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自責的父母!
早點知道這些營養知識,小孩其實可以不生病!
深受美國許多小兒科醫生信任的兒童營養權威凱莉‧朵夫曼
近三十年來幫助無數父母從小孩經常生病的夢魘中解脫。
以最科學的營養補充法,讓小孩的身體自然變好。
‧缺少礦物質鋅,小孩特別挑嘴、沒胃口?
‧對乳製品或小麥過敏的小孩會常嘔吐、喜怒無常?
‧缺乏必需脂肪酸,小孩會全身長滿像雞皮疙瘩的疹子?
‧小孩語言發展遲緩,是因為魚油、維他命E群和膽鹼的需求高於平均值?
‧超級過動的小孩,血液中的鎂濃度偏低?
‧褪黑激素濃度不足,小孩經常要花三十分鐘以上才能入睡?
◆許多父母最傷腦筋的小朋友健康問題,其實從飯桌上的食物下手,就能擺脫吃藥的宿命!
小孩感冒就吃抗生素、常吐奶就吃抗胃食道逆流的藥物、過動就吃利他能、情緒不穩就吃百憂解……你安心嗎?
如果你不想讓小孩的身體一直依賴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效,而且還會有副作用的藥物,本書就是你應該看的。
營養師凱莉‧朵夫曼以近 30 年對小孩營養與疾病的研究與案例經驗,在美國幫助很多為小孩健康與行為問題頭痛的父母。許多醫生和專家都找不到確切原因和方法治療的兒童症狀和疾病,她常常能以自己獨到的「營養偵探」祕訣抽絲剝繭出問題的核心。再加上採用一套連最挑食的小孩都能接受的 E.A.T. 程序,讓營養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身體問題,最後讓小孩遠離藥物,回到最自然的健康狀態。
本書用最頂尖的營養科學為基礎,舉出許多讀起來有如醫學謎團的案例,揭露了食物與小孩腦部、免疫系統及消化系統等症狀的關聯:
●十二歲的男孩愛吃義大利麵、牛奶、麵包,媽媽也給他吃 QQ 熊維他命補充營養,但一直是班上最瘦小的。原來是飲食缺乏鋅影響了發育。
●三歲大的女孩常常五、六天沒排便,補充纖維質反而讓便祕更嚴重。原來是對乳製品過敏導致慢性便祕。
●十四歲的女孩常因為肚子痛請假在家休息,吃了一堆腸躁症、胃炎和胃食道逆流的藥都沒辦法減輕疼痛。原來是腸胃無法耐受麵包裡的麩質。
●十三歲的女孩從一出生就全身長疹子,找遍任何專家都找不出原因。原來是基改的玉米和黃豆干擾了免疫系統。
●十一歲的女孩常處在焦慮煩惱、情緒失控狀態,必須服用百憂解才能降低沮喪及焦慮。原來是少了 Omega-3 脂肪調節情緒。
●十二歲的男孩愛惡作劇、亂打人、情緒暴躁,醫生已經得開治療暴力行徑的強效藥讓他服用了。原來是吃太多糖類和加工食品影響壓力激素分泌。
作者簡介:
凱莉‧朵夫曼
擁有營養生物學碩士學位和營養師執照的背景。在美國以「營養偵探」著稱,因為她常常能幫人找到隱藏在症狀、疾病與飲食之間的可能連結,並以飲食營養補充的方式解決患者的問題,像是因異位性皮膚炎引發的長期情緒問題,以及長達三十年睡不好的問題等。有很多來找她諮詢服務的父母,都是小孩的身體症狀和疾病很棘手,看過很多醫生和專家都找不到原因。
她曾受邀CNN早安美國(CNN's American Morning)和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並常在全美各地的學校、醫院、專業組織和政府單位做有關飲食與健康議題的演說,也發表不少關於孩童與營養的文章,並獲馬里蘭州長任命服務於該州飲食應用委員會(Maryland Board of Dietetic Practice)。她目前居住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近郊。
譯者簡介:
張木屯
文化大學地理系畢業,曾從事出版社編輯工作十多年,譯有《欺騙的種子》(臉譜出版)、《GO Big玩大夢想》(臉譜出版)、《預見未來的人:金獎導演詹姆斯.柯麥隆的電影與人生》、《糧食的價格,誰決定?:揭開糧價波動之謎》等書。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本書榮獲美國專業出版人士評選的2012年諾提勒斯書獎(Nautilus Award)家庭教養類金牌
‧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四顆半星好評。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陳永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黃瑽寧,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
【好評推薦】
「她的研究很扎實,她的觀點非常有洞見,她的建議會是父母最需要的。」
──《華盛頓郵報》
「本書提出的營養觀點很吸引人,而且無形中會為生活帶來改變。食物對小孩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而朵夫曼幫助父母將這層影響導向正向發展。」
──美國《出版人週刊》
「在她這本了不起的著作裡,凱莉‧朵夫曼清楚說明如何從各種線索解讀營養失調(nutritional disorder)對身體及腦部造成的影響。家長能獲得許多實際的證據與有用的資訊。」
──穆琳‧派卡(Maurine Packard, MD),紐約長老會醫院及威爾康乃爾醫學中心(New 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小兒神經學家
「在面對病患時,我對朵夫曼所給建議的信心遠超過其他任何人。她實在是太傑出了。」
──理查‧E‧雷頓(Richard E. Layton, MD),小兒過敏專家、過敏關係中心(The Allergy Connection)負責人
「很少人像凱莉‧朵夫曼那樣了解孩童生理方面的需求。我從她身上學到太多了。」
