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學術人跨界產業的洞察與思考
第一本為台灣而寫的AI轉型策略
人工智慧浪潮全面來襲,沒有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
與其擔憂,不如清楚認識人工智慧發展的脈絡、應用與侷限,
深化個人AI實力、建立企業AI團隊,
成為AI浪潮中的領先者!
力用人工智慧,扭轉20年來台灣產業發展的困境!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產業的遊戲規則,多數產業已進入紅皇后的領地,
不追上、就落隊,再也沒有機會。但AI也是企業擺脫發展困境的不二武器!
究竟人工智慧是什麼?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有什麼不同?大家都在談人工智慧,
但在產業中如何應用?白領工作者又該如何應對人工智慧即將帶來的工作結構變化?
本書作者陳昇瑋是台灣少數跨界產業的科學家,擁有學術與產業的深厚背景,同時也是熱情的AI技術傳教士與人才播種者,以跨域者獨有的視野,致力於推動人工智慧在各產業的深化應用及創新轉型,對於製造、金融、零售與醫療等產業應用尤有獨到之處。
2017年接受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與孔祥重院士的邀請,一同帶領團隊在半年內成功幫助超過十家台灣企業,以AI解決或改善影響發展的重大難題,協助產業在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全面升級,也看見產業導入AI的系統性問題。
人才、資料、找問題,缺一不可
與其擔憂被取代,我們需要主動了解,立即行動以形塑未來
他透過在地化的實作與顧問經驗,為台灣而創設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一年內已為台灣培育超過3,000位AI人才,期能解決AI人才不足的關鍵問題,為台灣產業面對的下一個挑戰舖好基礎。
本書重點
★一次看懂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究竟是什麼?大家在發展人工智慧時,普遍陷入怎樣的迷思與陷阱?
★掌握台灣發展人工智慧的三大面向
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化、產業人工智慧化這三大面向,台灣產業該如何發展,從而探索新商業模式。
★分析台灣產業發展的挑戰與機會
針對製造業、金融業、零售業等各大產業,從規劃、生產、行銷及供給這四個面向,分析人工智慧可以發展哪些應用?對於工作及業務流程又會產生哪些系統性的影響?
★從零開始,企業導入人工智慧的必備know-how
從調整企業的思維框架,到打造第一支專屬的人工智慧團隊,經理人必備哪十大認知,能加速推動導入人工智慧的成效。
台塑集團總裁 王文淵
中央研究院院士 孔祥重
經濟部長 沈榮津
廣達集團董事長 林百里
交通部長 林佳龍
益鼎創投董事長 邱德成
科技部長 陳良基
行政院副院長 陳其邁
友達光電董事長 彭双浪
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英業達集團會長 葉國一
義隆電子董事長 葉儀晧
奇美實業總經理 趙令瑜
中央研究院院長 廖俊智
研華科技董事長 劉克振
聯發科技董事長 蔡明介
全家便利商店集團會長 潘進丁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國票金控董事長 魏啟林
聯名推薦
本書中,陳博士深入淺出說明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台灣產業應該如何快步跟上世界潮流。這是一本真正立足台灣、了解產業的重要書籍。──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 王文淵
本書以簡練明晰的文字介紹人工智慧的內涵,附加生動的應用實例與分析,說明人工智慧AI在各產業的應用。值得一讀。──中央研究院院士 孔祥重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AI技術的書,也是一本解構AI迷思的書。不僅是一本企業應用AI實作的書,也是一本轉變企業AI管理思維的書。──經濟部長 沈榮津
本書中,陳執行長整理近年來觀察到的台灣產業現況與趨勢,並闡述人工智慧將對台灣甚至全球產業造成的種種影響,他也將產業界的問題與想法回饋給學術界,勢必將成為台灣產、學大融合的契機。──廣達集團董事長 林百里
