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知道幸福是什麼嗎?
有一個人永遠永遠記得你,就是最幸福的事。
「最初的許諾,最後的禮物」
一段超越年齡的熱戀。
祕密、煩惱、壓抑、情慾、浪漫、幻想,終將爆發綻放。
那一年,我將要滿十八歲。
那一天,距離七月一日的大學聯考還有一百零五天。
在我心中,其實還有另外一組倒數數字,那個數字從來不曾寫在任何地方。只在我的腦袋裡。隨時我都能準確地記得。此刻離那一天,離那個時刻還有多久的時間。
「百年荒蕪」系列小說在二○○二年年初構想成形,從一開始就立意要寫一百篇「年分小說」──從一九○一到二○○○年。一百篇小說,有長有短,最長的有三十六萬字,最短的,六千字。總字數,超過兩百萬字。呈現出二十世紀一百年的台灣面貌。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主持Bravo91.3「閱讀音樂」及九八新聞台「楊照音樂廳」廣播節目。長期於「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開設人文經典選讀課程。著作等身,橫跨小說、散文、評論、經典導讀等領域。近期出版有《打造新世界:費城會議與美國憲法》、《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缺與盲》、《誰說青春留不住》、《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遊樂之心:打開耳朵聽音樂》、《世界就像一隻小風車:李維史陀與憂鬱的熱帶》、《烈焰:閱讀札記I》、《地熱:閱讀札記II》等書。
章節試閱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 星期三 105
我很好,只在那小小的一瞬間,稍微跌了一下,只有那一瞬間,不在我想好的情況內。
那一瞬間,也許已經過了午夜,就在午夜前後吧。我沒有看錶,我一直沒有看錶,到家進了房間立刻倒在床上,都沒有看錶。永遠不會知道是不是過了午夜。所以可以假定已經過了午夜,那就不再是三月十八日這一天,所以我可以說:我成功了,我很好,我本來就說了這一天我會很好,不會有事,不會有任何事。
原來我做得到。
白天,每一堂課都上了,英文課還成為全班最快做完黃老師片語測驗的人,黃老師除了對我露出黃牙樂笑之外,竟然還比了比伸起的大拇指。我完了我完了,我正式加入考試優等生圈圈了。
只有中午去了一趟校刊社。他們還在吵那篇維根斯坦。刊登和審稿問題都解決了,他們現在在吵這傢伙到底是不是天才。他是真懂維根斯坦,還是從哪裡抄來的?他是真懂維根斯坦,有哲學領悟,還是單純從數學直覺上了解維根斯坦,所以沒那麼厲害?
我本來沒想抽菸的,被他們吵得受不了,拿了桌上的 More 點了一根。手上有了菸,我就知道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了:「和生活本身相比,可能一輩子都讀不懂的維根斯坦,太幼稚、太簡單了。」也許還可以表達得更格言些:「在不了解維根斯坦中,我們理解了自身的深邃,以及生活的艱難。」
晚上第一次,必然也是最後一次去M和H住的地方。一點都不難找的地方,難不到我。有街有巷有弄有號,我知道怎麼找。M說過早上出門的痛苦,轉個彎是一段很長很長的巷子,一路看得見巷口,看得見自己和巷口間的距離。窄窄的巷口像個小小的山洞出口,從那裡透進光,也透進外面模糊的光影人影。光影人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車穿行過洞口,她要搭的公車。走在巷中的心情被那不知在何處的公車牽吊著。先是希望公車千萬別出現,因為自己離巷口太遠了,絕對來不及跑到公車站牌。走了一段,心情逐漸變得緊張,不斷拿捏著如果此刻公車出現,究竟是跑還是不跑?不跑會錯過這班車,跑了還是可能趕不上,平白氣憤自己的錯誤判斷。Run or not to run? That’s the question.