──瑪莉琳‧艾金(Marilyn Agin, MD),小兒科醫師及《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The Late Talker)共同作者
「營養是許多孩童發展及行為之隱藏性問題的關鍵。本書對任何一位家長來說都是絕佳的資源。」
──娜塔莉‧基芮(Natalie Geary, MD),小兒科醫師及《兒童食療》(The Food Cure for Kids)共同作者
【審校序】
善用營養,了解兒科醫學的奧義 (蔡紫君,陽明大學兒科臨床副教授)
中國古代的名醫扁鵲曾經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小故事:
魏文王召見扁鵲,問道:「你們家兄弟三人都學習醫術,到底哪一個比較高明呢?」
扁鵲回答說:「老大醫術最好,老二其次,排行最末的我算是最差的了。」
文王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說:「我大哥替人治病,在症狀發作之前就把疾病治療好了,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也感覺不出有什麼差別,所以他沒有什麼名氣,只有我們家學醫的人才知道他的厲害。
我家二哥替人治病,是在病情剛發生時就能治癒了。平常人以為他都治療一些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聲只在鄉里間有好評而已。
而我扁鵲治病,都是在病情已經相當嚴重的時候,這些病人來找我前,身體已經被病痛折騰許久。他們接受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灸藥、劈開骨肉做大手術後,病痛有明顯的改善,所以認為我的醫術高明,也因此我的名氣就傳遍全國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病人對醫師的期待,主要在於改善疾病帶來的痛苦。但是對醫師而言,醫療行為應該不是局限於治療疾病與減輕痛苦,因為醫術的最高境界不僅僅是「抑奸除惡」,卻是在「維持正常」。這也是《黃帝內經》裡面,「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的真正奧義。
小兒科學更是特別強調這種精神的一門學科。
由於小兒科學的對象是充滿未知潛能的孩童,每個人從小小的胚胎開始成長為成熟的個體,這段過程是由先天的基因設定與後天的環境共同影響的結果。這也是生命奇妙的地方,有人先天上基因有缺損,卻可以通過療育或代償得到幾乎完整的生活功能;也有人擁有強勢優質的基因,卻因為後天營養或情感的剝奪,而造成失能的情形。上帝的安排無法預測,每個人一生就如同一場牌局,有人拿到一手好牌,打得不好卻可能全盤皆墨;有人發到一堆爛牌,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打出漂亮的勝局。也因為如此,我們照顧小朋友的重點,除了在他們生長發育的過程中,保護他們免於病原菌的疾病侵襲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提供他們正常生長發育環境,當然包括「飲食」與「營養」這門很重要的供應。所以,真正了解兒科醫學奧義的醫師們絕不會排斥營養師或其他相關專業給予的建議,反而會以開放彈性的胸襟來學習這門學問,權衡整體狀況後,善用這些方法治療病童。
有了這樣的認知,閱讀凱莉朵夫曼這本書就是非常愉悅的享受了!
不僅僅是凱莉那枝生花妙筆,能夠生動地敘述生物醫學裡面令人眼花撩亂的生化機轉,而且幾乎沒有失真。更不用說,她像福爾摩斯一樣,用敏銳的觀察力和廣博的學識,帶領讀者在案例的謎團中抽絲剝繭、追查真兇。最重要的是,從她的文章言語中,讀者可以很容易感受凱莉有著跟我們一樣的信念:不放棄任何有問題的小孩!我們相信每個孩童都有他存在的獨特意義,有了我們的關心與協助,他們一定可以更好,即使他們罹患的是醫學尚未找出最好治療方法的疾病。
當然,在台灣全民健保造就的醫療環境下,看病有如分秒必爭的殺戮戰場,我非常羨慕美國的醫師與專業人員,他們能夠有充裕的時間和小朋友交心、和家長詳細討論,能更深入地參與小朋友的改變。希望民眾能了解,全民健保提供俗又大碗的醫療服務,但同時也會犧牲掉某些優質的醫療模式。
身為一位兒童免疫與腎臟專科醫師,經年浸淫在教科書裡複雜的分子機制圖,心裡明白這些都告訴我們:人體是個奧妙的小宇宙,千萬的組成因素裡面「多了某些會讓身體不對勁的干擾物」或者「少了某些維持身體正常運行的必需品」,都會造成重大的問題。這些「干擾物」與「必需品」,其實大多存在我們的飲食中,只要加以調整,凡舉我們的器官功能、情緒精神都可能受到影響,在孩童固然如此,舉諸成人也屢見不鮮。
閱讀這本書,你將藉由這些小朋友的案例,逐步認識許多日常生活飲食的精妙、熟悉許多健康食品的功能,你不僅會了解你的小孩吃的是什麼,更能得知:「什麼吃了你的小孩」。
【推薦序】
醫療的藝術
理查‧E‧ 雷頓(Richard E. Layton, MD),小兒過敏專家
讀這本書讓我回頭看自己的醫學生涯。回想起在醫學院及當住院醫師的時期,我認為不論在學理或醫學領域,自己都是一名訓練有素的人員。在優質的培訓中,我知道如何根據實驗室檢驗結果異常、X光片或切片檢查等等診斷疾病,並學會怎麼用藥來治療這些疾病。醫療教育也教我辨識許多疾病的症狀、知道某位病患何時需要開刀,以及如何分辨緊急狀況。這些都是醫學訓練的首要項目。所造成的結果是:像我一樣的醫師,對治療有表現症狀的疾病都比較在行,但比較不會去尋找隱藏的肇因。換句話說,我們在治療疾病上受到很好的訓練,但在對維持健康的醫學上反倒未必如此。
