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梅西公民講座最受歡迎的「文化人類學通識課」!
濃縮萬年「進步失控史」,
反思進步引發的生態崩潰和文明滅絕!★加拿大獨立書店非小說類暢銷榜第一名
★加拿大書商協會藏書票獎(CBA Libris Award)最佳非小說
★公務員考試「文化人類學」推薦必讀書單
★全國高中職老師特別推薦書單
★北市高職國文輔導團推薦書單
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是生存;
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是進步;
但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是進步過了頭!
這是一本精彩絕倫的「極簡進步史」,作者以豐博的學養為底,用簡約的篇幅帶讀者遊覽一萬五千年來人類「聰明卻魯莽」的文明發展史,反省進步帶來的生態浩劫與人種滅絕,簡短且高明地重新詮釋、定義「什麼才是好的進步」?
隆納.萊特將以四個「文明自毀」的歷史為例,宏觀梳理文明如何從興盛走向衰亡,並且提出精采的論點,解釋為什麼蘇美、羅馬、馬雅和復活節島文明,都在一千年間步上瓦解的命運,但埃及、中國卻能運行超過三千年?更重要的是,陷於核子危機和暖化危脅的現代人,又應該從這些教訓中習得哪些啟示?可說是所有曾經懷疑「經濟無極限」信念的現代人,必讀的入門卻不失深度的鑑往知來之書;更是給所有「進步神話信徒」的警世預言!
◎「進步陷阱」→原先推動文明進步的技術,卻將人類帶往死亡的陷阱!
蘇美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展出大規模灌溉系統的文明,
但更進步的耕種技術卻助長了人類的收割慾望,
蘇美人預支未來的生態資本,以支付眼前開銷,
最終開發失控、土地反撲,
肥沃月灣成為鹽化沙漠,四千年後仍是一片荒蕪……
羅馬、馬雅、復活節島也循著前人的腳印,步上死亡之途,
這難道是歷史上人類無力扭轉的發展定律?
◎「歷史重演,代價上漲」→我們都忘了「進步」是帶著破壞性的雙面利刃!
西元前兩千年,蘇美瓦解,只影響五十萬人;
西元四世紀,羅馬衰亡,則影響了上千萬人;
假若現代文明失控,數十億人將會陷入無盡災難。
你知道文明的存在時間只占了人類生存史的百分之○.二嗎?
但在二十世紀期間,世界人口數就成長了四倍,經濟成長則超過四十倍,
這樣的進步是奠基於對生態的大規模猛烈攻擊,
生物圈將沒有一個角落能躲過這種大量出血性的耗損!
進步不能只是無知地向前衝……
我們能看到人類的毀滅性越來越巨大,復活節島的覆滅只影響了一個封閉的島嶼系統,但全球化的社會下,毀滅將會遍及五大洋七大洲!唯有擺脫過去對進步的迷思,將思考模式從短視近利轉換為長遠的視界,將行動原則從輕率鹵莽轉為節制、謹慎,才能規劃出一條睿智、永續的未來航道。
【本書特色】
1.最流暢生動且不失深度的「進步失控史」
不填塞令人暈頭轉向的年份、人名、地名,就能解剖萬年來的文明如何崛起與消亡!
