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瞬間,我被美驚動了! /執行主編蔡逸君
「瞬間的精準,來自內在的美學經驗和教養。」
冬日灰濛欲雨不雨的早上十一點,中山北路,郭英聲和賴香伶在似暗不暗的茶館空間裡對話,有些聲音,有些波動,甚至有色彩在我腦海裡旋繞、漂浮、爆裂。原本我的腦子是很平靜穩當的,卻因為看了郭英聲的攝影作品(我很想稱它們為攝影詩,用攝影呈現的詩),就此動盪著。連續的日子,我每天陷在郭英聲「記憶」的風景和溫度裡,無法也不想脫離,雖然他的作品裡通常沒半個人,但我至少看見了一個,那就是我自己已經被抓入在那風景裡了。我想了好久,怎麼辦?我被這攝影,被這詩,被這藝術給驚嚇了,驚嚇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那份感動。甚至「好吧,不幹編輯,也不寫作了,就去攝影,像那樣的去感受生命!」的此類想法,竟然每天都出現過好幾次。這太奇怪了,如此激情式的反應,應該是十七、八歲青春勃發之時才具備和適合擁有的,而我是被什麼給迷惑,竟腦袋充血。而為何偏偏是如此疏離冷靜的影像,卻激盪得如此劇烈?該怎麼說明白,在我與這些「攝影詩」遭遇的瞬間,發生大事了,這些藝術品把我的心靈大幅度地拔高,一種美感經驗的昇華,它們讓我看見另一個世界。我被感動、教育、訓誡、提升,一次完成,浴火般的看見新生的喜悅。我有一種從頭來過的感覺。乾乾淨淨。新的自己。新的年歲。
承上期全新專欄五種,本期再推出新的圖文創作,由肯吉操演的【馬戲團】,呈顯新風格、新視界。而籌畫已久的【客席總編輯】也首次推出,由具有詩人、小說家、編輯人和鳥人等身分的劉克襄當火車頭,載運讀者「流浪、吹風、走跳」,來一趟特別的「北宜鐵道之旅」。未來本刊也將陸續推出此一單元,延請不同領域的「專人」企畫專題,希望能帶給讀者多面向的閱讀感受。
二月,撰寫《物種起源》因而改變全世界的達爾文兩百歲了,葉芸芸登上啟發達爾文「演化論」思想的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 Islands),感受今昔風物之流轉演變,且慶幸人間猶有淨土如斯。
歐蘭朵,一個由吳爾芙虛構的人物,再次穿越時空而來。在書中,歐蘭朵變男變女,橫跨幾個世紀,如今二十一世紀的舞台上,歐蘭朵將要變成什麼?【演藝廳】介紹兩廳院的重頭戲《歐蘭朵》,由京劇演員魏海敏擔綱主角,美國當代前衛導演羅伯‧威爾森執導,傳統與前衛激盪出精彩四射的火花。
而美的、精彩的,不能不提陳雪最新小說《附魔者》,將生命底層深處的幽微與摺痕,以其敏銳易感技法,一刀一刀刻寫在血肉上;那紋身烙印之處,每個文字如此憤怒、如此情愛、如此神魔,如此煉獄之火油滴燙,全新的把生之繁花美景,再開,再燦爛一遍。可怖之美啊!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室報告】瞬間,我被美驚動了! /執行主編蔡逸君
「瞬間的精準,來自內在的美學經驗和教養。」
冬日灰濛欲雨不雨的早上十一點,中山北路,郭英聲和賴香伶在似暗不暗的茶館空間裡對話,有些聲音,有些波動,甚至有色彩在我腦海裡旋繞、漂浮、爆裂。原本我的腦子是很平靜穩當的,卻因為看了郭英聲的攝影作品(我很想稱它們為攝影詩,用攝影呈現的詩),就此動盪著。連續的日子,我每天陷在郭英聲「記憶」的風景和溫度裡,無法也不想脫離,雖然他的作品裡通常沒半個人,但我至少看見了一個,那就是我自己已經被...
章節試閱
原點——讀郭英聲 /台北‧張正霖‧文
一.
在不同的時代裡,重讀郭英聲的創作和生涯,對我,是件沉重的事。沉重的不是他的作品缺乏可以閱讀的線索,而是,在那裡頭有種探尋自我和美好事物的痕跡,在這座島嶼當下的現實生活裡,這是我們許多人不能去追尋的,也沒有勇氣,只能任憑瑣碎的生活磨蝕。但我猜想,這也是那麼多人被他的創作所吸引的原因吧,因為在郭的作品中,我們讀到了某種對完整自我的鄉愁。曾經,一個很古老的美學觀告訴我們,藝術是詩,帶來了淨化的作用,並與我們內心的經驗相互呼應,那麼,面對生命的哀傷和悲劇本質,作品帶來的片刻喘息和沉思,便是苦痛中的短暫療救吧。這是我觀看郭英聲作品的第一個感受。
我想,最孤獨的作品,本質上,其實是朝向眾人的心靈。
*
二.
