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誰說愛的形式只能有一種?
誰定義了女子該有的模樣?
十六、七歲的你/妳,在煩惱什麼呢?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類教師組優選得主、
新銳作家黃庭鈺,最溫柔的女性反骨書寫
耽讀青春時光之作——
李欣倫(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作家)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社長)
專文盛讚
蔣勳 推薦
「這一代的青春,比我想像的勇敢許多,享受而不耽溺,憧憬而且虔誠。」
——黃庭鈺
嗨,女孩
我想對妳說說話
說說星空和微風裡的事
妳在太空中也會感到孤獨嗎
還是,妳也落下成為了地上的一顆星
勤勞筆耕不懈的黃庭鈺,另一身分為中學國文老師,與學生們的關係緊密得如朋友、如姊妹。她一面從學生身上看見了自己過往青春年華的影子,一面心繫女孩們未來人生的際遇。遂以女校裡女老師的角色,反思自身,回溯過去:少女求學時期的青澀,投入教甄戰場的熱忱,競爭對手突如其來的無禮電話,初執教鞭的忐忑,養育孩子的甜蜜與迷惘,和關於肉身、關於自我將何去何從的探問……
課堂除了說文解字、考試,一位教師究竟還能帶給學生什麼成長的養分?從女人走回女孩,她懂,那些深埋於細胞底部的黑洞。身為一位女夫子、創作者,黃庭鈺不說教、不批判、不張狂,透過最靠近少年少女的心事角度,以溫婉的筆寫下最真誠的叮嚀、最溫暖的支持,與最體貼的祝福,領你看看世界的靜美與殘缺。
從女孩到女人,她寫下了微塵女子的生命真情
從台下到台上,她如友如姊指引學子泅泳於青春
■輯一,我想對妳說說話
課業壓力、戀愛人際煩惱、家庭經濟問題……青少年少女的心事,由黃庭鈺為妳傾聽、解憂。愛的形式不會只有一種,年輕的妳,其實不需要急著填滿青春的靜寂與空白。
■輯二,當我成為一名教師
投入教甄的沙場,順利取得教鞭,黃庭鈺最害怕的是把孩子的思想、行動捏在手裡,始終不肯放手的大人。孩子真的是父母的孩子,還是父母自我滿足的工具?
■輯三,在太空中會感到孤獨嗎
這世界雖不允許我們有病,但是如果偶有永夜,請你擁抱我的黑,好嗎……七篇散文悄聲說內心的夢魘與黑洞。
■輯四,星空和微風裡的事
寫記憶,寫生活,寫生命中如溽暑般黏人的痛苦與輕薄短小。命運的結局早已寫好,我們專心演繹自己的劇本。
■輯五,每個女子都是地上一顆星
一位女子該擁有什麼樣子?所謂的幸福又該有何樣子?墜入情愛的女子,就如地上的星,燃燒自己的光芒。
作者簡介:
黃庭鈺 冬至降生於台南,成長於台中。多夢之人。 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現任教於新竹女中。 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寫過幾本好用的閱讀書,如與許婷合著《古今悅讀一百》、《古今悅讀大熱門》等書。 有時,她喜歡那個長不大的自己,安靜地看望一份承諾,相信永恆,帶點小淘氣,願意為了夢想、為了喜愛的人而帶有童話般單純的奮不顧身;而有時,她懊惱那個長不大的自己,失去憑藉便天翻地覆,為了尋求歸屬卻羞於向世界伸手而惶惶不可終日,對於莽撞執著總是感覺虧欠。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王先生的音樂課 二十幾年過去了,我依然覺得王先生的麻糬是世界上上蓋好食的麻糬。 他說:「進前恁有一个學姊想欲死,伊就敲電話給我,我講慢且,我拿一个物件給妳。」王先生說,學姊吃了他給的麻糬後,驚歎一聲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麻糬,「伊就不想欲死啊。」 我們跟王先生拿取麻糬時,必得虔誠地魚貫而入,在教室門口捏起一顆後要恭敬地九十度,喊一聲:「多謝王先生!」然後迅即將手中麻糬塞入嘴裡,絲毫粉末都不准掉。任何一個細節也不能顛倒遺漏,否則下次的麻糬食事就失格了。 而從那時候開始,我們也就真的相信王先生的麻糬是世界上上蓋好食的麻糬。 在那個家政課、軍訓課甚至公民課都經常被調動拿來上主科的高中時代,王先生的音樂課卻是紮紮實實,從來不容造次。像是他的鼻子永遠充滿熱情,紅得紮實。他給我們吃的麻糬,芝麻花生餡料也是紮實得令這些多數不想上音樂課的女孩們,感到大大的滿足。 