2.啟發加拿大紀錄片《科技不進化論 Surviving Progress》的暢銷著作
《失控的進步》深刻啟發電影界,使隆納.萊特的理念能藉由視覺影像擴散影響力,電影獲選為「多倫多國際影展」以及「溫哥華國際影展」官方參賽片。由好萊塢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擔任執行製作,甚至請到加拿大知名「反烏托邦」小說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出演。
3.加拿大梅西公民講座最受歡迎的「文化人類學通識課」
作者是梅西公民講座極受歡迎的人類學講者,加拿大廣播公司將他極具魅力的演說製成廣播節目,吸引眾多加拿大人熱切地收聽他的課程,集結出書後更登上加拿大獨立書店暢銷榜第一名。
※梅西公民講座在加拿大的規模及地位可比為中國的「百家講壇」,每年都會邀請各學界最知名且博學的人士(包括眾多諾貝爾獎得主),以通俗趣味且深具啟發性的方式介紹知識給公民大眾。
作者簡介:
★加拿大知名梅西公民講座年度講者
隆納.萊特(Ronald Wright)
罕見的小說及非小說雙棲作家,橫跨歷史著作、小說、評論三大領域;寫小說時能以科學家的觀點豐厚小說的血肉,寫歷史著作時又帶有文人的氣息與筆觸,評論則滿載知識份子的關懷及尖銳的嘲諷。
萊特在英國出生長大,於劍橋大學受完人類學訓練後,前往加拿大深造,並定居加拿大。他的暢銷作包括小說《科學羅曼史》,藉由對比維多利亞時期與現代:一世紀的差異、同樣愚蠢的人類,榮獲了英國大衛海姆文學獎(David Higham Prize),更獲選《紐約時報》年度好書、英國《週日泰晤士報》年度好書、加拿大《環球郵報》年度好書。非文學著作《被竊取的大陸》則獲選為英國《獨立報》和《週日泰晤士報》的年度好書。
2004年,萊特受邀為加拿大的梅西公民講座(Massey Lectures)年度講者,講演內容被加拿大廣播公司製作成廣播節目,並在集結出書後登上了加拿大獨立書店暢銷榜非小說類第一名(即為本書),打破嚴肅主題難以兼顧叫好又叫座的刻板印象。
譯者簡介:
達娃
本名黃小萍,曾任出版社編輯、Discovery頻道節目翻譯、荒野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及國際事務部主任,譯有《手斧男孩》、《發燒地球200年》、《松林少年的追尋》、《追蹤師的足跡》(以上皆野人文化出版)、《無量之網》、《失靈的大地》……等書籍。2007年譯完《追蹤師的足跡》後,赴美前往「追蹤師學校」學習,成為靈境追尋保護者。2012年與同樣師承追蹤師學校的夫婿在台灣創辦「七世代自然生活學校」,透過教導各種原始技能及靈境追尋,協助人們重拾與大地的連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南方朔(文化評論家)專文推薦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家)生動導讀
【讀者好評推薦】
※非常具可看性的作品!★★★★★(五星)
By毛頭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排版,質感很好,每章都有適當的註解在下面補充說明。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是目前提醒我們地球面臨的危機一類的書中,最佳的傑作之一。
非常具有可看性的作品!
※流暢、容易、震撼!看完就是「驚嘆」兩字!★★★★★(五星)
By莉迪亞
讀起來流暢,容易,不至於太過冗長瑣碎,
帶給人的震撼更是直接有力!算是挺高段的講演書寫,
令人佩服作者的博學,同時驚訝一萬年來的人類發展史
竟然可以透過這麼少的篇幅來完整陳述,
總而言之,看完就是「驚嘆」兩字!!!
※我們應該重新定義進步!★★★★★(五星)
By阿賓
這本書讓我覺得,人類真是聰明,但似乎也不總是能用對地方。
從小,我們被鼓勵要「進步」再「進步」,
總覺得進步是不會有盡頭的……
但現在……我們得先定義進步,才能決定進步是否必然是好的。
※絕對推薦,寫法高明而且言之有物!★★★★★(五星)
By Away
讀完這本書,我對作者完完全全傾服,
這是一本講人類歷史的書,也是一本講人類與天然資源的書,
絕對推薦,因為寫法高明而且言之有物,
看完後真的更會擔憂與愛惜我們身邊的一切。
媒體推薦:
★我一點也不在乎你讀不讀書,但你必須讀這本,因為作者只用了132頁,就完成了別人需要十倍頁數闡述的內容。……智慧的及時雨,無與倫比!──《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
★萊特是這個國家的智慧珍寶,他帶領讀者一覽世界各地的文明發展,進行一趟全面且富教育意義的歷史之旅。……是一部白宮必讀的傑作!──《紙與筆》書評雜誌(Quill & Quire)
★科技的創新遠超過環境所能負載時,作者稱之為「進步的陷阱」,核子武器就是個顯而易見的例子,但短視近利且大量密集的現代化農業耕種才是更大的威脅。作者以精巧的文句和啟發人心的想像力,將這尖銳卻又帶有說服力的論點呈現出來。──《衛報》(The Guardian)
名人推薦:南方朔(文化評論家)專文推薦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家)生動導讀
【讀者好評推薦】
※非常具可看性的作品!★★★★★(五星)
By毛頭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排版,質感很好,每章都有適當的註解在下面補充說明。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是目前提醒我們地球面臨的危機一類的書中,最佳的傑作之一。
非常具有可看性的作品!
