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標示氾濫的「無添加食品」 你真的買得安心嗎?
你是否也認為:「無添加」=天然、有機、健康?
原來,我們全都被食品業者給騙了!
食安風險權威戳破「無添加反而更食物容易中毒」的真相!
教你別再讓錯誤的「一知半解」害死自己!
在食品風暴不斷的年代,千萬不可相信業者的胡言亂語。
臨床毒物專家顏宗海醫師說: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認識添加物的是與非」,
就能學會正確的辨識及採買技巧!
本書要告訴你不可不知的4大觀念:
1. 所有「食品」都是「化學物質」!
2. 「無添加」可能是「假象」,其實「不天然」!
3. 所謂「純天然」,其實隱含「食物中毒風險」!
4. 選對「適量」的食品添加物「才安全」!
唯有清楚「事實」,才能「不再上當」,從此買對食品,吃得安心健康!
一般人對「添加物」大都存在著很深的負面印象,再加上食品業者的刻意推波助瀾,很自然的,大家都會自動認為「無添加」三個字就代表著「健康」。但市面上這麼氾濫的「無添加食品」,真的就是安全、可信任的保證嗎?而倘若真的可以生產製造出所謂的「無添加食品」,那麼,又為何需要「添加物」的存在?更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無添加食品」也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
事實上,只要稍加仔細觀察思考,就會發覺這其中有許多矛盾之處。而真相就是:「無添加」並不等於「天然」或「無害」!大多數被業者宣稱為「無添加」的食品,其實很有可能是用了「替代品」,而並非真的「什麼都沒有加」;更令人值得關注的是,由於「無添加食品」沒有使用正確的添加物來協助殺菌,就會導致細菌容易孳長,所以不但不是「無害」,反而更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嚴重危害健康!
◎簡單3項檢視,教你看清「無添加」的真正面目!
【檢視1】是否標明「沒有添加什麼」?
食品包裝上只印上「無添加」三個字,但經常沒有清楚載明到底是無添加「什麼」,也沒有寫出為什麼這項食品可以不用添加物──這很可能就是避重就輕,其實裡面摻了具有相同作用的「替代品」!
【檢視2】是否真的「什麼都沒有加」?
很多「無添加食品」其實只是「少加」某一項添加物,並非「完全什麼都沒有加」──包裝上的「無添加」一詞,只是以偏概全的行銷話數,讓你直覺以為這是「純天然食品」,所以甘心購買!
【檢視3】是否其實「原本就不用加」?
有些食品本來就「不可以」或「不需要」添加物,但還多此一舉的刻意標示「無添加」──這樣一來,比起沒有亂標示的同類商品,這種產品就會讓你相信「這個比較好」而願意多掏出一點錢選擇它!
◎本書4大特點,讓你正確面對「添加物」不再惶恐!
◆特點1→→→「專家實證」!博士奶爸拿出研究精神鑽研食安漏洞!
本書作者有路昌彥是學有專精的農學博士、食品風險研究專家,在升格擔任「新手奶爸」後,因為擔心孩子所吃的食品是否會影響健康,所以對市面上到處充斥的「無添加食品」心生懷疑,並開始投入以關注研究、進行相關調查及實驗,繼而發現驚人事實!
◆特點2→→→「揭露真相」!一舉導正社會大眾被誤導的食安觀念!
消費者普遍認為比較令人心安的「無添加食品」,原來背後隱藏著攸關商業利益的行銷運作手法,所以,其實既不天然,也不會讓人更健康,反而還可能更危險!──究竟我們所認知的觀念有哪些並不正確?甚至大錯特錯?本書有最精闢的分析說明,提醒你別再繼續被騙!
◆特點3→→→「解釋誤會」!拿出科學依據說明添加物的是是非非!
究竟為什麼大家會對「食品添加物」具有惡劣、負面的成見?而這些真的是對的嗎?……本書作者以發生過的重大食安事件為例,一一抽絲剝繭,並以科學事實佐證,讓你真正搞懂「食品添加物」的存在必要性,並進一步思考所謂的「無添加」究竟是否真的夠安全?避免花錢買罪受!
◆特點4→→→「全面分析」!深入淺出帶領消費者追根究柢以求自保!
你知道嗎?不僅是食品業者,包括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大眾媒體,乃至於強調「消費者至上」的消保團體,其實都有可能因為不同的原因,而成為製造食安風暴的共犯!所以,為求自保,身為消費者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關心食品安全問題,並提升「自我的資訊判斷能力」,這樣才能透過參與「風險溝通」的過程,進而扭轉市場現況,締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維護自身健康,並且避免經濟損失!
作者簡介:
有路昌彥──專研食品風險的農學博士!
【主要資歷】
.現任近畿大學農學部副教授,兼任(株)自然產業研究所董事。
.京都大學農學部畢業、京都大學農學博士。
.專業為食品風險分析、糧食經濟學、水產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管理學等。
.除參與食品安全委員會業務、從事農林水產省的進階研究事業,並擔任風險溝通、地區再造、經濟重建等之諮詢顧問,兼任政府及相關學會委員。
.著有《水產經濟的量化分析》(成山堂書店)、《日本漁業永續性之經濟分析》(多賀出版社)、《體貼能換算為金錢嗎?!》(講談社)等,亦撰寫論文、專欄連載。
【本書緣起】
「因為擔心孩子安危,開始了『食品添加物』的研究……」
.當初,在為孩子挑選奶粉時,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我心中出現了「這個奶粉安全嗎?」「副食品有沒有問題?」等念頭,再加上經常看到食安危機資訊,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由於自己長年從事食品經濟分析的工作,習慣思考「那真的危險嗎?」、「究竟安全性達到什麼程度呢?」等問題,因此,就從「奶粉」開始,一路展開了對於過去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研究與調查。
.在過程中,我發現「無添加食品」其實是業者「自導自演」的行銷操作手段,而且,正是因為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食品安全」的知識並不完整,所以,才會容易被不正確的訊息誤導,因此,我決定將自己的調查結果分享出來,希望大家一起學習,不要再輕易被騙了!