王先生的音樂教室經常暗沉沉的,布置就是紅與黑,不知道為什麼總給我一種德式酒窖的感覺。是因為他的平台鋼琴上經常擺著一瓶高濃度洋酒嗎?還是他的體態、歲數和微醺,看上去就像是bistro裡會出現的那種頑固老漢?大概,也可能和他堅持我們用德語練唱有關。 於是,要記憶德語詞彙裡那些公的母的中性的差別,還有字母上面有兩個點點時,舌頭和唇齒互動間令人不習慣的發音,都使拙於樂理的人更有害怕音樂課的藉口。那次,我因為發懶不願意學,轉頭與同學聊天,當場被王先生叫起來用力碎唸:「查某囝仔遮爾愛講話,毋是款,不好好讀冊日後無出脫……」我大概被罰站了半節課,他的氣憤難耐也足足有半節課。 那些強迫式的與聯考無關的學習和規矩,其實足以成為升學日子裡令人抗拒的理由。然而,我們終究沒有抗拒,因為每一顆麻糬都是那樣軟膩而有韌性。 可是那天,沒有麻糬可以吃。 王先生沒有在門口迎接我們,我們已經習慣魚貫而入,教室裡比平時還要暗沉,平台鋼琴上沒有酒,只有一支空酒瓶。裡頭一朵紅玫瑰。 王先生的背影如此哀傷凝肅。他面對著牆上一幅,貝多芬遺像。 我們是不敢出聲的。查某囝仔袂當遮爾愛講話。 小小的狐疑騷動周旋在女孩們的眼神裡。我們都站定了,沒有跟王先生行過禮,也不敢坐下。空氣不是安靜的,有淺淺的音樂,那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王先生終於嘆了一口氣,他用背影告訴我們:「恁知影今仔日是啥物日子否?」他還是沒有轉過身,繼續說:「今仔日是杯斗粉的忌日。」 杯斗粉,是我用來記憶貝多芬德語發音的密碼。就像樹滿,是舒曼;爸河,是巴哈;樹啵,是舒伯特。 然後,王先生直接就對杯斗粉的遺像深深地、深深地鞠躬了,我們彷彿感應到他的暗示,收起狐疑與不解,也認真地一鞠躬。王先生接著又兩個鞠躬,像是對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那樣,我們也就糊里糊塗地再跟著鞠了兩次躬。 「二百多年前,這位世界上偉大的音樂家出世了。」王先生終於轉身,他的鼻頭很紅。平台上那枝紅玫瑰所安身的酒瓶裡的酒,大概又是他剛才喝光的吧。 他雙手舞動,恍若指揮著《命運交響曲》。我們很難因為哪個音樂家的忌日而感到些許波動,與其說他在指揮一群情感過於薄弱的女孩,不如說是因為我們從沒人像他那樣經歷過莫大的傷痛。 「恁甘知影伊出世的哭聲是按怎?」我這才發現那朵紅玫瑰上方有一盞投射燈,像是舞台劇裡的鎂光燈那樣鎖定我們的目光。 「伊出世的哭聲,就是哇(so)哇(so)哇(so)哇(mi),哇(fa)哇(fa)哇(fa)哇(re)。」襯著背景音樂《命運交響曲》,王先生還是好鎮定地揮動雙手,可是我們台下這些查某囝仔已經忍俊不住憋得快要不支了。 所幸,那天之後還是經常有麻糬可以吃。王先生依然習慣碎念、糾正那些發錯音不夠認真的學習。更常的是,他會忽然就罵起母母黨,說母母黨怎麼抓走他的父親,怎麼讓他失去完整的家,怎麼讓他們從此陷入悽惶不安。一個段落接著一個段落起起伏伏,帶著杯斗粉《命運交響曲》的過分激動。 而且從來都是台語講述。「王先生」三個字是他要求的稱謂,必然台語發音。一直覺得那些聽不太懂台語的同學有點可憐,我雖然懂王先生的話,可是依然不清楚母母黨是什麼,一度以為那大概等同於義大利黑手黨之類,但為什麼跟母親有關? 我當然不敢舉手發問。有次偷偷抬起頭來,瞥見正在講母母黨怎樣怎樣的王先生紅的不只是鼻頭,而是整張漲紅了的臉,和眼。 很久以後,我才知道母母黨應該是某某黨,也才知道他在二二八失去他的父親,失去他的快樂。如果愛一個人卻不能夠說出來,很是折騰;那麼恨也要如此隱晦,何嘗不是一種折磨。 命運,大概就是這樣吧。在軟弱裡,帶點韌性,有時就是必須跟那些無可抗拒的哀傷凝肅糾纏著,正義什麼時候會降臨不太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有些傷痛會一直陳年地存在著,不因正義的來臨與否而有所折抵。 不過,生活裡也有些可愛的事吧。像是那些芝麻花生餡的甜膩,像是當年我們這些女孩在王先生課堂裡對麻糬的崇敬。還有被罵了半節課,下次見面還是很雀躍地對他喊聲:「王先生𠢕早!」 「恁毋通磕袂著就想欲死,有一工若想袂開,就敲電話給王先生。」王先生留給我們的那支電話號碼,物換星移,早已不復存在。可是,不知怎的,在某些時候某些特別的日子裡,我還是會想起王先生那世界上上蓋好食的麻糬。 【內文節選二】 水族街 被打的那一個晚上,我在警車內看見外面倏地閃過一格藍光。 「賣海水的。」我脫口而出。 「什麼?」