她的文字滋養裡,慢慢強壯。於是有一天,終於又能揹起屬於我的行囊。
所以我說,在鋪了這長長的梗之後,如果你/妳誤以為將要翻開的這本書,不過是「又一本」遊記,然後急急追尋美景安在?地址為何?營業又至夜多深沉?那麼你/妳也許不那麼適合撲朔迷離的她方,請步行至旅遊指南區,《寂寞星球》有更適合的選項;不過,倘若你/妳喜歡眼見世界不同地方歧異之處燃起的小小火花,倘若你/妳渴望從日常掙脫,卻又還不敢邁出一步,倘若你/妳想作作夢,想呼喚自由,或,倘若你/妳仍然相信愛情,那麼她方,你/妳就不能錯過。
唐諾在《查令十字路八十四號》的序中,說過如果只是拿新台幣兩三百元的代價,能換得寫作者創作、記錄下費時至少數月的生命,那麼跟吃下一頓大餐(兩三百只怕也吃不到大餐)、買件普通衣服比起來,實在是太划算的交易。若是你/妳同意這說法,那麼我要問問你/妳,還在等待什麼?總不會是嫌這幾百元買下歷時五年的流浪、世界、情感、生命還價太高昂吧?
我知道不是的,你/妳會買下她方。
陳彧馨的個人網站: http://www.jaschen.com
推薦序 平行宇宙的她方之城/沈意卿(翻譯、劇作家)
她說希望我給她一句話,我想是為了她即將出版的新書。第一次出書前我還不認識,就算是第二次出書的現在,我們也從未蒙面。我們,像大部分閱讀我們的其他人一樣,不過是經由部落格口耳相傳、輾轉遇見、閱讀彼此的陌生人。她在我某篇部落格下回應:默默地看了很久,然後最後一句話,我跟著笑了,也痊癒了。
我回去看,那篇部落格是這樣結束的:
「若聞問生命的本質,你知道會有什麼。快樂容易,給予快樂也容易。那麼再要一些,再一些……你需要更多。停不住,對生命猛撲、任性、撒野、嚴厲、荒唐、果敢、謹慎避開、予取予求,該有的都不放過。你撲空,你失手,你跌在地,你爬起身,你覺得自己好笑,哈哈哈大聲笑。那笑聲有傳染性,哈哈哈全場全和你一起笑了。」
那是七月。生日前的極度焦慮在生日後沒有消失,只是慢慢凝結,每日早晨壓在胸口:「我到底都做了什麼?」。That was the question。腦中出現很多足以面對大眾的答案,但不能回答自己的問題。自己要知道真相,自己不知道真相。
英國作家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從小被領養。性格古怪的養母毀滅、也創造了她超人的一生。父母死後,她在整理遺物時偶然發現自己身世的線索,洶湧的情緒將她捲入一場嚴重的憂鬱症。她足不出戶,因為提不起任何勇氣和力氣。但故事來喚她,於是她起身,把故事寫出來,然後,逐漸痊癒。創作是親生命的,是一種求生本能。溫特森說。
創作是、寫字是、旅行是、戀愛可能也是。留言的一個月後,我寫信給不知在柏林還是台北的她說:我們該認識對方了。
我和她不常對話,但對話也不需要說太多,就能理解對方的意思。她說:「其實並不是我很強,只是狀況是那樣子,我只有面對一途。」我記得自己常說這句話,但突然我聽見自己回答她:「不,你也可以不要,你可以說,啊!蒙古是什麼地方啊(以下發嗲軟骨五十字)。所以,你真的是強。」
把這段文字送出去的那刻,就像自己突然給了自己一個答案。但同時,我們都知道這種「強」沒有任何好處,更多時候不過提供別人一個方便砸到我們臉上的道具。然後我們會把它撿起來,把它拍乾淨,生吞下肚。時間過去,它會在某個早上、在下午、在夜半突然叫我們上路,或給我們一個句子,一個畫面,一種力量,讓我們寫出這些字。然後,或許,某時某地會有另一個書寫的人,一個總是聽見「你好勇敢啊」,「真羨慕你的生活」卻有時只是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選擇的人,從宇宙某處回應你:我笑了、痊癒了、謝謝你。