我認為,一旦有個醫療問題是見人見智,又沒有任何實驗測試可作為下診斷的判定時,有很多病患得到的照護是不足的。舉例來說,如果有位病患說自己有好幾種腸胃不適的症狀,像是脹氣、腸蠕動不規則和胃灼熱,但做過內視鏡、結腸鏡和超音波等等腸胃道診斷檢查,結果都顯示一切正常,這時他經常會被告知:「你有腸躁症(irritablebowel syndrome)。」實際上,醫師的意思是:「我找不出問題的確實原因,所以這就是你的診斷結果。」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主訴自己感覺疲勞的病患身上。一旦檢驗報告顯示沒有問題,他被下的診斷往往就是:「你得的是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另外,有的病人覺得肌肉關節疼痛,可是做了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檢驗項目都正常,所以他就被診斷為:「你得的是纖維肌痛(fibromyalgia)。」
當然,有些病患的確是罹患腸躁症、慢性疲勞症候群和纖維肌痛,但我認為得到這類診斷的病人當中,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有未被診斷出的疾病,而且這些疾病未必是我們在醫學院學到的那套「學理/疾病模式」可以說得通。
在我專事研究小兒過敏之前,從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八年間,我一直擔任小兒科主治醫師。當有家長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要吃那麼多抗生素?」或「我的小孩真的有必要吃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利他能(Ritalin)嗎?」我便會重新評估自己的醫療責任。我開始解讀有關醫療問題隱藏的起因(而非專注在「解決方法」上面),探究得愈多,愈對自己的執業方式感到憂心。
有兩名孩童改變了我的醫職生涯:首先是一個說自己有嚴重偏頭痛的
小男孩。我將他轉介給一位非常優秀的小兒神經科醫師,在做了所有應該進
行的檢驗之後,那位醫師說他得了「身心失調偏頭痛」(psychosomatic
migraine headaches)。那時,我想起曾經讀過的文章提到,嗜吃的食物很可能就是造成問題的食物。於是我問男孩的母親:「有沒有哪一種食物,是你兒子每天都要吃的?」她說:「他很愛吃花生醬。」我說:「我明白了,這十天先不要讓他吃花生醬(所有花生類製品也都不要碰),之後再打電話告訴我情況如何。」等接到來電時,我很高興聽到那個男孩已經整整十天沒出現偏頭痛,比起先前每天吃花生醬每天偏頭痛的情況有著天壤之別。
第二位病患是個有嚴重腹痛情形的女孩。為她做過許多測試後,始終找不出問題源頭,後來為了我自己,還有胃腸病學家、精神治療師,以及其他各種「XX 病學家」的方便,我甚至將她轉進大醫院,但除了「身心失調腹痛」(psychosomatic abdominal pain)以外,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提出一個解答。她住院治療後,我正好讀到牛奶可能是問題食物的文章。當我問女孩的媽媽:「妳女兒都喝多少牛奶?」她回答:「喔,她一天喝四杯牛奶。」我說:「十天不要讓她喝牛奶,然後再打電話給我。」驚奇的事來了─那十天,她都沒有出現腹痛。
我們不能再對那些難以歸類的病狀,一概繼續給予那種「病毒引發」的回應了。就算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或許是正確的診斷,但我們仍然不該做出如此的假設。同樣地,當某位家長對他十八個月大兒子的發展有疑慮時,我們做醫師的,必須克制住自然而然想說出「你緊張過頭了,我們先等一陣子看看再說」、「他是男生嘛,發展本來就比較慢」,或者是「因為他是家裡第二個小孩」等回應的欲望,而且不能再妄下結論。就算是個一百次說中九十九次的醫師,凱莉和我所看到的都是那第一百個孩子。
我與凱莉共事十五年來,她的直覺與聰敏一直讓我非常驚奇。她真的是很像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偵探。聆聽病史、運用常理、智慧及洞察力,凱莉總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這項能力實在令人嘆服。她教我無數營養相關的知識,也讓我知道正確飲食和營養補充品對於理想健康狀態的重要性。在面對病患時,我對朵夫曼所給建議的信心遠超過醫界其他任何人。她實在是太傑出了。
對家長和醫師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作」。假如我們的醫療模式能夠納入本書提出的想法,我相信一定可以減少那些無法解決孩童健康問題的檢驗及藥品開支,而且還能培育出更健康、更快樂的孩子。
得獎紀錄:‧本書榮獲美國專業出版人士評選的2012年諾提勒斯書獎(Nautilus Award)家庭教養類金牌
‧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四顆半星好評。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
陳永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黃瑽寧,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
【好評推薦】
「她的研究很扎實,她的觀點非常有洞見,她的建議會是父母最需要的。」
──《華盛頓郵報》
「本書提出的營養觀點很吸引人,而且無形中會為生活帶來改變。食物對小孩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而朵夫曼幫助父母將這層影響導向正向發展。」
──美國《出版人週刊》
「在她這本了不起的著作...
作者序
前言
你會不會覺得很納悶,為什麼兒子的耳朵不時在發炎?而且給他吃那麼多抗生素你會不會不安心?你的小孩是不是臉色看起來很差,而且經常生病?或者情緒波動不定的女兒每天三餐只靠義大利麵和蘋果汁打發,就算醫師保證她的發育在「標準生長曲線」範圍內,沒什麼問題,你還是會擔心她營養不良?你有沒有懷疑過,兒子無法專心的毛病可能或多或少與睡眠不足和愛吃甜食有關?這些擔憂可能不容易說得清楚,但發生在家長日常生活中的疑慮,卻會把孩子(和家庭)的生活搞得一團亂。