陳執行長這本大作完整記錄、筆觸流暢、傳遞觀念並普及知識,讓更多企業領袖、專業技術主管,乃至一般民眾,都可以一窺AI妙用。──交通部部長 林佳龍
陳昇瑋博士熱心推動台灣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教育訓練,對台灣的產業界應用人工智提升競爭力,有第一手的實戰經驗及卓越的貢獻,藉由本書提出他精闢的見解,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 ──益鼎創投董事長 邱德成
面對來勢洶洶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人人都該警覺,本書中有許多值得取經學習以及應變之道,很值得費心展讀!──科技部長 陳良基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陳昇瑋執行長總結自己多年來跨足產、官、學、民各界的經驗,撰寫《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期能幫助台灣產業界對AI有正確的認知,進而在台灣產業AI化及學術在地化上,促成更快、更全面的發展。這是一本精采的書,我十分樂於推薦。──行政院副院長 陳其邁
陳昇瑋博士不但帶領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大量培養AI人才,補足台灣AI人才短缺的問題,也以此書給所有企業一盞明燈。──友達光電董事長 彭双浪
透過本書可以清楚了解人工智慧對於未來的影響,包含台灣在面對這一波人工智慧浪潮,產業運用AI創新轉型與升級的四大挑戰,以及對於台灣企業、知識工作者及政府單位等不同角色,如何掌握轉型契機及創新成長。──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提供了人工智慧AI實證運用於台灣產業的範例,是應對人工智慧浪潮的最佳淬煉智慧,絕對是台灣近年產業界推動人工智慧化,不能錯過的好書。──英業達集團會長 葉國一
陳執行長以其AI深厚學、經歷與滿腔熱血寫下這本好書,本人誠摰推薦。──義隆電子董事長 葉儀皓
本書是了解人工智慧的最佳指南,陳博士深入淺出的介紹,能更全面地了解AI,學會與它共處;當然,這波浪潮,對台灣產業是巨大的挑戰,也是轉變的契機,身為產業人皆無法置身事外。──奇美實業總經理 趙令瑜
本書除介紹人工智慧基本概念,與產業發展的關聯之外,並談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經驗、對政府與白領工作者的建言。希望藉由此書的發行,能帶給一般大眾及年輕學子對此前瞻技術更深入的了解。──中央研究院院長 廖俊智
AI及IoT技術即將在未來幾年引導全球產業的重大變革。每位產、學、研人士都必須對AI更深刻理解,才能順利迎接這一波AIoT數位轉型大潮流。陳博士的這本書,顯然是有效協助大家了解並運用AI的重要引導。──研華科技董事長 劉克振
關於「AI產業化、產業AI化」,陳博士更有實際輔導台灣產業的經驗。對於有志於導入人工智慧的經理人,與面對AI衝擊的白領工作者,也給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值得一讀。──聯發科技董事長 蔡明介
本書談技術發展,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談台灣產業困境,鞭辟入裡舉重若輕。想了解台灣產業的下一步?企業如何成功轉型?這本書絕對不該錯過!──全家便利商店集團會長 潘進丁
陳昇瑋博士跳出中研院的學術研究走向民間,他為台灣130萬家中小企業培育AI人才。出身學術研究機構,卻能為全世界未來共同期待的大浪披荊斬棘、作育英才,我對陳博士肅然起敬。──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我推薦這本書給有興趣深入人工智慧的讀者,運用它主動了解人工智慧,進而變為自己的助手,提高產業與作業的效率,成為台灣產業轉型的新一代人才。──國票金控董事長 魏啟林
作者簡介:
