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的美味,不管怎樣都要吃!
漢堡從工人填飽肚子的街頭食物,一躍成為速食革命的產業龍頭
♦ 1920年代,美國的學校餐廳也供應漢堡,還稱讚這是「有益健康的好食物」。
♦ 即使在經濟大蕭條的1935年,最早的連鎖漢堡店「白城堡」一年就賣出四千萬個漢堡。
♦ 如同今日知名的神戶牛,十九世紀德國漢堡鄉間的牛隻也是昂貴的高檔肉品,流行的料理方式是將漢堡牛肉剁碎壓成肉餅。
十九世紀中期,大量德國難民湧入美國各大都市。這些移民開設的德國餐廳供應一道用牛絞肉做成的肉餅,稱為漢堡排,美國百年國慶之後更成為舉國喜愛的新菜色。到了十九世紀晚期,大量工人在離家很遠的工廠日夜上班,餐車小販成為他們填飽肚子的最佳選擇,裝備齊全的餐車甚至能現做熱食。為了讓顧客能在路邊拿著吃,因此出現了用兩片麵包夾著漢堡排的「創新方案」。
美國工業化時代出現的漢堡,原本是不起眼的工人街頭食物,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成為一種全新的餐飲銷售模式的焦點,也就是造成美國飲食革命的速食產業。在躍居全球性地位的過程中,漢堡藉著順應當地文化和口味成功打下江山,同時更改變了世界。
∞ ∞ ∞
吃史是一則關於特定食物的動人故事,它說明這些食物如何因為人類歷史的變化,無論是經濟的、文化的、科技的、商業的,甚至政治的與軍事的因素,而成為一種全球性的飲食。最後一章是篇幅精簡的特殊食譜,列出了歷史上各種代表性的口味與做法。
作者簡介:
安德魯.史密斯 Andrew F. Smith
作家、紐約新學院大學食物研究課程講師。所寫關於飲食的文章超過一千篇,編著書籍十九本,包括《牛津百科:美國的食物與飲料》(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Food and Drink in America)、《垃圾食物與速食百科》(Encyclopedia of Junk Food and Fast Food)、《餓死南方:北軍如何贏得南北戰爭》(Starving the South: How the North Won the Civil War)、《馬鈴薯:吃的全球史》(Potato: A Global History)。
譯者簡介:
陳怡華
輔大大傳所畢,文字工作者,譯有《神話與傳說:圖解古文明的祕密》、《希臘人為什麼有智慧》、《這就是天堂!我的北韓童年》。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2010年安德列西蒙飲食圖書獎特別推薦
André Simon Food and Drink Book Awards – Special Commendation
得獎紀錄:★2010年安德列西蒙飲食圖書獎特別推薦
André Simon Food and Drink Book Awards – Special Commendation
章節試閱
漢堡不起眼的登場