譯者簡介:
黃紘君
.台大政治系畢業,日本大阪大學碩士。
.因醉心於中日文之間切換的奧妙,決定結束上班族生活,現為專職的中日文口筆譯。
.譯有《避免成為退休窮老爸的六個方法》、《麥肯錫精英最重視的39個工作習慣:品質×速度的實戰手冊》等書。
章節試閱
【第1章 】揭開「無添加」食品充斥市面的真相!
◎福島核電廠爆炸後,空氣、水或食物都令人不安……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二次大戰後最大的悲劇─東日本大地震,前所未有的芮氏9.0級地震與大海嘯襲擊日本,導致許多寶貴生命喪失。現在回想起來,依然令人感到非常悲傷。此外,福島第一核電廠爆炸的意外事故,使得人們對於空氣、土壤、水、農漁產品、食品等可能都被輻射所污染,而感到相當不安,這個問題至今仍難以完全解決。
即使是在遠離災區千里的地區,也會聽到人們憂心的討論:「福島縣的蔬菜吃了沒問題嗎?」、「東京的自來水因為超過標準值,所以必須限制攝取量;現在雖然限制已經解除,但繼續喝還是會怕……」
就連我所居住的關西地區,超市裡的瓶裝水也曾被搶購一空。但其實只要冷靜思考就會知道,輻射根本不可能飄到關西來污染地下水。當然,關西的瓶裝水被搶購,說不定也可能是要送到災區做為賑災物資……。不過,對於箇中原因,我倒是有一個想法。
◎成了奶爸後,我對食品安全有了更多的疑慮!
事實上,我現在的身分是日本時下最流行的「奶爸」,負責在家照顧孩子,而這正是日本政府近來鼓勵的「職場性別平權」的一環。當然,我當奶爸並不是因為被誰鼓勵,只是因在大學教課時間比較彈性,所以才能如此幸福地實踐政策、當個快樂奶爸。
剛當奶爸時,面對孩子的飲食,常不知不覺地出現「這個奶粉安全嗎?」、「副食品安全嗎?」,或是「現在給孩子吃的這個餅乾會不會危險呢?」等的疑慮。再加上,在育兒雜誌或網路、廣告上經常會看到許多「這個很危險」、「那個不安全」的資訊,所以,經常是不看則已,一看之後,往往心頭就會湧上一股難以言喻的恐懼感。因為如果是自己要吃的就算了,但一和孩子有關,做爸媽的就會變得格外小心、謹慎,嚴重的程度,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此外,由於我的專長是研究食品安全的巿場經濟分析,因此,總習慣性地自問:「那真的危險嗎?」、「安全性達到何種程度呢?」……如此冷靜,連自己都覺得好笑。不過,所謂的研究者,就是要先對事物存疑,萬一難以判斷,就必須進一步用實證的方式去加以檢視──這是天性,更是工作!
因為出現這樣的疑慮,我立刻著手調查,並發現關於牛奶,2008年經暴發「中國牛奶被摻雜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事件。然而,由於同年日本也發生「食用中國生產的冷凍煎餃導致危害健康」事件,所以,或許不太有人會記得三聚氰胺奶粉的新聞。簡單陳述一下事件經過,就是不肖商人在鮮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讓牛奶看起來含有更多決定品質好壞的蛋白質,但結果卻害得許多嬰兒罹患腎結石。
不過,這些牛奶並沒有被進口到日本,日本的牛奶品質也不是依據蛋白質富含量而決定的,所以完全不必擔心在日本會有小孩誤喝了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
雖然有使用三聚氰胺牛奶所製成的乳製品或餅乾出口到日本,部分也流入市面,但目前並沒有出現任何因此出現問題的案例,而且,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也已經被當作刑事案件審理了。
如果沒有任何有關奶粉等乳製品的資訊,就連我都會感到擔心,但只要仔細調查,說真的,可以放一百二十個心。我想,大家應該都是這樣,自己吃了有點怪怪的食物,就算不太舒服也不會特別擔心,但如果是自己孩子吃了不安全的食物,那就完全不能隨便,在確定「沒問題」之前都會非常不安,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父母心吧!
同理可證,連明顯不會受到福島輻射影響的關西地區,也出現瓶裝水銷售一空的情況,原因除了「非理性」、「過度害怕」水或食物被輻射污染,如果再加上父母保護孩子的心理,那就不難理解情況為何會如此誇張了。當然,也很有可能是因為擔心運輸過程或容器製造出問題,並非只因父母為了保護孩子而大量囤貨,然而,我個人的切身感受是,只要和孩子有關,做爸媽的就非常容易出現非理性的行為。
◎為什麼市面上,充斥著標示「無添加」的商品?