年輕警員依然在確認真的不帶著孩子暫時去待在庇護所嗎。 「喔沒什麼……」我伏在窗口往後看去,想確認波光粼粼裡在招搖的是什麼如夢幻泡影。 夜裡民權東路的這條水族街,充滿廢墟的氣味,隨時一個遊民或者醉漢都很適合在這樣的畫面擔綱主角。彼時想起古裝劇裡荒野的客棧,霧氣瀰漫彷彿這是被世界遺忘許久的一條小徑。 即使許多人會透過虛擬世界點選一種生命,還是有人相信活體的買賣就是要親自挑選,以免誤觸地雷。所以,平日等待孩子從小學門口出來的放學時光,已經習慣這條路車子很多,對面的這條水族街總有人煙。 第一次在凌晨,被警車載著經過這裡,我彷彿看見一條街在暗巷裡抽著寂寞的菸。 本來應該自己坐計程車回來的,但那夜被推出家裡的大門時,倉皇地連包包都沒帶,就這樣走到樓下立在半開的鐵門間呆望著前方,企盼又畏懼巷口出現的任何一束光。 同一個屋子裡的人太要面子,這個家被包裝得密不透風,像是一只從水族街提回來的水缸,被氣泡布、珍珠棉和紙箱保護得完完整整的。如果警車轉進來的瞬間,更迭閃動的紅藍燈會喚醒沉睡的巷弄,那這個家是不是將要曝光成實實在在觀賞用的水族缸了?忽然有點後悔撥通那組號碼。 三個警員終究來到我面前,我已激動地忘了有沒有閃入驚天動地的光。潛在一缽被豢養已久缺乏氧氣見光死的水族缸裡,我即將要溺斃了,這是不得不,最後的選擇。 那些高大的拳頭向我襲來,絕對的沙包,無以復加的力道。落地的我爬著去找矮櫃上的電話。然而,瞬即,線路就被一把扯壞,話筒在意料之外朝我的腦門砸去。勢必是想及這個行之有年的祕密將從這只話筒放送出去,盛怒的人儼然化成一隻被驚動的鯊,必要啃噬誤闖的不速之客。於是我像被左右甩拋的某種魚類,被拽著的長髮如一把海草,是不是生長得太過茂盛,所以面臨被拔除的命運。 就這樣,我被棄置在家門口,聽見門上鎖的聲音。 連健保卡都沒有,警員墊了錢陪我在診間坐著,等待一張驗傷單。警局的筆錄有點久,表格上問孩子是否為目睹兒,我回答曾經是。還在睡夢中的孩子啊,如果可以,那樣隔著一堵牆的波濤,但願它永遠是潛在水底的暗流。 警員說今日就這麼巧,家防官輪值,說我可以問他怎麼向法院申請保護令,可以如何請求庇護,最後問我要不要讓對方知道警局裡已有備案。 我們能永遠受到保護嗎?我們能永遠待在庇護所嗎?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承受再次驚動一隻鯊的代價。怎麼辦,我是不是讓這個家變成一只透明的水族缸了?該怎麼辦。 回程時,警車經過那條水族街,一格夢幻藍的幽光流瀉自某扇櫥窗,總覺得裡面有叢輕盈的綠在對我招搖,油油地像軟泥上的青荇,是康河裡的那一條水草。很久,沒有那樣柔軟漂浮的感覺了。多麼想,讓這些紛擾來來去去,如海底的藻、水流裡的軟體,沒有節奏地搖擺著。 不久以前,孩子放學後我們來到對街,看了一整個下午的海洋,終於決定要養幾隻尼莫,家裡的淡水缸因之要替換成海底世界了。老闆除了講解可以添購哪些配備,還再次確認養水設缸很費工,真的要換成海水的嗎?我倒是好奇店裡清一色的藍,好奇著燈光色澤與海底生物的關係。 聽說波長較短的藍光可以矮化藻類、抑制藻的生長,不致於讓它長得太茂盛。是這樣嗎?我問著不知從哪裡聽來的知識,心裡盤算著是否有必要再購入一組藍光。 「沒聽過有人那樣說啦!藍光是給軟體身上的共生藻用的,看起來才漂亮……」正在調整缸上吊掛燈具的老闆轉過頭來,對我露出不解的表情。 如果摘掉藍光,就讓藻類自在地生長,會怎麼樣?自由過了頭,越過水缸界線,難道觸犯了某種生態平衡或生存法則嗎? 沒聽過有人那樣說啦。許多時候,我們似乎都裝有敏銳的雷達,總得偵測著哪個方向大家都一樣,才能放心地繼續走,像是一群游往同一個方向的魚,落單的那一尾經常得承擔不合群的風險。 可是,如果我們是一起游向張了口的鯊呢?真的魚貫而入,無底洞的黑,然後在胃液裡溶解,無端就消失在這世間。 老闆還是遞給我一雙藍白光燈管。「如果妳想養綠色的東西,草皮、丁香、滿天星都很多人在養。」隔著玻璃缸,我看見這幾叢珊瑚軟膩地搖動著,像是淡水缸裡的迷你矮珍珠那樣精巧。「要大叢一點的,就是羽毛藻和葡萄藻,不過它們長得很快,不好整理。」我沒有把握,再考慮看看吧。 海水缸的養護真是大把銀子。日子在將就將就的循環中度過,像是這缸海水養了一個月的生態,不怎麼預期,竟也足以容許一些生命的吐納了。 豢養一個生態,護持著些許呼吸。好像忽然明白〈看海的日子〉那部小說裡,命運由人的白梅為什麼一直重複說著我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我喜歡看著蝦子孵在地面的靜謐,忽而又奮力向上奔游的樣子,不知道他在慌張什麼?