一個人上路的女子需要心裡一塊火種,和一種殺無赦的天真;因為路長、路苦,路甚至無聊、危險、時不時需要受辱。無論是怎樣百毒不侵的孤狼,旅途本身並不浪漫;浪漫的是回憶和書寫的那個人。《她方之城》一段段看來輕快,露出難以抵擋的勃勃生氣,一切困難都舉重若輕——經過蛋捲強力的腦消化系統後。
「不然還能怎麼辦呢?」她會說。「而且那沒什麼吧。」
其實我知道那很有什麼的,我想說,謝謝妳為我走過這些我曾經走過、想要走過、未來或許會走,但妳先帶我經歷的路程。也還是用部落格上的第一次回應,請:
繼續笑,繼續跳,繼續美妙。
沈意卿的個人部落格:《桃紅柳綠 生張熟李》http://blog.jaschen.com/
名人推薦:推薦序 陳彧馨(知名旅遊作家)
她方之城。於我來說,那是有「她」在的遠方。
那個「她」,就是陳祐蓁,或著說,網路上以文字撫慰人心的天使蛋捲。
如果我性別正確,那麼以上說法,分明充滿思慕之情。然而即使性別不正確,對於祐蓁的欣賞,卻也不見得就減少分毫。
第一次注意到長在遠方的她,在大約二○○五年間。彼時我自己也才從遠方回來,回到屬於家的台北,正開始習慣安居樂業,忽視少去的雪月風花。二○○五、○六年間,剛巧是自己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時間,我覺得擁有世界,什麼也不缺少。那時,遠方的她方不過是扇美...
章節試閱
從瑪拉穆瑞緒離開後,雖然離回柏林的日子還有十幾天,但我卻有種玩興已過的感覺,大抵是因為在外西凡尼亞地區(Transilvania),居民是居民、遊客是遊客,彼此分得清清楚楚,失去了人情味。
但星期日抽空到小鎮比斯特里察(Bistriţa)走一趟,沒想到又是個驚喜。
到比斯特里察的那天,下著雨,因為是星期日,似乎所有人都去上教堂。羅馬尼亞是個百分九十五都是東正教信徒的國度,而東正教的教堂內部,總有從最底下一塊磚往上延伸整個牆面,直入屋頂的壁畫,聖人和神蹟在寶藍色的襯托下閃閃發光。
從小鎮火車站直直走過來,就是座東正教教堂。東正教的儀式比起基督教或天主教更加繁瑣,信眾們似乎也更加虔誠,許多羅馬尼亞婦女一生之中只有家庭和教堂,禮拜不只在星期天而已,每天傍晚,東正教的各個小區教堂裡,也有修士或修女們吟唱和祈福,老弱婦孺和無所事事的中年大叔就齊聚一堂,專注在燭光中向上帝祈求一生平安。
我跟著大夥兒坐在長凳子上,主教威嚴十足的拿著小火爐從走道另一端緩緩而來,旁邊的年輕婦女牽著我的手溫柔地示意我跪下來,接受薰香的祝福。雖然這不屬於我的信仰,但當修女們念著詩而煙薰迎面襲來,心靈還是隨著嗅覺和聽覺被觸動著。等主教走回祭壇,我走出雨後的教堂外,天空露出撥雲見日的神采。我繼續往前走,到市中心來,所有的店家緊閉門窗,我翻了翻旅遊書,上頭說這兒有羅馬尼亞最著名的路德教派教堂,走去,卻燒了屋頂。折回馬路上的另外一間教堂,茫茫然的站在那兒。
穿著黑色皮大衣,帶著牛仔帽,有滿臉鬍子和長長頭髮紮在後頭的男孩,就是在這時候冒出來的嚇了我一大跳。Lives 其實有一張年輕的臉龐,但和大多數的羅馬尼亞鄉下年輕人一樣,眼神都帶著飽受風霜的痕跡。
他用流利的英語問我從哪來,來這兒幹嘛?我說自己是台灣人,從柏林來,正不知道現在要幹嘛呢!Lives 一聽到柏林就激動的跳起來,「我也會說德文喔!可是我從來沒有在學校以外的地方和外國人用德語交談。」
啊,忽然又遇到能說德文的人太讓我欣喜了,我馬上問他這裡有什麼地方可以去?或吃中餐的地方? Lives 說這個城市太小了,沒有什麼可以看的,勉強要看的話,可以去看各種不同的教堂。
