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來哥倫比亞大學都是想找一本書,什麼名稱,誰著作的(如果見到了,就知道了),怡靜的長岸似的書案,一盞盞忠誠的燈,四壁屹立著御林軍般整肅的書架,下行的階口憑欄俯眺,書這窀穸,知識的幽谷,學術的地層宮殿,我又訕然滿足於圖書館的景色,而不欲取覽任何一本單獨的書了……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怕的預言,我的一生中,確實多的是這種事,比越窯的盌,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哥倫比亞的倒影》每篇文體都不盡相同,呈現不同的氣象:首篇〈九月初九〉,以《詩經》為肇始,寫中國人文傳統裡人與自然的對應關係,視角獨特;接下來的〈童年隨之而去〉、〈竹秀〉、〈空房〉皆為憶舊,看似平常,而每篇都各異其趣;即使是非常自我的〈明天不散步了〉,也可以看作意識流手法的範本;〈帶根的流浪人〉雖然寫昆德拉,多少卻有自況的意味;〈遺狂篇〉最是奇特,其中意味頗豐;同名篇章〈哥倫比亞的倒影〉全篇萬餘字,沒有分段,沒有句號,哲思與詩思滿溢其中。
下輯六篇一組的〈上海賦〉,寫上海的歷史、市井、三教九流、亭子間、弄堂,一言以蔽之,舊時上海形形色色,透過木心的筆,活靈活現,每一段皆妙不可言。木心用這樣的方式專寫上海的歷史地理人情風貌,並關心它的去從,應該是前無古人的。〈上海在哪裡〉、〈烏鎮〉,則是木心離開故鄉十多年之久,重返舊地,人事已非,感觸頗多。
作者簡介:
木心,本名孫璞,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烏鎮,自幼迷戀繪畫與寫作。十五歲離開烏鎮,赴杭州求學,1946年進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不久師從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直到十九歲離開杭州去上海。五○至七○年代,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與人民大會堂設計。畫餘寫作詩、小說、劇作、散文、隨筆、雜記、文論,自訂二十二冊,「文革」初期全部抄沒。「文革」中期被監禁期間,祕密寫作,成獄中手稿六十六頁。1982年遠赴紐約,重續文學生涯。1986至1999年,台灣陸續出版木心文集共12種。1989至1994年,為旅居紐約的文藝愛好者開講「世界文學史」,為期六年,陳丹青為其學生。2003年,木心個人畫展在耶魯大學美術館、紐約亞洲協會、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巡迴,畫作受大英博物館收藏,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家中第一位作品被該館收藏,2006年,木心文學系列首度在大陸出版,同年,應故鄉烏鎮邀請,回國定居,時年七十九歲。年底,紐約獨立電影製片導演赴烏鎮為其錄製紀錄片。2011年12月21日凌晨三時,在故鄉烏鎮逝世,享年84歲。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我們時代惟一一位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
老紳士的風度,新世代的風格。以輕盈的文字,負載沉重的世界。以澄明的亮眼,觀看複雜的人生。閱讀木心的時代正要展開,台灣也正要迎接一縷乾淨的文學魂魄。
