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問檢視台灣食育力充值了嗎?
《食農教育法》通過才是推廣的開始!從土地到舌尖的教育之路尚遠 8
【問題1:橫向垂直整合了嗎?】
落實食育須先讓各部會手眼協調!如何不讓《食農教育法》淪為「空中樓閣」? 11
【問題2:食育人力補足了嗎?】
有更多人投入食農教育嗎? 食農立法凝聚共識但仍需給予更多動機執行 14
【問題3:教學資源完備了嗎?】
軟性法規的雙面刃 《食農教育法》在教育現場的落地難題是什麼? 17
【問題4:食育進入校園了嗎?】
校園食育在夾縫中求生存 教師可以怎麼教?又如何檢視教學成果? 22
【問題5:民眾對食育有感嗎?】
不讓視野限制想像力 如何創造出更多元參與的食農教育地景? 25
【問題6:推動成效有檢視嗎?】
食農教育從母法到子法 怎麼檢視推廣有沒有成效? 28
【品牌顧問|劉 怡】中央挹注資源、地方協助串連 才能讓食農教育真正落實於民間 31
2024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榜單分析
【排行】食育落實到22縣市了嗎?2024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總排行獨家大公開! 35
【榜單分析】台中市進步最多躍升10名!宜蘭、台東、花蓮、嘉義縣蟬聯4年五星殊榮 41
【民調】《食農教育法》上路兩年 4成民眾不了解、5成教師與營養師對人力和經費仍感不足! 38
【推廣滿意度】食農教育政策哪項最有感?7成以上民眾增加國產食材購買意願 惜食、飲食文化的感受度則較弱 46
從土地到餐桌的食育學分怎麼修?
【農業與環境】以綠色永續貫穿產地到餐桌!花蓮台東連四年「霸榜」冠亞軍 苗栗大躍進擠入前五! 50
身土不二就是最好的教育!農會如何創造地方動能、並活絡在地資源? 54
食物不只是選擇、更是一種認同!如何透過「吃」修復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58
全球每年高達10.5億噸食物被丟棄!從政策到教育如何讓惜食走入日常? 60
【教育與文化】食育推動不應只限於學校!彰化縣晉升榜上第一 嘉義縣提升五名進入前三 63
結合校園午餐怎麼推?把握飲食教育的最好機會、讓午餐不只是午餐! 67
不只是飲食和農業的知識教育 食農教育更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途徑! 71
【健康與營養】正確飲食觀念導正胖瘦不均!新北市奪下健康營養之冠 高雄市翻身直衝首次入榜! 76
均衡飲食觀念從小培養!學校營養師如何跟時間賽跑、找夥伴在校園進行飲食教育? 79
【食安與衛生】透過食育讓食安不再只靠稽查 嘉義市金門縣前進13名 宜蘭成為最大贏家! 84
大人小孩都可以從玩中學!10款寓教於樂的食育教具推薦 87
從國際看疫後新食育
推行《食育基本法》近20年 日本疫後更認知到食育不應受時間空間限制 94
免費校園午餐搭配營養教師!從校園到傳媒全面部署 南韓如何打造健康飲食環境? 97
從農業素養出發 美國如何將食農教育融入K-12教育體系? 100
不良飲食已成國家危機!更健康永續的飲食政策是英國食育改革願景 103
為了強化飲食教育 法國從營養、反浪費多面向立法推動! 106
借鏡歐盟《有機行動計畫》 永續農業環境是食農教育的最大前提! 109
|foodSCENE|元紀.台灣菜 113
作者簡介:
【食事求實 與食俱進!最具產業權威的飲食傳媒】
2015年10月1日,食力正式開台,我們是一家獨立運營的媒體,與任何企業、組織無涉,目的只有一個,因為飲食,深度連結每個人的一天,甚至是一生,它具有無可匹配的社會影響力,所以我們想從此,探究飲食與知識、文化、商業、科技以及教育的種種牽動力,因此我們決定自己出手,或許,我們不是一個最好的媒體,但期許我們是最勇敢的媒體,因為我們的每一步,都在探索未知的可能~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是尚未起步還是推動不力?
為何22縣市都該補修食育課?
隨著2022年通過《食農教育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改制為農業部)2023年3月發布「第一期食農教育推動計畫(民國112~116年)」,其中主要發展目標就是整合行政院10個部會(包括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經濟部、文化部、衛生福利部、環境部、客家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資源,強化食農教育體系之協同運作,發展系統性食農教育體系,推動全民食農教育運動。也因此除了中央部會的橫向整合外,地方政府也應組成食農教育推動會,且依據地方特色提出食農教育推動計畫。
《食力》「食育力城市大調查」2024年進入第4年評比,指標隨著《食農教育法》的進度年年更新數據與新增指標,本屆追查在中央版本5年計畫通過1年後的各縣市執行成效,但根據農業部輔導處提供截至2024年5月的資料顯示,卻僅有桃園市、台南市、花蓮縣、苗栗縣、新竹縣、彰化縣、嘉義市、屏東縣、金門縣、連江縣等10個縣市提出5年計畫並完成農業部核備程序,也就是還有12個縣市還未完成5年計畫的擬定,等於直接落後中央立法的預期進度1年。
台灣自1952年引入美國提倡生活實踐教育的「四健會運動」作為食育啟蒙開始,經過各方從不同面向推廣食育70年後,《食農教育法》才完成立法,立法後從凝聚共識開始要能將食育落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本期季刊從中央到地方的資源整合、人力經費補充、食育入校與推廣成效等面向提出推廣還需克服的6大問題,再從「2024食育力城市大調查」評比中探究地方縣市、第一線營養師和教師推動食育的可行方向,最後再擴大視野看國際食育推廣。無論是還未起步又或是還在摸索方向,要培養健康營養素養以及穩固在地農漁業與糧食安全,「全民食育」是勢必要走的路,作為最貼近國民的地方父母官,已不能再迴避。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是尚未起步還是推動不力?
為何22縣市都該補修食育課?
隨著2022年通過《食農教育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改制為農業部)2023年3月發布「第一期食農教育推動計畫(民國112~116年)」,其中主要發展目標就是整合行政院10個部會(包括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經濟部、文化部、衛生福利部、環境部、客家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資源,強化食農教育體系之協同運作,發展系統性食農教育體系,推動全民食農教育運動。也因此除了中央部會的橫向整合外,地方政府也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