原來小城在中世紀時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但卻是匈牙利大公長期統治這兒,二戰後卻歸屬現代的羅馬尼亞政權,這麼小的城市有三種人口:德裔、匈牙利裔和真正的羅馬尼亞人,而小城的教堂樣式也就兼具了德國人的路德教派、匈牙利人的天主教和羅馬尼亞人的東正教。在這樣的環境長大,Lives 學會如何彈奏和歌唱不同教派的聖詩,剛剛才在路德派教堂彈完琴,現在他正要去另外一間天主教教堂彈琴。
「嘿,妳要不要一起來?」他邊問我,邊拿出打火機,帥氣的幫自己點菸。我望著他背後自中世紀以來就沒有太大改變的街道,風吹來捲起地上的落葉,就像滄桑的中古騎士站在我面前,提出邀請。
好呀,我跟著他來到另外一座白色教堂,繞著小梯子蜿蜒上去,上面有幾個穿著小背心的老男人對我微笑著,Lives 脫下帽子,走到簡單也壯觀的管風琴前,雙手在琴鍵上移動,一臉果決的彈奏著,時而開口用丹田帶領大家唱出聖詩。
管風琴的聲音比我想像中的大,從後頭把我團團圍住,溫暖極了,讓我再也想不起為什麼來這裡。
旁邊忽然有個小女孩拉著我的手,對著我傻笑,嘿,原來小女孩就是他妹妹,已經和母親通風報信,待會要帶個漂亮的姊姊回家吃飯,她手舞足蹈,掃去我這一年多來心頭上的烏雲密布。
禮拜結束後,小女孩牽著我的手用匈牙利語問了哥哥好多問題,Lives 幫她用德語翻譯。男孩的家庭完美詮釋了小鎮的血緣,媽媽是匈牙利人,才十八歲就在共產黨安排下和一個東德男人結婚並生下男孩,後來東歐共產政權瓦解,可以自由戀愛了,媽媽和這個出生自羅馬尼亞,加上德國聯姻家庭的男主人再婚,然後又有了小女孩。
一踏進男孩家裡,三種不同的語言嘰哩呱拉的,好不熱鬧。
男孩一家邀我留宿一晚,其實我已經付了當晚在錫比烏(Sibiu)的住宿費,可是自個兒旅行不就是圖一個團體旅遊不可能會有的體驗嗎?於是我就大方的住下來。
隔天一早,Lives 說要帶我去見他的朋友,聽他練唱。他說自己是本地一個小有名氣的搖滾樂團,下星期還受邀到匈牙利布達佩斯參加一個樂團音樂季。因為Lives 要去郵局投遞回覆大學的信函,所以樂團的另一個大男孩先帶著我散步到練唱的活動中心。他是鼓手,也會說德語,和Lives 從小一起長大,下學期要去錫比烏念大學。他惋惜著雖然樂團終於唱出點成績,可是卻要散了,因為Lives 是主唱也是作曲人,下學期卻要遠赴丹麥念書,他不相信Lives 還會回羅馬尼亞。即使是羅馬尼亞的大都市都未必留得住年輕人,兩年前加入歐盟,讓羅馬尼亞人的世界變大了,我一路走過來,遇到的年輕人都只想往西歐去,擺脫貧困的家鄉。男孩的眼中有不捨和嚮往,「但我還是很高興他能夠走出這個小鎮」。能夠走出羅馬尼亞是求之不得的機會,只不過這也意味著他們都即將告別一起長大的單純歲月。
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當然可以再找一個主唱,或者乾脆自個兒也去西歐尋夢,但我想到自己不也是高中畢業後就離家,愈走愈遠,偶爾回家鄉看那些被拋在某段時光裡的老朋友們,心裡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像自己這樣的際遇,離開的人也許可以和留下的人分享一路的風景,卻分擔不了被留下的現實無奈。
還好也許是年輕,男孩很快掩飾了分離的憂愁,敲敲打打的練習起要表演的曲目。四個團員們都到齊了,為唯一的觀眾,我,在小小的房間裡開起熱力四射的演唱會。轟隆隆的音響敲打我的耳膜,此時此刻我心懷著Lives 給我的震撼,第一眼見到他時,我還以為他就是那種在柏林常看到的、周遊歐洲、四海為家的街頭藝人呢;然後他一本正經的唱著聖詩,渾身上下透露著高貴的教養;但回到家裡卻和媽媽撒嬌,用爽朗的聲音幫繼父翻譯對我的疑惑;現在正自信滿滿的刷著吉他,甩著長髮嘶吼著對未來的想望。
這大概就是青春無敵吧?
