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寂寞的,
但孤單久了,也漸漸覺得幸福……
恆溫系作家林達陽寫給美好未來的溫暖之書
作家 孫梓評──專文推薦
詩人.學者 楊佳嫻──導讀
hush!樂團主唱 Hush、小說家 王聰威、作家 言叔夏、作家 吳若權、1976樂團主唱 阿凱、
電影導演 侯季然、作家 凌性傑、政大廣告系教授.政大X書院總導師 陳文玲、創作歌手 黃玠、
醫師作家 黃信恩、作家 駱以軍、作家 鍾文音──感動推薦!(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青春像是一個永恆的謎團,
等待著我們溫柔梳理,
循著時光的線索,
去發現一個又一個秘密……
他將自己安置在波折的時光旅程裡,成為隱隱的漩渦。好像那麼多的孤單,全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勇敢的鍛鍊。
星空、飛鳥與海洋,情書、往事與離開的人,當風景與心事彼此纏繞,他開始吐露一個又一個隱忍許久的秘密……
「真想知道天上有多少星星,就像心有所愛的人渴望了解另一對眼睛。」
「傷心的時候就去看海,讓海千篇一律的告訴你:沒有關係,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直到你真的相信。」
「把夢想想得太簡單的話,夢想是不會服氣的喔。」
「有時候覺得心碎了,但人生好像也因此更完整了。」
通勤時遇見貓,感冒時世界緩慢地崩毀,天黑時最接近夢想,樹葉飄落時渴望能堅強起來,在春日清晨,對著明亮的大海許下同一個心願……不厭其煩地揀拾與拼湊,無法自拔地回望與想念,再說一個秘密,直到每一件細瑣之事都成為閃閃發光的拼圖,直到青春的形狀,再一次完整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作者簡介:
林達陽
七年級生,高雄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出版詩集《虛構的海》、《誤點的紙飛機》和散文集《慢情書》。
2013年,出版《恆溫行李》,收錄了他旅行日本所寫的文字、所拍攝的照片,那不僅是我們未曾抵達之地,也是我們都有過的哀傷絕美青春。2014年初春時分,出版《再說一個秘密》,這本書或許就是他書寫的初衷,「安慰被傷害的,提醒被忽略的,然後沉默但堅定的支持與愛著──那每一個值得被認真對待的人。」
●林達陽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dayang2013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萬物休息在想像之中
【作家】孫梓評
里爾克《致俄耳甫斯十四行》第一部第二十二首:
我們是原動力。
但把時間的腳步,
視作小事細故
在永久的持續裡。
所有匆匆而去者
均如雲煙過眼;
那戀戀不捨者
在將我們奉獻。
孩子們,哦別把勇氣
拋向試驗飛翔,
拋進了速度。
萬物在休息:
暗與光,
花與書。
我喜歡譯者綠原說,里爾克反覆在詩裡鍥而不捨追求永恆,但「這種追求不是在語言中而是在沉默中進行的,時間在此是『小事細故』,因此不需要『速度』,而需要對童年流連忘返的愛,讓包括暗與光,花與書在內的萬物休息在想像之中。」