有時貼在水族缸外,看著這個縮小的海洋,不禁也會想起在我們的生活之外是不是也有人這樣趴在大氣層上看著我們如此用力地呼吸著。 我確實也曾經是《楚門的世界》裡的楚門,是過了很久以後,我才知道自己在家裡的一舉一動是被遠端遙控的監視設備窺看著,彷彿這個家是一個透明的水族缸,豢養我的主人顯然有堅定的掌控欲或者疑心病。如果長期跟一個總是不願家裡被任何人入侵包含我的親友,而且慣於咆哮、動不動就拳頭以對的人相處著,化為無脊椎的軟體生物隨波逐流與世偃仰,不要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全身而退的自保之道了。 再不然也得成為擁有一副硬殼的螺,隨時有保護自己的力量。人們總說螺走得笨重,我怎麼都覺得他的人生輕盈得隨時可以帶著家當走,如果可以,我也想馱著這個包袱,緩慢而輕盈地離去,累的時候至少有個地方躲。 否則,真的就會變成那些蝦子,鎮日焦躁,千萬隻腳慌慌張張,躲這裡躲那裡,沒一個安心處。現實生活裡的我,有時還真像隻卑微的蝦。 想起一次忍不住買了一隻奢侈的牛角,因為小巧可愛像極了河豚,嘟著的嘴有種啾咪的喜感,兩側魚鰭不停地焦急拍動著像是蜂鳥,彷彿必須那麼用力才能撐起自己的身子。我吩咐老闆給多點水多灌點氧氣吧,待會兒並不馬上回家。 走在水族街上,有種在傳統市集裡採逛的趣味。許多店面像五金行那樣掛得叮叮噹噹,每逢松山機場進出的飛機低低飛過時,總有地震來了東西隨時要砸落的錯覺。地上那一盆子的巴西烏龜、密密麻麻的泥鰍,或靜靜疊坐著總是朝向同一面的青蛙,猶如新東街草埔市場裡某些店家攤列在門前的進口香菇、蝦米和蚵乾,可以一勺子一勺子的秤重販售。 所謂生命斤兩,無足輕重。覺得價錢可以了,一勺子的生命就這樣帶著走。 帶著這隻牛角隨意走進任一家擁擠的店裡,恍若自己是一尾魚游進任一個岩洞,穿過門前的濾泡棉、枯石枕木、堆砌起來如危樓的玻璃缸之後,就是另一座水域,別人的家。 我喜歡看看別人的家,尤其是夜裡的公寓大廈,那些亮晃晃的窗櫺,一格一格如透明的水族箱,屋裡的魚從一個空間游向另一個空間,所有的對話吐著泡泡有如默劇。我慣於想像一個家應有的樣子,然後沉溺於不同格子裡同步上演的百般生態。 擁有一缸魚,似乎也在操弄一個生態。經常,這樣的詩句就在耳際迴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有種螳螂捕蟬的弔詭。於是我其實也是某一種水族,裝飾了別人的夢,一舉一動都被缸外的世界窺透。 我偶爾瞄一眼袋裡的牛角,一個生命就這樣被拎往另一個空間去,不知道外面變化的街道看在牛角的眼裡,會是怎樣的風景。有時覺得自己就是袋子裡的生命,被誰選走了,就要相信那樣的命運,像是人們總喜歡說的油麻菜籽命。 記得結婚那天,母親潑了一盆水,習俗中嫁出去的女兒像潑出去的水,而有些事也真的是覆水難收了。從台中盆地被拎到台北盆地,如同換了一只水族缸那樣容易;有時又覺得是淡水缸過渡到海水缸,那樣艱難。 進了家門,小心翼翼地將鼓滿空氣的塑膠袋放進缸裡,等待內外水溫一致,彷彿來到一個新地方,必得觀望這個空間的溫度,熟悉這個生態的氛圍,然後才能放心地把自己給交出去。然而,我是在跌跌撞撞之後,才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在那之前買回來的水族會被直接丟進缸裡,竟是不久之後就被這個生態給淘汰了。 可以解開紅色塑膠繩的時候,我提起袋子的兩個角落,讓牛角順著水流滑了進去,造浪馬達把他吹得到處漂泊。「這是你的新家喔!」一對藍色的眼珠子真漂亮,不時上下左右打量這個世界的氣味。有時我也疑惑,魚會流淚嗎?在水裡有誰看得見? 聽說牛角遇到攻擊就是玉石俱焚,釋放的毒素會要了周圍魚群的命,連自己都難以倖免。我終究不會是一隻牛角,沒那樣的勇氣。起碼不能要了小丑魚的命。 所幸,缸裡沒有攻擊牛角的狠角色,兩隻小丑魚偎著海葵,蝦群時而焦躁時而安穩地逐水流而居。幽微的藍光,壓抑的藻類,蛋白機兀自運轉著,似乎在確保這個生態不致於太失衡。那是一個自足的世界。 我的世界也是如此自足吧。生活在被圈起來的海域裡,日復一日如缸裡的魚穿過公主海葵、活石岩洞、藍鈕扣、飛盤、草皮、丁香,碰到缸壁再回過頭來丁香、草皮、飛盤、藍鈕扣……在看不見的城市,我們都在摸索一個家的樣子。 後來孩子告訴我,電影裡的尼莫和玻璃缸的魚終於回到大海了,我才知道被豢養的魚,不必然得認分地待在楚門的世界裡,鎮日遊走於相同的面孔中。 