陳昇瑋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玉山金融控股公司科技長、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財團法人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執行長、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及資料洞察實驗室主持人,曾任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創立資料洞察實驗室,發表超過130篇學術論文,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多媒體系統、社群網路及計算社會科學等;同時致力於推動人工智慧在製造、金融、零售、服務等各產業的深化應用及數位轉型。 於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取得博士學位(2006),於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取得碩士 (2000)及學士 (1998)學位。2008年榮獲IWSEC 2008最佳論文獎,2009年榮獲ACM 台北/台灣分會李國鼎青年研究獎,2010年榮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2013年榮獲傑出人才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並於2014 年榮獲IEEE ComSoc MMTC Best Journal Paper Award。 溫怡玲 天下創新學院副總監,政大新聞系、新聞研究所。曾任職多家媒體,橫跨電視、雜誌與網路媒體,分別擔任副總編輯、主編、製作人、企劃經理與政治線記者等多項工作。職涯中雖看遍媒體產業的興衰起伏,也親身感受同業們的掙扎無奈,卻始終未曾放棄老派新聞工作者的執著:以文字實踐心中理想,用好的報導為希望撒種。
章節試閱
歡迎來到倍速競爭的紅皇后領地! 「在我的領地中,你必須盡全力跑,才能維持在相同的位置。如果你想前進,就必須跑得比現在快兩倍!」(Here, you see, it takes all the running you can do, to keep in the same place. If you want to get somewhere else, you must run at least twice as fast as that!) 這句出自《愛麗絲夢遊仙境》紅皇后的話,生物學者早在1970年代,就用以探討生物圈的演化競爭;1995年再被哈佛大學學者卡夫曼(Stuart Kauffman)拿來描述商業生態圈的動態競爭,稱為「紅皇后效應」(Red Queen Effect)。 紅皇后效應指的是,商業世界中的動態競爭,讓組織必須不斷加速學習,但前進的同時,市場淘汰機制也跟著加速,於是競爭不斷加遽。寫於一百五十多年前的童話故事,如同先知般,完全料中數位經濟時代企業面對的真實挑戰,也是橫亙台灣這二十年來產業發展的具體困境。 無論是哪個政黨執政,「拚經濟」是跨黨派的共識,政府也不斷推出各種產業獎勵或補助方案,從行動通訊、生醫、雲端、大數據、綠能、智慧製造、循環經濟…… 一路走來,幾乎無役不與。產業界當然也不斷努力,持續降低成本、提升良率、準時交貨、低價搶單……過去創造經濟奇蹟的代工模式, 在製程改善與管理最佳化幾乎已做到極致,已屬全球標竿;企業也持續致力於創新,只要是先進國家大企業有的,各種新技術、新系統、新營運模式都願意嘗試。只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年來我們彷彿一直停留在原地。 在2012 年,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大突破後,這個情況更顯嚴峻。幾乎沒有人可以否認,人工智慧正在改變這個產業的遊戲規則;而無論我們有沒有察覺,願不願意接受,人類產業已經進入紅皇后的領地,若沒有不一樣的做法,努力跑再久頂多只能停留在原地。不跑呢?直接落隊,再也沒有機會。 人工智慧點燃新一波巨變 就像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所說,改變是唯一的不變。把時間拉遠一點,五百多年前德國一位金匠古騰堡(Johann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影響所及觸發宗教改革、催生現代科學,更創造出全新的社會階級與職業。這是新科技所帶來的思想自由,以及社會改變。 改變,從古至今沒有變,但是改變的速度愈來愈快,一點點慢下來的跡象都沒有。目前引爆人類社會巨大改變的主角,正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人工智慧經過逾五十年的發展與頓挫,終於在2010 年之後有重大突破。由於人工智慧能夠發展與應用的空間,絕對不小於網際網路、雲端運算及行動裝置,因此世界各大科技公司甚至政府,都大舉投入資源進行研究,很快就在技術上持續突破,而應用也遍地開花。 