過去二十年來,我看過上千名各種年齡層的孩童,從新生兒、青少年,到兒童之家的成員都有,幫助他們探究許多行為及健康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問題都是從表面看感覺沒什麼大不了,卻「無藥可醫」。有些孩子是被已經束手無策的醫師、心生沮喪的專家、擔心害怕的老師,轉介到我這裡。也有一些是我協助過孩童的家長口耳相傳到全美皆知,因而找上我的人。一般而言,求助於我的家庭先前大都已經諮詢過三到五位醫學專家。家長來找我的原因,莫過於孩子的疾病已經試過無數方法,但始終束手無策,他們被逼到走投無路,迫切需要更能解決健康問題的新方法。
的確,現在的小孩必須面臨環境中的污染物、加工食品裡的添加物、擾亂他們未成熟神經系統的病毒等的襲擊,甚至吃到常見的食物引發的反應也會導致他們在行為、心理和生理產生症狀。這一代的孩子在食物過敏、肥胖、行為及情緒失調、自我免疫疾病和學習有問題的比率,都是史上最高。
我提供什麼給這些孩子及家長呢?其實就是針對難纏的健康問題,像是食物過敏、胃食道逆流、挑食、注意力問題、便祕、喜怒無常、行為困難、無精打采、失眠和學習障礙等,我提出簡單但有科學根據的營養療法,可以因應、減緩,有時甚至能消除症狀及引發的肇因。
當然,擁有幾十年營養學家資歷的我,主張好的食物、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創造孩子的健康、幫助孩子成長發展的力量,這一點各位應該不會感到驚訝。不過你可能會覺得比較陌生的是,從耳垢堆積到胃食道逆流、從情緒失控到慢性腹痛、從怪異的社交行為到持續的焦慮感⋯⋯營養在治療上竟然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沒錯,我碰到的案例中,上述情況的元凶有很多是營養不足,或者是對某種食物類別產生反應所引發的。
許多年前,在剛開始發現美國兒童所面臨的營養危機時,我感到十分擔心。為什麼這些有孩子的家庭沒能得到適當的營養建議?我們的健康照護體系是不是太過落後,以致於無法提供家長經過科學實證的必要性營養資訊?我面對這樣的挫敗,決心要將它往好的方向導引:我不僅開始著手鑽研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了解營養對於行為、情緒、生理及學習問題等會為孩童帶來何種影響。還與人共同創立一個名為「發展遲緩情報」(Developmental Delay Resources)的非營利組織,希望協助家長及專業人士找出注意力缺陷、行為問題和認知問題的安全生物治療法。我下定決心接受這項挑戰,盡我所能幫助更多孩子。儘管已經有許多接受過我治療的孩童都有大幅的進步,但我明白還有更多的人需要這些資訊。這也是我為什麼寫這本書的原因。
本書是為想找尋正確方向並篩選眾多營養新資訊(從 Omega-3 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到維生素 C 都有)的人所寫。身為父母,我們常被大量營養資訊所淹沒,卻無法針對某些孩童健康問題做簡單的應用。
那麼我的做法是什麼呢?我教導家長面對健康問題該如何思考,成為解開孩子難以理解情況背後謎團的探尋者。在大多數案例中,很多孩子不僅在症狀上獲得改善,還從他們的健康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這些全都是藉由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避免食用身體無法承受的食物,或者是攝取腦部正常運作所需的補充品而來。
本書是給想要積極參與孩子健康問題,想深入了解並實際運用經科學證實、現今最先進營養建議的父母。如果你不想依賴那些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效,而且還會有副作用的成藥及醫師處方,想要尋找其他治療的方法,這本書也是為你所寫的。如果直覺告訴你,有某種原因導致孩子腸胃不適,或是讓他睡不好、情緒激動或無法專心,你可能是對的。我在這本書裡蒐集整理的觀察所得及策略做法,將可以讓你順著直覺找出真正能幫助孩子健康的方法,讓他得以在生理、心理和智能上都發揮最大潛能。
這些營養學建議將徹底改變你孩子的健康命運!
關於本書的注意事項
本書非常實用,它能告訴你如何發現隱藏在孩子健康問題背後的線索,立刻找出正確的營養學療法。這本書並沒有含括所有可能出現在孩子身上的症狀或疾病,重點只放在可以藉由營養方式治療(或是改變)的部分。你會從我提出的案例中,找到幫助你發掘出能夠釐清下列症狀的相關線索:
█ 慢性中耳炎
█ 皮膚粗糙、紅疹與濕疹
█ 挑食
█ 耳垢堆積
█ 慢性腹痛、便祕和腹瀉
█ 生長遲滯及發展遲緩
█ 注意力問題,包含迷糊與過動
█ 語言發展遲緩
█ 怪異社交行為
█ 情緒失控、喜怒無常,以及其他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每一個案例說明中都會點出一項核心原則,讓父母在剛開始了解並希望療癒孩子的情況下,有一個大致的方向。這些原則能給予你引導,讓你在探尋、辨識,以及找出孩子健康問題的最佳治療方法等過程中,更得心應手。
當然你可以直接跳到與目前正影響你孩子症狀相關的特定章節,但我鼓勵你從頭到尾讀完這整本書。你會獲得原本可能永遠都不了解的各種資訊,而這也許可以幫助你解決你十歲孩子一直說他肚子痛的困擾,或是在你那亢奮的八歲孩子把你們全家搞瘋之前,讓他平靜下來。就像犯罪現場調查的電視影集一樣,這些案例的故事讀起來很有趣,同時也讓你得以用一種嶄新的方式掌握孩子的健康。與電視影集不同的是,這裡的加害者通常是食物,或者所犯的罪行是某方面的疏忽。而且大半的故事全是實際案例。