前面可能說得有點太多了,其實我要強調的重點是,受到東日本大地震的影響,相較於瓶裝水成為大家搶購囤積的品項,相反的,福島縣生產的農產品卻滯銷了!事實上,像這樣「受歡迎食品」與「被嫌棄食品」不斷出現的情況,始終層出不窮。而最新議題,就是標示著「未使用○○」或「無添加○○」的食品,換句話說,也就是所謂的「無添加食品」大受歡迎的現況。
便利商店裡的飯糰、便當、配菜、沙拉、炸雞塊等食品,大部分都會在包裝上顯眼的位置標示「不使用食品添加物」或「未使用防腐劑」等字眼,翻到背面,食材成分都用小小的字印刷,但是正面卻以美術字體、加大強調「無添加」,彷彿在告訴消費者不需要翻到背面確認食材成分。
而生鮮超市內販賣的味噌、醬油等調味料,或納豆、豆腐等食品,也同樣很有氣派、大大地註明著「無添加」或「不使用」等字眼。像這樣具有同類標示的產品,幾乎多到要找到沒有寫「無添加」或「不使用」的食品反而很困難──這就是「無添加」或「不使用」嚴重氾濫的情況。在前一頁照片上的味噌,包裝上「無添加」的文字寫得最大、最明顯,甚至讓人以為商品名稱就叫做「無添加」。
然而,這樣的寫法,其實讓人搞不清楚究竟「無添加」指的是什麼。除此之外,納豆或豆腐等產品又有另一套寫法,用的字眼是「不使用」而非「無添加」,或寫著「非基因改造」,意思應該就是指納豆或豆腐原料裡,沒有使用基因改造的大豆吧!
只是,「無添加食品」實在太多了,多到讓我們覺得食品上標示「無添加食品」是理所當然,沒有標示的反而很可疑。甚至,打開電視還可以看到主打「無添加」的女性化妝品廣告,也出現許多標榜「無添加」的餐廳,更有某家日系連鎖餐館使用「無添」二字做為廣告標語。
這家餐廳使用「無添」二字,並非一般人習慣的「無添加」一詞,從字面上只能得到「沒有添加某些東西」這樣模糊的訊息。但相當不可思議的是,即使如此,這家店卻相當受到有小孩的父母們喜愛,覺得這正是適合一家大小造訪的「安心」餐廳,可見「無添加」的優良形象已經相當程度地滲透到消費者心中。
如同前面所言,在成為奶爸之前,我對於食品標示並不太在意,所以也不知道原來「無添加食品」在市面上如此氾濫,更不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唯一知道的,就是一般民眾相當相信和喜愛「無添加」這件事。
舉個不太相干的例子,之前我在某個車站月台上看到有個建案樣品屋上掛著「無添加住宅」的廣告看板,我就在想,這應該是指「這裡不會發生最近常被討論的、因為甲醛所導致的病態建築症候群吧!」總之,除了食品,市面上到處充滿「無添加」字眼,而大家似乎也都很喜歡「無添加」的相關產品。
◎「無添加食品」就是沒有使用食品添加物的食品!
不過,當市面上充斥著標示「無添加」的食品,我們也抱持著「無添加食品」比「非無添加的食品」好的印象時,是否表示有些東西我們認為不好,而無添加食品就代表著「這裡面沒有使用那些不好的東西,所以是好的」呢?我們真的可以這麼認為嗎?……那麼,對我們而言,不好的東西又究竟是哪些?我認為,如果它真的不好,我們實在應該要查清楚它的真實身分才行!
說實話,我的個性就是天生反骨,當所有人都說「這東西不好」時,我會更想要弄清楚「真的是這樣嗎?」加上我身為一名研究人員,自然就會想要「馬上開始調查看看!」而這本書就是集結了我弄清楚「無添加食品」的所有過程,由於真相相當驚人,所以,還請各位務必讀完它,以保護自身及家人的食品安全。
回歸正題,「無添加」的「添加」,指的是食品添加物中的「添加」;而「無」則表示食品中「沒有」那些食品添加物。也就是說,「無添加食品」就是沒有使用食品添加物的食品。具體說來,食品添加物有做為防腐劑的「己二烯酸」,或做為著色劑的「食用黃色4號」等,在看到這些化學名稱或數字時,的確,一般人都會有「人工」、「不健康」的感覺,但其實食品添加物是於法有據的,在日本是以「厚生勞働省」所制定的食品衛生法做為使用上的規範。(在台灣則由衛生福利部的食品衛生管理法所規範。)
不僅如此,食品衛生法中,對於食品添加物的定義是「基於食品加工或保存之目的,於食品製造過程中,以加入或接觸等方式所使用之物質」,所以這並不是想要陷害某個人就可以偷偷或隨意使用的東西。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目的,食品製造商要特地使用這些讓人印象不好的東西?又或者,其實食品添加物根本就沒有不好呢?……
◎食品添加物有其必要,四大功用必須知道!
我們姑且不管食品添加物給人的印象如何,而先來明白之所以要使用食品添加物的原因──那就是,因為真的有使用的必要!具體而言,食品添加物肩負著「維持食品品質」、「提昇食品外觀及風味」、「食品製造過程中一定使用」、「補充或提昇營養價值」這四項功用,如果不具備其中任何一項功用,那麼,就不會被認可為食品添加物。
前文曾提及,「己二烯酸」是具有「維持食物品質」功用的「防腐劑」,可抑制食物中微生物孳生所導致的腐敗或變質,有效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食用黃色4號」則是具有「提昇食品外觀及風味」功用的「著色劑」,能讓食物的顏色更好看。
但是,談到著色劑,我們常有「讓食物顏色好看這件事,是有必要嗎?」的疑問,而這的確值得探討。著色劑經常使用在軟糖、糖果等小孩子喜歡吃的零食上,看到紅色、綠色、黃色、紫色、藍色等各式各樣的彩色糖果,孩子們既開心又很想吃,而這些顏色大多是來自著色劑,如果不使用著色劑,幾乎所有糖果都是呈現無色透明,彷彿黑白照片般,那會是多麼無趣,且多麼無法勾起「想吃」的慾望啊!
