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睡眠中修剪記憶
睡眠時我們的大腦在做什麼?
新的研究發現:大腦在睡著後會減弱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這麼做顯然是為了節省能源,弔詭的是,這麼做也幫助了記憶。
撰文╱托諾尼(Giulio Tononi)、瑟雷利(Chiara Cirelli) 翻譯╱潘震澤
重點提要
■ 由於所有的動物都要睡覺,因此睡眠必定提供了某些生存必需的功能。
■ 證據顯示,睡眠會減弱神經元之間的連結,這令人驚訝,因為清醒時神經連結的強化有助於學習與記憶。
■ 但是經由弱化突觸,睡眠可能防止腦細胞不會因為每日的經驗而超載,也不會消耗過量的能量。
每天晚上我們躺下睡著後,眼睛閉著、感官遲鈍、身體幾乎麻痺,但腦子卻在賣力工作。睡夢時神經細胞的放電頻率幾乎與清醒時一樣高,所花費的能量也約莫相當,我們不免要問:在這段理當屬於休息之際,腦子依然活動不斷,理由何在?為什麼當腦子還在不斷嘮叨時,意識心靈卻與外在環境完全脫離?
休息時腦中的活動,顯然執行著某些必要的功能;第一個支持該重要性的證據,是睡眠的普遍性:所有動物都會睡覺,雖說失去知覺及反應會大幅增加牠們成為其他動物餐點的可能性。10來年前,作者與其他研究人員已然證實:鳥會睡覺、蜜蜂也會,海蜥蜴及蟑螂都會,甚至連果蠅也會。
再者,生物還演化出好些特殊的適應方式來睡眠;譬如海豚及其他海生哺乳類必須不時浮出水面呼吸,因此牠們的左右大腦半球會輪流關閉:一邊在睡覺,另一邊則保持清醒。
一如許多科學家與非科學家,長久以來我倆就好奇睡眠究竟提供了什麼好處,以至於對生物來說不可或缺。早在20多年前我們在義大利比薩市聖安娜高等研究院共事時,就懷疑腦子在睡眠當中的活動,可能讓一天下來腦中幾十億個遭到改變的神經連結恢復到某個基準點。根據這種想法,睡眠是讓人在一生當中,保留腦中線路形成新記憶的能力,而不至於超載,或是把更早的記憶消除了。
同時,我們對於動物在睡眠時必須與外界環境完全隔離這件事,也有一些想法。對我們來說,腦子為了取得整合新舊記憶的機會,必須中斷對當下時空的意識經驗,而睡眠就提供了這樣的暫時休息。
對研究睡眠在學習與記憶中扮演角色的神經科學家同行來說,我們的假說是有爭議的;因為我們認為睡眠當中興奮的神經元會減弱其連結,好回到基準線,而傳統的想法卻相反:一般認為大腦在睡眠當中的活性「加強」了參與新記憶儲存的神經連結。經由許多年來從果蠅到人的廣泛研究,結果支持了我們的想法。
睡眠強化記憶
最早有科學家提出睡眠對記憶很重要,已是接近一世紀以前的事。從那之後,有許多實驗顯示新近成形的記憶在一夜安眠甚或小寐片刻後,會比在同時間內保持清醒「固定」得更好。這種方式對宣示型記憶以及程序型記憶來說,都一樣有效;前者指的是對連續字串以及圖像與地點的連結,後者則是像彈奏樂器所需的認知與運動技能。
睡眠有助記憶的證據,引導科學家去尋求大腦在夜晚複習新近學習材料的跡象,他們也找到了。20年來先以齧齒動物、接著以人為對象所做的實驗,顯示睡眠時的神經活動型式與受試者於清醒時的記錄,確實有相似之處。例如學習走迷宮的大鼠,腦中位於海馬回的某些神經元會出現特定的放電序列;該動物在接下來的睡眠中,也會重複出現這種放電序列現象,其頻率要比隨機出現高。
由於這樣的發現,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睡眠時的「重播」進一步加強了清醒時受到強化的神經突觸(神經元之間的接觸點),使得記憶得以固定下來。這種想法是說:相連神經元的重複放電,使得連接它們的突觸更容易把訊息從上個神經元傳給下個神經元,而有助於腦中神經線路對記憶的編碼。這種選擇性的強化過程稱為「突觸增益」,也是受人青睞的腦部學習與記憶機制。
雖說重播與增益現象已知可在清醒時發生,但迄今為止,科學家仍未發現在睡眠時重播線路的突觸受到強化的直接證據。找不到這樣的證據一點也不讓我們驚訝,因為我們一向懷疑人們睡著時無意識地躺著,腦中所有的「重播」以及其他活動看似隨機興奮,卻有可能是減弱而非加強了神經連結。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3年第139期9月號】
在睡眠中修剪記憶
睡眠時我們的大腦在做什麼?
新的研究發現:大腦在睡著後會減弱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這麼做顯然是為了節省能源,弔詭的是,這麼做也幫助了記憶。
撰文╱托諾尼(Giulio Tononi)、瑟雷利(Chiara Cirelli) 翻譯╱潘震澤
重點提要
■ 由於所有的動物都要睡覺,因此睡眠必定提供了某些生存必需的功能。
■ 證據顯示,睡眠會減弱神經元之間的連結,這令人驚訝,因為清醒時神經連結的強化有助於學習與記憶。
■ 但是經由弱化突觸,睡眠可能防止腦細胞不會因為每日的經驗而超載,也不會消耗過量的能量。
每...