我總是不斷提醒自己,有時候營養學方法有效,有時則沒有用。當人們問我怎麼知道哪一種有用,我都會回答:「透過實驗與驚恐。」這需要一些冒險精神才能省走冤枉路,並且好好調整孩子的飲食,尤其是他已經在飲食這方面讓你吃盡苦頭的情況下(對付挑食的孩子,你會看到我的 E.A.T. 程序﹝E.A.T. program﹞─一種經時間證明、非常實用的方法,能夠幫助孩子接受新食物,並慢慢但確實地將有益的食物融入孩子飲食當中)。
如同我一開始所提的,許多與我合作的家長,在剛開始實行的階段都抱著一點不安。就算這些想法會令人振奮,而且擁有改變一生的可能性,仍然會有疑慮產生。「要是我們的醫師反對怎麼辦?」「我很擔心這會不會是拿自己的孩子當白老鼠?」或者是像最近有一位媽媽緊張兮兮問我:「要怎樣才能讓孩子的阿公阿嬤和我站在同一陣線?他們才沒辦法接受乳製品不好的說法,所以絕對不可能同意讓孫子不喝牛奶。」的確,我從經驗中得知,當有家長說:「我不想把孩子當實驗品。」言下之意就是:「我還沒辦法接受這種想法。」幸好,不論是從飲食中剔除某樣食物,或是添加某些營養補充品,要造成嚴重傷害實在不太容易。相較之下,要提出科學證據及周延的考量來為家長消除疑慮,反而容易多了。
請放心,本書會告訴你在孩子家居生活中實行這些改變的方式、該採取的步驟,以及如何與醫師或醫護人員溝通。針對開始實行時會有的疑慮,我也會提供明確的指示。在每一個案例和每一個章節之中,你也會發現一些策略與見解,可以幫助你面對並處理周遭心存懷疑、唱反調和持反對意見的人,包括你本身在內。
父母要先了解自己
先從你自己開始。養育孩子是一項無法控制的大型實驗。身為父母的我們,日常生活中難免遇到任何改變所造成的麻煩,甚至是驚嚇。有位家長或許可以平靜地看待急診室裡的腰椎穿刺術(spinal tap),卻會對多增加一種維生素補充品焦慮不安。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位家長還未獲得充分的資訊,無法相信營養療法的效用與安全性,因而沒有足夠的信心。一旦你對自己行動的整個流程有了信心,要引導孩子做出你要求的改變就會容易多了,尤其是在有衝突情況發生的時候。
「每次要彼得吃蔬菜,他都很不高興。」一位家長這麼抱怨。另一位家長則坦承:「我自己真的也很不喜歡吃蔬菜。我該怎麼說服克萊兒吃呢?」在這本書中,你會找到一些策略來幫助你跨越過程中的崎嶇。
舉例來說,面對五歲孩子抗拒吃維他命使性子或歇斯底里時,你該如何繼續堅持住。你也能學會擴大自己攝取的食物類別,多增加一至兩種蔬菜,有時候跟著女兒一起做改變,搞不好也會成為她改善過程的一部分。
嘗試新食物,可以採取連續三星期每天都吃一口的方式,能讓你對該食物完全改觀。我經常見識到這些策略產生效用,相信對你也一樣有效。
我的同事有時會說我比較像是精神治療師,根本不像營養學家,原因是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教導那些家庭如何實行營養方面的改變及策略。其實,為孩子的健康問題找出正確解答通常並不難,但要實際做出改變可能會承受到壓力,甚至可說是終極挑戰。有些挑戰更大的案例,我甚至必須找來一整個「軍團」,成員包括臨床醫學專家、心理治療師、支持團體和其他家長,一起協助在問題中掙扎的父母。有一次,我是與四對收養孩子的父母一起合作,這些孩子的生母都染有毒癮。他們面臨的特殊挑戰可不是在每月例行親師會中會討論的內容。我找來最有經驗的那位媽媽帶領一個訊息交流的支持團體(informational support group)。
團體中的成員從聆聽其他人的問題都能獲益,並能從過來人的努力中學會改善孩子的生活。
多年來涉足營養學領域, 再加上與諸多家庭合作的經歷,我可以這麼說:一旦父母嘗到成功的滋味(例如:孩子不再抱怨肚子一直很痛、不再靠通便劑就能自主上廁所,或者是情緒反應從暴躁山姆﹝Yosemite Sam﹞變成了溫和的彩虹熊﹝Care Bear﹞),他們就會產生新的信心,認為自己的所做所為是對孩子最好的。當然,父母還是可能遭遇來自配偶或親戚的反對意見。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安排特定聚會邀請父母參加,讓他們有機會訴說擔憂並提出問題。在前面提過的祖父母會阻撓的案例中,如果媽媽直覺認為兒子的耳朵經常發炎、身體不適是出在對乳製品敏感,而她七個月大的孩子同樣也已經持續兩個月出現抗生素抗藥性感染的情況;這時何不請祖母協助,讓孩子一段時間試著不碰乳製品,請她也提供一些反饋資訊呢?
她是不是也認為傑克有感覺好一些,或者是看起來好一點了呢?在過程中讓懷疑者參與,通常有助於得到他們的支持(或了解)。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你很快會發現有很多人與你同樣苦於孩子的問題。我們將一起找出治療你孩子症狀的最佳方法,並提供你勇氣、熱情和自信,讓你帶領你的孩子和你的家庭走上追尋健康與福祉的道路。
第三章 我家小孩挑食怎麼辦
父母最常問我的問題之一就是,碰上挑食的孩子該怎麼辦?這些父母通常已經找過小兒科醫師,也確認過孩子的身體沒有問題,但他們還是會擔心。當孩子會挑食,而身體狀況都很健康時(意思是說各項指標都在標準值範圍內),大多數的醫師會跟你說「他們沒問題」。雖然隨著年齡增長,有些孩子會改掉挑食的習慣,慢慢增加飲食的種類,但仍有許多孩子的情況是需要協助的。
如果你的孩子會挑食,到底該不該擔心?當然不必。因為擔心對你的健康也無益。只不過,擔心倒是一股很重要的內在動力,讓你去找出孩子挑食背後的原因。事實上,擔心代表你內在的偵探嗅出什麼地方出問題了。先確認自己的擔心、蒐集資訊,然後擬定計畫。只吃空熱量(empty-calorie)、低營養飲食(經常是由義大利麵、麵包、起司、薯條、糖果和安撫食物〔comfort food〕所組成),這樣的孩子得不到成長與發展所需的足夠營養。他們所依賴的高澱粉、高脂肪類食物,經常缺少必需營養素,加上缺乏蔬菜、水果、魚類和全穀類中能幫助療癒的物質,因此容易情緒不穩、易怒與容易疲勞⋯⋯這和吃得不好的成年人一樣。還有,他們會變得很容易受挫、睡不好,以及無法完全發揮應有的潛能。這麼說好了:身體和政府不一樣──在有赤字的情況下無法有效率地運作。