為了讓食物的顏色好看而使用添加物,其實並不是近年才開始的,早在西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時代就有了,這類即使沒有科學佐證的實用生活智慧,也被流傳至今。在當時,為了保存肉類,埃及人使用岩鹽來醃漬,此外,岩鹽含有的硝酸鹽,接觸到肉之後轉變為亞硝酸鹽產生發色作用,使肉的顏色變得好看,可說是發色劑的起源。時至今日,火腿、香腸等食品也還是會為了保持肉品原來的顏色,而添加亞硝酸鹽。
談到亞硝酸鹽,它還有可有效預防因肉毒桿菌而導致食用者食物中毒的重要作用。在西方,據說從1000年以前就經常發生因吃了香腸而導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在日本,則是1984年有民眾吃了熊本縣的名產「芥末蓮根」而感染肉毒桿菌,最後不幸死亡的事件。肉毒桿菌中毒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食物中毒,而亞硝酸鹽則扮演了能抑制肉毒桿菌增生的角色,所以它不僅能讓食物的顏色更漂亮,更可避免食物中毒。
◎當心,天然添加物並不見得安全!
現在大家應該都了解食品添加物是因為具有某些重要功用,所以食品衛生法才會允許業者添加。那麼,大家應該會想了解食品衛生法的認定機制吧?究竟有多少物質是食品衛生法認定的食品添加物呢?
在日本,所有由厚生勞働大臣認可「可做為食品添加物使用」的食品添加物,都列成一張表,公開在厚生勞働省的網站或日本食品添加物協會的網站以供閱覽,並方便查詢市售食品包裝上標註的食品添加物。在台灣,則可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https://consumer.fda.gov.tw/)網站上做「食品添加物許可證資料查詢」,只要輸入添加物品名或許可認證字號,就能查詢到是否通過認證、由哪家廠商所申請,以及其中所含的成分,相當實用。
更嚴謹地來說,通過日本厚生勞働大臣認可,且列入表中的食品添加物稱為「指定添加物」,在2011年5月當時共有413項物質獲得認可,這些雖然都是像「己二烯酸」這類化學合成的物質,但都是經過反覆的動物實驗,確認食用後不會有安全疑慮才予以認可。而在後面的章節裡,我也會更加詳細的說明這些食品添加物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還有365項基於長年使用的經驗法則所列舉的「既存添加物」清單(2011年5月當時的數字),再加上「天然香料」與「一般飲食添加物」,這三項就是一般所謂的「天然添加物」。「一般飲食添加物」就是指柳橙汁或椰果等我們平常就會食用或飲用的食物,也常被拿來當作添加物,所以,就將之視為「食品添加物」。
由於食品添加物有標示義務,因此,當一般食品被做為食品添加物來使用時,食品包裝上也會將其標示出來。順道一提,柳橙汁一般是被當做著色劑,而椰果則是做為黏稠安定劑。
「既存添加物」則是萃取自天然植物或動物原料的物質,而非化學合成,例如「薑黃色素」,這些物質都是從很久以前一直使用至今,從未發生過傷害健康之類的意外,所以才會被同意其使用。但其安全性仍需要持續確認,因為只要一旦發生問題,就會被剔除名單。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只有1項物質因為食用後有健康上的疑慮而遭到剔除,那就是「茜草色素」,因為它可能致癌,所以,在2004年時,已將它從「既存添加物」中剔除。「茜草色素」是從茜草的根部萃取的一種著色劑,通常使用在火腿等食品中。
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認為「天然」或「自然」的東西比較安全,但事實上,並不一定。我會這樣說,是因為相對於經過安全測試的化學合成「指定添加物」,所謂「天然」的食品沒有受到此項規定所約束,因此,難以完全確認其安全無虞。雖然從天然材料中萃取出的「既存添加物」中,還有一些尚未確認的成分,不過,當要開發新的食品添加物時,不論合成或天然,都一律要進行測試,也只有被完全判斷無安全疑慮的物質,才能列入「指定添加物」。
◎注意,標示「無添加」只為製造形象、吸引消費者!