二○○六年十一月,州議員貝蒂.布朗(Betty Brown)向州議會提案正式認定德州雅典鎮(Athens)為「漢堡的家鄉」。她提案的根據,是相信一八八○年代戴維斯(Fletcher Davis)在他的小吃店發明了這道餐點。政府針對這項提案召開聽證會,二○○七年三月它在德州州議會闖關成功。威斯康辛州議會不讓德州專美於前,也在同年八月通過議案,宣布奈格瑞(Charlie Nagreen)發明了漢堡,而賽默鎮(Seymour)是真正的「漢堡誕生地」。其他競爭漢堡發明人榮銜的知名人士,還有法蘭克和查理斯.梅區(Frank and Charles Menches)兄弟倆,據傳他們在一八八五年紐約艾瑞鎮園遊會(Erie County Fair)上端出這道菜;一九○○年拉森(Louis Lassen)在康乃狄克州紐哈芬(New Haven)也有類似傳聞。
這些角逐個案的共通點就是直接證據不足。誰是發明漢堡(嚴格來說,就是兩片麵包夾著熱的碎牛肉餅)的第一人,大概永遠也無法釐清了,不過漢堡問世的時間大約在十九世紀後期,比三明治和碎牛肉餅晚很多才出現,這點倒是很肯定。
三明治的發明
漢堡遙遠的根源要推算回十八世紀的英國,據說那是三明治的發源地。一七六○年代,法國人葛羅斯里(Pierre-Jean Grosley)到倫敦遊玩,回國後把遊歷轉化成紙上文字,成了十八世紀最暢銷的倫敦旅遊指南。書中寫到有國家官員連續玩牌二十四小時,中間只吃兩片麵包夾牛肉填肚子。葛羅斯里說,這道餐點就依沉迷賭牌的部長命名。葛羅斯里沒寫出餐點名稱或是發明人,但是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也就是之後《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的作者,在日記中記載著一七六二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他在一家時髦的男士賭博俱樂部可可樹(Cocoa Tree)吃了「三明治」。將上述兩項資料結合起來,這道菜餚的發明者就是約翰.蒙塔古(John Montagu),也是第四代的三明治伯爵(Earl of Sandwich),他在一七六○年代擔任海軍部長一職。事實上,伯爵不可能是吃兩片麵包夾牛肉的頭一人,不過此後他就被當作三明治的發明人。
不論三明治的源起為何,它製作簡單、食用方便,因便利而大受歡迎。三明治的美味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多層次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口味和口感,並且讓它的主要材料──麵包和牛肉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三明治最初是在英國的上流社會引起風潮。一七七○年代,英國烹飪書裡已經有各種三明治食譜,到了十九世紀早期類似的食譜也出現在美國。大部分食譜都說要用薄片麵包、放了一天的海綿蛋糕或小麵包捲,切成一口大小的四方形或三角形。推薦的三明治夾餡有起司、火腿、蝦仁、牡蠣、肉醬、蟹肉、龍蝦、明蝦、香腸、牛舌、鯷魚和家禽肉類。女主人在午餐、茶會、晚餐和野餐時提供這些輕食小點,或是裝在籃子裡方便旅行者取用,茶室裡也有販售。小巧的三明治通常放在一個大托盤上,因為可以一口吃下,所以不需要個別擺盤。
在美國,三明治有不同的發展。上流階層的家裡會出現精巧的小三明治,但是勞動階級則需要用更大片的麵包做成豐盛、多變化、有飽足感的三明治,在酒館和酒吧裡常供應大份三明治。一位英國觀察家曾經描述一八八○年代美國酒吧的櫃檯,堆積了許多巨無霸牛肉三明治,吃一個就可以打發一餐。他目睹這些三明治一下子就被掃光,驚訝不已。這些三明治經常是酒吧免費招待的,用意是希望刺激顧客多點一些飲料。