我逆轉M所說的經驗。找到那條巷子,走進去,深深深深地一直走進去,走到回頭看確認剛剛下車的那條街變成了一片模糊的光影,就知道差不多是該轉彎的地方了。
M和H住在頂樓。應該說他們的房間在H家的頂樓。房裡床上的棉被,竟然是大紅色的,好像還繡了牡丹花一類的圖案。顯然這床棉被會留著。還有很多東西會留著,不太看得出收拾過的樣子。梳妝鏡前有一張狹長的桌子,我們就坐在桌前說話,只說話,說了很多話。
一直到最後,我才將卡片夾拿出來。平靜、微笑、帶點玩笑口吻說:「最初的許諾,最後的禮物。」M一翻開封面就哭了。我知道她會哭。我似乎也早就知道她會說:「好漂亮!好漂亮!」似乎早就知道她會連說五次,剛剛好五次,然後握著拳輕輕捶我:「讓我等那麼久。」然後下一拳變重了,然後張開雙臂抱住我。
這一切,不知為什麼,我似乎早就知道了,在某個另外的時空中先預演過一次了,因而也準備好了自己此時的台詞─那是鄭重地對自己說:「這就是了,你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刻。最─幸─福─的─一─刻。或許將來你會忘掉、你會否認,但那都改變不了事實:這就是你一生中能夠得到、能夠想像的,最幸福的一刻。」
離開時說的最後一句話,本來不會記得,現在卻絕對忘不了的,是整個晚上最瑣碎、最無關緊要的一句話,我對M說:「不會,一定不會,我沒有那麼笨。」我揮揮手要她上樓,她兩手抱胸,猶豫了一下,點點頭,仍然兩手抱胸回頭了。
就這樣,正常的道別。她原來要陪我走到公車站牌,確認我能夠趕得上最後一班公車。我打開皮夾讓她看我帶了足夠的錢,沒趕上公車也可以叫計程車回家。她又擔心我不知道該如何走出去,會在老區的縱橫小巷道中迷路了。所以我說了那最後的一句話:「不會,一定不會,我沒有那麼笨。」
我沒有那麼笨。我知道走出大門向左轉,到巷口再右轉,就是那條每天早晨折磨她的,通往有公車的大馬路的長巷。只需要一直走一直走,也只能往前一直走一直走。
左轉、右轉、一直走一直走,然後在一個奇幻的瞬間,應該在遠遠幽暗巷道盡頭的大馬路消失了。我的前面是另外一條巷道,朝左傾斜一百二十度。再前面又是另一條、再一條、再一條的巷道。
迷路了,我不知道有公車的大馬路在哪裡了。突然,我笑了,心裡衝上來一個再自然不過的念頭,「啊,下次見了面要告訴妳,才說完『我沒有那麼笨』,我竟然就笨到真的迷路了!鐵齒一定就有報應啊!」
就在這裡我跌了一下。接近午夜的時候,在我自己最熟悉的城市,卻徹底陌生的角落,一個冷冷的聲音幽幽地說:「沒有了,沒有下一次了。她永遠不會知道你從她家走出來就迷路了。」
那聲音像鉛錘般重,突如其來的重量差點使我蹲下來。還好,我堅持繼續走,拖著那不管多重的東西,繼續走,深呼吸,繼續走,走出來,走到一個我仍然不認識,但閃著計程車迷離燈光的所在。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
這是一篇日記,寫成於這個日期的後一天,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九日的早晨。那一年,我將要滿十八歲。寫在一張白報紙上。白報紙不是報紙,也不是白的。我不知道為什麼不是白的、也不是報紙,卻要叫做白報紙。我喜歡在白報紙上寫字,全然空白,沒有畫線、沒有格子,我可以將字寫得很小很小,也可以選擇將字寫在一大張紙的任何角落。而且白報紙很好折疊,我經常將一張紙摺得小小的,可以塞進制服口袋裡,隨身帶著,連上課時都能拿出來寫。
那一段時間,我用白報紙寫了很多很多東西,但我不寫日記。我沒有寫日記的習慣。
105
那一天,距離七月一日的大學聯考,還有一百零五天。我們活在這組倒數數字中,每天、隨時都被提醒這個逐漸減少的數字減到哪裡了。同學們自動養成的習慣:早上第一個進教室的人,就拿起板擦來擦黑板,擦掉原來的數字,填上減掉一的新數字。以前,擦黑板是值日生之間最常見的爭執。沒有人喜歡擦黑板。早上看到前一天老師的字跡還在黑板上,許多當值日生的人,會暴跳地跟前一天的值日生計較:「這是你們該擦的!」有一次,當天盡職的值日生,放學前將黑板擦乾淨,順手也擦掉了舊數字,好心預先填上新數字,沒想到引發了教室裡此起彼落的抗議:「今天還沒過完!」「不要改!」……抗議的人,身上已經揹起了書包,有的甚至已經走到門口了,下一秒就要離開教室,但他們還是抗議,不滿意還沒過完的一天,就如此被提前結束。於是,後來形成了新默契,當天的值日生放學時不擦黑板了,留給第二天第一個進教室的人,他才可以塗去舊日、換上新日。會最早到校的幾位同學,顯然都鄭重地看待這項擦去、填上的儀式。為此,他們願意承擔本來應該由值日生做的擦黑板工作,將黑板擦得乾乾淨淨,而且總是將新換上的數字寫得整齊、漂亮。