孤獨感,是郭英聲給我的第二個感受,那樣清澈的孤獨,我猜測當人們把喧囂的聲音剝淨後,影像才能變作如此寂靜無聲。
一九五○年,郭英聲生於台北,經歷了壓抑的一九七○年代後,於一九七五年漂流到了巴黎。在眾人熟悉的藝術家故事中,他擁有著孤獨的童年,叛逆的青年時代,還有充滿傳奇的旅歐歲月,交織成一曲傳奇。這許許多多關於郭英聲的故事,無疑也是充滿視覺性的,如他曾回憶小時在京都孤獨的生活,描述裡不斷出現日式玄關、穿著和服的小女孩,還有著櫻花瓣、楓葉,以及戰後初期日本的貧窮、破敗氣息,凝聚成一個特殊的記憶圖景。一九七一年郭和友人還曾共組了名為「V-10」的實驗性視覺藝術群體,也在當時苦悶、閉塞的台灣文化氛圍裡,留下了反傳統的青春身影,與當時許多渴望呼吸的年輕人一樣,郭飢渴地接觸了存在主義、超現實主義、印象派音樂和法國的「新浪潮電影」。種種,都讓我們翻閱郭英聲的過去,本身就像在觀看迷人的舊照片,與他的攝影作品相互激盪。
但寫到此,我有很深的疑慮,難道我們在討論一個藝術家的時候,就總只是在為她或他塑像嗎?或者拼織出一幅完整的動人故事,好證明這樣的傳奇其來有自嗎?我認為這與真實的創作生命,以及真實人生旅程都相距太遠了。一切怎會是命中註定的呢?又有誰的人生,是如此充滿著意識的一步步走來,而不是在許許多多的偶然、抉擇、錯誤、重試和後悔之中循環不已的無常,然後才有一絲絲的生命體悟?至少,我認為郭英聲的創作生命絕不是前者,而是後者。往未知裡去,這才是郭的作品真正迷人的地方。
*
三.
我是絕不想為郭英聲塑像的,藝術家自會透過他的作品言語,塑像只是種神話罷了。有種比喻,說生命像個舟子,我建議讀者這樣理解他的創作生涯。這自然是種獨特的魅力,卻也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當許多人盼望的是安穩生活,那往漂流中去尋的生命美感,是多麼不聰明的奢侈投資啊。
一九七五年郭英聲離開台灣出走到了巴黎,過著波西米亞隨性的生活,在荒蕪中出走,在當時的台灣,是許多敏感的藝術心靈自我療救的一種常見方式。自此,郭的創作,在流移的日子裡,也沉澱出冷漠和疏離的主調,或許攝影對他而言,只是種理解自我、傳達寂寞的方式吧,人的內心總有無法被述說的部分,只好透過作品加以完全。
有趣的是,一九九二年,遊子卻選擇了回巢,四十二歲的郭聲稱將以台灣作為創作永久的故鄉。我不想去附會某種原鄉或土地說,那在今日台灣是最廉價的東西之一。我也不認為郭英聲的返鄉,產生了他創作的新主軸,不的,他的創作仍處理著一個冰冷但千絲萬縷糾葛的主題:我在觀看著我自身。整個世界在他的作品之中,化身成一種微溫的隱喻,與意識和現實維繫著一絲最後的牽連;明天,這一切似乎就將告別了。由這點看,郭的創作也是殘忍而無情的,攝影,不過是他面對瀕臨破碎的主體時,搶救回自我的行動罷了。這樣的行動,是否真正完成了它的作用,只能問藝術家自己了,但更可能一切都是徒勞。但也因為此種徒勞的努力,才會激起觀者如此大的美感經驗吧,它見證了世界與自我之間的殘酷關係,當我們眾人蜉蝣於世界之中的短暫年月倏忽過去後,後者仍如此寂靜地旁觀著我們的生死。
再由此想,攝影的鏡頭所拍下的不是景物,而是觀看者自身;郭英聲作品中的街景、窗外、街底、海岸線、公路、草原、墓園等等無人的風景,最後指向的就是我們自己命運的終點啊。生命,是處美麗的廢墟。
但,既然,生命註定是場徒勞,那就去找尋回一個自己吧,找尋自己的說話的方式,找尋自由,哪怕那裡頭有再多的孤寂和不解。這是郭的作品在這個濕冷而低迷的冬天,帶給我最強烈的感受……(未完)
張正霖:藝評工作者,研究領域為藝術社會史、中國當代藝術、性別研究、紀實與實驗影像等。
原點——讀郭英聲 /台北‧張正霖‧文
一.