回歸正題,這本書的主題是「無添加」,如前面所說的,「無添加食品」指的是,「沒有添加」那些一般我們不是很瞭解、但「印象就是不好的添加物」。然而,經過調查後,卻發現那些我們以為不好的添加物,都是安全且合法的物質;而主張和強調「無添加」的食品,反而可能隱藏更複雜的問題。市面上的「無添加食品」有很多類型,因此也可能引發各種不同的問題,下表是比較主要的4種問題類型,就讓我逐項來為大家說明。
第1類型,就像前面提到過「味噌」的例子一樣,搞不清楚它的「無添加」指的是什麼,只有包裝正面用了大大的字寫著「無添加」三個字。如果真是「無添加」,那麼,應該是指「沒有使用任何食品添加物」的意思吧?但是在包裝上卻難以找到其它相對應的說明。例如,在大字「無添加」的右側寫著「100%使用國產米」,所以,可能是指「沒有使用進口米」的意思吧?在「無添加」的左側寫著「使用天日鹽(日曬鹽)」,是指「沒有使用工廠內所生產的鹽」吧?……像這樣,所有標示的意義都很模糊,實在讓人難以確切瞭解其中的意思。
總之,對於一般人來說,雖然始終搞不清楚「無添加」究竟是什麼,但,「無添加」還是非常具有說服力,讓人覺得「可喜可賀!慶幸有無添加食品!」可是,對於身為一名研究者的我來說,若是沒有充分的理由,是絕對無法信服的,因為無論該項商品的主張如何吸引人,只要沒有提出證據,就不應讓消費者產生「很棒」、「建康」、「安全」這類誤導的認知。
◎即使標示「無添加」味噌,也含有食品添加物「酒精」
對於「無添加味噌」的懷疑,我調查了味噌職業公會所訂定的規則。根據其規定,只要使用「大豆、穀類(米、麥、裸麥等)、食鹽、種麴菌及發酵菌以外的原材料」,就不得標示「無添加」,也就是說,味噌的「無添加」不僅是「沒有使用食品添加物」,更指的是「沒有使用除了指定原材料以外」的任何物質。
不過,我更在意的是,味噌當中究竟是會使用、抑或是不會使用哪些食品添加物呢?根據味噌產業的規定,業者並不需要具體寫出哪些東西是它沒有添加的,但是農林水產省則提出了一份文件,「只記載『無添加』,消費者無法清楚得知沒有添加了什麼,因此希望業者能具體記載」;醬油業界的規定中也禁止「只標示『無添加』,卻未清楚標示其所指之原材料」的行為。看到這裡,大家是否會覺得不同食品還有不同規定,實在很難理解呢?……所以,我也很希望味噌業界可以採用「讓我們一般大眾都能清楚看懂」的標示。
因為很關心這個問題,所以我又繼續追蹤調查,發現有一份名為《食料醗界新聞》的產業報紙,裡頭刊登了一篇有關於比較「無添加」味噌與普通味噌「酒精含量」的報導,因為有些業者會在製造味噌的過程中加入酒精,以延長保存期限。而的確,這也讓我想起曾經在味噌包裝上看過標示添加「酒精」的字詞。
在讀了那篇報導後,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那就是「不使用」和「不含」是兩件不同的事,因為不論是「無添加」味噌或普通味噌,都含有酒精成分──根據檢驗,每100公克的「無添加」味噌含有289~1834毫克酒精,普通味噌則含有480~3057毫克的酒精──發現了嗎?即使是「無添加」味噌,酒精含量也有可能比普通味噌更多。到底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是因為味噌和酒相同,都屬於發酵食品,「無添加」味噌雖然沒有「被添加」也被稱做為食品添加物的酒精,但在發酵過程中自然就會產生酒精,而實際檢驗出來的結果,也是如此。
換句話說,不論是否為「無添加」味噌都含有「酒精」,而且,「無添加」味噌裡所含的酒精成分與做為食品添加物的酒精,在科學上是相同的物質,甚至,有些「無添加」味噌的酒精含量還更高,這真是太驚人了!既然如此,那包裝上大大地標示著「無添加」,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我愈來愈迷糊了。
◎原本就不必使用添加物,卻強調「無添加」來做為行銷手段!
第2種類型是,原本就不會使用食品添加物的食品,卻又標示著「無添加」的「無添加食品」;也就是說,原本那項食品就不需使用添加物,但卻刻意標榜:「這項食品沒有使用○○,大家請安心!」
舉案來說,首先是冷凍食品。我曾經看過有些業者會在所生產的商品上強調「不添加防腐劑」,這其實很奇怪,因為所謂「冷凍食品」就意味著要存放在零下18℃的低溫冷凍,以避免在運送或保存過程中腐敗、變質,導致細菌孳生。
所以,一般冷凍食品病不會需要添加防腐劑。然而,一旦標榜著「無添加」的冷凍食品與什麼都沒有標示的冷凍食品擺在一起,前者還是會給人「品質較好」的感覺。像這樣,明明兩者都沒有使用防腐劑,但強調「無添加」的一方卻誤導消費者,你不覺得這很狡猾嗎?
我再舉個同類型的例子,就是先前曾提過的連鎖餐廳。它強調自家食物完全不使用防腐劑,但這是一家壽司專門店,而壽司是一種把魚、蝦、貝類等食材放到壽司飯上的食物,所以,生鮮的魚、蝦、貝類通常不會使用到防腐劑。然而,這家店卻特意強調「我們沒有使用防腐劑!」事實上,所有的壽司店也都不會使用「防腐劑」啊!因為不使用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根本不用刻意強調,不是嗎?
這樣的方式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那就是客人會認為「只有這家連鎖餐廳」是「沒有使用危險的防腐劑、可以讓人安心用餐的」;至於其他的壽司店,明明也沒有用防腐劑,卻因為不特別申明,所以消費者並不清楚這件事。這讓我感覺好像「故意講出來的人比較有利!」
事實上,食品衛生法中對於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標準有嚴格的規定,例如業者要使用「己二烯酸」,就必須遵照「為防止食品腐敗,製作火腿時可添加多少量、不得添加超過多少量」的規定。換個角度來講,魚、蝦、貝類並不在可添加的規範名單中,因此,壽司店若將「己二烯酸」使用在魚、蝦、貝類,就是違反使用標準。對於這樣原本就「不得使用」的情況,又故意、特別地強調「不使用」,聰明的消費者如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第1章 】揭開「無添加」食品充斥市面的真相!