那個數字,和今天是幾月幾日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而寫上日期後,我不自覺地也一併填上 105 這個數字。雖然,在我心中,其實有另外一組倒數數字,那組數字,這一天,不是 105,而是1。
M
M沒有名字,就是M,我只能在心中這樣叫她。高二的時候,我遇過一件糗事,國文課失神狀態中,桌上壓在課本底下的白報紙突然被不知何時靠到身邊來的老師抽走。然後老師大聲對全班唸出我在白報紙上寫的字:「蘇軾、東坡先生、無竹使人俗、流放、被迫流放同時也是自我流放者、劉靜瑜、劉靜瑜、劉靜瑜、劉靜瑜、劉靜瑜、劉靜瑜、劉靜瑜、劉靜瑜、劉靜瑜……」唸完了,國文老師嘲弄地說:「這麼想劉靜瑜啊?」然後,他還故作姿態,鄭重其事地將上面寫滿「劉靜瑜」名字的白報紙摺好,帶到講台上,眼睛盯著我,將白報紙收進他的提包裡。
全班哄堂大笑,當然。我靜靜地靠坐在課椅上,靜靜地回應他的眼光。我知道他會因為我如此鎮定的反應而更恨我。他期待我配合他演一齣鬧劇,起身、衝上前跟他搶那張白報紙,最好搶來了還用力地撕掉。我知道。我那時已經很厭倦和他之間的這種對立,也曾經下過決心願意改善和他的關係,真的,我可以配合他演這樣一齣戲,讓自己顯得更可笑些,讓他覺得更有成就感些。
但偏偏他抽錯張紙了。我很想跟他解釋:「劉靜瑜」這三個字,沒有那麼大的意義。那是附近女校校刊的主編,一個裝模作樣,就是很像校刊主編的女生。坐在信義路的小美冰淇淋店裡,一邊彷彿唯恐沾濕了小匙般一小口一小口吃鳳梨冰淇淋,一邊跟我炫耀她們這期校刊訪問了詩人羅青。還去了羅青他家呢!我歎口氣,沒說話。她竟然還要在永遠沒完沒了的冰淇淋之間,追問我對羅青的看法。不得已,我說:「他很有趣,但他有的,也就是趣味,都是趣味,只有趣味。」
我很願意、甚至很想向國文老師還原說明那過程。聯想,單純只是聯想。我明明聽了課,聽了他很努力地說蘇東坡,說蘇東坡最好的作品都是在被貶謫時寫的,那是一種流放,天才蘇東坡將官場的被迫流放轉成了內在的自我流放,成就了藝術,藝術都是在自我流放狀態下才達到高峰的……
寫了兩個「流放」,我想起劉靜瑜,想起在小美冰淇淋的對話。然後又想起另一個也姓劉的名字─劉渝苓,然後想像著當時說完「只有趣味」之後,我應該戲劇性地把臉湊到劉靜瑜的臉前面,沒頭沒腦的對她唸:「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點點酒及木樨花之必要……」然後我專心地試試看自己是不是還能將這首詩完整背出來,所以才無意識地反覆寫「劉靜瑜」的名字。
我沒辦法為了劉靜瑜衝上去跟國文老師搶那張白報紙。我當然也沒辦法跟他解釋林懷民的小說,小說裡莊世桓如何突然沒頭沒腦地對劉渝苓背誦瘂弦的〈如歌的行板〉;我當然也沒辦法跟他解釋我真的沒有喜歡劉靜瑜。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無法解釋的事。
高三有一段時間,我在各種不同的課堂上,讓自己散神,離開黑板、講台、課本,反覆在白報紙上刻寫M,一整張紙寫滿了MMMMMMMMMMM……,看起來不像是字,比較像是美工裝飾圖案。我等待著,有哪個老師受不了我明顯沒在聽課的模樣,走下台來,像當時國文老師那樣抽走我筆下寫滿M的白報紙,那麼我就會衝過去,用最粗暴的動作把紙搶回來,同時歇斯底里地大叫:「你沒有權利拿我的東西!」甚至不惜重重給他一拳。
可惜,或許也是慶幸吧,沒有哪個老師注意過我那些畫滿了奇異裝飾圖樣的白報紙。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 星期三 105
我很好,只在那小小的一瞬間,稍微跌了一下,只有那一瞬間,不在我想好的情況內。
那一瞬間,也許已經過了午夜,就在午夜前後吧。我沒有看錶,我一直沒有看錶,到家進了房間立刻倒在床上,都沒有看錶。永遠不會知道是不是過了午夜。所以可以假定已經過了午夜,那就不再是三月十八日這一天,所以我可以說:我成功了,我很好,我本來就說了這一天我會很好,不會有事,不會有任何事。
原來我做得到。
白天,每一堂課都上了,英文課還成為全班最快做完黃老師片語測驗的人,黃老師除了對我露出黃牙樂笑...