──陳芳明
木心,統治者,治理一個早已失落的文明古國。那裡唯一的法律是美,粗俗與膚淺,將被處以雷擊。古國沒落之後,國王漫步於廢墟上,頒布詩篇,召喚被混血了的子裔,重新建國。
──簡媜
他目光灼灼他吐字如清泉他逼視並洗滌,我知道他寂寞過了,遂安心繼續堆疊著果凍般顫搖的寂寞。「兀立冷風中/馬車還沒來」——我們掖著果凍自八方聚攏在木心身後,排隊等待。
──曹麗娟
我張開新鮮的眼睛,讀著蒼老的木心。這個世界必須停下來,他讓我一瞬讀懂懺悔與悲傷。
──陳俊志
木心的文字總像強光曝照,充滿感染力量,如今一本一本的木心,透過詩歌、小說、散文、美術,使我們得以隨著其荒涼、溫潤、悲傷、自省、哀矜、神人般的目光與文字,古今中外,重新溫習。──陳雪
我常讓靈魂荒遊在木心的文字花園裡,以換取他的智慧柔慈、美學、詩興。我常覆蓋在木心既中且西的織錦畫裡,和其既紅塵又絕塵的通透之眼對望。木心其人其品皆藝術,我目眩神迷他那精緻如微雕、通透如琉璃、潑辣如針鉤的紅樓夢景。知他也自己裁衣時,會心微笑,且十分悵然:我錯過的木心何其多啊!──鍾文音
如果你的靈魂有縫隙,木心的文字,有時會像月光揭曉那縫隙、有時又會像冷風灌進那縫隙……他的文字真值得尋幽探勝啊。──蔡康永
句子清簡,文思百轉千迴。木心始終都像個少年,即使是晚年作品,仍有少年明朗之氣。深邃犀利、清雅少言。他的潑辣或艱澀,其實溫潤有情。連哀愁和抱怨,也是少年柔婉姿態。這時代已沒有這樣鮮潔的人或文字了。──柯裕棻
木心是中文世界的文學奇才,他的文字表達方式幾乎找不到師承來源,橫空降臨,從八○年代開始驚艷兩岸。他寫的詩不像詩,散文不像散文,小說不像小說,反而因為「不像」而更讓讀者流連,反覆懷想這樣文字背後藏著甚麼樣的靈魂,並好奇我們應該與這樣的靈魂發生怎樣的關係。──楊照
木心是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他的小說很早就碰觸西方現代小說常探討的議題,包括辜負、遺憾、懺悔及追憶,也討論人如何站在現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嚴。──駱以軍
我所迷戀的是木心以及他這代人的語言方式,通透、溫厚、潑辣,大道理講得具體生動,充滿細節和比喻,一針見血,絲毫沒有空話套話,
沒有學術腔。──陳丹青
木心的文字多玄思冥想幽默機智,在氣質上是傾向於地中海精神脈絡的。木心是講求密度的詩人,在這方面,他比我所見的任何人都要做得多、做得懇切。──楊澤
「人有兩套傳統,一套精神,一套肉體。我的祖先在紹興,我能講一口紹興話。我的精神傳統在古希臘,在意大利,在達文西。所以我說我是紹興希臘人。」──木心
名人推薦:我們時代惟一一位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
老紳士的風度,新世代的風格。以輕盈的文字,負載沉重的世界。以澄明的亮眼,觀看複雜的人生。閱讀木心的時代正要展開,台灣也正要迎接一縷乾淨的文學魂魄。
──陳芳明
木心,統治者,治理一個早已失落的文明古國。那裡唯一的法律是美,粗俗與膚淺,將被處以雷擊。古國沒落之後,國王漫步於廢墟上,頒布詩篇,召喚被混血了的子裔,重新建國。
──簡媜
他目光灼灼他吐字如清泉他逼視並洗滌,我知道他寂寞過了,遂安心繼續堆疊著果凍般顫搖的寂寞。「兀立...
章節試閱
上海賦
吃出名堂來