在2016 年,光是Google 一家公司,就有超過4,000 個運用深度學習的專案。經過近兩、三年的技術發展與商業擴散效應,人工智慧也已讓許多產業開始轉型,以不同的方式來規劃、生產及提供它們的產品及服務,而且,改變速度愈來愈快,影響所及也愈來愈廣泛、愈深入人們的生活。 人才流失嚴重 產業元氣大傷 在全世界都因新技術而快速變化的此刻,台灣卻仍然被困在多年不變的困境中。由於產業難以轉型,長期以代工出口作為經濟成長主力,台灣的匯率、稅率等相關政策,一直以維護貿易穩定、經濟成長作為最高指導原則。長此以往,由於沒有出現新的產業生態圈,無法創造新的價值,只能在價格、成本與技術週期之間拚搏圖存, 卻不知已使得產業體質元氣大傷。與體質最直接相關的,就是人才流失嚴重。 人才外流是攸關產業競爭力、國家發展的重要議題。根據全球人才社群網站LinkedIn 統計,台灣外流最多的人才是軟體工程師。原因是過去幾十年來,大部分的人才都集中在半導體業跟製造業,一貫的思維是「買硬送軟」,軟體人才的待遇、舞台、升遷及培育相對不受重視,導致想找有經驗、有格局及視野的軟體大將,難度非常高。 同時,台灣也缺乏做深度研發的環境。長期專注於製造代工, 企業大部分只做D(development) 不做R (research),但台灣人才沒有研究能力嗎?恰好相反! 實情是,很多公司只讓大把的碩、博士擔任製程工程師,大多著重於產線運作、效能調校、降低成本這些漸進式研發工作,人才缺乏足以大開大闔、跳脫格局、發展潛能的舞台,礙於這些產業的研發局限,要升級更是難上加難。 軟體跟硬體產業有很大的差異。在硬體產業,人員被指定在一個非常精確的位置上,資源、材料跟流程都是固定、有限的。但軟體產業從頭到尾所有的材料,就是「程式碼」,程式碼是無限的,變化無窮盡,可以寫出作業系統、商業網站,也可以寫出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端看軟體工程師被賦予的任務,以及他們本身的技術能力。正因變化無窮盡,而人類時間與能力有限,所以軟體產業的開放源碼精神十分活躍,互相交流與學習,期待能設計出更好的軟體,與硬體產業大不相同。 產業升級人才比資料、設備更關鍵 萬事起頭難,若要發展台灣的軟體價值,無論是軟體產業、以硬帶軟或軟硬整合都好,需要大批的軟體人才, 而人才必須要有舞台可以發揮、有位置可以流動、有場合可以交流,有能者才有機會在其中醞釀養成。因此, 技術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時,也一直是台灣軟體生態環境中缺失的一塊。 雖然政府及產業持續推廣,並投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但多年來台灣軟體產業不振,軟體開發多以系統整合為主,缺乏做核心技術的高階工程師。同時, 台灣也普遍缺乏技術交流的文化,同業遇到的問題,很可能有九成一模一樣,但大家習慣閉門造車,浪費許多資源與時間解決相同的問題。即使企業高層之間的確有策略交流,但在商場上落實策略的執行力也不可或缺, 而執行力靠的還是人才養成與技術深耕。再把視野放大到環境因素,可以看到台灣的創業環境不佳,找尋資金難度比其他國家高之外,因為語言、地域、文化及經驗的限制,從本土要走向全球化更是困難重重。 以資訊科技業而言,我們的新創大多不是技術創新,容易形成惡性競爭甚至被取代;加上長期鑽研製造代工, 距離消費者與全球市場相當遙遠,能被世界看見的機率不高。服務產業則在地性質濃厚,不僅跨出台灣的難度高,又缺乏經營大型市場的經驗。 此外,我們的內需市場不大,加上母語不是英文,英文能力普遍不足,使得企業與人才的發展處處受限,即使願意招募海外高級人才,常也因語言或薪資的限制而難以規模化。但是台灣真的沒有機會了嗎?其實不然,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對我們而言,是巨大的挑戰,也是轉變的契機。 跨界學術人的社會觀察 2012 年後,人工智慧在各應用領域爆炸式的影響,在學術界的感受最深刻:每個月、每一季幾乎都可以看到國外新的技術進展,與各種讓人驚嘆的最新應用。但是身在學術界,看到國內產官學研界的認知及動作,普遍落後先進國家,他國的進行式或過去式,在台灣卻是不知何時可實現的未來式,身為有著滿腔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怎麼可能不焦慮? 但焦慮能有什麼幫助?我們缺乏的並不僅僅是創新不足。事實上,學術界、產業界都很認真地在做創新,也不時有亮眼之作。