※流暢、容易、震撼!看完就是「驚嘆」兩字!★★★★★(五星)
By莉迪亞
讀起來流暢,容易,不至於太過冗長瑣碎,
帶給人的震撼更是直接有力!算是挺高段的講演書寫,
令人佩服作者的博學,同時驚...
章節試閱
【一】
許久以前,
沒有人用犁頭撕扯大地
或將土地分配出去
或搖槳橫渡大海──
那海岸就是世界的盡頭。
聰明的天性,災難性的創造力,
使人成為自身發明的受害者,
你為何要以高聳的城牆包圍城市?
為何要為戰爭武裝自己?
奧維德(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戀情集》,卷三。
【二】
復活節島的大謎題令所有早期到訪者困惑不已,不僅因為這些巨大石像是矗立在如此渺小而遙遠的世界角落,也因為這些石像彷彿從天而降,沒有用到任何工具。那些將印加建築的輝煌成就歸功於惡魔的西班牙征服者,只是欠缺認可其他文化成就的能力。但就連以科學方法進行觀察的學者,最初也無法理解復活節島巨石的真相。這些石像嘲諷似的矗立著,公然挑戰著我們對常識的認知。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道謎題的解答,答案令人寒顫。庫克上校請容我們提出不同看法:大自然對此地並未特別吝嗇。研究從島上火口湖中採集的花粉後,我們得知小島原本水源充足、綠意盎然,在肥沃的火山灰土壤上長滿了濃密的智利酒椰子,一種能長到如橡樹般巨大的優良木材。然而,改變這一切的並不是任何天災,不是火山爆發、乾旱或疾病。復活節島上的災難,源自人類。
這座玻里尼西亞人稱之為拉帕奴伊(Rapa Nui)的島嶼,大約在西元第五世紀,由來自玻里尼西亞的馬克薩斯群島甘比耶爾(Gambiers)的移民搭乘大型木筏,滿載著他們平日所需的作物與動物:狗、雞、食用鼠、甘蔗、香蕉、蕃薯和用來製作樹皮衣服的桑樹等,於此定居。近期研究結果並不支持海爾達(Thor Heyerdahl)認為該島居民來自南美洲的理論,但秘魯與大洋洲居民間確實可能曾有過零星的接觸。結果,對麵包樹和椰子樹來說,復活節島的氣候太冷,不過它擁有豐富的海產:魚類、海豹、小海豚、海龜和築巢的海鳥。在五、六個世紀之內,島民人口成長到約一萬人,這對一百六十六平方公里大的地方來說,真是個大數目。他們在岩石地基上建造良好的房舍、組成村落,並將最好的土地開墾為田地。在社會結構上,他們分裂成氏族和階級,如貴族、祭司與平民,可能也有一位最高領袖或「國王」。接著,島民和其他玻里尼西亞群島上的部族一樣,各個氏族開始以令人敬畏的石刻雕像來榮耀自己的世系。他們先到火口湖採集火山凝灰岩作為雕像的石材,再將石像豎立於海岸邊的平台上。時間久了,各氏族對雕像崇拜的競爭愈演愈烈,越來越誇大,達到顛峰時相當於歐洲的中世紀高峰期,此時英國正由金雀花王朝的國王們統治。
島上的石像一代大於一代,因此需要更多木材、繩索和人力,好將石像拖運到阿護(ahu),也就是祭壇上。於是砍伐樹木的速度勝過樹木生長的速度,再加上移民帶來的鼠輩以種子和幼苗為食,情況日趨惡化。到了西元一四○○年,我們從火口湖的年沉積層中,已完全找不到樹木花粉的蹤跡:島上的樹木已遭到這片土地上最大和最小的哺乳動物滅盡。
【三】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於蘇美進行挖掘工作的英國考古學家伍利(Sir Leonard Wolley)寫道:「對那些見識過美索不達米亞沙漠的人而言……古世界的榮景幾乎是難以想像的,過去與現在的對比如此強烈……倘使烏爾曾經是帝國首都,如果蘇美曾經是盛產糧食的穀倉之地,為何所有人口會完全消失,為何土地會失去肥力?」