吃的生意,向來可以高逾三倍利,算得上中華三百六十行內的一項國粹生財之道。上海魚龍混雜,魚吃魚料,龍吃龍料,魚一闊馬上要吃龍料,龍水淺雲薄時,只落得偷吃魚料。魚為了冒充龍,硬硬頭皮請別的魚吃龍料,龍怕被窺破他處於旱季,借了鈔票來請別的龍照吃龍料不誤。於是上等上上等,下等下下等的大酒家小粥攤,無不生意興隆。每條街上三步一「樓」五步一「閣」,兩家隔壁的比比皆然。交際應酬必到之地,賠禮道歉在此圓場,慶婚禮壽弄璋弄瓦之喜,假座某某大酒家恭請闔第光臨。講斤兩已成僵局,三杯過後峰迴路轉,也沒有一對曠男怨女,不靠吃點啥喝點啥來表示情投意合,從而進行「三部曲」。
事情還得一早開始。從前的上海人大半不用早餐(中午才起床),小半都在外面吃或買回去吃。平民標準國食:「大餅油條加豆漿」生化開來,未免太有「賦」體的特色,而且涉嫌誨人饕餮─粢飯、生煎包子、蟹殼黃、麻球、鍋貼、擂沙圓、桂花酒釀圓子、羌餅、蔥油餅、麥芽塌餅、雙釀團、刺毛肉團、瓜葉青團、四色甜鹹湯糰、油豆腐線粉、百頁包線粉、肉嵌油麵筋線粉、牛肉湯、牛百頁湯、原汁肉骨頭雞鴨血湯、大餛飩、小餛飩、油煎餛飩、麻辣冷餛飩、湯麵、炒麵、拌麵、涼麵、過橋排骨麵、火肉粽、豆沙粽、赤豆粽、百果糕、條頭糕、水晶糕、黃松糕、胡桃糕、粢飯糕、扁豆糕、綠豆糕、重陽糕、或炸或炒或湯沃的水磨年糕,還有象形的梅花、定勝、馬桶、如意、腰子等糕,還有壽桃、元寶,以及老虎腳爪……
下午三點敲過,「蕩馬路」是上海生活的著名逍遙遊。成雙捉對的,一家老小的,獨來獨往的,晚風飄衣,緩步輕語,向西的慢慢西去,向東的慢慢東去,人數好像總是均等,從未見某一方向的行人特別多。雖說無為無目的,卻是各有所鍾。看櫥窗,靈市面,盯梢,買點有趣的小物事,過程中都要吃點心。花式品質當然超於早點,概念屬於國際傳統「下午茶」,範圍是中西古今兼容並包,從蟹粉小籠到火燒冰淇淋,從金腿雪筍貓耳朵到瑞士新貨雀巢牌摜奶油,從采芝齋鮮肉梅菜開鍋眉毛餃到沙利文當天出爐巧克力奶油蛋糕、CPC咖啡現磨現煮……
從華燈初上到翌日凌晨三句鐘,洋場夜市長達十小時。彩色電力照明伴著霓虹條,鋪面招牌商標層層彈跳閃耀而上,上到高樓之頂,臨空架起巨型廣告,紅綠黃藍,曲折迴旋,飛位變色,把靘的夜幕烘成金紫。欲雨不雨之際,雲朵被映紅了,壓在黑黑的林立的建築群體上,一派末日將臨的煉獄氣象。女的濃妝豔抹旗袍高跟,男的西裝革履呢帽長衫;路上摩托吉普福特奧斯汀,空中酒香油氣煎熬燔炙五味雜陳。汽車嘟嘟,電車噹噹,三輪車、黃包車叮鈴叮鈴,救火車、救命車嗚嘩嗚嘩橫衝直撞,像要放火殺人;腳踏車、手推車不斷地挨罵,紅燈、綠燈,馬路如虎口。「眼睛勿生格!」「豬玀!滾開!」「儂豬玀!」「要倷老婆做孤孀阿是?」「癟三!」「儂洋裝癟三,勿要面孔!」人行道上摩肩接踵,嘶喊怪笑招呼打朋調戲吃豆腐,「尋死喲?」「嗨嗨尋儂一道死!」「姆媽─姆媽─姆媽呀啊啊……」「阿妮頭,姆媽勒拉格搭!」「小赤佬,儂摸袋袋阿是?」「爺叔爺叔,好勒好勒好勒呀……喔唷!」
已無色相可以犧牲的野雞、雌頭,忽而站到明處,忽而退入暗角,都殘敗得脂粉也搽不上了,一臉死紅爛白。電臺正在播唱「煙花女子告陰狀」;她們即使聽見也覺得唱的不就是自己。租界上的路警叫作巡捕,綽號「紅頭阿三」,手執警棍,踱來踱去,突然從後褲袋掏出春宮照片,塞給小孩子,乍一看嚇得轉身就逃,阿三揮棍大笑。據說他們不是印度人,是巴基斯坦人。
馬路夜市最安份的攤販,「格里格來末大家買,看得里格勿勿要噢買……」那伴奏的洋銅鼓正好是「、、格里格」,聽來十分坦蕩和諧。「」者,便宜也,買主卻都要橫揀豎揀,狠心還價。不揀不還價,豈非「瘟生」、「阿木林」、「壽頭碼子」了?揀吧,盡揀勿動氣。價鈿講定,問你:「要包一包?」要,攤主傴下身去綷綷縩縩用紙包好,細繩紮起,拎出來。「再會!」紙包裡已不是你揀中的東西,而是次貨或假貨─耶穌!到底啥人是「瘟生」、「阿木林」、「壽頭碼子」?勿賺儂兩鈿,我吃西北風啊?妮窮爺真叫運道勿好,啥人喜歡勒拉馬路浪敲銅鼓?