作者序
「百年荒蕪」緣起
W.H.Auden 寫過一首詩,獻給愛爾蘭前輩詩人 W.B.Yeats,詩句中有:Mad Ireland hurt you into poetry. 「瘋狂的愛爾蘭傷你為詩人」,勉強這樣翻譯,卻翻譯不出詩裡那種無奈的情感。Auden 試圖要說的,應該是愛爾蘭不尋常的歷史經驗,使得 Yeats不得不用詩來表達,來發洩。詩與瘋狂之間,有一種既抵抗又親和的關係,應該也有一種既神妙又痛苦的彼此印證吧。
有一段時間,我常常想起 Auden 的這句詩,還有,Yeats 與愛爾蘭與瘋狂。從詩句我回頭去想,小說之於我的意義究竟為何。我知道就像詩和Yeats 之間夾著愛爾蘭一樣,小說跟我,必然糾纏著台灣。不過,Auden 精準地替 Yeats 捕捉到了「瘋狂」這個主題,那麼台灣呢,台灣是什麼?或者說台灣逼著我不管走到哪裡,不管做了什麼事,不管別人給我掛了什麼頭銜,在內心深處都無法放棄小說,掙扎要用小說表達出來的是什麼?
一度我以為是「荒謬」。老是有不應該出現的事出現了,關連到完全預期不到的人,在錯亂不合邏輯的時間與場景中。應該就是「荒謬」。相應的感覺是啼笑皆非,是無奈慨嘆,是憤怒的情緒上升到一半,就轉成了嘲弄,對錯置與顛倒的嘲弄,也是對自己的憤怒的嘲弄。的確,台灣,過去現在與可預期的未來,都充滿了荒謬。
可是,我無法解釋,為什麼是小說?如果那逼著我不放棄,宿命地與小說綁在一起的,是深烙於我生命情調上的台灣荒誕,那麼,斷裂、跳躍、閃爍、曲折、省略、飄搖、浮動、挑戰著所有文法語法成規的詩,不才是更適合、更對的選擇嗎?