牛肉一開始就被拿來做三明治,很多烹飪書裡都有出現芥末薄牛肉片三明治的食譜。儘管這道三明治很受歡迎,卻不是每個人都喜愛。即使軟麵包夾著薄薄的牛肉片,其實都不好咀嚼,特別是對那些牙齒沒剩幾顆、甚至掉光光的人──這種人在十九世紀並不少見。消化不好的人也不適合吃切片或切塊的牛肉。歐洲和美國的醫學專家建議消化不良的病人吃生牛肉,而消化不良是十九世紀常見的疾病。做法是將生的瘦牛肉仔細剁碎後抹在麵包上,或是搾取肉汁,加熱後當作「牛肉茶」飲用。一八七○年代,生刮牛肉三明治的食譜已經問世,接著出現在美國和歐洲的烹飪書中,像是伊莉莎白.米勒(Elizabeth S. Miller)的著作《廚房裡》(In the Kitchen, 1875)。瑪莉.林肯(Mary J. Lincoln)在《波士頓烹飪教學》(The Boston Cooking School Book, 1887)中寫到生牛肉三明治稍微烤過後更美味。另一種處理生牛肉更好的做法是韃靼牛排(Steak Tartare),這道菜出現在餐廳菜單和英國烹飪書上,就像西恩(Charles Herman Senn)的《精選配餐》(Récherché Side Dishes, 1901)。
一八六七年,紐約一位索爾斯伯利醫師(James H. Salisbury)反對吃生牛肉,因為他和其他醫學專家認為生食牛肉會導致疾病。索爾斯伯利建議一種替代的吃法,將牛肉片壓製成約二公分半厚的肉餅,烤過以後再吃。他建議可以酌量加一些調味料像是奶油、胡椒、鹽、英國黑醋(Worcestershire sauce,味道酸甜微辣,色澤黑褐)、芥末、辣根或檸檬汁。到了一八八九年,「索爾斯伯利牛肉餅」的食譜出現在醫學書籍和烹飪書。還有其他類似食譜冠著不同的名稱,最常見的是「漢堡排」(Hamburg steak),這道菜在十九世紀晚期開始流行。「索爾斯伯利牛肉餅」的名稱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開始因為愛國心作祟,取代了聽起來像是德文的漢堡排,廣泛出現在菜單上。不管用什麼名稱,這塊牛肉餅總是被盛放在盤子裡,以刀叉享用。
準備這些肉排的困難之處是刨刮生牛肉的繁複工序。絞肉機的普及讓這個工作變得易如反掌。雖然家用絞肉機最晚在一八四○年代已經出現,一八五○年代起,商業機種也在市面上販售,但絞肉機在美國一般家庭中仍不常見。直到一八七六年費城百年展覽(Philadelphia Centennial Exposition)主打絞肉機之後,絞肉機隨即成為廚房必備品。諸如「企業絞肉機」(Enterprise Chopper)和「美國絞肉機」(American Chopper)的商業機種開始普及。到了一八八○年代,包括索爾斯伯利醫生在內的許多醫學專家都公開背書,肯定「美國絞肉機」有助於烹調有益健康的牛肉料理。緊接著,陸陸續續還有許多來自大廚和烹飪老師的背書。
絞肉機的發明對肉商來說是一大利多,他們現在可以充分利用那些賣不掉或沒人想吃的碎肉和內臟,過去這些東西最後只能扔掉。絞肉機也使得在絞肉裡添加其他非肉的成分變得可行,消費者很難分辨出混在一起的成分。絞肉價格低廉,很適合推銷給勞動階級,而且靠著添加其他更便宜的食材,像是軟骨、表皮、多餘脂肪等,肉商本來就不錯的收益就更加豐厚了。
漢堡牛肉