上海是人的海。條條馬路萬頭攢動,千百只收音機同時開響。楊四郎動腦筋去探母,打漁的蕭大俠決定要殺家了,黃慧如小姐愛上車夫陸根榮,楊乃武、小白菜正在密室相會。長達十小時的沸騰夜市,人人都在張嘴咂舌,吃掉的魚肉喝掉的茶酒可堆成山流作河。
那時的宴樓總是兩層三層,式樣仿照西洋,結果完全是中國自己的格局。招牌上的金字顏體成了譚體,腦滿腸肥地高高掛起,當門便是寬敞的樓梯。雕花車木扶欄漆得亮,每一級的立面排鑲著五色紋樣的方塊瓷磚,硬塞給你花團錦簇的印象。樓梯頂頭必是大鏡,映夠了對街跳躍的燈火。樓下的鋪面生意叫「堂吃」,價格普通,光線較暗,座位也擠,少有衣履鮮妍者,卻往往客滿。跑單幫開碼頭之流,以及買醉果腹的低檔白相人暨白相嫂嫂,臉多橫肉,肉上多風塵。
相比之下,樓上就陡然明煌耀目,這廳連那廳,虛隔著絲絨長幔,角幾盆花正紅,壁飾屏條「梅蘭竹菊」,後面一排小房間珠簾沉垂,那是「雅座」,多半是預訂的,真正富貴的筵席怎會設在這裡?這裡是暴發市儈的擺場面充闊佬,或者正在拉攏一局文不對題的尷尬婚姻,或者演著用色相做賄賂以金條買義氣的灘簧文明戲。
最放肆富聲色還得要算那一廳連一廳的吃客,男女個個在說話,縱情咳笑,說之笑之不足便高叫、拍手。猜拳的吆喝似啼似吠似嗥似吼,強迫拉回王朝盛世科舉時代:一品當朝,兩榜利呀,三星照呀,四季紅呀,五經魁呀,六六順呀,七巧渡呀,八仙壽呀,快得利呀,全福壽呀,對、對呀,喜相逢呀……錯拳罰三杯,先要門前清。
「儂勿來事哉,我呀,我又不醉,換大杯?上?」「儂想要我好看,我搭儂吃到天亮,看啥人先賴到臺子底下去!」有的臉紅極脹紫,有的臉白繃泛青,搖搖晃晃進洗手間,「開天窗」,「會鈔」,「倒拔蛇」,有的自用食指、中指挖喉嚨,嘔個清爽再上陣,這倒是古羅馬的作風,可見上海人羅馬人都是聰明人。
此時另有聰明人上樓來了,一男一女,老而憔悴,滯鈍多禮,自是見過世面的,男的坐而架腿操琴,女的立著拈帕開腔,嗓子沙嗄板眼頗有路數,轉彎抹角處竭力要傳名派的神。抽足鴉片來賣唱,收得碎錢再去燕子窩吞雲吐霧。上海夜市的酒樓,語聲叫聲笑聲豁拳聲堂倌呼應聲盤盞鏗鏘聲,再加上這番蒼涼高亢的西皮二黃流水倒板,整個酒樓會浮起來浮起來,整條街也隨之恍惚蕩漾。
在睢恣咆哮的眾生中,唯一清醒有為的是堂倌,踮著像是不著地的小急步,這桌那桌穿梭往來。忽而抑揚頓挫報菜名,忽而向廚房的方向關照敦促,忽而為客人結帳口誦心算歷歷無誤。蒼白的臉上,那片掛上去的微笑,五小時十小時不會掉下來。端菜端飯,是一項絕技,左手可拿四碗六碗,碗擱在碗與碗之間也就此擺到腕上臂上,右手少說亦是兩盤三盞,平平穩穩湯水不溢,對於時鮮品類烹調法,有問必答,深入淺出。凡是特別嗜好,一定轉向廚下,包君滿意!呀,湯涼了,馬上進去回鍋,添一把翠生生的紅根菠菜;可以用飯了吧,飯已送到桌邊還有大盤銀絲卷;小囡打翻杯盞,「勿礙勿礙」,立刻揩抹乾淨;雪白的熱毛巾雙妹牌花露水香得刺鼻,遞了一遍又一遍;看看是專心侍候著這邊,靜如處子;那邊稍有傾向當即反應過去,動若脫兔,整個廳堂在他心上是一局棋。你說:「迪只菜味道不錯。」他說:「本樓特色,老吃客是識貨格。」你說:「伊只物事推扳。」他說:「對勿起,下趟保險燒好,今朝勿算數。」