挑食會讓孩童容易疲累、情緒不穩定,但它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和腸阻塞(colon impaction)這類潛在內科問題的徵兆。有活力的孩子,胃口才會好。最後,要讓挑食的孩子吃飯,壓力非常大,而且會將全家的晚餐時間搞得天翻地覆,讓每一位家庭成員變得很害怕用餐時間。忙了一整天,下班回到家要準備晚餐已經夠累人了,更別說還要為疲累難搞的孩子費盡龐大的心思另外準備食物、不停地哄騙和討價還價,結果許多夜晚便在暴怒與眼淚中收場(在這個時間點,通常是指父母的眼淚)。
如果你們家有挑食的小孩,以上的描述或許會馬上勾起你那些不太愉快的用餐經驗。極力想當個好爸媽,又想讓孩子吃一些(或說任何)健康的食物,你可能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的父母不會只有你一個,挑食的孩子也不是只有你才遇到。所有挑食者都有特殊的性格,造成他們性格獨特的原因很多,有些可能是天生的生理問題,其他可能是情緒或行為方面的問題,甚至兩者兼具。正因如此,一碰上挑食的情況時,每一個個案的背景都必須單獨檢視各層面的問題。讓我分享一個相當典型的案例,幫助你了解如何掌握線索(比方說,各種症狀)、解開挑食背後的謎團(比方說,各種成因),並告訴你該怎麼做。下一章要介紹我的 E.A.T. 程序,可以幫助家中有偏食小孩的家長。就算你的孩子沒有「生病」,不良的飲食也可能會限制他的健康發展及學業表現。
挑食小孩容易疲累、情緒不穩
當小兒科醫師將湯姆轉介給我時, 他才四歲。我第一個注意到的地方,是他看起來不太健康。
湯姆的皮膚蠟黃,讓他的黑眼圈更明顯。他的媽媽告訴我,湯姆很愛哭,是非常敏感的男孩,心情也很不容易調適,因此沒辦法與其他孩子玩在一起。我還得知在他更小的時候,經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及耳部感染的情況,使得他在十八個月大時就接受過插管治療。到了四歲大時,他幾乎每晚都睡不好,一直處於躁動不安的狀態。縱使小兒科醫師找不出問題出在哪裡,她最終還是認同湯姆媽媽的想法,一定有什麼原因造成他面色發黃和情緒暴躁。或許營養學家可以幫得上忙。
與湯姆的媽媽交談幾分鐘後得知,湯姆顯然在他們家中是挑食出了名的(在湯姆之前是他的哥哥保有這個頭銜)。就算媽媽能讓湯姆好好坐著吃飯,他也只會吃個幾口後馬上把盤子推開。他幾乎是只靠鬆餅、烤起司、冰淇淋、牛奶和一大堆餅乾維生。
湯姆的媽媽是一名語言病理學家(speech pathologist),孩童發展方面的知識相當豐富。她認為一定有什麼東西正影響著湯姆,因此經常帶湯姆去找各種專業人士,包括神經科醫師、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小兒發展科醫師,以及語言治療師。她知道湯姆的飲食習慣很糟糕,但真正促使她尋求營養方面協助的原因,是她兒子的情緒與行為會瞬間出現天壤之別的轉變。(有一位醫師認為他的睡眠狀況太差,因此建議進行睡眠測試〔sleep study〕,結果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除了他的症狀之外,這些專家,甚至包括學校的教師及輔導老師,沒有一個人能找出湯姆有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在湯姆的幼兒時期,同樣沒有什麼情況可以為現狀提出合理解釋,連他的媽媽在懷孕最後十三週躺在床上安胎的因素都考量進去了。至於湯姆的雙胞胎妹妹,則是在各方面都很健康,完全沒有挑食的跡象。然而,湯姆的哥哥也會挑食,最近才被診斷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即使胃食道逆流問題已經治癒,讓他感覺很開心,但他吃的東西還是十分有限。
湯姆的狀況很不好,而我們都知道,要是營養沒辦法解決問題,下一步就得找上精神病學家了,這是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樂見的事。
湯姆的情緒反應顯示神經系統方面出了問題。如果一個孩子的神經網絡缺少營養,就沒辦法良好地運作。你需要的營養成分沒有得到,身體系統的根基就會比較薄弱,整個人就得跟著付出代價。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小孩攝取到不對的脂肪(起司通心麵、洋芋片或油炸食物所含的脂肪,而不是從魚肉、全穀類及瘦肉中攝取),細胞會將不合適的脂肪吸收進入細胞膜。此時神經膜(nerve membrane)處理及傳導信號的能力會變差,造成感覺系統的效能產生變化。孩子大量攝取的食物都缺乏營養素的情況下(請大聲念出:糖!糖!糖!),他們的各項機能的運作像是情緒、心理和生理都會有缺陷。
挑食症狀有跡可循
每一個挑食者的情況不盡相同。身為孩子的營養偵探,是否要跟隨孩子給予的線索,讓你能與健康照護人員一同思考出對策,決定權在你。
你可以用湯姆作為測試案例,讓自己對於常見的挑食症狀和成因更加熟悉。湯姆只是在行為方面出現問題,還是你對於其他可能發生的情況有一些想法?
跟隨湯姆所呈現出來的線索,你會更熟悉以下的偵察流程:
1. 第一條線索是湯姆看起來不健康,而且有經常生病的紀錄。還記得他的皮膚泛黃和黑眼圈嗎?當然,他的媽媽總覺得這是有什麼地方出了問題的徵兆,而她的想法確實沒有錯。只不過,家長很容易忽視自己對於孩子的直覺,尤其是在聽過那麼多位專家學者的建議之後!湯姆經常生病(感冒、耳朵發炎、腸胃病毒感染、喉嚨發炎、肺炎)的情況,代表他的免疫系統要不是很弱,就是受到了攻擊。
2. 第二條線索是,湯姆看過的這五位醫療專家,沒有一個能從醫學角度對湯姆的睡眠問題、易怒情緒或是經常生病提出單一解釋,更別說是挑食問題了。
3. 第三條線索是湯姆的雙胞胎妹妹健康情形良好,完全沒有與湯姆相同的症狀。她是在同樣的環境下成長,但吃的比較好。有沒有可能是飲食的問題?