小小的演唱會結束後,已經近黃昏,衝著貝斯手說之前他在可盧巨(Cluj-Napoca)吃過難忘的中式料理,我自告奮勇的說要煮一頓台灣式的晚餐。男孩子們高興得跳起來,護送我到附近的小雜貨店買食材。
羅馬尼亞的食品不多,更不用提在這樣的小鎮根本找不到亞洲調味料,我想了一下,大概只弄得出來火腿蛋炒飯吧。於是我買了一大塊火腿和六顆蛋,男孩子們看得直吞口水,Lives 說老闆娘大概頭一次看到有客人買整塊火腿回去,通常主婦們來切個薄薄的五片都覺得很奢侈。
忽然我回想起自己在葉琦玲的《羅馬尼亞的天空》裡讀到,她也是在羅馬尼亞炒了蛋炒飯給寄宿的家庭吃,當時那家人對於她切了一小塊火腿相當不捨,如今十年過去了,儘管羅馬尼亞已經加入歐盟,物價飆漲,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和當年一樣困頓。回到Lives 家,我熟練地用瓦斯爐煮了一鍋米,切火腿時Lives 的小妹不顧媽媽的訓斥,不斷跑來廚房偷火腿丁吃。等炒飯上桌,眾人讚不絕口,我暗暗把手指在桌面上交叉,鬆了一口氣,總算沒有丟台灣料理的臉啊。
Lives 的繼父在酒酣耳熱之際,硬是把自家大門的鑰匙塞給我,說他們的家族若真心當誰是一家人,就會給對方自家鑰匙,表示彼此之間是沒有祕密,不須防備的自個兒人。心頭一陣暖,我開心的收下這一份禮物,眼淚不爭氣的掉下來。
想到自己打從第一天抵達羅馬尼亞,就以一種沉穩的姿態背著大背包在候機室、公車或地鐵站等待著,沒有特別緊張、害怕或是興奮,並非格外勇敢,而是一路上熱心邀請我到家裡作客、不辭路途遙遠載我一程,或是無數藉由比手畫腳為我指路的羅馬尼亞人,給了我在旅途中向前行的勇氣和最溫暖的回憶。
於是,無論當初為何到羅馬尼亞,行走至此,都已不重要了。
從瑪拉穆瑞緒離開後,雖然離回柏林的日子還有十幾天,但我卻有種玩興已過的感覺,大抵是因為在外西凡尼亞地區(Transilvania),居民是居民、遊客是遊客,彼此分得清清楚楚,失去了人情味。
但星期日抽空到小鎮比斯特里察(Bistriţa)走一趟,沒想到又是個驚喜。
到比斯特里察的那天,下著雨,因為是星期日,似乎所有人都去上教堂。羅馬尼亞是個百分九十五都是東正教信徒的國度,而東正教的教堂內部,總有從最底下一塊磚往上延伸整個牆面,直入屋頂的壁畫,聖人和神蹟在寶藍色的襯托下閃閃發光。
從小鎮火車站直直走過來,就是座東正教教...