閱讀《再說一個秘密》也有類近的感受。林達陽不給情節,給細節。他有意地剝去不必要的名字,讓樹只是樹,小站只是小站,狗只是狗,海就是海,一個質數般的世界。讀完這些,我們大概還是猜不出他做著什麼工作,住在哪一個城市,愛過的女孩的臉──知道他受過傷,不知道那傷的稱謂。但是,分明陪他進出過秘密洞穴,聽他誠實布置那些風景,心室的溫度,所眷戀與所信仰。
相對於里爾克,這些從容美麗,詩意滿溢的文字,更多的是對少年時代的流連忘返。看似隨機的日常,暗藏了季節的推移,經常出現的學校,教室,學生意象。 他不只發現指向過往之餅屑,一顆礦石,一件制服,一箱卡帶,都是可用的烙鐵,往往,從物(花與書?)的身上看見幽微,提煉為他要的隱喻(暗與光?)。
因此,結尾常有頓悟,似對著誰親密傾訴,更像是對自己不厭煩的提醒:「缺陷是好的。我們很幸福。 」而如此一回又一回進行物與隱喻的焊接,彷彿,外在世界與內心宇宙的縫線處,他有時撕著,使黑暗透一點光;有時掩著,「以一半徹底的明亮,保護另一半的黑暗。」
我羨慕林達陽能用密度相近的文字,節制,輕巧地捕捉他所置身的瞬間。近乎高難度的滑翔於虛實,卻又妥切,穩定,令人安心。讀著,像聽見了睡前慣聽的音樂,凱特爾.畢卓史坦的鋼琴或快或慢敲擊著夜晚。或是誰拍攝的好看音樂錄影帶,近鏡頭,風有了形體,繞著男孩,守衛他繫綁鞋帶;或當他靠近一大片「充滿細節的綠」,那些豐滿的顏色聲音觸覺,便溫柔地撲向了眼睛。某些人或也讀出文字裡的養分之所從來,卻又在他獨特的調配下,成為自有的塗料。
儘管隱隱,在鋼琴聲中,微弱聽見一、兩個陷落的音。就像他承認:「雖然有時候也覺得挫折、憤怒和傷心,有時非常非常想要逃避,但當時間過去,退後一點,爬上圍牆遠遠的看,這些過程裡的,就都沒有關係了。」
是的,我明白,那樣勤勉的焊接,為的乃是修復。萬物修復在想像之中。
名人推薦:萬物休息在想像之中
【作家】孫梓評
里爾克《致俄耳甫斯十四行》第一部第二十二首:
我們是原動力。
但把時間的腳步,
視作小事細故
在永久的持續裡。
所有匆匆而去者
均如雲煙過眼;
那戀戀不捨者
在將我們奉獻。
孩子們,哦別把勇氣
拋向試驗飛翔,
拋進了速度。
萬物在休息:
暗與光,
花與書。
我喜歡譯者綠原說,里爾克反覆在詩裡鍥而不捨追求永恆,但「這種追求不是在語言中而是在沉默中進行的,時間在此是『小事細故』,因此不需要『速度』,而需要對童年流連忘返的愛,讓包括暗與光,花與...
章節試閱
小小的火
走長長起伏的山路,雜沓的林子裡看見一團火紅,彷彿靜止的火焰。
是一束紅色的柔軟植物,可能是花,或者葉的新芽,高高生長在樹上,較其他綠葉稍低一些,不知其名,一支獨秀。一點點的陽光穿過叢叢樹冠,照著那簇植物,從背面透出蘊藉的橙紅色,好像自己散發著光和熱。它非常醒目地在林子當中細細搖晃著,風來的時候總是比其他葉片都稍早一些搖晃起來。像是一首簡單的歌的前奏,春天時提早醒來的小熊,尋常日子裡偶然來信的老朋友。
要溫柔。
時光命題
走進久違的校園,雨天的操場上處處積著淺水,兩側球門之間,散佈著星星點點的白鷺鷥。
每每回到學校,我總格外有這樣的感覺:那些純潔而弱小的人與知識,都是這個時代的守門員。
選擇記住我
想登入一個很久沒用的電子信箱,試了許久,才不得不承認自己忘記密碼了。
竟然真的忘了。信箱裡頭都裝了什麼呢?網路上東繞西繞,苦苦通過系統的層層拷問,最重要的朋友是誰、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你們的紀念日是哪一天等等,才取回了登入權限。好像在與過往的自己對質啊,我還是不是從前的那個我呢?對那些曾經在乎的,我是不是全都記得?我仍然了解當時的我對什麼心虛偽裝、又決定對什麼坦白誠實嗎?
