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誤報的死亡信息
給予我,人生重新開始的機會
但失去過去的我,我的存在還剩下什麼?義大利二十世紀最雋永的文學作品
回家的路上,男子一邊翻閱家鄉的報紙,一邊整理著這趟旅程的心情;突然,報上的一則新聞震懾住他,因為那正是他——馬悌亞˙琶斯卡的死亡消息。
誤報的死亡消息給了馬悌亞一個難得的重生機會,讓他終於得以逃離過去悲慘的日子、選擇想過的生活、決定與誰交集、前往想去的城市、更甚至取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
此時此刻,馬悌亞的人生似乎才終於輪到自己做主,可以重新親手建築一個滿意的人生。
於是馬悌亞˙琶斯卡開始了一趟全新但是未知的旅程⋯⋯
作者皮蘭德婁是義大利享譽盛名的劇作家、小說家、文學家。在1934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擅長利用荒謬的情節審視人與社會的關係、探討內心與現實的衝突。
作者簡介:
盧易吉.皮蘭德婁 Luigi Pirandello
西元一九二一年,《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在羅馬的瓦勒劇院(Teatro Valle)首演時,作者皮蘭德婁在觀眾鼓譟叫囂著「瘋人院」之下,被迫離開劇院,但同一劇作同年在米蘭上演,卻使得作者一舉躍上國際舞台,成為舉世聞名的劇作家。
盧易吉˙皮蘭德婁(Luigi Pirandello)一八六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的阿格里真托(Agrigento),他的一生跟《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一劇一樣,被一股神秘而孤寂的氛圍所壟罩,又充滿著爭議性。他在一九三四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隨後卻將諾貝爾金牌捐獻給法西斯政權,支持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然而,據稱他也曾在盛怒之下撕毀了法西斯黨證。一九〇三年的一次山崩摧毀了皮氏家族的礦產,他的妻子無法承受重擊而成了嫉妒偏執症患者,直到一九一九年皮蘭德婁才將她送入精神療養院。
皮氏最富盛名的小說《死了兩次的男人》便是這個時期的作品。由此可見,無論是身為一個公眾人物,或在私領域,皮蘭德婁的生命都是疏離而孤獨的。他曾說:「要麼體驗人生,要麼書寫人生,若非透過書寫,我未曾體驗過人生。」一九三六年,皮蘭德婁逝世於他在羅馬的住所,相較於當時報紙大篇幅報導英王愛德華八世放棄王位的消息,這位義大利文學巨匠的死訊只刊登在不顯眼的角落,彷彿複製了他筆下的人物阿德里阿諾˙麥斯的命運。
譯者簡介:
吳若楠
因《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赴義研讀戲劇,畢業於羅馬智慧大學戲劇研究所。
目前任職於輔大義大利文系,並從事自由譯者的工作,譯有《他人房子裡的燈》(商周出
版),並與人合譯有《印度真瑜伽:從入門到深層修行》(大家出版)、《天才藝術家系
列:提香》(閣林出版)等。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本質上,這部小說是泛著陰暗色彩的一場大玩笑,它用諷刺口吻描繪出一部「蠕蟲傳記」。玩笑之外,這部小說觸及了經常迴盪在皮蘭德婁作品中的主題:虛幻與真實、身份的認同以及藝術與生命的意義。——《出版人週刊》
這部小說讀來非常滑稽,滑稽之中充滿了歡鬧。它既感人又擾人,同時充滿著悲劇性。對皮蘭德婁而言,喜劇是存在於「人類野心和弱點之間的根本矛盾」之中,這種矛盾引發「一種令人又哭又笑的困惑」。 ——《紐約時報》
皮蘭德婁透過沉思所發出的宣洩撫慰著我們生活中的焦慮不安與絕望。他觸動了一個更純淨、更精煉、更有活力的音符。——列昂納多•夏夏(義大利作家、政治家)
皮蘭德婁的寫作平易近人,它充滿智慧、諷刺和微妙的幽默。對一般讀者而言,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些對人生的省思及一段段的美麗文字;對於那些對「存在」和「悖論」感興趣的讀者,它更是一份難得的禮物。 ——讀者書評
媒體推薦:本質上,這部小說是泛著陰暗色彩的一場大玩笑,它用諷刺口吻描繪出一部「蠕蟲傳記」。玩笑之外,這部小說觸及了經常迴盪在皮蘭德婁作品中的主題:虛幻與真實、身份的認同以及藝術與生命的意義。——《出版人週刊》
這部小說讀來非常滑稽,滑稽之中充滿了歡鬧。它既感人又擾人,同時充滿著悲劇性。對皮蘭德婁而言,喜劇是存在於「人類野心和弱點之間的根本矛盾」之中,這種矛盾引發「一種令人又哭又笑的困惑」。 ——《紐約時報》
皮蘭德婁透過沉思所發出的宣洩撫慰著我們生活中的焦慮不安與絕望。他觸動了一個更純淨、更精...