目錄
【封面故事】
【神經科學】
38 在睡眠中修剪記憶
文╱托諾尼(Giulio Tononi)、瑟雷利(Chiara Cirelli)
睡眠時我們的大腦在做什麼?新的研究發現:大腦在睡著之後,會減弱神經元之間的連結。這麼做顯然是為了節省能源,弔詭的是,這麼做也幫助了記憶。
44 剝奪睡眠,也剝奪注意力
文╱柯政宏、蔡玲玲、謝淑蘭
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睡眠不足的大腦是怎麼樣的情況?會發生什麼問題呢?睡眠缺乏能否藉由個人意志力來彌補呢?讓我們透過大腦生理的證據來了解睡眠不足如何影響注意力。
【特別報導】
48 凝聚華人數學智慧
文╱洪志良
每三年一次的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讓來自各地的學者展現近來的研究成果,並進行學術交流,提升華人數學在世界的能見度。
【物理學】
52 粒子與場是真實的嗎?
文╱庫爾曼(Meinard Kuhlmann)
物理學家認為宇宙是由粒子與力場所組成的,但是在量子世界中,粒子與力場到底是什麼東西,還是個講不清楚的大問題;宇宙或許只是由一堆性質,例如顏色與形狀,所構成的。
【動物行為】
60 動物喪親之慟
文╱金恩(Barbara J. King)
動物也能理解死亡嗎?大象、海豚、長頸鹿這些群居動物,甚至是孤僻的貓咪,一旦面臨至親同伴死亡,表現出的哀傷,並不亞於人類。
【物理學】
66 小生物的糖漿芭蕾
文╱賈布爾(Ferris Jabr)
對世上某些小不點卻又數量眾多的微生物來說,在水中游泳可事件難上加難的夢魘。此困境比人類在糖漿中游泳難上數百萬倍,但微生物各自發展出看似消遙輕鬆,卻是千錘百鍊的絕技。
【生命科學】
72 軟珊瑚也能造礁?
文╱鄭明修
教科書上所指的造礁珊瑚,通常是指會分泌外骨骼的石珊瑚,而肉質軟珊瑚並不會形成珊瑚礁。但最新研究發現,墾丁南灣西岸有一種軟珊瑚,竟然也能造礁!
【醫 學】
76 重啟靈魂之窗
文╱辛哈(Pawan Sinha)
那個冬日午後我在新德里的經歷,讓我下定決心要幫助印度失明兒童恢復視覺。身為科學家,我還體認到這麼做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機會,可以回答神經科學裡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大腦如何學會看見?
【人物專訪】
84 網路的交通警察──霍夫曼
採訪、整理╱格內麥爾(Larry Greenemeier)為了防止不斷增加的資料塞爆網路,網路需要澈底改變處理資訊的方式。資訊網路技術將可以提升網際網路的智慧,以增加它的承受量。
【工程學】
88 觸礁郵輪脫困記
文╱納道(Barbie Latza Nadeau)
歌詩達協和號郵輪在義大利的海洋保護區擱淺,必須運用特殊工程技術拖救,過程中如果出了任何差錯,都將造成生態浩劫。
【藝術與科學】
92 重現陳澄波油彩之美
文╱朱貽安
台灣近代美術先驅陳澄波的油畫,藏匿30年之後,只剩一堆乾涸碎裂的顏料。經過科學修復技術,塵封已久的舊時台灣鄉土畫作終於恢復昔日風貌。
【科學人觀點】
8 天下第一色:大「紅」燈籠高高掛
文╱曾志朗
【總編輯的話】
12 科學透視觀音木雕
文╱李家維
14 讀者論壇
【科學人新聞】
16 小兒麻痺的隱形傳播者
浸泡奈米顆粒完成基因轉殖
猛象熱血抗凍?
螢光偵測毒橡樹油
海研五號南海探勘
藝術品保護海洋生態
焦慮有時益於健康
熱傳導的全新領域
讓機器人的「耳朵」更聰明
行星魅影
抗生素作用機制之謎
計算超級風暴桑迪
地熱能源新希望
最小的醫學疆域
細菌吃超級細菌
以假亂真
【形上集】
28 向肯尼斯.威爾森致敬
文╱高涌泉
【網路不打烊】
30 巨量資料站穩腳步
文╱張俊盛
【不可勝數】
32 統計與因果關係
文╱黃文璋
【專家看新聞】
34 上帝粒子之外
文╱林肯(Don Lincoln)
【健康與科學】
36 對抗最惡毒的病毒:狂犬病
文╱麥肯納(Maryn McKenna)
【資訊世界】
97 最後你會記得什麼?
文╱波哥(David Pogue)
【真真假假】
98 恐怖主義的五大迷思
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99 醫學真噁心
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生物手記】
100 溫吞的食肉目動物─鼬獾
文╱鄭錫奇
【科學人書摘】
102 居禮夫人單親之愛
文╱摘自《居禮夫人和她的女兒們》
【在家玩科學】
106 飛盤飛行的空氣動力學
【圖表會說話】
108 天災損失不減反增
文╱菲謝蒂(Mark Fischetti)
【封面故事】
【神經科學】
38 在睡眠中修剪記憶
文╱托諾尼(Giulio Tononi)、瑟雷利(Chiara Cirelli)
睡眠時我們的大腦在做什麼?新的研究發現:大腦在睡著之後,會減弱神經元之間的連結。這麼做顯然是為了節省能源,弔詭的是,這麼做也幫助了記憶。
44 剝奪睡眠,也剝奪注意力
文╱柯政宏、蔡玲玲、謝淑蘭
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睡眠不足的大腦是怎麼樣的情況?會發生什麼問題呢?睡眠缺乏能否藉由個人意志力來彌補呢?讓我們透過大腦生理的證據來了解睡眠不足如何影響注意力。
【特別報導】
48 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