系統給了我一組全然陌生的數字。登入信箱,發現介面全換了,覺得自己好像一瞬間回到了小時候所讀的學校,從前的教室已經全部拆除,新的教學大樓逐棟完工,校地後方荒廢的花圃中,花都已經開好了,植物們長得好高好高,而且陸陸續續在謝。我點開一封封信,像伸手碰觸著叢叢生長的含羞草,每一封信都仍然能開能讀,但越是讀,覺得信裡的文字越是往後退縮,每一封信,彷彿都是一個內向的小孩,有著豐富的思想能力,有著不可思議的熱情與潛質,能不斷不斷去愛,能不怕受苦,能一次次鼓起勇氣相信,能專注於取捨而不分心、不覺得也不擔心那些殘酷的決定……
我幾乎都要忘記了。許多事情就這樣悄悄發生,因為我從前的漫不經心,和不以為意,已經來不及阻止了。我一封封信往下翻,青春就是一艘漂亮的船正漸漸在沉。接受它們,是讓我重新回到事情發生以前的唯一的方法。
接受它們,像最初一個輕輕的吻靠近另一個。接受它們,我們才來得及阻止遺憾的發生。
靠近
乍暖還寒的春天,天候又漸漸轉涼了。早上起床時握著玻璃杯,能感覺到冷,看見淡淡的水氣短暫浮現在手握的邊緣,隨即煙一樣的消散。海在遠遠的地方,推開窗便能看見,但晨霧還沒完全散開,陽光濛濛的,像是青春的場景隔著描圖紙,情緒,常常比景物真實。
「那些年萍水相逢的朋友們,過得都好嗎?」喝著溫牛奶的時候,不禁這樣想著。喝完牛奶,低手清洗水杯,刻意不看,只以碰觸去感覺,杯口的圓,杯底的深。洗完倒乾杯子,拿著空空的玻璃杯,才又感覺到消失的水的重量,與輕盈。水就是水,參與各種可能的故事,雨,河流或小溪,湖泊,海浪,露滴,井水,溫泉。水是經驗的總和。此刻水槽裡斷斷續續傳來咕嘟嘟、咕嘟嘟的聲音,而遠方大船正要進港,吆喝一樣的,揚起很長很長的汽笛──
年少時候的決心,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從某個地方、某個時刻開始,經過我,反覆確認著我,促使我能夠心甘情願地冒著瘋狂的暴雨跑過大街去追求什麼,卻終於落空,承認人生並不容易,但也因此顯得美麗,然後打起精神,渾身濕透的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
海在遠遠的地方,我身在臨港但乾爽的城市裡。水倒入另一個杯子裡,便有了另一種形狀。而我在這裡,生活起居,有些狼狽,每天妥協與學習,每天摸索、了解一點生活裡的自己。
海在遠遠的地方,我在臨港的城市裡。每天每天認真,希望每過一天,都能離年少時對著大海許下的心願更近。
歡迎收聽
傍晚時分抵達海邊,天色已經暗了,遊人正在散去,鄰近場館透過館外的播音設備,正高聲放著閉館的音樂,溫柔但懾人。世界的某一部分要打烊了,悄悄移動,讓出位置給另一部分──空曠、寡言而屬於神靈的世界。
播音設備裡繼續傳來音樂與說話的聲音,理性,威嚴,清晰且客氣,像是一塊巨石浸在河水裡,順著節理的方向緩慢剝落著。音樂與說話的聲音,六點一到就停。播音的喇叭環環圍繞著立柱,像是靜靜盛開的花,星星在山的上方一個個轉亮。本來被掩蓋的其他聲響瞬間大起來了,船鳴,風的雜訊,海的喃喃自語,好像有人扭開了一個更大更老的收音機,讓我靠近,準時收聽。
小魚在近岸的淺水裡游動,像是一個個猶豫的秘密。不能說時,就說在心裡。我們都沒有變,總有人會聽見。
離海很近的時候
夜深了,與許多孩童在海生館的教室裡做黏土勞作。教室很大,且離海不遠,風裡有淡淡的海水氣味,令人安心。只是太久沒玩彩色黏土了,我盡可能專注,但屢屢因挫折分心,反覆添上或掐去不對勁的部分。怎會這麼困難呢?好像怎麼做都是不對的。但小孩們不管這些,邊做邊玩,端著未完成的小小勞作跑來跑去,有時為了補充材料,有時只是熱鬧。他們一次次經過我桌旁,我轉頭好奇的看,但看不出他們做的都是什麼。座位另一側的窗戶開著,外頭一片漆黑。應是不可能的,但我好像能聽見海浪的聲音。