我不知道要為那晚的突圍,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然而我想養一株羽毛藻,摘掉藍光,任它茂盛地越過缸口,彷彿從松山機場起飛,飛出疆界。 界外總有光,缸裡的岩洞因而不那麼黑暗,偶爾透著玻璃還可以看見一片天空藍。藍天裡的雲穿梭在這缸生態中,幻化成一尾一尾友善的魚,是警員、是護士、是社工、是朋友,是放學時在校門口殷殷盼著我的那雙澄澈的眸。 那晚,我對著前座的年輕警員說:「我可以在這裡下車嗎?」 「妳家不是還沒到?」 「這裡走巷子可以回去。」 他沒再說什麼,只是提醒我要注意自身安全。 我回頭步行,甚至小跑步起來,殷切地尋覓水族街上的那一扇窗。我想記住這個地方,決定隔天來帶走藍光裡的那株羽毛藻。
【內文節選一】 王先生的音樂課 二十幾年過去了,我依然覺得王先生的麻糬是世界上上蓋好食的麻糬。 他說:「進前恁有一个學姊想欲死,伊就敲電話給我,我講慢且,我拿一个物件給妳。」王先生說,學姊吃了他給的麻糬後,驚歎一聲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麻糬,「伊就不想欲死啊。」 我們跟王先生拿取麻糬時,必得虔誠地魚貫而入,在教室門口捏起一顆後要恭敬地九十度,喊一聲:「多謝王先生!」然後迅即將手中麻糬塞入嘴裡,絲毫粉末都不准掉。任何一個細節也不能顛倒遺漏,否則下次的麻糬食事就失格了。 而從那時候開始,我們也就真的相信...
推薦序
【推薦序1】 像她這樣的一個女(夫)子──讀《時光走向女孩》 ◎李欣倫(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作家) 讀《時光走向女孩》,我的思緒不斷回到自己的中學時代──其實不太願意回想,大抵用上幾個關鍵字就想迅速帶過的黯淡時光:考試、升學壓力、困惑、徬徨,不過在幽黯的六年中學階段裡,仍有星點隱含微光,那是國、高中各一位國文教師透過文學作品所給予的;關於善意和體解的光,宛如火種在暗黑的升學壓力中,深植於身心。而後,光點漸長養成火炬,為我照明指路,當年老師所引介的文學文本──於我而言,無論表現形式各異,其核心總是充分理解、深度慈悲與強悍的自我辯證──和書寫支撐了我,不僅是浮木,那約莫是一艘小舟,穩當地渡我,行過生命中的險灘惡水,從容渡我,一岸又一岸。 讀「我想對妳說說話」時,讓我想及了中學時代的國文老師,課堂上的鼓勵和課後走廊上的私語,又是叮嚀又是提醒,生命經驗的傳遞,那種深怕學生繞遠路、跌破頭、渾身傷的母/姊/師絮語,遂從字裡行間綿長而悠揚開來,更珍貴的是,我讀到了身為一位教師的高度自覺:過去老師因疏忽而讓自己難堪的對話姿態,讓庭鈺提醒自己別再傳承複製,從孩子的艱困處回望自身,以同理心揣想高三生面對升學壓力的處境;無意間瞥見兩位女學生在樓梯間親吻,往昔回憶則如潮湧,種種皆顯示了她試圖溯返時光廊道,尋覓那曾是女孩(而非一個女人、母親或教師)的自己,彷若攬她人之鏡/境,反照自身,既是教師又謙卑為學生的修行。教師若常忘了曾經受挫、害怕失敗、陷入困境的學生時代的自己,忘了彼時內心如何交戰痛苦,又為何雀躍歡欣,其實很難真正走入學生的心扉,師生對立遂從此而生。然而,庭鈺似乎留意到了時間重要性,是以她靜靜凝望並陪伴著孩子,這是為什麼我可以輕易的從她的文字中讀到緩慢流動的時間感,那舒緩的敘事節奏,穩妥承接著躁動歡躍的青春,這或也是書名所呈現的意涵,也是我對「時光走向女孩」的詮釋:乘著時光之翼,作者引領讀者走向曾是女孩的自己,俯身蹲下,與女孩身高齊等,看看她青春幼嫩的臉,細審她不被理解的哀歡,那生命中未曾被修剪過的天真枝蔓,尚未濾除的發亮雜質。 於是,我讀到像她這樣一個女(夫)子:學習理解、避免犯錯、反覆琢磨、自我辯證,進而給出毫無說教意味的人生語錄(雨露?)──說教,無論是指導孩子和散文創作最難避免卻又最該防範的,因為說教具有的毀壞力太強,無效性太顯著,只會招來「眼神死」或速速翻過的下場,黃庭鈺謹慎的繞過路障,想來也是多次的鍛鍊,方能如此優雅和悠遊吧。她熟知學生聽不下道理,用《詩經》和個人生命故事與學生交換心事;重當學生的她「好像突然能夠明白我與學生各自有夢」;和學生Y的深入談話,讓讀者也進入了愛與懊悔的時空,目睹男女之間的暴力與糾葛;甚至為了理解青春少女心,去讀脫離現實且模式固定的總裁系列小說,如此耐心傾聽並給予理解,是我以為教育和文學最溫暖的價值,可能也是最素樸卻最能深入人心的關鍵,就像她憶及媽媽將糖粉、蛋液揉入麵團中所煎出的小甜餅那般,簡單樸實卻令人回味再三。 