他的問題答案只有一個字:鹽。原本河川會將岩石與土壤中的鹽分沖刷出來,一路挾帶至海中。但當人們將水引到乾旱的土地,水分大幅蒸發後,留下的只有鹽巴。灌溉也使土地吸飽水分,使帶鹽分的地下水得以向上滲透。這種情況下,除非有良好的排水系統,土地能長期休耕,並有足夠的雨水來沖刷土壤,否則灌溉計畫不過是在為未來的鹽田鋪路。
最令人難抵誘惑、想展開灌溉的地區在伊拉克南部,但此地的地力也最難維持;而這正是有史以來,進步所設下最誘人的陷阱。經過幾世紀的大豐收後,土地開始向耕作者反撲。第一道麻煩將至的徵兆,是小麥收成的萎縮,這種作物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具有預警效果。隨時間流逝,蘇美人逐漸以大麥取代小麥,因為大麥的耐鹽性較高。到了西元前兩千五百年,小麥只佔作物總量的百分之十五,到了西元前兩千一百年,烏爾地區便完全放棄種植小麥。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灌溉系統建造者,蘇美人無法預見其新科技將帶來的後果,這無可厚非。但來自政治與文化的壓力使情況更加悲慘。在人口少的情況下,各城市原可拉長休耕時間,先將問題閒置一旁,然後在新的土地上耕作,雖然這會增加勞工與成本。然而,當千禧年過了三分之二時,蘇美不再有新土地可以重新開始。當時的人口數已達顛峰,統治階層龐大,社會結構頭重腳輕,長期戰事不斷逼使各城邦必須仰賴常備部隊的保護,而這正是麻煩的徵兆和起因。和復活節島民一樣,蘇美人也未能改革其社會結構,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他們更反其道而行地增加作物產量,阿卡德王朝(西元前二三五○~二一五○年)和烏爾第三王朝的瀕死一搏尤其如此,烏爾第三王朝最後於西元前兩千年亡國。
曇花一現的烏爾帝國做出了我們在復活節島所看到的相同行為:堅守根深蒂固的信仰與習俗,搶劫未來以支付眼前的開銷,並將最後的自然資本不計後果地耗費在對無盡財富與榮耀的狂熱中。運河越築越長、休耕期越來越短、人口越來越多、過剩的經濟資源都集中在烏爾,用來建設宏偉浮誇的建築。結果是在幾代的(統治者)繁華之後,一場生態崩毀使得南美索不達米亞至今,仍無法從浩劫中回復生機。
【四】
另一部份的答案是,當多數文明在千年之中用盡自然有限的資源後而崩壞時,並非所有文明都依樣步入崩壞的命運。
如古希臘史家希羅多德所說,埃及是「尼羅河的禮物」,因為埃及的田野每年受到尼羅河氾濫的灌溉,土壤每年在洪氾後就添上一層新的淤泥。河畔兩岸的沙漠丘陵從一開始就標明犁田的極限所在;埃及也沒有長滿林木的坡地或叢林引誘人們在不斷流失的土壤上過度繁殖。尼羅河與其三角洲地帶,只提供了三萬九千平方公里的作物生長地,這差不多是將荷蘭的面積畫成蓮花的模樣,花瓣的尖端接觸著海洋。埃及的農耕方式相當簡單,就如其保守的文化一樣,他們順著水的循環運作,而不是與之逆行。尼羅河狹長的河谷和流域面積則減緩了毒害蘇美的鹽化作用;而古埃及人最勝於馬雅人和我們自己之處,在於他們深知不可在生產糧食的農地上建築的道理。
埃及的人口成長速率非常緩慢。在由法老、羅馬及阿拉伯人一樣,統治的整個時代中,埃及的人口成長率始終低於世界平均值,從古王國時期到克麗奧佩脫拉時代花了三千年時間,人口才從兩百萬成長到六百萬,然後持平地維持到十九世紀,在現代灌溉術開始運作後才又開始成長。這告訴我們尼羅河農地的承載量是六百萬人,或者每平方公里一五○人,造成這結果的冷酷限制,是河水流量不足導致的飢荒,及河水高漲而帶來的疾病。但埃及的資本來源,就像僑居國外卻靠國內匯款過活的人──每年藉由尼羅河將上游衣索比亞高原其他農人的努力帶到下游,為他們的表土增加存款。
