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情緒教養×學習方法×自我探索
30個專家工具箱
我們都是認真的父母,但常在各種教養理論中掙扎。針對4大類教養難題,
《親子天下》邀請各領域專家,打開他們的私房工具箱,從他們的故事裡輕鬆學教養。
P.124 當個認真卻不焦慮的父母
當個認真卻不焦慮的父母
專家也是父母,也可能在教養路上遇到關卡。
從專家們真實的人生故事,汲取他們的經驗,一起學教養。
P.127 親子溝通:8 個好工具,解開溝通心結
爸媽愛孩子,總是替孩子著想、為孩子好。孩子卻不領情、耍叛逆?
專家親自印證的 8 個好工具,示範如何解開這些心裡的結。
P.137 情緒教養:8 種方式,練習成為EQ高手
你是不是常聽到:小孩不可以耍脾氣、愛哭。彷彿情緒是壞的,要努力避免它。
8 個故事告訴你,高 EQ 的人不是壓抑,而是懂得處理情緒、穩定自己。
P.147 學習方法:7 種理論,幫助孩子不卡關
該怎麼幫助孩子更專注,學習成效更好?
7 種應用在學習的理論,讓我們更懂得孩子的卡關處與需求。
P.155 自我探索:7 個故事,探索人生方向
自我探索是人生中需要不斷釐清與練習的功課,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課題,
透過 7 個專家的親身經歷,一起來學習。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跟專家偷學教養內功 文∣陳雅慧
因為工作的關係,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聽到專家、教授、資深老師和父母們分享專業的教養經驗和理論。別人的故事,每每讓我心有戚戚焉,點頭如搗蒜,心中暗暗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志氣:「從今天開始,我要洗心革面,用一個新的面貌當媽媽,絕對不再對孩子生氣,要開始用理性、同理的態度和老公還有小孩溝通,尊重並傾聽。」雖然這樣的立志和感動,「藥效」常常很難超過兩天,幸運的是,自己可頻繁的在工作中一而再的被提醒,持續學習。
和專家訪談除了專業上的收穫,其實覺得最被激勵的是發現──原來專家也有同樣挫折,不管是幼教博士或心理師,當父母的路上,也都面對同樣的困難。專家也曾一樣無助、一樣挫折和慌亂,不是因為多花了時間研究這些理論,就一定可取得教養的挫折豁免權……
每次聽到這樣的故事,都讓我知道自己並沒有特別笨,自己的孩子沒有特別棘手。也更明白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這條路上,每個人都需要幫忙,每個挑戰都有機會克服。
既然專家也一如平凡人,為什麼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還是想要知道他們的看法和意見?因為科學的證據和理論的論證,的確可以幫助我們,在快速的世界中可以不焦慮,知道怎麼做選擇,而各種領域的專家最知道怎麼運用這些知識,也最能掌握最新的發展和趨勢。
《親子天下》十月號的封面故事,由副主編蘇岱崙和資深撰述王韻齡企劃的「30個專家工具箱」(見一二二頁)一次為讀者邀請了學者、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等各領域專家,聚焦談教養相關的科學理論。這些理論不是書上硬邦邦的文字,而是每位專家自己親身衝撞和搏鬥,有深刻體會的「活知識」。總共二十五位的專家分享了三十個理論,是三十個真實的故事、也是三十個值得收藏的教養工具。
透過閱讀這些人生故事,我們期待讓父母或老師,能大幅提升教養和人際互動內功。我自己在看稿過程中學到很多。如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劉軒,分享打破「慣性迴路」的方法。明明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做什麼事,卻總在關鍵時刻忘掉。打破慣性迴路就是要思考、設計bug(錯誤),讓流程小小當機,就不會錯失該做的事;友緣基金會臨床部主任林淑棻,用心理暨社會學脈絡分析,看到言詞尖銳的母親,背後的需求是在討愛,身為子女不需針鋒相對,只要改變回應方法,就可化解衝突;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張旭鎧,分享學習動機理論,細細分析,自己在面對孩子學習困難時,如何先透過設計外在動機引起興趣,接著協助建立扎下內在動機的根,讓熱情持久。