在不同的時代裡,重讀郭英聲的創作和生涯,對我,是件沉重的事。沉重的不是他的作品缺乏可以閱讀的線索,而是,在那裡頭有種探尋自我和美好事物的痕跡,在這座島嶼當下的現實生活裡,這是我們許多人不能去追尋的,也沒有勇氣,只能任憑瑣碎的生活磨蝕。但我猜想,這也是那麼多人被他的創作所吸引的原因吧,因為在郭的作品中,我們讀到了某種對完整自我的鄉愁。曾經,一個很古老的美學觀告訴我們,藝術是詩,帶來了淨化的作用,並與我們內心的經驗相互呼應,那麼,面對生命的哀傷和悲劇本質,作...
目錄
【編輯室報告】瞬間,我被美驚動了! / 蔡逸君
【遊食西班牙】巴斯克「美食俱樂部」 / 林行止
【旅行關鍵詞】恐怖份子 / 魏瑛娟
【微塵】羽衣 / 陳淑瑤
【封面人物】隱藏的記憶溫度──攝影詩人郭英聲
記憶中的風景 / 郭英聲
隱藏的記憶溫度 / 郭英聲
原點──讀郭英聲 / 張正霖
以攝影追尋心象的出口──賴香伶對談郭英聲 / 劉思坊.記錄整理
【特稿】唯詩人足以譯詩? / 余光中
【特選】天眼 / 袁瓊瓊
【馬戲團】粉紅雀‧地球馬戲團1 / Chen肯吉
【演藝廳】跨世紀‧跨性別‧跨東西──歐蘭朵跨界登台
吳爾芙與《歐蘭朵》 / 劉亮雅
詩、獨角戲與歐蘭朵 / 耿一偉
靈魂永生歐蘭朵 / 陳建志
孤獨,璀璨:魏海敏凝神遠眺歐蘭朵 / 王安祈
【世間的名字】棋士 / 唐諾
【專欄:文學內外】姚一葦先生雜憶(二) / 柯慶明
【專欄:虛實空間】地誌的辨識度 / 范銘如
【客席總編輯】劉克襄企畫:流浪、吹風、走跳──北宜鐵道之旅
列車長第一個遠方──北宜線旅行的意義 / 劉克襄
暖暖困惑留在月台上 / 陳健一
侯硐趕在寂寞離開侯硐之前 / 賴鈺婷
三貂嶺山色如貂待追憶 / 鍾文音
牡丹最後的硬紙票 / 劉克襄
雙溪尋找詩魂 / 許斐莉
福隆想念的記憶 / 李儀婷
外澳擬獨行 / 廖淑華
礁溪泉水汩汩的礁溪 / 方梓
二結小車站正打盹 / 吳敏顯
【漫遊者】有情世界,人間天堂──加拉帕戈斯群島印象 / 葉芸芸
【專欄:河濱散記】水上人家 / 房慧真
【國際文壇】
空前絕後的「非虛構長篇小說」──重讀卡波提《冷血》 / 楊照
冷血 / 楚門‧卡波提
【散文】悔 / 連方瑀
【映像館】情緒與細節——陳可辛答張大春關於《投名狀》的若干問題 / 尹蓓芳.整理
【場邊故事】羅曼史,備用中 / 余文馨
【那些人那些事】繞樑長繫舊人思──訪杜月笙的女兒談孟小冬 / 蔡登山
【CEO生命閱讀】旅行者壯遊,承擔走遠路──專訪TRAVELER旅行者總經理彭民雄
/田運良、林瑩華.採訪 /蘇惠昭.文
【二月小說】附魔者 / 陳雪
【編輯室報告】瞬間,我被美驚動了! / 蔡逸君
【遊食西班牙】巴斯克「美食俱樂部」 / 林行止
【旅行關鍵詞】恐怖份子 / 魏瑛娟
【微塵】羽衣 / 陳淑瑤
【封面人物】隱藏的記憶溫度──攝影詩人郭英聲
記憶中的風景 / 郭英聲
隱藏的記憶溫度 / 郭英聲
原點──讀郭英聲 / 張正霖
以攝影追尋心象的出口──賴香伶對談郭英聲 / 劉思坊.記錄整理
【特稿】唯詩人足以譯詩? / 余光中
【特選】天眼 / 袁瓊瓊
【馬戲團】粉紅雀‧地球馬戲團1 / Chen肯吉
【演藝廳】跨世紀‧跨性別‧跨東西──歐蘭朵跨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