夜戲散場,壓軸性的喧囂鬧忙過後,上海整個疲乏不堪,到處油汙髒水廢物垃圾。長長的多橋的蘇州河穢黑得無有倒影,蒸發著酷烈的辛臭。野貓在街口哀鳴。窗子一扇扇熄了。馬路上的夜風說冷不冷說熱不熱,含著都市統體的汗騷膻腥,淡而分明。真的能感覺到屋頂路面都在喘息。暗暗討饒,只剩街燈下碎爛的報紙飄起、旋落。
等到江海關的大鐘一敲,晨光一照,報童一喊,垃圾車一過,商店的千門萬戶一開,上海又上了海,精神一小時一小時抖擻起來。那種沒有操場的小學,孩子們只好在人行道邊列隊,望著對馬路熱氣騰騰的早食店,齊唱:「禮、義、廉、恥,表現在衣、食、住、行,這便是……」一直唱到「未……來種種譬如今嗯日生」。城裡小囡比鄉下小囡聰明,也不知自己在唱什麼,這時「食」的現世輪迴倒又轉動了。
從前的上海人的口腹之祿,包羅世界範疇的美食異瓊、華夏諸傳統宗派的名廚自然就薈萃申江。單以黃浦區而言,京、廣、川、揚、蘇、錫、杭、甬、徽、潮、閩、豫以及清真、素齋、本地等,十六種風味各擅勝場,明顯優勢在於五大幫:
京菜─源出山東,以鮮嫩香脆為特色,倚仗宮廷款目,煞有富貴介事,引人想入非非,而調理純正,盤式雍容,菜中之縉紳也。
粵菜─有「海派廣東菜」之稱,淡雅清爽,於若生若熟中見技巧,品名花俏,用料淫奇,神妙處大有仙趣,菜中之麗姝也。
川菜─標榜「七味」:酸、甜、麻、辣、苦、香、鹹。「八滋」:麻辣、魚香、酸辣、怪味、紅油、乾?等。實則一辣以蔽之,自有其王氣霸氣,菜中之縱橫家也。
揚菜─鎮江世系,刀工精,主料明,和順適口,回味醰悠。可家常,可盛宴,菜中之出將入相者也。再者,維揚細點,允為雋物。
本幫菜─本幫菜就是上海人伶俐性格的食品化,小東門十六鋪德興館:紅燒禿肺、生炒圈子、醬炰櫻桃、蝦子烏參,尤其是一道以生?草頭墊底的蒜蓉紅燜大腸,遐邇聞名。廣西路老正興:白糟醃青魚、春筍火腿川槽,得味自然,他家的糟是自己釀製的。小花園大陸飯店的清炒去皮鱔背,松腴芳茹,而炸雙排不拘掛糖醋、灑椒鹽,一色金黃勿沾油。牛莊路天香樓:象牙菩魚,刺少肉致,配蔥蒜薑酒下鍋生炒,白裡透黃,宛如象牙,那菩魚是杭州七里塘所產,確係神品─上海菜刁鑽精乖,識時務者為俊傑也。
話說三十年代初,昆山阿雙以清湯鴨麵馳譽蘇常一帶,有鑒於滬西發勢迅猛,搶先在拉都路開張分店:紅湯燻魚麵、薺菜蝦仁豆腐、素炒杏邊筍(竹筍以生在銀杏樹旁者最佳),或謂阿雙的清湯鴨麵,當列為中國「國麵」云。近大中華酒店,有「大發」者,本是紹酒館,後聘蘇州松鶴樓主廚,研製出蝦腦醬湯麵,熱騰騰的銀絲麵上,覆一層赤蕾赬尾的清水河蝦,恰似珊瑚蓋白玉。
申江民間小吃,以當令時新為競取,燕筍、頭刀韭菜、馬蘭頭、油菜苔、苜蓿、毛豆莢、豌豆苗、萵苣、蠶豆、薺菜、油塌菜、霜打黑河豚菜……河蚌、香螄、糟田螺、嗆蝦、硝肉、糟蛋、鰻鯗、醉蟹、南乳漬蚶子……