上個月收到兒子老師給的評量,其中有段話讓我很感動,老師寫著:每天上課前和每個孩子擁抱,看到孩子一雙雙全然信任的眼睛,讓她每天都有能量,努力要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老師。身為父母我想也是,因為孩子的信任,我們都願意一直學習,成為更好的父母,這個旅程沒有終點,每段都有挫折但也有驚喜。因為孩子,我們都想成為更好的大人。的話
與孩子在餐桌上談情說愛 文∣陳珮雯
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華人一向看重飲食,但是一家人談笑風生、輕鬆用餐的畫面,少見於華人家庭,而是出現在歐美家庭的餐桌上。
再打開電視的烹飪節目,在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的身上找不到廚師高帽和圍裙,他一派輕鬆的穿著牛仔褲、T恤,像個大孩子般,在料理台與種滿各式香草的窗台間穿梭,摘了新鮮的香草,直接用萬能的雙手捻碎,灑入盤中。調味時,他也捨棄量尺、量杯,依然用雙手隨興的抓起一把鹽或糖,就這麼灑入鍋中。
看奧利佛做菜是一種享受。充滿陽光的藍天綠地,都可以是他的廚房,只要手上有新鮮的食材,他用雙手就能變出一盤看來可口的沙拉。看他做菜,少了蓬頭垢面,多了他滿臉的愉悅。奧利佛透過螢幕傳達了做菜的快樂:從採買到烹調,食物本身就讓人滿足。
遙控器轉到台灣的烹飪節目,戴著高帽和圍裙的廚師,一會兒爆香蒜頭,一會兒切蔥段,觀眾還得先搞清楚蔥段和蔥末的差別。食材的切法也講究刀工,切塊、切條、切絲各有學問,接著食材過油,起鍋前還要抓緊時間調太白粉勾芡,一道菜煮下來,只感到手忙腳亂、氣喘吁吁、揮汗如雨。
再走進尋常百姓家的廚房,曾旅居芬蘭的幼教專家劉豫鳳,常見芬蘭人一家大小窩在廚房,一起做菜、一起烘焙、一起洗碗。
而華人家庭的廚房則常見門口擋著小柵欄,成人對孩子耳提面命,這個危險,那個不能碰。重視飲食的華人家庭,卻強調「君子遠庖廚」,廚房從小就是最不可親的禁地。三代之間一起用餐,孩子在餐桌上聽到最多的話語是:「多吃一點!」然後眼前的食物愈堆愈高,孩子的臉卻愈來愈沉。
為什麼做菜和吃飯對華人家庭來說如此沉重?為什麼「多吃一點」的疼愛,卻造成現代幼兒吃飯的壓力?也許是老祖宗將吃看得和天、和帝王一樣重要,所以當我們成為父母時,都太過嚴肅看待吃飯這件事。
吃飯應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餓了就會吃,飽了自然不想吃,從古至今,從未聽聞在食物資源豐沛處,有哪個孩子會餓到自己。餐桌上,吃什麼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除了「多吃一點」,應該還有更多對彼此的情愛可以訴說。做菜與吃飯,都應該是愉悅的事,食物與餐桌也該是聯繫家人情感的橋梁。
為了協助現代父母在餐桌上放輕鬆,二○一五年《親子天下Baby》秋季號提出了「好好吃飯四大食育策略」,我們不主張媽媽要煮得汗流浹背,端出花俏的菜色,也不談六大類營養素有多重要。我們鼓勵父母和孩子在餐桌上好好說話,甚至來個食物的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廚房、體驗農事,或用繪本及遊戲和孩子聊聊健康與食安。
而父母們面對孩子吃飯的執著與焦慮,例如該吃多少、挑食、邊吃邊玩等,我們也提出了令父母感到釋放的觀念鬆綁。
吃飯是件自然、輕鬆、愉悅的事,父母要先放輕鬆,孩子才能感受到吃飯的美好。協助孩子好好吃飯,就從與孩子在餐桌上談情說愛開始吧!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跟專家偷學教養內功 文∣陳雅慧
因為工作的關係,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聽到專家、教授、資深老師和父母們分享專業的教養經驗和理論。別人的故事,每每讓我心有戚戚焉,點頭如搗蒜,心中暗暗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志氣:「從今天開始,我要洗心革面,用一個新的面貌當媽媽,絕對不再對孩子生氣,要開始用理性、同理的態度和老公還有小孩溝通,尊重並傾聽。」雖然這樣的立志和感動,「藥效」常常很難超過兩天,幸運的是,自己可頻繁的在工作中一而再的被提醒,持續學習。
和專家訪談除了專業上的收穫,其實...