4. 第四條線索是情緒大幅起落。湯姆會在前一刻很乖巧,接著馬上變得十分暴戾。
5. 最後一條線索是湯姆睡不好的問題。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不過要能夠符合他其他的情形:湯姆鬧了快一整天之後,按理說當晚應該就要睡得很好,除非困擾著湯姆的問題,到晚上還會一直跟隨著他。
從改善飲食習慣的角度檢視線索撇開湯姆似乎經常有易怒的情況,許多線索都指向生氣會和他的症狀相隨。首要的線索是他經常生病這件事。第二項則是他無法入睡。將任性、睡不好,以及經常生病, 再加上不健康的膚色等拼湊在一起, 最常見的猜測便是乳蛋白不耐(intolerance of dairy protein)。另外兩種常見但湯姆沒有的乳蛋白不耐症狀是便祕和疹子。但一次出現所有乳蛋白不耐症狀的例子很少,因此無法確定湯姆沒有腸子問題或氣喘的毛病。
牛奶所含的蛋白有百分之八十是酪蛋白,它是一種結構複雜的蛋白,因此有許多人無法消化。你可以這樣想,牛奶原本是給有四個胃而且會反芻的動物喝的。所謂「反芻」,是將午餐「逆流」回到嘴裡再次咀嚼,然後吞到另一個胃裡去。
這是牛了不起的特技絕活(可能有一些身材纖細的電影明星也會),但我們大多數人沒辦法做到。因此,無法耐受這種複雜蛋白的人便會有刺激反應。身體會分泌黏液試圖緩和刺激物的侵襲。
可是牛奶是喝進胃裡,怎麼會讓鼻子裡充滿黏液?鼻子是一條長管的開放性開口。這管子的前端分岔成兩頭,分別連接鼻子與嘴巴。往下是喉嚨,穿過胃部及腸子,最後是背後的出口。只要管子的某個地方受到侵擾,並引發分泌黏液的反應,在管子的任何一處都有可能出現黏液。
如果因為食用乳製品而產生黏液,人體就成了培養細菌和病毒的絕佳溫床。此時只差幾隻病菌了,而病菌可說是無所不在。一般來說,病菌不會沒事找上你,但當你因睡眠不足或飲食不佳,間接提供了病菌喜好的生長環境,又剛好碰上幾個噴嚏,或者是學校地板上那些沾滿鼻涕的玩具⋯⋯你看,又一個病人出現啦。
湯姆到底是不是對乳製品過敏? 不是的, 過敏反應的定義很狹隘, 只限於伴隨組織胺反應(histamine response)出現的症狀。組織胺會導致搔癢及腫脹,而湯姆並沒有這些症狀。因此,過敏檢測當然找不出他問題的源頭。食物反應和敏感產生的反應範圍較廣,是由一群組成複雜,負責傳遞訊息的非組織胺化學物質所引發。這些反應的範圍十分廣泛,從關節疼痛到喜怒無常都有可能。若想知道更多關於過敏及敏感反應的差異性,請參考第五章。
當你鼻塞,還有整個消化道和呼吸系統都充滿黏液時,根本聞不到食物也不會覺得東西好吃,當然也不會有食欲。我開始懷疑,比較精確來說,湯姆的挑食習慣其實是對食物沒興趣。假使湯姆整個身體系統都包覆著一層厚厚的黏液,他怎麼可能會想吃東西?
我給湯姆的媽媽第一項建議是,完全不要讓他碰乳製品,給他吃含鈣的綜合維他命,等六週後再帶他回來找我。我連建議她去找非乳製替代品都沒有。雖然市面上有很多這類商品,但口味極少有孩子可以接受的,更何況這些產品的營養價值也很有限(比方說,米漿)。此外,我的經驗是小孩子都能夠適應無乳製品飲食(時間長短因人而異),自然而然會開始接受其他的蛋白質來源,包括肉類、豆類、花生醬或其他堅果醬,甚至是蛋白質含量更高的五穀雜糧。
隔週,湯姆的媽媽打電話給我,說湯姆的食欲幾乎是馬上變好,而且開始會吃比較多的紅肉與雞肉(大致上來看,紅肉和雞肉能提供較高比例含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另一個同樣是即刻見效的改變,就是湯姆睡得比較好,情緒也比較平穩,不會經常發脾氣。這兩種停止食用乳製品後出現的反應,顯示對湯姆來說,乳製品確實是刺激物質。
在接下來的案例中你會看見,要找出隱藏著身分的刺激物質,通常還要經歷一些嘗試錯誤的過程,或者,你也有可能發現孩子不是對某種刺激物質有所反應,而是因為飲食中缺乏某種營養素才導致症狀出現。
要成為你孩子營養偵探的關鍵,在於對線索代表的意義保持開放心態,並且追尋線索找出合理的結論。
六個星期後,湯姆和我初次見到時的模樣簡直判若兩人,證實了我認為他在行為、情緒起伏、睡眠問題和其他病症,全是源自對乳製品不耐的想法。大致上來說,湯姆已經痊癒了!雖然還是會挑食,但湯姆的媽媽現在對於要再進一步改善他的飲食習慣感到十分興奮。那麼,讓我們從如何改善飲食習慣的角度來重新檢視這些線索。
□ 他的雙胞胎姐妹食欲不錯,這顯示當中並沒有家庭飲食習慣不調的因素。此外,在沒有其他的干預下,湯姆馬上變得乖巧而且飲食狀況開始變好。重新檢視家庭狀況提醒了我,他的哥哥也有挑食的習慣。
□ 從醫療的專家都找不出有其他的健康問題(像他哥哥食道逆流的毛病),因此我們可以不必擔心是否有一些隱藏的症狀(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仍要由醫師或健康照護人員來確認,是否有其他臨床問題可能影響到你孩子的健康)
不論是我還是他的媽媽,都希望湯姆的飲食中能添加更多的蔬菜水果,並減少糖果、餅乾這類空熱量的零食。我很清楚,湯姆只要蔬菜水果吃得愈多,就能從這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得到愈多植物營養素,他也會感覺更加平靜與平衡。根據這些線索,我認為可以透過行為修正技巧(behavior modification techniques)讓他接受新的食物。
前言
你會不會覺得很納悶,為什麼兒子的耳朵不時在發炎?而且給他吃那麼多抗生素你會不會不安心?你的小孩是不是臉色看起來很差,而且經常生病?或者情緒波動不定的女兒每天三餐只靠義大利麵和蘋果汁打發,就算醫師保證她的發育在「標準生長曲線」範圍內,沒什麼問題,你還是會擔心她營養不良?你有沒有懷疑過,兒子無法專心的毛病可能或多或少與睡眠不足和愛吃甜食有關?這些擔憂可能不容易說得清楚,但發生在家長日常生活中的疑慮,卻會把孩子(和家庭)的生活搞得一團亂。
過去二十年來,我看過上千名各種年齡層的孩童,從新生兒、...