上海人是不怕玩物喪志的,豬大腸叫「圈子」,雞肫肝稱「時件」,青魚肉髒曰「禿肺」,狗臠諱「香肉」,蛙腿號「櫻桃」,魚尾則「豁水」,那中段者「肚襠」,火腿與鮮豬爪共燉,文火歷晝夜,紅白相映,賜謐「金銀蹄」,形容黃魚炸得蓬鬆,乃名「松鼠黃魚」,嫌「鱉」不韻,改字「圓魚」,或「甲魚」、「水雞」,其沿背殼之軟體,昵呼「裙邊」,美食家之大嗜也,再要溯涉「松江四鰓鱸魚」,矜貴若翻嬛食譜,那就更加如夢似真了。
上海人曾把「西餐」通俗口語化為「大菜」,「吃大菜」是時髦風光的,但被老闆訓斥,亦譏諷或解嘲做「老闆請儂吃大菜」。
上海的西式湯類中,有兩只不可不提。一只是「金必多湯」,用魚翅雞茸加奶油,由寧波廚師創製出來,以徇前清遺老遺少、舊派縉紳的口味;另一只是「羅宋湯」,滬地多的是流亡的白俄,不論貴族平民,一概被貶為「羅宋癟三」(「羅宋」─「俄羅斯」、「露西」之早期漢譯),因此「羅宋湯」當然是他們帶過來的傑作,大抵牛肉、土豆、捲心菜、番茄醬、蔥頭、月桂、牛油,據說還加有炒香了的麵包屑,所以分外濃鬱可口。但此二者究竟不屬正宗洋味,若要嘗嘗法式大菜,亞爾培路「紅房子」,波爾多紅酒原盅燜子雞,百合蒜泥焗蛤蜊,羊肉捲萊斯。再則格羅希路「碧蘿飯店」,鐵扒比目魚,起司煎小牛肉。就算是霞飛路DDS的蔥頭檸檬汁串燒羊肉,也真有魅力,雖然DDS更有名的是滿街飄香的咖啡。
德國飯店為數亦夥,不過「來喜」、「大喜」能以慕尼黑啤酒、丹麥原桶啤酒餉客。「來喜」老闆肥得可親,「大喜」女主胖得可愛,二人同樣喜色勿懈,上帝不擲骰子,他與她卻日日夜夜擲骰子,客方贏,白喝一大杯,老闆贏,你喝酒照付錢,是故何樂而不擲不喝呢。那骰子也別緻,羊皮包成的,比麻將牌遠大,兩顆,抓在掌中很柔馴,更柔馴的是他們店裡的德式鹹豬腳。瑩白靡軟而富彈性,佐以黑啤,絕矣。還有粉紅色的沙拉,用紅菜頭拌雞丁魚粒,恍若桃李爭春。
虹口區「吉美飯店」,一派西歐鄉村情調,木桌木椅概取本色,三分舊意,洗刷又特別清潔,杯盤餐具質樸無華,菜也是以素淨取勝,黃豆絨湯,芋泥炸板魚。如果再要講究,就到靜安寺路「大華飯店」去品味黑海魚子醬,他們的主廚是出重金從馬賽聘來的,還有一位是羅馬烹調大師,論法式意大利式經典肴漿,無疑是頂呱呱的世界超水準。然而三十年代的海派西式食品中,奪魁者何?當推「起司炸蟹蓋」,「晉隆飯店」出品,每當秋季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上市,蒸後剔出膏肉,填入蟹的背殼中,灑一層起司粉,放進烤箱熟了上桌,以薑汁鎮江香醋為沙司,美味直甲天下。
喜歡洋派甜食者,那麼邁爾西愛路「伯思馨」白蘭地三層奶油蛋糕,西摩路「飛達點心店」奶油栗子蛋糕,赫德路電車站轉角「愛的爾麵包房」下午茶時間出爐的雞派,海格路「意大利總會」核桃椰子泥雪糕,永安公司「七重天」的七彩聖代,跑馬廳「美心」白雪奶泡冰淇淋……
上海人就是這樣飫甘饜奇嗎?且莫悵惘,即使低廉如一碗白水光麵,在上海也可有所發揮。
上海人愛面子,「光麵」說不出口,做生意人又在乎叫得響,還要好聽好口彩,於是,店夥喊了:
「噯─上來一陽春呀!」
兩碗麵:
「噯─雙陽春來!」
三碗則:
「噯─又來三陽開泰!」
四碗則:
「噯─再加陽春兩兩碗!」