我不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邊試邊想,捏了一隻目盲的企鵝,立在一本與它同高的大書之前,書頁上頭,全是空白的。自己想想也覺得滿意,學習有時候不就是這樣的事情?柔軟且有溫度的黏土,像是睜著大眼睛的小孩將小小的手交在我的手裡。我小心捧著企鵝與書,放上通風的木架,等待它在時間中定型,期待它一夜之間變得堅強,堅強而且脆弱。
隔日醒來,孩童們都還在棉被堆裡深深睡著。推門出去是很好的天氣,看見海被豢養在小小的海灣裡。我伸手去摸架上的黏土,質地雖仍是柔軟的,但輪廓已經定型,心裡也覺得開心,湊近觀察,發現企鵝與空白的大書上,佈滿了乾裂、細瑣的紋路。
缺陷是好的。我們很幸福。
飛鳥聯想
我站在小鎮的河岸邊,又快下雨了。兩隻飛鳥正在灰濛濛的天空中盤旋,展現不可思議的飛行能力,追逐,俯衝又爬升,一次次張開翅膀在空中急停、翻身轉換方向。彷彿兩個不同座標的空間在時間裡跳舞,吸引了我全部的好奇。兜轉了好一陣子,才在高高的電線上停了下來。我站在行道樹下看,靜止的鳥彷彿瞬間失去了力量。魔法消失了,飛行的舞者此時只是兩個小小的灰點。
像是兩顆石子漂浮在長長的河裡。兩段情節消散於敘事者隱隱約約的暗示,被視為同一段感情。雖然只是剛剛發生的事,但我已經開始懷念了──兩隻飛鳥,互相超越、吸引、重新定義彼此方向的飛鳥。什麼是方向呢?小時候賞鳥,背包上掛著玩具一般的指南針,圓形的指盤在透明液體中旋轉,工很粗糙,時不時就會卡住。我常常拿起那個小指南針來看,確定它仍運轉,看久了也覺得暈眩,覺得自己就像是泡在液體裡那個小小的、意外的氣泡。
現在兩隻飛鳥各自停在長長的電線上,不飛了,偶爾互相發出熱絡的叫聲,喳喳說話,有時不說話,各自別過頭,好像各不相干、剛剛的一切從未發生似的,望著不同的兩個遠方。
有時候遺憾是好的。有時候遺憾只代表那時的我,選擇了另一件同樣美好但更重要的事情。
小小的火
走長長起伏的山路,雜沓的林子裡看見一團火紅,彷彿靜止的火焰。
是一束紅色的柔軟植物,可能是花,或者葉的新芽,高高生長在樹上,較其他綠葉稍低一些,不知其名,一支獨秀。一點點的陽光穿過叢叢樹冠,照著那簇植物,從背面透出蘊藉的橙紅色,好像自己散發著光和熱。它非常醒目地在林子當中細細搖晃著,風來的時候總是比其他葉片都稍早一些搖晃起來。像是一首簡單的歌的前奏,春天時提早醒來的小熊,尋常日子裡偶然來信的老朋友。
要溫柔。
時光命題
走進久違的校園,雨天的操場上處處積著淺水,兩側球門之間,...
推薦序
甜美的憬悟
【詩人/學者】楊佳嫻
達陽與我皆是高雄子弟,皆事詩創作。不知道是否因為南土光暖的基因所致,雖然詩人憂鬱似乎是某種天職(呃),但是我們都有忍耐不住的玩笑氣質,侃人同時自侃。這種調侃,或者說是諷刺罷,要做得好、做得恰當,也並不容易,可算是一種文學本領。酸民酸過頭就醜惡了。看看魯迅、張愛玲、毛姆、契訶夫,他們的諷刺多麼恰到好處,使我們在苦笑的剎那看見人間某種殘忍與憐憫。
不過,《再說一個秘密》收斂起酸諷搞笑的那個林達陽,向讀者展示的是凝望的目光,追憶的身影,守候,徘徊,沉湎。全書共一百三十四節,像隨筆,其實擁有類近且固執的結構,多半是先寫景描物,或潑灑或工筆,用以鋪陳氣氛,然後提出領悟;像自白,然而時間地點很少確切標誌,所謂海邊,所謂學校,所謂月台,所謂小屋,都像是銀河鐵道之旅坎巴內拉窗口瞥見,漂浮在文字裡,所以裡頭彷彿涉及這樣那樣事件,卻都提取過了,剩下霧氣般的感覺。用書裡的話來說吧,就是「乾淨的文字,想望,修辭,帶著淡淡的香氣,像是一層層甜軟的蛋糕」。