此外,我也對像庭鈺這樣一個高中國文老師的養成和專業有更多了解,包括正式教職爭奪戰之激烈實況,競爭者竟打電話來談判;看她如何備課並預先對孩子生動演練、深陷作文海因而細究作文和書寫之不同……同樣身為老師,我喜歡她這樣的率真坦承,遇到沒感覺的課文就老實招認,當學生上課看別科的書或睡覺,跟學生交心似吐出真心話:「沒關係真的。我比妳們更不愛上課,也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乾脆做一場夢。」放下教師的身段與姿態、恢復成女孩與學生的模樣,隨時掏出一顆活躍的「少女心」,著實令我欽佩。確實,當老師久了就容易日夜形塑出老師的模樣;或說像硬殼般的存在,成為新的皮膚和名字,雖然作者的外表衣著可能展現出「非典型國文老師」的樣子,但她仍不斷追問「我是誰」,試圖拼組出「自己的樣子」,像是卸除了所有妝容與讀者素面相對,甚連最柔軟的內裡皺褶都毫無防備的裸露出來──雖即她也對此進行了質疑、探查和追問──是我以為散文創作也是生命創作最動人之處。 最終一輯/一擊「每個女子都是地上一顆星」寫身體、寫記憶也寫與孩子的互動,尤其是幾篇文章對身體的追蹤、探照特別好看,寫手術、染髮、衰老肉身,文筆愈漸深細:〈瘤〉細寫手術切除太陽穴裡的瘤,以活潑的文字記錄手術過程中的浮想翻飛,旁觀他人痛苦的我彷若身歷其境,著迷窺探:「鋤頭往太陽穴裡反覆翻攪,潤潤潤潤,在雨後微濕的泥土裡,記憶中黃雨鞋踩進水窪的,叭噠叭噠。」將痛楚寫得充滿節奏和童趣,痛彷彿成了身體的即興演奏,加上她恐怖靈動的異想,兩者的反差形構了閱讀的樂趣;另一篇則寫衰老的女體,替老奶奶洗澡的過程看盡了「一組組垂落的乳,一組組衰頹的愛」,身處老衰肉林間時時映照著獸畜之身;那被拖打宰割的身不由己之身及其體腔,想來也是一則肉身預言/寓言,另一篇對照此身與彼身的則是〈水族街〉,隱晦的敘寫遭受家暴的女身,參照軸線則是從水族店取回的魚群,從他方水域輾轉跋涉至家屋,在家園想像的背後隱含著不同生態所產生的拒斥和適應,繼續延伸出被豢養、被窺看等值得追究推敲的議題。 〈女體〉的最後一段如此結尾: 然而很好,起碼手臂愈來愈強壯。強壯得可以帶著我的她走向任何一個我們都會快樂的地方,不守秩序,被趕到教室外,在烈陽下自己給自己頒發錦旗,腰桿子很挺。 上文的原先脈絡是形容替女體翻身雖辛苦但可鍛鍊手臂,而「不守秩序被趕到教室外」則穿插了另一個國小班導威脅孩子的故事,但這段引文所透顯的「女王陛下」之殺氣與霸氣,讓《時光走向女孩》除了理解之外,也多了自我解剖進而揭示自身所達致的深度,由是,「走在自己的路上」的黃庭鈺,回首(屬於每一個女孩)如潔白桐花飄落的昨日,迎向(屬於每一個女人)燦燦然的未來,讀者看見的是一個強壯的寫作者,用文字故事自己給自己頒發錦旗,腰桿子既軟,又挺。 【推薦序2】 時光走向女孩,女人雕刻時光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社長) 我做編輯出版這工作很多很多年了,認識了許多作家,也看到作家在不同時機出場的狀態。做為一位既投入又旁觀的編輯,有時我不免會揣想:一位作家,為什麼在某個時刻登場出書?像一位在大聯盟球場初登板的投手⋯⋯ 在這個世界,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在寫作,甚至也發表若干作品,但要持之以恆、書寫不輟,最後結集出書,終究要看作家的毅力──他究竟有多愛書寫?書寫是他靈魂內在的一部分嗎? 結集出版,當然就是一個寫作者在空無之中,憑藉著創作,去抒發、去釐清、去辨識世界中的自己。因緣果熟之時,這樣的努力和投入,就會展現在他的第一本書中。 新竹女中國文教師黃庭鈺是我這幾年認識的新朋友之一,和她比較熟稔,是因為有鹿文化在編輯蔣勳老師《說文學之美:品味唐詩》、《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雙書之時,得到了作家(也是建中國文教師)凌性傑和黃庭鈺的熱情幫助。他們兩位都曾在生命之中受到蔣勳老師著作的深刻鼓舞,所以在協助編輯之時,投入甚深。 之後,我看到庭鈺得到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的一篇散文,很是喜歡,也受觸動,遂向她邀約出版第一本書。因為我在她這篇得獎的作品〈瘤〉之中,看到一種極細膩動人的女性感受和意識,我心想,如果發展下去,值得做為一種書寫類型的完成。 