目錄
封面故事
親子溝通×情緒教養×學習方法×自我探索
122 30個專家工具箱 文│蘇岱崙
我們都是認真的父母,但常在各種教養理論中掙扎。
針對4大類教養難題,邀請各領域專家,
打開他們的私房工具箱,從他們的故事裡輕鬆學教養。
124 當個認真卻不焦慮的父母
親子溝通
128 黑幼龍 最好的禮物是讚美
130 柯志恩 把孩子的課題還給他
131 吳佑佑 我愛不完美卻真實的你
132 廖笙光 陪孩子時,我不做專家
133 林淑棻 尖銳媽媽其實在討愛
134 何采諭 專屬孩子的特別時間
135 何采諭 不比較孩子們的優缺點
136 李坤珊 犯錯該罰,但愛你不變
情緒教養
138 劉軒 身體告訴我的事
140 李崇建 不再害怕說出感受
141 李崇建 別讓情緒「被決定」
142 王意中 再次環島戰勝恐懼經驗
143 洪仲清 稱讚忍三秒後的憤怒
144 胡君梅 原來兒子不是故意作對
145 林希陶 聆聽小小孩說委屈
146 袁巧玲 孩子對人摔東西的真相
學習方法
148 王宏哲 爸媽基本功:觀察陪伴
150 張旭鎧 「玩注音」找回學習動機
151 洪仲清 老師送我的成功經驗
152 陶德.羅斯 球隊是我求學的推力
153 陶德.羅斯 不是我自願當壞孩子!
154 沃爾特.米歇爾 甜點約定戒掉咬人習慣
自我探索
156 蘇絢慧 給自己無條件的愛
158 許皓宜 疼愛內心裡的大嬰兒
160 劉軒 習慣成自然的悲劇
161 沈政男 爸媽用不干涉「挺」我
162 陳恆霖 花十年追一個夢
163 柯書林 讓我堅定的一場談話
164 陳鴻彬 不聽話之後,活出自己
世界與視野
國際趨勢
30 PISA負責人 施萊謝爾
破解成功教育的7個迷思 文│田育瑄
教育反思
32 電玩影響人格養成嗎? 文│顏擇雅
同村協力
非營利組織背後的低調推手 新竹物流
36 偏鄉孩子眼中的藍色超人 文│程遠茜
焦點人物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中村修二
38 拋棄成功路徑的反骨教養學 文│施逸筠
家庭與教養
教養一點通
46 教慢小孩時間管理 文│劉亦佳
家有學前兒
52 讓孩子記錄自己的成長 文│李坤珊
爸媽教養習作簿
親子狀況題:不知該和孩子聊什麼?
54 反映式傾聽,為談話加料 文│邱鏛玉
爸爸這條路
60 30年不變的考試生活 文│羅文嘉
人生學校
62 練習失敗的創客夏令營 文│何琦瑜
家有青少年
曾雅妮、伍茲從小鍛鍊比賽抗壓性
64 父愛締造高爾夫傳奇 文│王溢嘉
親密關係
68 爸媽資助買房,如何溝通不傷感情? 文│鄧惠文
愛的相談所
兒子要娶印尼籍新娘!