中國也接收了超出她的土地所能給予的表土量,不過她是一次領受而非按年接收。早在農耕尚未開始前,乾燥的風便自歐亞大陸席捲而來,挾帶著冰河退縮後露出的表土,最後以黃土形式在中國的土地上將這些表土灑下,為大地鋪上一層獅子般的顏色,黃河因而得其名。深達百餘公尺的沉積土落在肥沃的高原上,河川在高原四處刻劃出陡峭的溪谷,最後向下方的沖積平原擴散而去。這是一片具有無盡包容力的土地,每經沖蝕後,就又顯露出數層新的好土壤。文明在中國起始的時間比埃及晚一千年,但她快速地追過埃及的規模,並擴散到其他氣候區。在漢朝的全盛期,中國從蒙古到越南,共統治了五千萬人,人口數與其同期的遠方貿易伙伴羅馬相當。
即使如此,我們若仔細檢查埃及與中國,將會發現他們並不如其表面所呈現的那麼穩定。例如,西元前兩千年左右,尼羅河下游一連串的氾濫引發了疾病與反叛,最後終究導致了古王國的崩塌。在中國,飢餓的農民也曾起義反抗壓榨人民的菁英。其中一回還充滿了社會反諷效果,因為當時的人民開挖了皇帝的陵寢,偷取其陶製兵俑手上的武器,最後就利用這些武器推翻了秦朝。
人口在這些動盪和持續不斷的飢荒與疾病的剷除下,慷慨的生態使埃及與中國在文化失去優勢前便得以重振旗鼓。
英國詩人奧登(W.H.Auden)說:「文化並不好過森林。」為了使地球生產出更多食物,文明發展出許多技術,有些延續下來了,有些消失了。我從中學到的是:土地與水的健康,以及負責保存水的森林,是任何文明生存與成功唯一的永恆基礎。
【五】
人類對進步的務實信仰已經衍生並強化成一種意識型態、一種世俗的宗教,和其他受到進步信仰挑戰的宗教一樣,人類也對進步背後的瑕疵採取漠視的態度。於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進步就變成了一種「神話」。當我用神話這個字眼時並不意謂著信仰是脆弱或虛偽的,相反的,成功的神話都具有強大的威力,而且其中常帶有某種程度的真實。就如我過去曾說的:「神話是對過去的總結,無論這過去是實是虛,它呈現的模式強化了一個文化最深層的價值與理想……神話如此意含飽滿,成為我們生與死的憑藉。神話,是文化藉以遊走於時間之中的地圖 。」
進步的神話有時對我們很受用,至少對既得利益者很受用,且未來仍將如此。但我要在本書中主張的是,這神話也同時變得具有危險性。進步具有一種內化的邏輯,這邏輯會領著我們踰越理性,走向滅亡。那誘人的成功之路盡頭可能埋藏著陷阱。
拿武器來打個比方吧。自從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之後,我們對於炸出聲響是大有進步:從爆竹到大砲,從破城炸藥到強力砲彈。就在強力炸藥臻至完美之際,進步又讓我們發現了原子中的無窮潛力。一旦我們有能力炸掉整個世界,我們就進步過了頭。
創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們在四○年代已認知到這個問題,諄諄告誡政治家們和其他人,這項新武器必須被摧毀。「原子釋放出來的力量,動搖了我們思考模式的基礎,」愛因斯坦寫道,「我們將因此陷入前所未有的浩劫中。」幾年後,甘迺迪總統說:「人類若不終結戰爭,戰爭將會終結人類。」
【一】
許久以前,
沒有人用犁頭撕扯大地
或將土地分配出去
或搖槳橫渡大海──
那海岸就是世界的盡頭。
聰明的天性,災難性的創造力,
使人成為自身發明的受害者,
你為何要以高聳的城牆包圍城市?