真正的漢堡牛肉在十九世紀是昂貴的講究美食。漢堡牛肉理論上是來自德國漢堡鄉間飼養的牛隻,有許多種烹調方式。其中最普遍的一個方式,是將新鮮的漢堡牛肉剁碎、調味,再壓成肉餅,但是製成後短時間內就必須烹煮。在冷藏設備發明前,牛肉必須用其他方式保存:煙燻、風乾、醃漬或製成香腸。既然漢堡牛肉在德國北部以外地區的價格不菲,許多十九世紀烹飪書便收錄改用其他牛肉做肉餅的食譜。牛肉餅以不同的名稱風靡整個歐洲、英國和北美。在英國和美國,叫作切碎、剁碎或削片的牛肉餅(beef patty)、牛肉餡餅(beef cake)、牛排餅(beefsteak cake)和香腸肉餅(sausage-meat cake)。牛絞肉通常會加上豬絞肉和羊絞肉。洋蔥、大蒜、鹽和胡椒是常見的肉餅調味料。肉餅有時候會做生的,但通常是烤過或煎過的。
德國人從十七世紀開始移居到美國,在許多地區落腳生根建立社區,尤以賓夕法尼亞州人數最多。一八四八年革命失敗後,大量德國難民湧入美國大都市,包括紐約、費城、密爾瓦基、辛辛那堤、聖路易和芝加哥。就像今天的情況一樣,當時食品業是少數肯雇用移民的行業。許多德國移民在農場工作,他們在都市的表親則開設肉舖、餐廳和熟食店。到了一八六○年底,德國餐廳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大批顧客,他們看上美味又平價的外國食物紛紛上門。
一八七○年代早期,德國餐廳開始出現漢堡排的菜色。艾米許(Auguste Ermisch)在紐約的餐廳從一八七三年就開始供應漢堡排。根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漢堡排「不過就是藉由搗成碎牛肉,改善牛排原本較富韌性的口感,然後揉成一團肉餅。這樣吃起來雖然十分可口,但是良知驅使我們指出漢堡排比不上真正的肉塊,在此地肉塊也可以有同樣令人滿意的柔嫩口感」。漢堡排是一道用牛絞肉做成的菜色,而不是用諸如紅屋(porterhouse)和沙朗(sirloin)等特選部位製成。
對一般美國消費者來說,漢堡排這個名字並不特別,當時已經有許多以歐洲城市命名的美國食物,像是法蘭克福香腸、維也納香腸和漢堡香腸。漢堡排聽起來比碎牛肉高雅得多,結合了異國風情以及代表好品質的頂級牛肉。一份只賣八到十(美)分則是意外的禮物。從餐廳業者的角度來看,本來頂多拿來做香腸或煮湯的碎牛肉,如今卻可製成漢堡排。一八七○年代,商業用的絞肉機已經很普遍,漢堡排成本低、製作容易,只要適度調味就相當美味。
多虧一八七六年的費城百年展覽,否則漢堡很可能至今仍是平價德國餐館菜單上的一道菜而已。為期半年的展覽吸引超過千萬名遊客參觀,並在餐廳內用餐,其中一家是由費城的勞勃(Philip J. Lauber)開設的德國餐廳。勞勃以六千美元的高價購買在展覽開設餐廳的權利,再以堪稱天文數字的五萬六千美元蓋了一棟兩層樓的餐廳,中間有搭蓋帳篷的大庭園。這家餐廳以德國的樂隊、菜餚、啤酒和美酒為號召,最多可容納一千兩百名顧客,上菜速度快而確實。儘管勞勃的餐廳在展覽結束前就燒毀了,仍然是當時公認展覽內最成功的一家餐廳,每天有數千名顧客在此用餐。根據《紐約論壇報》(New York Tribune)當時的報導,漢堡排就是最受歡迎的菜色之一。
費城展覽會讓漢堡排大放異彩。到了一八八○年代,在德國餐廳以外的餐館也找得到這項菜色,烹飪書也收錄它的食譜。報紙上出現關於這種新食物的報導,多半是介紹製作方法。例如一八八七年《芝加哥論壇報》指出,漢堡排「是由剁碎的牛瘦肉加入洋蔥和大蒜烹煮而成」。在北達科塔州,《俾斯麥論壇報》(Bismark Tribune)報導這道新菜色是由德國肉販市場的小攤主人所發明,其構想來自紐約。一八八九年,懷德黑(Jessup Whitehead),一位英國裔的芝加哥餐廳業者與作家,他寫漢堡排是「牛肉香腸裡面摻了剁碎的洋蔥,用一點大蒜調味,做成扁平的圓形肉餅,用奶油煎,可以直接當早餐吃,或配上不同的醬料當作晚餐的主菜」。