黃庭鈺是一位女性,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是一位在女子高中教書的國文老師,是一位熱愛文學熱愛寫作的老師;這麼多重的「女性角色和環境」,使得她的書寫足以代表某一種女性的時代「心靈岩層」。時光走向少女,其實是少女走向時光。少女長大了成為女人,然後在一所高中教許多許多少女國文,這樣的「身在其中」,使得她的書寫不知不覺有一條隱約的心靈連線,那麼觸動閱讀的人,從她的文字裡,去看到從女孩到女人之間靈光閃閃的美麗,以及現實之冰雪風霜。 同樣身為女性、母親和老師,知名作家李欣倫教授曾在為黃庭鈺的第一本書《時光走向女孩》作序之時,有以下這樣的以心讀心、以情讀情:「她仍不斷追問『我是誰』,試圖拼組出『自己的樣子』,像是卸除了所有妝容與讀者素面相對,甚連最柔軟的內裡皺褶都毫無防備的裸露出來——」說的正是,像黃庭鈺這樣的作家所代表的典型、意義和可能。 庭鈺要出版第一本書了,做為癡長她不少歲數的朋友,我的內心充滿欣悅!因為像她這樣大器晚成的作家,會使我想起王浩一,浩一累積了生命的見識和經驗,許久許久,然後在因緣果熟的一刻,像春天之筍冒出土來,長成一片翠竹!浩一出版第一本書的時候,並非在早慧的青年時期,但如今已卓然大家。我不知道庭鈺出了第一本書之後,還會不會持續努力、不斷深入和翻新,然後有一天,也累積了更多美好的書寫,我充滿了期待——書寫就是自己和別人生命史的編識。 黃庭鈺的《時光走向女孩》其實是她勇敢的走入時光,雕刻時光,也有風雨也有晴,也有風雨也有情,足以鼓舞那些有志創作的朋友──且把時光冶煉成金!面爐多年無人知,好劍既成把示君。
【推薦序1】 像她這樣的一個女(夫)子──讀《時光走向女孩》 ◎李欣倫(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作家) 讀《時光走向女孩》,我的思緒不斷回到自己的中學時代──其實不太願意回想,大抵用上幾個關鍵字就想迅速帶過的黯淡時光:考試、升學壓力、困惑、徬徨,不過在幽黯的六年中學階段裡,仍有星點隱含微光,那是國、高中各一位國文教師透過文學作品所給予的;關於善意和體解的光,宛如火種在暗黑的升學壓力中,深植於身心。而後,光點漸長養成火炬,為我照明指路,當年老師所引介的文學文本──於我而言,無論表現形式各異,其核...
作者序
【後記】 捕夢的人 ◎黃庭鈺(本書作者) 行經亞利桑那州一些景點商店或者露天的印地安舖子,總可見一種手工編織的圓網狀吊飾,邊框偶或綴有羽毛、串珠或皮革流蘇,輕柔裊娜,如幻如夢。好奇地拿起標籤看看價格,旁邊一串說明彷彿帶有魔力,一下子就攫獲了我的心。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捕夢網(dream catcher)」。 “The natives believe that a dream catcher is hung to catch both good and bad dreams. The good dreams find their way through the sinew webbing to the hole in the center and pass on through down to the feathers where they are kept. The bad dreams are caught in the sinew webbing and destroyed by the first morning light.” 好夢穿越網的織口,柔軟地依附在羽毛上。惡夢獵物般被網困住,撞見第一道曙光隨即退散。 我也是個捕夢的人嗎?苦行僧似地以肉身過篩美夢與惡夢,有時為了逃避惡夢,連美夢都得放棄,失去做夢的能力很久了,才發現這一副肉身有多冰冷,而世界離我好遙遠。 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有感吧,你我的這些那些在不同人的世界裡也就如過眼雲煙。可是人活著總要有夢,即便這些夢在別人眼裡多麼輕鬆,或者不算什麼大志,但我還是想試試看的。 我沒有忘記想要說說話的夢想,說得好說得不好,終究是自己的語言,聽得懂聽不懂,有時是說話的人語焉不詳,有時是故意為之的迷糊仗。而我並不追求清清楚楚,慣於在迷霧之中,不明的輪廓或可解釋為掩身的幻術。 有時不免覺得,緘默更好,何以說話? 說著說著,不知道生活會不會更好?壞的會消散嗎? 然而提筆書寫之時,我真切地感知對著文字說話的剎那,那些不斷奔馳在腦中蛛網般密布的無明之念,得以暫時截斷,油然而起一股昇平,恍若進入另一種與時間、與世界無涉的虛空狀態。