但我們真正缺乏的是各界之間的連結,學術界的新技術,似乎與產業界無關;產業界的需求,與學術界的選題似乎找不到太多關聯性;而政府的作為,大方向都是正確的,但落實到專案層次後經常就變了樣,可以填補當務之急,但解決不了產學界多年來的病灶。 若企業只想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算循著痛點走, 題目一個一個解,真正的病根很可能根本不在痛點本身,而在於業務決策甚至商業模式。持續不斷進行產學合作,就可以幫助企業在紅皇后的領地中,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真的可以幫助台灣產業及時轉型?於是,「跨界」的想法逐漸在我心中萌芽。 介接學術與產業 促成創新轉型 2017 年對我個人來說,是正式跨出學術界的一年;先前的所有跨界合作都像是熱身,為了這一年而準備。2017 年3 月,由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與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孔祥重為首,我們組成約十多人的團隊,協助超過十家台灣製造業,成功地以人工智慧解決迫切的製程問題,並確認培育人工智慧人才, 對於產業的重要與急迫。 在國票金控魏啟林董事長、益鼎創投邱德成董事長及許多先進的協助下,順利地取得台塑企業、奇美實業、英業達集團、義隆電子、聯發科技、友達光電等六家企業的贊助,就在2017 人工智慧年會上、黃士傑博士演講的那一天,由廖院長宣布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並於2018 年1 月正式開學。 正因從2014 年開始,我年年舉辦台灣資料科學年會, 台灣許多研究資料科學及人工智慧的專家及學者,都曾登上年會講台。再加上每位講師的專長、經驗及聽眾回饋等,這些珍貴的資料,以及與孔院士一同解決製造業難題的技術團隊,都是讓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得以在短短時間內順利成立,並從第一期開始,就獲到熱烈迴響的原因。 而幾乎同一時間,我也接受玉山金控黃男州總經理邀請,擔任玉山金控科技長,正式跨足產業界,期待能透過深入產業現場,確認所學所思。在玉山金控,對外將建立金融科技生態系統,除了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同時也將建立更緊密的產學關係, 讓產與學不再是遙遙相望的平行線,而是可以併肩成長的夥伴;對內將整合科技與數位能量,進行數位轉型, 證明科技當然可以是業務的加速器,同時讓企業更具有速度與彈性,能為現在與未來將有的改變做好準備。 擔憂被取代,不如主動看見未來 如同已故知名科學家、未來學者阿瑪拉(Roy Charles Amara)所提出的阿瑪拉定律(Amara’s Law):「人們總是高估一項科技所帶來的短期效益,卻又低估它所造成的長期影響。」(We tend to overestimate the effect of a technology in the short run and underestimate the effect in the long run.) 面對這一波人工智慧浪潮,很多人擔心工作會馬上被取代、甚至被電腦統治等言過其實的說法,卻忽略了人工智慧將如同過去的活版印刷、電力、網際網路及行動裝置一樣,影響每個人的工作及生活,沒有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 所以,與其不求甚解跟著人云亦云、莫名憂慮,不如花點時間了解人工智慧的發展現況、應用以及可能的影響,才能更加清楚未來究竟會往哪裡去。看清局勢是正確決策的第一步,邀請大家一同與我看清與辨證,人工智慧對台灣、對世界,現在與將來的影響,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歡迎來到倍速競爭的紅皇后領地! 「在我的領地中,你必須盡全力跑,才能維持在相同的位置。如果你想前進,就必須跑得比現在快兩倍!」(Here, you see, it takes all the running you can do, to keep in the same place. If you want to get somewhere else, you must run at least twice as fast as that!) 這句出自《愛麗絲夢遊仙境》紅皇后的話,生物學者早在1970年代,就用以探討生物圈的演化競爭;1995年再被哈佛大學學者卡夫曼(Stuart Kauffman)拿來描述商業生態圈的動態競爭,稱為「紅皇后效應」(Red Queen Effect)。 紅皇...