漢堡排肉餅通常會配上洋蔥、肉汁、馬鈴薯泥或薯條和各式蔬菜。漢堡排在一九○○年已成為美國大多數餐廳常見的菜餚,但還是放在盤子上,以刀叉享用。
漢堡三明治的發明
以今日的角度來看,漢堡排跳離餐盤變成三明治似乎是必然的發展。但是漢堡排卻花了整整二十年才遇上三明治的兩片麵包。美國的工業化促成了漢堡三明治的發明。在十九世紀晚期,工廠在許多城市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特別是在新英格蘭地區、中部和中西部各州。工人住家通常離新蓋的工廠有一段路程,所以他們不可能像過去一樣,在中午和晚上回家用餐。工人通常帶著便當去上班,但另一種新型態的飲食服務也因應而生,譬如有些大型工廠就開設了員工餐廳。
白天的時候,工人可以趁上下班通勤時,到雜貨店購物或向街頭小販買吃食。但是隨著工業化日漸普及,許多工廠夜間也持續生產。由於商店、員工餐廳、小餐館一到晚上都會打烊,填飽晚班工人的肚子就成了個問題。其他恰巧晚上外出的人,也為找不到東西吃而煩惱。羅德島州普維敦斯(Providence)的史卡特(Walter Scott),機靈地看出其中的商機。一八七二年,他打造一臺手推車(後來改裝為大受歡迎的(美式餐館鼻祖)先鋒午餐車[Pioneer Lunch Wagon]),裝滿了三明治、水煮蛋、牛油麵包、派和咖啡。他會在晚上八點左右,把車子推到地方報紙通宵達旦印刷的工廠外,坐在車裡等顧客上門。工人會來到手推車旁,從邊窗點餐和取餐,有些顧客就站在附近吃,有些則選擇帶走。
普維敦斯另一個生意人瓊斯(Ruel B. Jones)看到史卡特的攤子門庭若市,決定打造一臺更大的餐車,以供應更多的食物,賺更多錢。大餐車的點子相當成功,一八八七年瓊斯已擁有好幾臺餐車,根據潛在顧客的集中地設在城裡多處。其他生意人看到成功案例紛紛加入,在普維敦斯和其他城市做起這門生意。在麻薩諸塞州的伍斯特(Worcester),瓊斯的姪子山姆(Sam)打造了一個附有完整廚房設備的「午餐車」,這個創舉引發轟動,也掀起一陣模仿的熱潮。這些餐車有各式各樣的店名:夜間咖啡店(fancy night cafés)、夜間餐車(night lunch wagons)、貓頭鷹餐車(owl lunch wagons)等。
新的午餐車和之前的款式不同,它有瓦斯燒烤設備可供應熱食。最受歡迎的一樣街頭小吃就是香腸,在美國也叫做法蘭克福香腸或維也納香腸。由於站著吃沒辦法使用盤子和刀叉,用麵包夾著香腸的吃法就順勢而生。到了一八七○年代,專門用來搭配香腸的麵包開始大量生產。香腸麵包在展覽會、遊樂園、運動比賽和大型集會大受歡迎,這種食物做來簡單、價格便宜,又方便用手拿著吃。香腸的製作原料常啟人疑竇,有些人謠傳便宜的維也納香腸是狗肉做的。耶魯學生開始把這種晚上的餐車叫作「熱狗攤」,熱狗這個名詞便於一八九○年代誕生。
餐車供應的另一個產品是漢堡排。漢堡排和熱狗一樣是絞肉做的,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漢堡排是用新鮮生肉做成,供應這道菜之前需要先烹調。當餐車開始用燒烤的方式加熱食物時,漢堡排理自然成為菜單上的新品項。由於很多餐車顧客都是站著吃,所以用麵包夾漢堡排的吃法理所當然地出現。究竟是哪個老闆率先發明兩片麵包夾著漢堡排的吃法,如今已不可考,不過到了一八九○年代,漢堡已經成為美國食物的經典代表。