這種麵類中最慚愧低檔的「陽春麵」,做得中規中矩,湯清、麵健、味鮮,象牙白細條齊齊整整臥在一汪晶瑩的油水裡,灑著點點碧綠蒜葉屑,販夫傭婦就此,固不得已也,然而不乏富貴雅人,衣冠楚楚動作尖巧地吃一碗「陽春麵」,寧靜早已致遠,淡泊正在明志,是都市之食中最有書卷氣的。
從前的上海人中做吃食生意者,利用顧客心理,各有拿手好戲。每年雞蛋旺季,冷藏設備有限,急需把雞蛋推銷掉,你去喝豆漿吧,剛剛坐下,夥計過來問:
「甜格鹹格?」
你說了,他說:
「好,鹹漿,雞蛋一只還是兩只?」
你說一只,他喊道:
「喂─又來鹹漿一碗,加只蛋。」
你原是只想喝鹹豆漿的,如果他問「要勿要加雞蛋」,你會答「勿要」,而他問「雞蛋一只還是兩只」,你便去考慮兩只太多,一只就夠了─上海人這點偷換概念的小伎倆,施之於外省來的旅客,可謂穩紮穩打,除非是本地的「人精」,就不甘於被擺佈:
「喔,老先生,儂早,請坐,甜漿鹹漿?」
「鹹格。」
「好,鹹漿,雞蛋一只兩只?」
「今朝勿要哉。」
「哪能拉?」
「昨日被儂噱進了。」
「啊喲喲,儂老人家真是,雞蛋吃勒儂肚皮裡格,又勿是請我吃,儂鈔票麥卡麥卡,豆腐漿裡勿擺蛋賽過八月半唔沒月亮,阿是?好,儂阿要辣油?」
「我是相信吃辣格!」
「好,噯─鹹漿一碗重辣,雞蛋揀新鮮大點格,馬上就來!」
概念再次偷換─上海人擅長在飲食男女等細節上展施小伎倆,多半總是收效的,因之自我感覺個個光滑良好,把自己當作魚把別人當作水,如魚得水的水其實都是魚,然而卻就此優哉游哉逝者如斯夫。即使輪到整個大都會被偷換了大概念,上海人還是以為靠微型的概念偷換,便足與巨型的概念偷換相周旋相抗衡,似乎愈是絕處愈能逢生,而且夾縫裡發了財。租界期如此,孤島期如此,日據淪陷期如此,勝利光復期如此,如此這般期如此,直到永遠。
上海賦
吃出名堂來
吃的生意,向來可以高逾三倍利,算得上中華三百六十行內的一項國粹生財之道。上海魚龍混雜,魚吃魚料,龍吃龍料,魚一闊馬上要吃龍料,龍水淺雲薄時,只落得偷吃魚料。魚為了冒充龍,硬硬頭皮請別的魚吃龍料,龍怕被窺破他處於旱季,借了鈔票來請別的龍照吃龍料不誤。於是上等上上等,下等下下等的大酒家小粥攤,無不生意興隆。每條街上三步一「樓」五步一「閣」,兩家隔壁的比比皆然。交際應酬必到之地,賠禮道歉在此圓場,慶婚禮壽弄璋弄瓦之喜,假座某某大酒家恭請闔第光臨。講斤兩已成僵局,三杯過後峰迴路轉,...
目錄
編輯弁言
上 輯 九月初九 童年隨之而去 竹秀 空房 論美貌 遺狂篇 同車人的啜泣
帶根的流浪人 兩個朔拿梯那 林肯中心的鼓聲 哥倫比亞的倒影 明天不散步了
下 輯 上海賦 從前的從前 繁華巔峰期 弄堂風光 亭子間才情 吃出名堂來
只認衣衫不認人 上海在哪裡 烏鎮
後記
編輯弁言
上 輯 九月初九 童年隨之而去 竹秀 空房 論美貌 遺狂篇 同車人的啜泣
帶根的流浪人 兩個朔拿梯那 林肯中心的鼓聲 哥倫比亞的倒影 明天不散步了
下 輯 上海賦 從前的從前 繁華巔峰期 弄堂風光 亭子間才情 吃出名堂來
只認衣衫不認人 上海在哪裡 烏鎮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