推薦序
【推薦序】 很高興陳昇瑋博士將其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研究成果,及與孔祥重院士遍訪台灣十個製造業導入AI應用先導研究案例的觀察結果,撰寫成書。這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AI技術的書,也是一本解構AI迷思的書。不僅是一本企業應用AI實作的書,也是一本轉變企業AI管理思維的書。 2017年下半年在魏啟林董事長的安排下,我跟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博士見了三次面。他告訴我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對製造業的價值。因為他深入淺出的解說,讓我徹底了解人工智慧的價值,決定捐出3,000萬元,協助成立人工智慧學校與財團法人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同時,也陸續安排超過百位員工到學校受訓,讓集團內的高階經理人與工程師學習人工智慧的概念與技術。 短短一年多,台塑企業現在同時推動300個AI專案,成效也非常卓著。例如原油提煉的常壓蒸餾製程,最重要的就是溫度,現在改用人工智慧來控制溫度,讓柴油、航空燃油與各種油品可在最佳汽化點分離。光是這項專案的初始成果,每年就可增加一億多元的收益。 非常感謝中研院與陳昇瑋博士的熱情與理想,將人工智慧帶入產業,並且為企業培養這麼多人才。本書中,陳博士深入淺出說明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台灣產業應該如何快步跟上世界潮流。這是一本真正立足台灣、了解產業的重要書籍,我認為,每位企業經營者都應該仔細閱讀,才能知道如何透人工智慧來提升營運效益、提高競爭力、因應全球未來快速的變化。──台塑企業總裁 王文淵 陳昇瑋博士在資訊電子之學術資歷完備,他不是在象牙塔裡夸夸其談的學者,40歲出頭即以研究實力由學術深入實證應用,並獲聘為玉山金控的科技長,將其研究實證心得實際落地於產業界。「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開辦初期,台灣產業界的迴響非常熱切,陳昇瑋博士最初由基本程式設計導入學理,從而將研究心得帶入實務,這是學而優後進入科技實業界,進而學成服務台灣社會國家的最佳範例。這本書沒有艱深複雜的技術理論,以簡練明晰的文字介紹人工智慧的內涵,附加生動的應用實例與分析,說明人工智慧AI在各產業的應用。──中央研究院院士 孔祥重 此刻,AI在國際上掀起廣泛熱議,特別是如何運用AI協助企業找到下一個成長曲線。台灣具備資通訊及各產業專業領域人才的優勢,自然不會也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缺席。 為了讓產業應用AI動起來。經濟部配合行政院「台灣AI行動計畫」,以AI加速「5+2」產業創新,讓AI與產業需求接軌,規劃「產業出題x人才解題」AI實兵訓練機制,邀請不同產業、法人團體及國營事業單位,提出企業在實際成長過程中的痛點,以產學研協力方式在場域中實證。──經濟部長 沈榮津 第一次見到陳昇瑋執行長,就對這位年輕學者所展現出對技術研究的熱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逐漸理解人工智慧學校的理念與運作後,更加肯定陳執行長致力於橋接學術與產業的理念與行動力。 從雲端、大數據到人工智慧,台灣的資訊產業緊緊跟隨著全球IT技術的發展,這些軟硬體技術研發的成果,造就了許多聞名遐邇的全球資訊服務巨人。現在,第三度興起的人工智慧浪潮,其影響力將遠不僅止於資訊產業,無論傳產、製造、金融、醫療、教育,都將因為AI技術的出現,發生巨幅的質變與量變。 陳執行長透過人工智慧學校這個平台,積極將學術界對人工智慧的知識精華,傳遞至產業界;另一方面,也將產業界的問題與想法,回饋給學術界,提供不同的視野和詮釋,勢必將成為台灣產、學大融合的契機。本書中,陳執行長整理近年來觀察到的台灣產業現況與趨勢,並闡述人工智慧將對台灣甚至全球產業造成的種種影響。 字裡行間,我看見一個有理想的學者,他的用心、努力與洞見。非常推薦給關心人工智慧產業及產業人工智慧化的所有讀者。──廣達電腦董事長 林百里 科技日新月異,尤其產業數位轉型,蔚為全球潮流,台灣產業多為中小企業,要能知時勢所趨,避免落入「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之境,就必須群策群力,共同學習,鏈結與成長,方能相互策進。 