章節試閱
Chapter IX 薄霧
我陶醉在旅行的樂趣與全新的自由當中,根本沒注意到新生後的第一個冬季是否嚴寒、多雨
或多霧。現在,就好像我先前提到過的那樣,第二個冬季的到來令我感到措手不及,我已厭倦了漂泊的生活,並下定決心要稍微收手。這時我才注意到……是的,起了一點點薄霧,一點點,而且天氣非常寒冷;我意識到,儘管我不希望自己的心情隨著天氣而擺盪,我的心終究還是蒙上了一層薄霧。
「你最好想想辦法,」我在內心自責道:「可別讓你的內心烏雲密佈,你應該要放心地享受
你的自由!」我之前四處遊歷,已經玩夠了:那一年裡,阿德里亞諾.麥斯度過了他無憂無慮的青春時光;現在他必須長大成人,把重心拉回自己身上,養成一種樸素、寧靜的生活方式。啊,這對他而言想必輕而易舉,畢竟他是那麼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我當時是這麼想的;接下來,我開始思考定居在哪個城市對我比較有利,因為假使我想過一
種安定的人生,我不能繼續活得像隻無巢的小鳥。但要住哪兒呢?大城市?還是小鄉鎮?我拿不定主意。
我閉上眼睛,思緒帶著我飛回那些我已經造訪過的城鎮;一個接著一個,盡情地回想那些令我記憶猶新的地方,直到那些街道、某個廣場、某個特定的場所躍然眼前,然後,我對自己說:「是的,我去過那些地方!而如今,我還有多少多采多姿的人生等著我去體驗,三不五時,這種悸動仍然襲上我心頭。然而,有多少次,我也告訴自己:『真希望能在這裡築巢!要是能在這裡生活該有多好!』我好羨慕那些可以依照著自己的習慣默默地在那兒安居樂業的居民,他們不用品嚐懸在旅人心中那種無根浮萍的苦楚。」
這種無根浮萍的苦仍然纏著我不放,讓我無法安心入眠,無法真心喜愛我身邊的點點滴滴。
在我們的心中,每一個物品都會隨著它所喚起或凝聚的意象而改變其意義。當然,一個物品
也有可能因為它內在的和諧所喚起的愉快感而受到喜愛,但通常,一個物品之所以受到喜愛,大多不是由於它本身。是我們的幻想用耀眼的意象包圍並美化了它。我們並非按照著物品原本的樣貌去感知它,而是經由它在我們心中所激發的種種意象,以及我們透過習慣進而聯想出來的一切去看待它。簡言之,我們所喜愛的,其實是我們加諸在物品上的東西,是我們與它之間所達成的協議,與其之間所建立的和諧,是我們的回憶為那個東西所塑造出的一種精神。
而這一切又怎麼可能發生在我這個客居旅店的人身上呢?
但像我這樣的人,還有可能得到一個家,一個完全屬於我的家嗎?我手邊的錢所剩無幾……
要是我買下一棟只有幾個房間,不太起眼的小屋呢?且慢:在真正付諸行動之前,我得先好好觀望一番,並且將許多事情想個清楚。當然,我非常自由,自由得不得了,而我也只能如此,只能拎著我的行李箱,今天住這兒,明天住那兒。一旦我買了房子,在一個地方定居,這下子就得去登記和繳稅了!那他們會拒絕登記我的戶政資料嗎?當然不會!但怎麼個登記法?用假名嗎?天曉得那之後又會如何發展?也許警方會對我展開秘密調查……總之,這會給我惹來麻煩與糾纏不清的煩惱!……不,還是算了吧。我早就預料到自己再也不可能擁有一棟房子或任何私人的物品。我還是去找一間家庭式的旅店,租間有家具的房間。我何必為這種小事而傷神呢?
這要怪冬天,冬天把這些憂鬱的念頭帶到了我的心緒當中。想到即將來臨的聖誕節,任誰都會渴望一個溫暖的角落,一個令人感到安全、溫馨的家。
Chapter IX 薄霧
我陶醉在旅行的樂趣與全新的自由當中,根本沒注意到新生後的第一個冬季是否嚴寒、多雨
或多霧。現在,就好像我先前提到過的那樣,第二個冬季的到來令我感到措手不及,我已厭倦了漂泊的生活,並下定決心要稍微收手。這時我才注意到……是的,起了一點點薄霧,一點點,而且天氣非常寒冷;我意識到,儘管我不希望自己的心情隨著天氣而擺盪,我的心終究還是蒙上了一層薄霧。
「你最好想想辦法,」我在內心自責道:「可別讓你的內心烏雲密佈,你應該要放心地享受
你的自由!」我之前四處遊歷,已經玩夠了:那一年裡,...