目錄
審校序 善用營養,了解兒科醫學的奧義
推薦序 醫療的藝術
前言
PART ONE 營養偵探出動!為孩子打下健康根基
第一章 營養真的那麼重要
營養來幫忙
我如何走上營養學這條路
營養的科學論點
如果醫師開的處方是一天多吃幾種蔬菜
第二章 成為小孩的營養偵探
像偵探的思考
一切從精確記錄小孩的症狀做起
探尋導致治療方法無效的營養因素
營養偵探一定要問的七個問題
對小孩狀況的直覺更有信心
就算用對營養,為什麼仍無法治療肥胖
與你的醫師分享資訊
第三章 我家小孩挑食怎麼辦
挑食小孩容易疲累、情緒不穩
挑食症狀有跡可循
從改善飲食習慣的角度檢視線索
不要任由年幼的小孩決定自己要吃什麼
第四章 讓挑食小孩愛上吃東西的 E.A.T. 程序
連最挑食的小孩都能接受的 E.A.T 三步驟
讓 E.A.T. 程序有成效的祕訣
挑食小孩的營養補充品
PART TWO 小孩身體出狀況與營養的關係
第五章 吐個不停的小孩:牛乳酪蛋白與胃食道逆流
為何小孩的胃食道逆流如此常見
嚴重胃食道逆流的小孩
胃食道逆流是過敏,還是不耐症造成的
第六章 一天到晚肚子痛的小孩:麩質不耐
對小麥蛋白過敏引發的肚子痛
麵包籃裡的麻煩事
如何讓小孩實行無麩質飲食
如何避開含麩質食物
肚子痛是乳製品,還是麩質食物引起的
麩質不耐狀況改善後,可以再吃含麩質的食物嗎
第七章 長不大的小孩:鋅對發育成長很重要
少了饑餓的動力,成長動力也失分
何種生物獨特性讓小孩食欲不振並阻礙生長
有關生長激素檢測
偏好白色飲食,缺乏成長營養素鋅
鋅對發育成長的重要性
第八章 排便有問題的小孩:腸子需要益生菌與纖維質
很多小孩會便祕
對乳製品過敏的慢性便祕
當便祕問題出在肌肉張力不足
第九章 皮膚像雞皮的小孩:缺乏必需脂肪酸
不明原因造成的「毛孔角化症」
什麼是必需脂肪酸
脂肪家族的其他成員
補充小孩缺乏的必需脂肪酸
在飲食中巧妙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方法
PART THREE 小孩情緒問題與營養的關係
第十章 不肯睡的小孩:睡眠與褪黑激素
不容易入睡的小孩
小孩睡不好成了父母的惡夢
褪黑激素幫腦袋入睡
褪黑激素為何及其功效
使用褪黑激素是否有副作用
褪黑激素會不會成癮
小孩會在半夜驚嚇大哭,怎麼辦
第十一章 令人頭痛的過動小孩:糖分攝取過高
「糟透的飲食」加上「糟透的行為」
糖與過動的關聯
過動兒童血液中鎂的濃度偏低
DAME 對治療 ADHD 的效用
無糖飲食對小孩情緒的幫助
小孩對血糖變動的敏感度比成年人高
第十二章 情緒兩極化的小孩:無法耐受的食物引發的行為異常
九歲就被診斷為躁鬱症的小孩
情緒失調與食物的關係
怎麼知道是乳糜瀉
古怪的麩質敏感篩檢測試
食物戒斷症狀
第十三章 杞人憂天的小孩:胺基酸與魚油緩解焦慮
煩惱比一般人超出許多的小孩
有哪些原因可能造成小孩的焦慮症狀
胺基酸與焦慮的關係
研究發現:魚油的成效和百憂解一樣
關於 Omega-3 治療躁鬱症的研究
用 EPA 強化小孩對壓力的因應能力
PART FOUR 小孩學習行為問題與營養的關係
第十四章 有慢性中耳炎的小孩:食物過敏和中耳炎的關聯
經常性中耳炎和語言發展遲緩有關
反覆復發中耳炎的小孩中,90% 都有食物過敏標記
有中耳炎病史很可能也會有環境過敏性疾病
經常性中耳炎是否為往後 ADHD的早期風險因子
第十五章 皮膚起疹子的小孩:農藥、基改食物、人工色素
小孩對草莓上殘留的農藥有反應
我們星球上的毒素
基改食品干預了小孩的免疫系統
人工色素會造成小孩的皮膚反應或過敏
第十六章 說不出句子的小孩:三種對語言學習有利的營養素
小孩話說不出口,只好用吼叫和推擠傳達想法
語言發展遲緩和動作運用障礙
小孩只是不靈活,還是真的有運用障礙
學習需要哪一種化學物質
史上最佳運用障礙方案
第十七章 過度敏感的小孩:飲食問題遇到感覺處理失調
挫折承受度是零的小孩
感覺處理失調的小孩,神經系統不成熟
感覺處理失調與飲食
變身食物班長的父母
第十八章 常見問答集
後記
參考文獻
審校序 善用營養,了解兒科醫學的奧義
推薦序 醫療的藝術
前言
PART ONE 營養偵探出動!為孩子打下健康根基
第一章 營養真的那麼重要
營養來幫忙
我如何走上營養學這條路
營養的科學論點
如果醫師開的處方是一天多吃幾種蔬菜
第二章 成為小孩的營養偵探
像偵探的思考
一切從精確記錄小孩的症狀做起
探尋導致治療方法無效的營養因素
營養偵探一定要問的七個問題
對小孩狀況的直覺更有信心
就算用對營養,為什麼仍無法治療肥胖
與你的醫師分享資訊
第三章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