因此,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博士於2018年初到臺中拜訪我,尋求市府協助設置中部分校時,佳龍立刻意識到這是繼我成立數位治理局,推動水湳智慧城與智慧製造試營運產線的關鍵最後一哩路,只有培養最關鍵的AI應用人才,才能讓城市與產業轉型永續性的創新與發展。因此當時市府團隊不但積極促成地點媒合,更邀請該校校長孔祥重院士對市府同仁先行開班授課,更經市府推薦30位企業菁英成為第一班的學員。 時光荏苒,中部分校已培養出兩期畢業生種子,堂堂邁入第三期,這些種子將在各行各業開枝散葉,推動產業AI化發展,並且逐漸形塑AI專業服務產業生態系的基礎。 其中,陳執行長無疑是靈魂人物,他策勵學員在核心專業上結合創意,落實AI於更多對社會經濟有益之應用上,這本大作完整記錄、筆觸流暢、傳遞觀念並普及知識,讓更多企業領袖、專業技術主管,乃至一般民眾,都可以一窺AI妙用。佳龍從台中的城市裁縫師,到目前投入陸、海、空、郵電及觀光氣象等最貼近民眾的服務工作,AI應用也將讓交通部「安全、效率、品質及綠色」的施政理念,有更好的實踐,佳龍在此推薦給各位好朋友。──交通部部長 林佳龍 陳昇瑋博士是一位年輕的傑出科學家,除了專注在資料科學的領域研究外,熱心推動台灣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教育訓練,對台灣的產業界應用人工智提升競爭力,有第一手的實戰經驗及卓越的貢獻,藉由本書提出他精闢的見解,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益鼎創投董事長 邱德成 台灣的ICT與高科技產業經過多年多面向的發展後,來到一個轉捩點;同時台灣的既有與傳統產業經過長期多階段的轉型後,也來到了一個轉折點,台灣這兩大經濟引擎的關鍵點,就是以AI驅動的數位轉型,具體表現在ABCDIoT的各個應用及服務上。 近幾年來「人工智慧」這個火熱名詞席捲世界各國,正是點燃作者跳入戰場的關鍵。作者以自身多年舉辦資料科學會的經驗,加上開設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第一手歷練,在書中剖析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產業機會,以及台灣與全世界如何面對人工智慧新變革。 由於作者本身是位傑出的程式設計者,我們幾乎是順著程式設計核心技巧的轉變,觸摸到這幾年大數據、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這些關鍵詞的脈動。可以非常結實的碰觸到會感覺到「痛」的真實問題,知道如何避免對人工智慧的迷思,以及人工智慧產業化的解決方案。 對初學者,本書可以是很好的引導書籍,快速了解大脈絡。對想使用人工智慧的工程師或決策者,熟讀本書中的許多實例,可以協助讀者在面對人工智慧迷霧時,正確有效的決策判斷,為企業建立一個能創造價值的人工智慧系統。面對來勢洶洶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人人都該警覺,本書中有許多值得取經學習以及應變之道,很值得費心展讀!──科技部長 陳良基 AI驅動的數位轉型對於高科技產業來說是機會,對於傳統產業來說則是工具,台灣經濟要轉大人除此之外別無他途,這也是為什麼政府的5+2產業裡面,與此相關的政策內容就占了絕大部分。台灣擁有豐沛的軟/硬體研發、設計、製造的硬底子;也擁有民主、自由、創新、開放的軟能耐;更擁有豐沛的大數據、開放數據資源,由此可見,產業與經濟新典範的生產工具與生產要素粲然大備,自然成為全球少有的AI與數位轉型的「巧實力」基地之一。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陳昇瑋執行長不但是位傑出的學者、教授,更擁有十分豐富的實務與教練經驗,他總結自己多年來跨足產、官、學、民各界的經驗撰寫了《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期能幫助台灣產業界對AI有正確的認知,幫助學術界對產業複雜多元的Domain know-how有深入的了解,進而在台灣產業AI化及學術在地化上促成更快更全面的發展。這是一本精采的書,我十分樂於推薦。──行政院副院長 陳其邁 AI浪潮的衝擊讓全球所有人都為之瘋狂, 尤其是許多企業對AI了解不足,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既愛又恨。