關於「漢堡排三明治」(hamburger steak sandwich)的報導遍布全美各地。一八九三年,內華達州雷諾市《晚報》(Evening Gazette)報導「湯姆.佛瑞克(Tom Fraker)有名的漢堡排三明治,總是即刻填滿餓扁的肚子,連撒旦吃了都更強大」。芝加哥的《論壇報》報導「五分錢一個的漢堡排三明治十分受歡迎,它的肉是肉餅的形式,放在瓦斯爐上加熱烹煮」。在洛杉磯,漢堡的定義是「夾著碎肉和洋蔥的三明治」。甚至在美國將夏威夷納入領土之前,當地就吃得到漢堡了。
由於漢堡愈來愈受歡迎,午餐車一天可賣掉四百個漢堡。伊利諾州迪開特(Decatur)的地方報紙將漢堡攤形容為一個兵團,而小販們是深夜「城裡最忙碌的人」。這篇文章進而推測,一九○二年的迪開特單日約賣出兩萬五千個漢堡。到了一九一○年代,餐廳開始供應漢堡排三明治,主流烹飪書也會介紹漢堡排的做法,雖然漢堡排真正廣為流行是一九二○和三○年代的事。
早期的食譜反映出當時漢堡製作的多種面貌。愛娃.葛林.富勒(Eva Greene Fuller)在《最新三明治》(The Up-to-date Sandwich Book, 1927)中介紹「漢堡排三明治」,完全沒提到牛肉餅,而是以油煎漢堡絞肉。佛倫斯.考爾斯(Florence A. Cowles)出版過三本三明治專輯,在一九二九年的書中介紹了六道「漢堡」三明治的食譜。在這六道食譜中,有幾道的絞肉不用捏成肉餅狀,而是分散塗抹於牛油麵包上。然而,當這本書在英國出版時,編輯卻把所有的漢堡食譜都刪掉。
二十世紀初期,漢堡三明治的名稱被簡化為漢堡(Hamburger或Burger)。漢堡開始在一九二○年代的美國文學中被提及,像是辛克萊.路易斯(Sinclair Lewis)的《艾瑞史密斯》(Arrowsmith)和《自由空氣》(Free Air)。沒錯,這個時候就連學校餐廳也供應起漢堡,並宣傳它是「有益健康的好食物」,營養充足、有飽足感,又不會難以消化。值得一提的是,學童都愛吃漢堡。
漢堡也成為美國家庭的主食。利用煎鍋或是有架子的烤爐,製作起來簡單不費事。漢堡肉可用戶外的燒烤爐烹煮,成了野餐的固定班底。隨著家庭烤肉爐愈來愈風行,漢堡也就成為夏日飲食的一部分。美國人特別會在節日時吃漢堡,譬如陣亡將士紀念日、獨立紀念日和勞動節。
漢堡不起眼的登場
二○○六年十一月,州議員貝蒂.布朗(Betty Brown)向州議會提案正式認定德州雅典鎮(Athens)為「漢堡的家鄉」。她提案的根據,是相信一八八○年代戴維斯(Fletcher Davis)在他的小吃店發明了這道餐點。政府針對這項提案召開聽證會,二○○七年三月它在德州州議會闖關成功。威斯康辛州議會不讓德州專美於前,也在同年八月通過議案,宣布奈格瑞(Charlie Nagreen)發明了漢堡,而賽默鎮(Seymour)是真正的「漢堡誕生地」。其他競爭漢堡發明人榮銜的知名人士,還有法蘭克和查理斯.梅區(Frank and Charles Menc...
目錄
前言
1漢堡不起眼的登場
2漢堡連鎖店
3麥當勞集團
4複製麥當勞模式的企業
5品嘗漢堡店
6遍布全球的漢堡
7漢堡的今日與未來
食譜
精選書目
網站與協會組織
致謝
圖片出處
前言
1漢堡不起眼的登場
2漢堡連鎖店
3麥當勞集團
4複製麥當勞模式的企業
5品嘗漢堡店
6遍布全球的漢堡
7漢堡的今日與未來
食譜
精選書目
網站與協會組織
致謝
圖片出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