◎福島核電廠爆炸後,空氣、水或食物都令人不安……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二次大戰後最大的悲劇─東日本大地震,前所未有的芮氏9.0級地震與大海嘯襲擊日本,導致許多寶貴生命喪失。現在回想起來,依然令人感到非常悲傷。此外,福島第一核電廠爆炸的意外事故,使得人們對於空氣、土壤、水、農漁產品、食品等可能都被輻射所污染,而感到相當不安,這個問題至今仍難以完全解決。
即使是在遠離災區千里的地區,也會聽到人們憂心的討論:「福島縣的蔬菜吃了沒問題嗎?」、「東京的自來水...
推薦序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添加物的是與非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是保健養生的不滅定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黑心食品被媒體一一披露,民眾開始注意到加工食品的成分,以及其所含添加物是否會對身體會造成傷害。
坊間有些食品業者相當重視製作過程,也聲明產品「內含物無添加」任何防腐劑。而本書作者有路昌彥博士卻提出「無添加物的加工食品反而更危險」的觀點,雖然乍看之下令人吃驚,但其實他所要強調的重點是:廠商可能會直接選擇「不標示」添加物,或是「違法使用」其他未被核准的化合物。
我承認,食品添加物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食品業者一定要有良心,確定自己敢吃自家製造出來的產品,也敢給自己的孩子吃,而不能只賣給消費者。另外,業者也必須嚴格遵守「食藥署」所訂立的食品添加物規範,絕對不可以過量添加,也不可以添加未被核准的化合物,更不可以擅自使用工業等級的添加物來代替。
長期大量暴露於黑心食品,就算沒有超過「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但對特定感受族群來說,如:嬰幼兒、孕婦、年邁長者、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等,還是可能會產生永久性的器官傷害,因此,絕對不可不慎。
本書的內容強調「無添加物的加工食品更危險」,目的並非鼓催大家要去吃含有大量添加物的加工食品,而是在於希望消費者能了解:「只要正確認識添加物,就不必過度恐慌!」我閱讀後,覺得此書不但可以幫助讀者了解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更讓大家知道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但在選對加工食品之餘,我還是建議「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如此才能真正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林口長庚醫院 臨床毒物科主任 顏宗海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添加物的是與非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是保健養生的不滅定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黑心食品被媒體一一披露,民眾開始注意到加工食品的成分,以及其所含添加物是否會對身體會造成傷害。
坊間有些食品業者相當重視製作過程,也聲明產品「內含物無添加」任何防腐劑。而本書作者有路昌彥博士卻提出「無添加物的加工食品反而更危險」的觀點,雖然乍看之下令人吃驚,但其實他所要強調的重點是:廠商可能會直接選擇「不標示」添加物,或是「違法使用」其他未被核准的化合物。
我承認,食品添加物有其存在...
作者序
學會判斷危險資訊,杜絕「流言之害」帶來的食安錯誤觀!
當我還在民間公司任職時,曾經應部屬的邀請在結婚典禮上致詞,這樣的機會不只一次,但每次我都用了相同的「祝詞」,而且到現在也還在用,那就是:「如果能把對方的幸福當作是自己的幸福,那麼,就一定能讓彼此都幸福。」這句話也是我用來砥礪自己的座右銘。因為從事顧問師的工作,必須抱持著「設法讓公司重建,讓員工們都能帶著笑容工作」的目標,來著手處理眼前的問題。
然而,我認為所謂的「流言之害」卻是與上述精神完全對立的一種現象,它意味著「將自己的利益建築在他人的不幸上」,不但社會不會因此成長,還可能不斷地讓更多人不幸。而「流言之害」的背後,更充斥著大家「事不關己」的態度,以及「選擇性地相信資訊來源」的想法。也因為這樣的文化背景,讓我們所在環境總能出現新的、如「獵殺女巫」般的獵殺對象。
經常有人說日本人是「群體意識很強」的民族,雖然我不敢斷定是因為這樣的特質才讓「獵殺女巫」般的行為在日本到處可見,但事實上,所謂的「女巫」根本就不存在,那麼,嚷嚷著「這很危險、那很危險」的人們或企業,究竟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又想藉此得到什麼呢?……為了釐清這件事,我發現這當中有著許多「經濟原理」在背後運作著,而利用人們的不安做為生意的手法,我想,不論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吧!
很久以前,我聽到「無添加」這個字眼時,也認為:「應該是安全的意思吧!」畢竟社會上有那麼多人堂而皇之地說著:「添加物很危險!」所以,聽著聽著,自己也就這麼相信了。但是,當我成為一名研究者,並且仔細分析了這個問題後,我發現,其實:「無添加,反而更危險!」當初如果不是站在一名研究者的角度思考,我也不會發現社會上多數的人都被灌輸了「無添加=安全」的想法;加上社會上某個地方正存在著「輕易產生流言之害」的機制,因此,身為經濟學者的我開始這麼認為,並著手展開相關研究,希望設法釐清這項機制。
所謂的「流言之害」,並不是隨意發生的,而是必須要有「孕育流言之害的土壤」,以及「想要靠著流言之害賺取獲利的人」才可能發生;換言之,就是因為有人打著「別人家的東西很危險,但是我家的東西很安全」的口號進行叫賣,所以,才會釀成重大的「流言之害」。
那麼,要如何才能抑制「流言之害」呢?事實上,這就是本書的主旨──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防止流言之害手冊」,透過它,我希望讀者們能夠冷靜地判斷出各種源源不絕的「危險資訊」,進而逐步建立起一個「不會隨便發生流言之害」的、強而有力的社會──身為作者,這就是我衷心所願。
有路昌彥
學會判斷危險資訊,杜絕「流言之害」帶來的食安錯誤觀!