作者序
作者序 誰沒有故事?
二十五歲那年暑假我出走西藏,在島嶼南端的原生家庭裡掀起波濤大浪。那年冬天,我開始不間斷的寫信到「未知的遠方」,訴說對於未來的想望。翌年夏天,我在生日前完成碩士論文,和朋友到KTV 慶祝,點唱周迅的「外面」,一次又一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會不會失敗?外面的世界特別慷慨,闖出去我就能夠活過來。
吹熄蠟燭後,儘管當時的我根本不會德語、也從來不敢開口說英語,但家人朋友全都不意外地聽著我大聲宣布,即將遠行德國,這決定彷彿是早知道我一定會出走島嶼、走進世界般的順理成章。
只不過當時誰也沒有料到,幾年後我會變成如今的樣貌:再也不具備半點巨蟹座戀家的特質,人生沒有落點,然後把整段青春最末期,消耗於不間斷的在歐亞大陸折返上。然而我絕對不會說「Travel is my life.」這類的話語,雖然我確實在不斷的遷徙中成長,甚至有時候相信,自己只能靠著不斷的移動發光發熱,否則平凡的女孩如我,要怎麼成為別人口中那種獨特而堅強的女人?
當然,能夠看似發光發熱,是因為我書寫。我有好多故事可以寫:
和手持經輪筒的老婆婆在八廓街轉繞著、散步在一望無盡的德國黑森林、親眼目睹西斯汀教堂裡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在湄公河上乘船趕路、生活在全世界最酷的首都柏林、於羅馬尼亞不知名的小鎮上攔下一輛馬車、在蒙古草原陪孤兒們種馬鈴薯、在陽朔灕江邊的山林間野營,或與人山人海、流亡異鄉的藏人,一起在喜馬拉雅山腳下接受灌頂。
是這些在遠方的旅程,構成了我起伏的人生故事。
有時候我會想,自己其實很幸運,當年踏上西藏雪域高原時,既沒有猶豫也沒有害怕,好多朋友都說西藏是今生一定要去的地方,但都要等準備好了才去,可是我懵懂的闖進去了,似乎也沒什麼大礙。
而那次衝動的自助旅行讓我有了勇氣,從此就抱著這樣的態度,走向地圖上想去的每一個地方,完成每一件心底渴望完成的願望。而所謂「願望」,當然也包括你/妳現在手上拿著的這一本書《她方之城》。
《她方之城》的內容全是我發生在島嶼以外的故事,時間從二○○五到二○一○年,空間橫跨歐亞,是旅行、是流浪,是遷徙,並交織在異地的求學生活,從躍躍欲試到了然於心,筆觸隨著年歲變化。你/妳可以把它當成小說不斷讀下去,也可以當成短篇故事隨手挑一篇品嘗。
然而比起「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旅行經驗」這個淺而易見的目的,《她方之城》這本書被出版的意義,更多是為了對願望的表態。成吉思汗說「只要出發,必到達。」我自己是從來不信「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做了」或「有些地方現在不去以後就沒機會去」理論的人,覺得最重要的是永遠記住那些看到流星、吹熄蠟燭時許下的願望,那遲早會實現。
我要去遠方,所以我出發;我想出版一本書,所以我書寫,持續的,不間斷的,直到抵達。而我希冀這樣的告白,能引起更多人對自身願望的表態。
尤其是,儘管這本書之於我自己,不過是二十五到三十之間的年歲紀念,裡頭描寫的旅行既沒有遼闊的格局,也沒有精緻的敘述,都很瑣碎。但我知道,讀完這本書,你/妳一定能夠在這一篇篇喃喃自語式的文章裡,找到幾段經歷,是和你/妳對自身的想望交疊的,甚至會看到一個無論是快樂或悲傷、得意或失意,都維持著不斷地向前走的姿態,從而在其中發現自己對生命的熱情和實現願望的勇氣。
身為作者,成書之後就必須放手讓書自個兒去旅行。我永遠不知道這本書會落在誰的手中?不會知道當你/妳閱讀時會有怎樣的感受?然而如果說我還有什麼願望,那我大概是期盼《她方之城》對於閱讀的人而言,會是一種催化劑。催化妳/你,無論如何,有生之年,都能夠順利抵達自己的她方之城,甚至,在旅程中留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作者序 誰沒有故事?