為何要為戰爭武裝自己?
奧維德(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戀情集》,卷三。
【二】
復活節島的大謎題令所有早期到訪者困惑不已,不僅因為這些巨大石像是矗立在如此渺小而遙遠的世界角落,也因為這些石像彷彿從天而降,沒有用到任何工具。那些將印加建築的輝煌成就歸功於惡魔的西班牙征服者,只是欠缺認可其他文化成就的能...
目錄
推薦(南方朔)──文明大反撲業已開始!
第一章 高更的追尋
舊石器時代,從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到學會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的獵人,是進步了。但當獵人學會把整群獵物逐下懸崖,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時,就是進步過了頭。他們將享有一時的衣食豐足,之後,卻只得餓死。
第二章 偉大的實驗
歷史上第一個進步陷阱,是舊石器時代狩獵技術的臻至完美。肉食唾手可得,意味著更多嬰兒出世;更多嬰兒則意味著更多獵人、獵物越來越少。土地因此而破產。我們透過發明農業從這個進步陷阱中逃脫,開展我們最偉大的實驗──遍及全球的文明發展。但是,文明和農業是否是更大的陷阱?農業收成的數量,是以犧牲品質換來的:更多食物、更多人口,但營養與生活卻鮮有改善。我們在馴化植物的同時,也被植物馴化了。
第三章 愚人的樂園
本章要談談兩個由進步觸發的陷阱:一個發生在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另一個則是伊拉克平原上的蘇美文明。他們受到自身慾望的引誘,未能改革社會結構,放任人口無節制地成長、肆意破壞環境,結果毀滅了自己。人性真的永如砍倒最後一棵樹的人嗎?最後一棵樹、最後一頭長毛象、最後一隻多多鳥……以警察的用語「作案模式」來說,我們是喪心病狂的連續兇殺犯。
第四章 金字塔結構
羅馬帝國和馬雅文明,兩個自內部崩壞最有名的案例,說明了文明經常表現出「金字塔式」的需求結構,如銷售報表般,只有向上成長才是繁榮。這兩個文明不斷擴張,從周邊地區收集財富,集中至帝國的核心。當它們達到全盛期時,他們對生態的索求也到達巔峰,這正是文明最不穩定的時期。要向上成長的唯一辦法,便是持續榨取大自然與人性。一旦大自然開始以土壤沖蝕、作物歉收、飢荒、疾病等方式反擊,社會契約就會瓦解。
第五章 工具的反叛
文明有個癖好──很愛走入進步陷阱中。在河邊肥沃的土地上聚集成小村落,是個好主意;但當村落擴張成城市,在肥沃的土地上築屋鋪路、砍伐森林以開發農業耕地時,人類就踏入了進步陷阱。文明仍在持續擴張,我們若不在仍然富足的時刻有所作為,命運將會毀在我們手中,那慘境將遠勝於過去所有的黑暗世紀。
此刻,是我們將未來導向正途的最終時機。
導讀(王道還)──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推薦(南方朔)──文明大反撲業已開始!
第一章 高更的追尋
舊石器時代,從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到學會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的獵人,是進步了。但當獵人學會把整群獵物逐下懸崖,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時,就是進步過了頭。他們將享有一時的衣食豐足,之後,卻只得餓死。
第二章 偉大的實驗
歷史上第一個進步陷阱,是舊石器時代狩獵技術的臻至完美。肉食唾手可得,意味著更多嬰兒出世;更多嬰兒則意味著更多獵人、獵物越來越少。土地因此而破產。我們透過發明農業從這個進步陷阱中逃脫,開展我們最偉大的實驗──遍及全球的文明發展。但是...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