當我還在民間公司任職時,曾經應部屬的邀請在結婚典禮上致詞,這樣的機會不只一次,但每次我都用了相同的「祝詞」,而且到現在也還在用,那就是:「如果能把對方的幸福當作是自己的幸福,那麼,就一定能讓彼此都幸福。」這句話也是我用來砥礪自己的座右銘。因為從事顧問師的工作,必須抱持著「設法讓公司重建,讓員工們都能帶著笑容工作」的目標,來著手處理眼前的問題。
然而,我認為所謂的「流言之害」卻是與上述精神完全對立的一種現象,它意味著「將自己的利益建築在他人的...
目錄
【作者序】學會判斷危險資訊,杜絕「流言之害」帶來的食安錯誤觀!
【第1章】 揭開「無添加」食品充斥市面的真相!
市面上隨處可見「無添加食品」的蹤影,為何「無添加食品」會如此氾濫?追根究柢,「無添加食品」真是 「什麼都沒有添加的食品」嗎?……
福島核電廠爆炸後,不論空氣、水或食物都令人不安…….
成了奶爸後,我對食品安全有了更多的疑慮!
為什麼市面上,充斥著標示「無添加」的商品?
「無添加食品」就是沒有使用食品添加物的食品!
食品添加物有其必要,四大功用必須知道!
【一次搞懂】政府認可的食品添加物四大功用
當心,天然添加物並不見得安全!
注意,標示「無添加」只為製造形象、吸引消費者!
【一次搞懂】市售「無添加食品」的四大問題!
即使標示「無添加」味噌,都含有食品添加物「酒精」!
原本就不必使用添加物,卻強調「無添加」來做為行銷手段!
稱聲豆腐「無添加」,錯,其中含有凝固劑「鹽滷」!
三明治標示「無添加防腐劑」,卻以酸度調節劑來延長保存期限!
食品業者耍詐,使用不必標示「防腐劑」的「防腐劑」!
先散發危險訊息,再提供安全方法來控制消費者!
掀起對添加物的不安,再力推「無添加」食品的自導自演銷售法!
別上當,「無添加食品」並不等同安心、安全、健康!
【第2章】「食品添加物」真的那麼顧人怨嗎?
所謂「無添加」食品,指的是「沒有使用食品添加物」的食品。長久以來,食品添加物始終令人厭惡,如今,儘管科學已證明其安全性,更有法律來規範其使用方法,然而,卻反而造成人們對食品添加物產生更深的誤解。為什麼?……
8成民眾對食品添加物有誤會!
制度缺陷,導致令人遺憾的「砒霜奶粉」事件!
「甘精中毒」其實是因為被當做是「砂糖」所造成!
可有效抑制細菌孳生的AF-2,卻因「可能致癌」而遭禁用!
「甜精」沒有致癌危機,卻因誤解而被美日兩國禁止使用!
「Kanemi油症」中毒事件,其實並非食品添加物惹的禍!
食安事件催生更嚴謹的食品添加物使用條例!
科技進步、法規明確,食品添加物更安全了,但人心卻依然恐慌!
7成民眾不知道,防腐劑才能讓我們免於食物中毒的威脅!
食品添加物的正確觀念,必須從「教育」紮根!
「媒體」缺乏科學素養、報導偏差,煽動民眾對食品添加物的不安!
所謂的「平衡報導」似是而非,加深民眾對食品添加物不信感!
無良「學者」藉由負面發言為自己謀利,所以不能盡信!
在種種誤導操作之下,「無添加食品」成了最大商業賣點 !
商人用「無添加」三個字讓消費者產生好棒、好安心的「部分效用」!
迎合食安需求,培養消費者變成「無添加」的忠實粉絲!
「無添加」其實是精心設計出來的商業附加價值!
食品業者以「這是消費者想要的」來做為行銷「無添加」的藉口!
【第3章】科學實證,食品添加物的危害風險超低!
在思考食品添加物的安全性時,必須先正確理解「風險」──究竟「風險」是什麼樣的概念?其實,所謂的風險,不該從「有」或「無」的角度思考,而應先評估它是否在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內;此外,也必須明白,世界上並沒有「零風險」這回事。!
請先了解,所謂「風險」,是「量」的概念!
用死亡率來評估風險高低,嚴格來說並不成立!
防腐劑的致死風險,只有抽菸的224萬分 之1 !
食物中毒的風險遠高於添加物!
諾羅病毒、出血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所造成的食物中毒致死率,遠比食品添物高!
連吸手指的致病風險,都比「防腐劑」來得高!
食物都是化學物質,有機蔬菜也不例外!
茼蒿、菠菜是「硝酸鹽 」高含量蔬菜,紅蘿蔔、萵苣含有的「咖啡酸」也有致癌疑慮!
水、空氣、鹽也都有毒性!
降低食品添加物的化學毒性,是製定使用標準的首要之務!
經過反覆實驗,才能找出添加物的「最大無毒劑量 」!
