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想像與創造力的起點
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設計雜誌會做「繪本」這個題目?過往SD所做的看似與設計無關的題目,我會從「消費」的觀點來解釋,但這次,繪本,我卻認為應該從「創作」的角度來看,同時它還包含了說故事的能力、創意,而且,真真實實「與設計有關」。
童書界資深工作者及評論者張淑瓊說得好,她說,「繪本創作甚難,因為它是一種把複雜簡單化的衝突過程。而最厲害的就是,這些看來很簡單的故事,卻帶著奇特的力道。」它讓大人小孩都開懷大笑,帶來幸福溫暖的感受,或是讓人在某些困境中得到療癒和出口。
所以,為什麼這期標題叫做「大人的繪本」,我們的原意並不是指專為大人創作的繪本,而是大人應以大人的眼光來欣賞和享受繪本。
我很喜歡兒童美術教育工作者藍劍虹老師的書,曾有幸為他編了一本《許多孩子,許多月亮》。他在這本書中以一個故事來說明繪畫和創作中「抽象」的概念,他說了一個田鼠的故事。冬天快到了,所有田鼠都忙著收集食物,只有菲德烈例外,其他田鼠問他為什麼不工作,他說他在收集陽光、顏色和字詞。等到寒冷漫長的冬天來臨,他在腦海中所累積的暖意、色彩、詩句,果然幫助大家度過了難捱的時節。
作者這個故事是從兒童文學作家楊茂秀老師那裡聽來的,而楊茂秀老師說的正是繪本《田鼠阿佛》的故事。
這個簡單的故事,不只說明了每個人想法、做法不同,也解釋了藝術家、詩人的工作,如藍老師的體會,用來作為理解「抽象」概念的例子。對我來說,這個故事還間接詮釋了活在當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重要。
雖然是為兒童所創作的一本繪本,但誰說大人沒有從中得到些什麼呢?
繪本動人之處並不只在於故事,之所以稱之為「繪本」,就是因為它以圖像為主,是一種以圖像、畫作來說故事的出版類型。又因為主要對象是兒童,繪本的文字非常精簡,每一頁圖與文的搭配,莫不考慮音韻、節奏,目的無非要讓小小讀者受到吸引,打開他的想像世界,並且在這短短十幾、二十幾頁中,得到作者和繪者試圖傳達給他的訊息。
曾經在高雄「小樹的家」讀到一本沒有文字的繪本,印象深刻,至今難忘。剛巧也收錄在本期「繪本與設計」單元中。這本書每幅跨頁都是一個「對照組」,小女孩在自己房間裡玩著光影的遊戲,把家具、被單等影子幻想成森林、動物……玩得不亦樂乎。所以,上頁是現實世界,是黑白的,下頁則是想像中的世界,是亮黃色的,兩個世界輪廓線類似,組成卻大不相同,充滿對比的趣味,讓人對這本書的設計安排之巧妙,感到佩服不已。
讀完本期封面故事之後,你可能會發現,很多繪本作家都是非常有來頭的插畫大師,他們的畫作如果放在美術館,就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讓這些大師如此投入的繪本創作,我們如何能以「小孩子的玩意兒」來看待?
「天空開了一扇門,門的後面是什麼?我看到了我遺失的夢,在黑暗中微微發著光。」
這是幾米《森林裡的祕密》書裡的文字。這位國內讀者最熟悉的成人繪本作家,溫暖可愛的畫風吸引了非常多的書迷;但對我來說,幾米的文字和圖畫的搭配,才是最有魅力的部分。所謂的詩意,就在每一幅畫面和文字讓你停留、慢慢咀嚼體會的空白時間中。
也有這樣的繪本。
「星期三的下午,風在吹,我和我的夢都慢慢睡著了……」
懂得讀繪本的人,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