二十五歲那年暑假我出走西藏,在島嶼南端的原生家庭裡掀起波濤大浪。那年冬天,我開始不間斷的寫信到「未知的遠方」,訴說對於未來的想望。翌年夏天,我在生日前完成碩士論文,和朋友到KTV 慶祝,點唱周迅的「外面」,一次又一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會不會失敗?外面的世界特別慷慨,闖出去我就能夠活過來。
吹熄蠟燭後,儘管當時的我根本不會德語、也從來不敢開口說英語,但家人朋友全都不意外地聽著我大聲宣布,即將遠行德國,這決定彷彿是早知道我一定會出走島嶼、走進世界般的順理成章。
只不過當時誰也...
目錄
她方之城推薦序/陳彧馨
平行宇宙的她方之城/沈意卿
誰沒有故事?(作者序)
日光雪域,第一次離家出走。
行前,片斷
大昭寺前,安撫心靈的聲音和跪拜
乞討和施捨
拖箱女行者的網路筆記
甜茶館裡話拉薩印象
瑪吉阿米的目光
就在經幡飛舞處
在大昭寺前幫藏人照相
轉經老婆婆
雅魯藏布江,閃閃發光的記憶
青山腰的阿尼們
中印公路上的藏人
在喜馬拉雅山脈裡看見地平線
談判
金巴的夢想
四面八方的旅人在矮房子裡唱和
漫遊在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年。
開始,走向遠方
秋。
輕聲親身地走過
巧遇一場臨時搭建的歡樂
墨綠色的天際線
海德堡災難之旅,未完成
冬。
那天
專屬佛萊堡的瘋狂
就熱鬧一個晚上
春。(出走義大利)
萬神不受難
西斯汀禮拜堂,永恆之境
是誰在鼓掌?
真實的就是虛假的威尼斯
夏。
Aufwiedersehen
慕尼黑,一天一夜
柏林,站在城市最心動的方位。
我的普連茲勞爾山
城市一角
那城,那牆
柏林人,Hanz
依靠BVG 維生的人們
以瑜伽為名
Bio! Bio!
柏林,現場直播
一個城市,兩個國家
小旅行,在柏林
冬末柏林
再一次回答為什麼在柏林?
溫暖行走羅馬尼亞。
那麼,就到羅馬尼亞去吧
通往城堡的小徑上
下一站?
邊境小島
刻近人生百態
遇上老闆娘
唱聖詩的搖滾男孩
亞洲,都是旅人嚮往之境。
在亞洲旅行
仲夏,寮國。
在邊境
價錢
寮國人,你們不必知足常樂
告別信
初夏,蒙古國。
跨國列車 K23
都是為了慶寧寺
盛夏,中國。
這一夜,我不是中國人
探兵馬俑三段式
京城奇遇記
「禁止上房」
如果真有桃花源
冬末初春,尼泊爾。
佛祖誕生地的寧靜與荒謬
最後,是隨波逐流的人生樣貌
她方是
她方之城推薦序/陳彧馨
平行宇宙的她方之城/沈意卿
誰沒有故事?(作者序)
日光雪域,第一次離家出走。
行前,片斷
大昭寺前,安撫心靈的聲音和跪拜
乞討和施捨
拖箱女行者的網路筆記
甜茶館裡話拉薩印象
瑪吉阿米的目光
就在經幡飛舞處
在大昭寺前幫藏人照相
轉經老婆婆
雅魯藏布江,閃閃發光的記憶
青山腰的阿尼們
中印公路上的藏人
在喜馬拉雅山脈裡看見地平線
談判
金巴的夢想
四面八方的旅人在矮房子裡唱和
漫遊在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年。
開始,走向遠方
秋。
輕聲親身地走過
巧遇一場臨時搭建的歡樂
墨綠色的天際線
海德堡災難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