精密計算後,推估出一輩子也吃不死的「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
配合飲食習慣,再製定出低於無毒性用量的「安全使用標準」!
隨著科學進步,添加物的安全標準也隨時被重新評估修正!
業者的職業道德與政府把關,是食安兩大要素!
仔細看看,我們吃下的食品添加物算多嗎?
【第4章】使用食品添加物的「效益」,其實遠大於「風險」!
之所以有食品添加物,是因為我們需要!例如食品添加物當中的防腐劑,就具有維持食品品質、減少食物中毒風險的功用,實際上能為我們帶來好處,所以,應該要覺得「好險有使用」!
當感到「有使用真好」,就是正面的效益!
關於防腐劑的效益,你都清楚嗎?
防腐劑功用之一:維持食物品質!
防腐劑功用之二:減少食物中毒風險!
正確使用防腐劑,讓我們免於食物中毒恐懼,並減少花費!
以為具有致癌風險的「甜精」,卻是糖尿病患者和減肥者的幫手!
【第5章】請小心,「無添加」食品才真的危險!
因食物而起的危害健康事件中,食物中毒是非常嚴重的一項,而防止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則,就是設法「不附著」、「消滅」、「不增生」會引發食物中毒的細菌,也因此,防腐劑就是擔綱這項責任的要角,若不使用防腐劑,將會大大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預防食物中毒3原則,就是「不附著」、「消滅」、「不增生」微生物!
自製麵包會發霉,跟有無防腐劑關係不大,而是家裡廚房比麵包工廠髒!
即使經過高溫快炒,依然有細菌可以在炒飯中存活下來!
別以為「真空包裝」就完全無菌!
為了不使細菌增生,標示「無添加防腐劑」,卻以其他物質來代替!
正確使用「防腐劑」,能有助減少食品報廢量,降低環保問題!
請正視「無添加防腐劑」會提高食物中毒風險的事實!
不要再陷入「食物添加物很危險」的先入為主觀念!
觀念錯誤導致不良商品充斥市場,社會風險不斷擴大!
表裡不一的無添加食品,其實比「正確」添加食品更危險!
【第6章】「無添加」既不保證安全,還讓荷包縮水!
不使用防腐劑的「無添加食品」不僅會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更因為縮短食物的保存期限,導致報廢量增加,對環境形成不良影響。此外,「無添加食品」的價格比使用防腐劑的食品貴3成,所以,還是讓我們的荷包變小,錢變更少!
「無添加」如何造成我們的經濟負擔?
食品企業其實是「迫於無奈」才推出「無添加食品」!
「無添加食品」潮流所造成的3大問題!
「無添加」比使用防腐劑的食品貴3成,但其實只是買到表面安心!
消費者對於防腐劑的認知狀況,竟會影響食品產業的經濟價值!
妥善運用防腐劑,可減少民眾與業者的經濟損失!
無添加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影響整體經濟!
無添加食品漲價,民眾需求跟著減少,市場自然縮小!
當防腐劑使用量減少5%,就會造成1722億日圓的經濟損失!
氾濫的「無添加」銷售行為,讓消費者通通吃大虧!
「食品添加物不安全」淪為政客、社運人士的工具!
所有的商業行為,都不該讓消費者承擔更高的風險!
「無添加」真的會讓我們得不償失!
【第7章】做好風險分析,才能讓「無添加」問題迎刃而解!
我們常在不知不覺間主動購買了讓自己荷包吃虧的「無添加食品」,那是因為並未正確理解食品添加物的好處。為了不再上當,我們需要的是學會「風險溝通」的方法!
風險分析被大力推舉解決狂牛症問題!
風險分析的3要素就是風險溝通、風險評估、風險管理!
風險溝通的重點在於消費者不單向接收訊息,而應參與蒐集資訊、發表意見!
消費者若不採取主動,市場扭曲的現況將無法被改變!
透過風險溝通,能有效矯正錯誤的食安觀念!
「某項商品特別暢銷」反應出消費者的價值觀!
「無添加」的維也納香腸有多少價值?
實證證明,只要瞭解防腐劑的意義,消費者對於「無添加」的價值感就會降低!
當正確效益被傳達,防腐劑的惡名得以平反!
企業、專家學者、消費者團體,都具有正確傳達食安觀念的責任!
政府和食品企業必須做到5件事,才能讓消費大眾信任!
想避免吃虧上當,消費者也要提昇自我的資訊判斷力!
想為健康把關,就要找出值得信任的食安資訊來源!
這些提供食安資訊的書籍與網站,既具科學根據、又淺顯易懂!
想要迴避食安風險,最佳方法就是:大家一起學習,不要再被迷惑!
【編者的話】 別再因為誤信資訊,而蒙受其害、吃虧上當!
【作者序】學會判斷危險資訊,杜絕「流言之害」帶來的食安錯誤觀!
【第1章】 揭開「無添加」食品充斥市面的真相!
市面上隨處可見「無添加食品」的蹤影,為何「無添加食品」會如此氾濫?追根究柢,「無添加食品」真是 「什麼都沒有添加的食品」嗎?……
福島核電廠爆炸後,不論空氣、水或食物都令人不安…….
成了奶爸後,我對食品安全有了更多的疑慮!
為什麼市面上,充斥著標示「無添加」的商品?
「無添加食品」就是沒有使用食品添加物的食品!
食品添加物有其必要,四大功用必須知道!
【一次搞懂】政府認可的食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