然而,我明明白白,在寫小說的時候,有某種東西,像雷雨來臨前突然遮蔽住天空的濃密烏雲般,雖然無法觸摸,卻絕對沉重、真實、無可取代。
有一天,在北海岸一家新開的時髦地中海風味咖啡館裡,望出去是一片雜亂的沙灘,有人在戲水,有人在開沙灘車,有人在放風箏,有人在擺攤賣冷飲,還有人無所事事單純只是在增加畫面上的雜亂程度。我沒來由想著,我一定要把這個畫面寫進小說裡,一定要讓一件最重要的事,在這個畫面裡發生,因為這個畫面中有我不能錯過的氣氛,一種絕對的、純粹的情緒。
那是什麼樣的情緒?是孤寂嗎?我想起馬奎斯名著《百年孤寂》,想起那本書的英文譯名「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突然腦中迸出了另一個字,destitute,荒涼荒蕪,destitute 和 solitude 幾乎可以互相押韻,用 destitute 代換 solitude 的話,就成了「One Hundred Years of Destitute」,百年荒蕪。唯一問題,這不是對的英文,對的英文應該寫成「One Hundred Years of Destituteness」。
不管他,重點是,百年荒蕪,是「荒蕪」而不是「荒謬」。我發現了這正是我在追索探問的。一種特殊屬於台灣的荒蕪性格長期壓著我的胸臆。為什麼台灣老是缺這個缺那個,為什麼台灣的景致總是顯現著刺眼的荒乾和逼仄?是了,這是讓我多年來逃躲不掉的大問題。
荒蕪只能用複雜來接近。最複雜的文類才能碰觸到荒蕪。而小說最大的本事,小說存在的根底理由,就是複雜,就是拒絕簡化。海浪呼呼襲拍,我悟知了小說迷人與不可抗拒的地方。荒蕪來自於簡化,於是當我們用複雜的小說去探測荒蕪的歷史地景時,就建構了一片想像的,依附於荒蕪,卻又對反否定荒蕪的視野。那視野,是荒蕪的一部分,離開荒蕪便沒有了意義,然而虛構視野浮顯,荒蕪便失去了其絕對性,失去了定義主宰我們生命情調的霸道力量。在這裡,小說與荒蕪,就像詩與瘋狂,拉扯跳著漾動心魄的激烈雙人舞……
Auden 寫給 Yeats 的詩說:「現在,愛爾蘭依舊有著他的瘋狂與他的天氣。」愛爾蘭不會因 Yeats 的詩而改變其瘋狂,更不會改變其天氣,不過詩不會白寫,多少愛爾蘭人藉由 Yeats 而找到了擺脫瘋狂,化瘋狂為文明力量的崎嶇道路。那路,不再通往愈來愈黯潮的精神病院,而在繞過一片割腳的嶙峋岩場後,豁然開展一片美麗的大海。
那個下午,我決定開始一個長期的小說寫作計畫。為二十世紀的台灣,寫一百篇小說,每一個年分一篇,用歷史研究與虛構想像的交雜,挖開表面的荒蕪,測探底層的複雜。在一切似乎都無可回頭地走向簡化,走向輕薄的時代,我相信,我更加相信,只有在厚重與複雜中,藏著我們文明的救贖。或許有一天,也有人會通過我的小說,看到不一樣的,荒蕪之外的台灣。
「百年荒蕪」緣起
W.H.Auden 寫過一首詩,獻給愛爾蘭前輩詩人 W.B.Yeats,詩句中有:Mad Ireland hurt you into poetry. 「瘋狂的愛爾蘭傷你為詩人」,勉強這樣翻譯,卻翻譯不出詩裡那種無奈的情感。Auden 試圖要說的,應該是愛爾蘭不尋常的歷史經驗,使得 Yeats不得不用詩來表達,來發洩。詩與瘋狂之間,有一種既抵抗又親和的關係,應該也有一種既神妙又痛苦的彼此印證吧。
有一段時間,我常常想起 Auden 的這句詩,還有,Yeats 與愛爾蘭與瘋狂。從詩句我回頭去想,小說之於我的意義究竟為何。我知道就像詩和Yeats 之間夾著愛爾蘭一樣...
目錄
「百年荒蕪」緣起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 星期三 105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
105
M
M
M和H
第一次
第一次
摩托車
M和林姊
白報紙
媽媽
襯裙
Shimiz
「曠野寄情」
Burazya
胸乳
我媽
內褲
考試
她媽媽
她媽媽
真正的時間
我恐慌著
靜悄悄
黃老師
睡不著
開著窗子
背影
Put up with
詩人
校刊社
「你在哪裡?」
只有我
H
時間
背影
星期天
晚飯
第一次
美國
一座山
清醒
耳朵
不可以
無助
「你在哪裡?」
怕
More
偷
海邊
維根斯坦
看不懂
好長一段沉默
嫉妒
嘉義
幸福
最初的許諾
文學
倒數
後記
「百年荒蕪」緣起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 星期三 105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
105
M
M
M和H
第一次
第一次
摩托車
M和林姊
白報紙
媽媽
襯裙
Shimiz
「曠野寄情」
Burazya
胸乳
我媽
內褲
考試
她媽媽
她媽媽
真正的時間
我恐慌著
靜悄悄
黃老師
睡不著
開著窗子
背影
Put up with
詩人
校刊社
「你在哪裡?」
只有我
H
時間
背影
星期天
晚飯
第一次
美國
一座山
清醒
耳朵
不可以
無助
「你在哪裡?」
怕
More
偷
海邊
維...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