我們的人生需要米飯,也需要水果,咬嚼拉扯過堅韌牛肉乾,也還需要草莓蛋糕的擦拭與慰藉。每一種風格都有其必要,有其位置。不過,作為有點刁鑽的讀者,我還是更喜歡這些蛋糕裡沒清乾淨的鐵絲(哪裡來的蛋糕啊怎麼會有這種殘留物!),有條有款,不溫不馴。比如第二十七節〈關於果園〉,「敲敲牆壁上的磚頭,有點痛,心想,這就是家」,「家」的概念和「痛」的感受,真有說不出的滋味;比如第四十六節〈等待她自己情願〉,「湖畔有一低矮的木製工作間,窗門緊掩,但遠遠傳來機械低低運轉的聲響,內向而膽小的志願者,或許正在裡頭大膽嘗試生活的新配方……」,既膽小又大膽,是什麼樣的嘗試呢?讓人有些困惑,又好奇。又如第七十節,〈讓我看見你〉,「有時我也覺得寂寞,渴望知道有誰就在那裡,與我相通,但與我不同」,相通是因為願意試圖理解,不同是能夠保持多樣性,世界才有樂趣與層次,不至於變成乾燥,無聊,恐怖,這正是各種平權運動的核心認知。--寫到這裡,我又想,也許去除了大部分現實元素,是為了讓讀者更能將自己代入?同樣一句話,我想到平權運動,其實也想到愛情,想到對知己的尋求,解釋範圍很廣泛--這正是格言式寫作的特質吧?事實上,這可能也是我對於這本書的憂慮。本書並非格言式書籍,可是,那些優美描繪、筆觸高明的段落之後,總結出溫柔勸勉人生的格言,反把一切虛/簡化了,提升到一個無可辯駁,卻也縹緲的境界。我有點懷疑這是詩的慣習滯留在散文裡的緣故。不過,詩可以跳躍、鍛接、不解釋因果、不落於實土,散文若也要如此,還得添加些功夫,何其芳、廢名的作品,皆可借鑒。讀散文,一般情況下,更渴望觸摸到作者性格的線條、溫度,看見執著、品味、缺陷,高遠淒清的人生況味或過盡千帆的諒解,必須有堅實的自剖當血肉。自剖使人難堪,然而自剖也使人強壯,使感悟有根。
當然,書中仍保有詩人最強的一面--不是任重道遠,不是華麗文辭,而是某種神意般的巧妙。《再說一個秘密》裡的小散文題目,時常可看見林達陽的巧思,比如「夏日裝滿了空瓶子」、「意志轟轟作響」、「充滿悔意的下游」、「洋流溫柔地校正著季節」、「消失的光線都聚集在這裡了」、「在生活的上空盤旋」等等。在臺灣現代詩人中,一句就能到達異境,以羅智成最為擅長,《寶寶之書》、《黑色鑲金》、《夢中邊陲》等詩集都向我們展現了此等能耐,他之後的兩代詩人,都從他那裡學習汲取。確實,達陽那些巧思立題,有些使我下意識就想到羅智成,比如「草地在我們的心裡靜靜生長」和羅的「下小雨時,請接近草地……」,或「孤獨的足球員」和羅的「春天,孤獨者的季節/孩童在雨中踢足球/我擔任左前鋒/我屢屢越位的思維像一部推草機/來回刈著涼綠的空寂」之間,氣質與比喻的相類。另外,也可以看見他對其他詩人的友善,因此書中出現和楊牧一樣的「時光命題」、和凌性傑一樣的「有故事的人」等等。騰挪借用,以抒己意,古今皆然;因為有典故,因此閱讀起來就生出雙重樂趣,對於高明的寫作者來說,完全無損於自我之展現。
總的來說,《再說一個秘密》是一部甜美的書,閱讀起來毫無負擔,像是電影把調配好的顏色、景深直接帶給讀者,熟練地在青春回憶與剛過了青春的悵惘之間切換,敏感於美的人,或需要生命格言給予救贖的人,都能得其所需。我想起佩索亞(Fernando Pessoa)寫《惶然錄》,儘管多是內在深處的自語,多是情感的精煉,卻少有輕柔的結論。達陽擁有高明的寫作技巧,和造景、造夢的能力,也抓得住人心朦朧難辨的剎那,不過,也許太順口、太悅目了,給讀者一些折磨吧。
甜美的憬悟
【詩人/學者】楊佳嫻
達陽與我皆是高雄子弟,皆事詩創作。不知道是否因為南土光暖的基因所致,雖然詩人憂鬱似乎是某種天職(呃),但是我們都有忍耐不住的玩笑氣質,侃人同時自侃。這種調侃,或者說是諷刺罷,要做得好、做得恰當,也並不容易,可算是一種文學本領。酸民酸過頭就醜惡了。看看魯迅、張愛玲、毛姆、契訶夫,他們的諷刺多麼恰到好處,使我們在苦笑的剎那看見人間某種殘忍與憐憫。
不過,《再說一個秘密》收斂起酸諷搞笑的那個林達陽,向讀者展示的是凝望的目光,追憶的身影,守候,徘徊,沉湎。全書共一百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