自此明白,書寫作為一種療癒,不是因為文字可以讓痛苦消失,而是書寫當下腦子可以暫時與現況脫節,阻斷紛亂思維的壯大團結。當生活中無可奈何的事情緊迫逼來,能夠有那麼一些些時刻不思不想,墜入另一座時空,便像是泅泳許久,偶或浮出水面換口氣,又可以更有力氣再潛下去往未知的前方游去。 《時光走向女孩》的初衷原如輯一輯二,以女校裡女老師的角色,反顧自身回溯以往,從女人走回女孩,試著貼近過去的自己,以自我對話的方式傾訴心事。 有時,我喜歡那個長不大的自己,安靜地看望一份承諾,相信永恆,帶點小淘氣,願意為了夢想、為了喜愛的人而帶有童話般單純的奮不顧身;而有時,我懊惱那個長不大的自己,失去憑藉便天翻地覆,為了尋求歸屬卻羞於向世界伸手而惶惶不可終日,對於莽撞執著總是感覺虧欠。 於是,寫著寫著就跑出界外,把校園裡的自己給帶了出去,將胸口一處暗黑給帶了進來,因而有了輯三輯四,從中看望那個渴望長大而或許根本長不大的自己。然後再越界一點,讓一些女子堂而皇之走進了輯五來。我彷彿天生帶著一些反骨,界線來了便逼著我挑戰界外,然而我終究在界線內遊走,這是我現下不得不去逼視的困頓與身不由己吧。 書中收錄的四十篇文字最早可往前追溯五、六年,謝謝有鹿社長悔之大哥的善解與邀約,並為輯一到輯五編織了美麗的名字,讓我得以在浸潤於整理與書寫的與世隔絕感中,找回一點點與世界連結的力量。 時光走過許久,慢慢意識到,好的壞的都是日常,好夢惡夢都會落入捕夢網,世界巨大無始無邊,並不因我們用力追求或抗拒而有所動搖。 然而我仍有夢,但願好的留下,壞的會有散去的一天。也許寫著寫著,時候到了,網子一張,陽光灑落,該散去的終將不留。 謝謝我所敬慕的蔣勳老師為此書做推薦,我何其有幸!謝謝藝術家詩人許悔之、作家李欣倫教授如此珍貴的序文。謝謝有鹿文化的夥伴。謝謝聽我說話的學生、朋友和妹妹,還有翻開書看見這一行文字的你。 關於說話的些許夢想,已穿越網的織口,柔軟地依附在羽毛上,風起時,捕夢網纖纖拂動,你們是為我捕住好夢的人。
【後記】 捕夢的人 ◎黃庭鈺(本書作者) 行經亞利桑那州一些景點商店或者露天的印地安舖子,總可見一種手工編織的圓網狀吊飾,邊框偶或綴有羽毛、串珠或皮革流蘇,輕柔裊娜,如幻如夢。好奇地拿起標籤看看價格,旁邊一串說明彷彿帶有魔力,一下子就攫獲了我的心。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捕夢網(dream catcher)」。 “The natives believe that a dream catcher is hung to catch both good and bad dreams. The good dreams find their way through the sinew webbing to the hole in the center and pass on through down to ...
目錄
推薦序 像她這樣的一個女(夫)子──讀《時光走向女孩》◎李欣倫 推薦序 時光走向女孩,女人雕刻時光◎許悔之 輯一 我想對妳說說話 迷路以後 寂靜,然而飽滿 小潮汐 喜歡的是妳 背叛 愛,不因為誰 成為你自己 一點點甜 王先生的音樂課 輯二 當我成為一名教師 我要當老師 父親的情書 吾師 分別心 作文海 馴服 一路順風 安靜微小的存在 自己的樣子 輯三 在太空中會感到孤獨嗎 不能說黑色 關起門來的美好寂寞 在太空中會感到孤獨嗎 寂寞四種 貳夢 經常,火車駛來 一眨眼 輯四 星空和微風裡的事 瘤 那樣的企盼 一塊錢的記憶 她還年經 盤古開學 船後的波紋 異想 秋天的詮釋學 生活中的輕薄短小 輯五 每個女子都是地上一顆星 水族街 女體 桐花順 染髮 女王陛下 好人太多 後記/捕夢的人
推薦序 像她這樣的一個女(夫)子──讀《時光走向女孩》◎李欣倫 推薦序 時光走向女孩,女人雕刻時光◎許悔之 輯一 我想對妳說說話 迷路以後 寂靜,然而飽滿 小潮汐 喜歡的是妳 背叛 愛,不因為誰 成為你自己 一點點甜 王先生的音樂課 輯二 當我成為一名教師 我要當老師 父親的情書 吾師 分別心 作文海 馴服 一路順風 安靜微小的存在 自己的樣子 輯三 在太空中會感到孤獨嗎 不能說黑色 關起門來的美好寂寞 在太空中會感到孤獨嗎 寂寞四種 貳夢 經常,火車駛來 一眨眼 輯四 星空和微風裡的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