70 婆婆,別把媳婦當入侵者 文│呂秋遠
健康家庭
新時代的醫病合作關係
74 當個與時俱進的「E病人」 文│黃瑽寧
76 4行動幫助孩子不怕上學 文│林儷人
家庭故事
昆蟲老師吳沁婕vs.媽媽宋慧勤:
80 謝謝你愛我的不一樣 文│王韻齡
友善家庭企業
改善開會效率,平衡生活與工作
84 無印良品 5點後不開會 文│施逸筠
玩具小家庭
86 不寫功課的實驗 圖、文│徐玫怡
學習與教育
像我這樣長大的小孩
《刺客聶隱娘》編劇 謝海盟:
90 我是掏著書架 讀書長大的 文│李宜蓁
特別企劃
學校行政荒、校長退休潮,學生怎麼辦?
90 校園崩壞
校園現況:校長楊恩慈解析行政荒
94 為什麼老師不肯擔任行政? 文│楊恩慈
現身說法:super教師獎得主莊福泰的行政經驗
97 通往地獄之路,是由善意鋪成 文│莊福泰
因應策略:翻轉教育推手葉丙成呼籲
98 6解方,還給孩子受教權 文│葉丙成
親師SOS
104 5方法,打造有笑聲班級 文│蘇明進
翻轉教育
108 家長替我上的一堂課 文│王政忠
師路之旅
110 競爭氛圍的代價 文│詹志禹
未來之光
進擊的拳擊手陳奇楷:
114 成功近在咫尺 文│林韋萱
生活
親子小旅行
168 迎秋收下鄉體驗農事樂 文∣曹憶雯、戴卓玫
生活筆記
176 快樂孩子是慈幼的結果 文│蔡穎卿
專欄與短波
專欄
16 洪蘭:教育者的成就感
22 黃迺毓:「我覺得……」背後的意義
24 李偉文:引導作文的3種方法
26 王浩威:當孩子變拒學的繭居族
10 編者的話
簡報
9 讀者回函
12 新鮮事
15 活動快報
分齡閱讀
家有學前兒(0~6歲)
038 拋棄成功路徑的反骨教養學
052 讓孩子記錄自己的成長
062 練習失敗的創客夏令營
080 謝謝你愛我的不一樣
124 當個認真卻不焦慮的父母
168 迎秋收下鄉體驗農事樂
176 快樂孩子是慈幼的結果
家有小學生(7~12歲)
038 拋棄成功路徑的反骨教養學
046 教慢小孩時間管理
054 反映式傾聽,為談話加料
060 30年不變的考試生活
062 練習失敗的創客夏令營
093 校園崩壞
124 當個認真卻不焦慮的父母
家有青少年(13~15歲)
030 破解成功教育的7個迷思
032 電玩影響人格養成嗎?
038 拋棄成功路徑的反骨教養學
046 教慢小孩時間管理
062 練習失敗的創客夏令營
093 校園崩壞
124 當個認真卻不焦慮的父母
封面故事
親子溝通×情緒教養×學習方法×自我探索
122 30個專家工具箱 文│蘇岱崙
我們都是認真的父母,但常在各種教養理論中掙扎。
針對4大類教養難題,邀請各領域專家,
打開他們的私房工具箱,從他們的故事裡輕鬆學教養。
124 當個認真卻不焦慮的父母
親子溝通
128 黑幼龍 最好的禮物是讚美
130 柯志恩 把孩子的課題還給他
131 吳佑佑 我愛不完美卻真實的你
132 廖笙光 陪孩子時,我不做專家
133 林淑棻 尖銳媽媽其實在討愛
134 何采諭 專屬孩子的特別時間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