作者序
《 已故的馬悌亞‧ 琶斯卡 》前言
這世上我所確知的事情有那麼一兩件,其實應該說就那麼一件,那就是――我曾經叫做馬悌亞.琶斯卡。而我也充分利用了這個事實。每當有朋友神智不清到來找我指點迷津、開示解惑,我都會聳起肩膀,瞇著雙眼回答他說:
「我叫做馬悌亞.琶斯卡。」
「謝了,親愛的。這點我知道。」
「而你不覺得這很了不起嗎?」
老實說,當時我自己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連這一點都不能確定有多悲哀,不知道有那麼一天,當我又被問到相同的問題,我將無法一如往常地回答:
「我叫做馬悌亞.琶斯卡。」
知道了我的處境,有些仁兄想必會要同情我(反正同情要不著幾毛錢),想像某年某月某天某個可憐蟲突然發現……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那種天打雷劈的感覺――這人父不詳、母不詳、生平不詳、生卒年不詳;然後他也必定會為此感到義憤填膺(義憤填膺的成本甚至比同情還要低),撻伐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感嘆這個可悲的年代如何陷這無辜的可憐蟲於不義。
那他請便。不過,我必須提醒這個人,事情其實不是這樣的。事實上,我可以在此將我祖宗十八代的世系全盤托出,並且證明我不但認識我的父親,也認識我的母親,還可以詳述列祖列宗
歷來的事蹟,甚至包括他們一些令人無法稱許的勾當。
不過,這又如何?
事情是這樣的:我的遭遇非比尋常,格外地曲折離奇;正因如此,我決定要把它講出來。
1803 年某個名為博卡馬查的神父臨死時捐了一座圖書管給我們偉大的市政府,大約有兩年的時間,我就在那兒擔任著一個不知道該稱為捕鼠員還是圖書館員的工作。神父先生對鄉親同胞們的性情與習性顯然所知有限,也或許他期望有朝一日這些唾手可得的書籍可以在鄉親朋友們的
心中點燃追求知識的火焰。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點我可以作證,連個火星都沒看到──而我這麼說,對鄉親朋友們可絲毫沒有貶損之意。對於博卡馬查的捐贈,市政府至今連個半身塑像都沒有為他設立,顯然一點感激之情也沒有。年復一年,那些書籍就那樣堆放在一個寬闊而潮濕的倉庫裡,諸位可以自行想像藏書的慘狀;後來有一天,他們又把這些書本安置到一座位於市郊、名為「解放的聖瑪利亞」的教堂裡,一所教堂不知為何已被改為俗用的小教堂。在那兒,市政府以慈善事業的名義,將這個看守書籍的無責俸祿隨隨便便地託付給某個尋找閒職的傢伙,一天付他兩個里拉,要他負責「看好」那些書(當然,他大可以看都不看那些書一眼),一天花幾個小時,待在那兒忍受那些舊書腐敗發霉的氣味。
此等命運也降臨到我身上;自始自終,我對書本的敬意就少得可憐,管他是印刷書或者是手抄本(本圖書館也藏有幾本年代久遠的手抄本),以至於現在的我打死也不會想要寫作,但就如同我先前所說過的,我的遭遇曲折離奇,假使有朝一日,終於有好奇的讀者冒險犯難地光臨了這座圖書館,實現博卡馬查神父那已然作古的願望,我的故事或許能對他發揮教導感化的作用。我
會把這份手稿留給圖書館,但我有個條件―這份手稿要在我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確切死亡的五十年之後,才能公諸於世。
因為,目前為止(天知道這令我多麼痛心疾首)我已經死了……嗯,我已經死了兩次;我的
第一次死亡是個意外,而第二次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 已故的馬悌亞‧ 琶斯卡 》前言
這世上我所確知的事情有那麼一兩件,其實應該說就那麼一件,那就是――我曾經叫做馬悌亞.琶斯卡。而我也充分利用了這個事實。每當有朋友神智不清到來找我指點迷津、開示解惑,我都會聳起肩膀,瞇著雙眼回答他說:
「我叫做馬悌亞.琶斯卡。」
「謝了,親愛的。這點我知道。」
「而你不覺得這很了不起嗎?」
老實說,當時我自己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連這一點都不能確定有多悲哀,不知道有那麼一天,當我又被問到相同的問題,我將無法一如往常地回答:
「我叫做馬悌亞.琶...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