陳昇瑋博士不但帶領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大量培養AI人才,補足台灣AI人才短缺的問題,也以此書給所有企業一盞明燈。 友達與陳博士和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長期合作,深深體會導入AI是由上而下的工作,企業領導人要有決心並且自己要「撩落去」, 從企業文化上改變,大量培養人才,從流程改善切入,找對題目,先做好打底的工作再導入AI。這是一本值得研讀的好書,與您共享。──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 彭双浪 科技一直是人類歷史上推動社會進步非常重要的力量,15世紀歐洲發明活字版印刷術,促進之後的宗教改革與現代科學,18世紀英國發明蒸汽機,促成之後的工業革命。而21世紀的我們,正處在資訊革命的大時代中,電腦與網路的快速發展,促成搜尋引擎、社群平台、電子商務等服務興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物聯網與人工智慧,在網路基礎上更進一步推動全球產業發展,很可能再次引發新一波的創新與變革。 昇瑋是入世的資料科學家,不僅有傑出的學術研究成果,更能夠融合學術與實務成為經世致用之學。透過本書精彩的內容,可以清楚了解人工智慧對於未來的影響,包含台灣在面對這一波人工智慧浪潮,產業運用AI創新轉型與升級的四大挑戰:人才不足、基礎建設、找對問題與產學鴻溝,以及對於台灣企業、知識工作者及政府單位等不同角色提出因應的建議,說明如何掌握轉型契機及創新成長。 最難得的是,昇瑋懷著引領社會發展、促進產業提升的理想與抱負,2017年在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與孔祥重院士的帶領下,成立了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並擔任執行長,持續為各產業培育了許多AI人才,提升了台灣整體的競爭力。我認為,這也是一位學者能夠為社會付出,獻給這塊土地的最佳禮物。──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陳昇瑋博士《人工智慧在台灣》一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解答普羅大眾對人工智慧的迷思,提供了人工智慧AI實證運用於台灣產業的範例,是應對人工智慧浪潮的最佳淬煉智慧,絕對是台灣近年產業界推動人工智慧化,不能錯過的好書。──英業達集團會長 葉國一 陳執行長以其AI深厚學、經歷與滿腔熱血寫下這本好書,本人誠摰推薦,願讀者能從中獲得啟發,對機器學習尤其是當中的深度學習和第三波人工智慧有基本認識,俾能掌握AI發展契機並完美轉型,強化個人及產業的競爭力。──義隆電子董事長 葉儀皓 人工智慧浪潮再起,將對生活與工作產生巨大影響;本書是了解人工智慧的最佳指南,陳博士深入淺出的介紹,能更全面地了解AI,學會與它共處;當然,這波浪潮,對台灣產業是巨大的挑戰,也是轉變的契機,身為產業人皆無法置身事外。──奇美實業總經理 趙令瑜 「人工智慧」是一個充滿幻想卻又令人戒慎恐懼的名詞。這個近年快速崛起的新興領域,事實上,早在1950 年代就被提出。在學界及實務界歷經二次主要起伏,一度陷入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直到近年 AlphaGo 打敗世界棋王,才確定了人工智慧的成就及其無限的潛力。 正如「人工」(artificial) 一詞,在語意上可正可負、可褒可貶,「人工智慧」也有正反兩面之應用。在學界,「人工智慧」已掀起一陣旋風,動搖了以實驗探索或理論推導為基礎的主流模式,進而引入了以大量數據為基礎的研究、學習模式。以往人類無法觀測或意識到的高階關聯性,便可藉由機器學習而呈現。這些高階關聯性即使在毫無理論根據的狀況下,仍對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或商業策略產生意想不到的助力。特別是實務界,累積多年的龐大數據,過去看似雜而無用的資料,一夕之間成了機器學習的寶庫、業界競爭的利器,甚至可能動搖國本的國安情資。 台灣在此態勢之下,應如何因應?一方面台灣坐擁數十年來製造業累積的經驗資料,卻 困於缺乏立即可用的大量人工智慧尖兵,而不知如何化資料為技術;另一方面人才供需失調,高學歷不易就業,業界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將才;更有甚者,台灣諸多傳統產業及技術成熟產業正面臨生死存亡之爭,急需升級轉向。加上環境惡化的壓力、節能減碳的需求,若不思改變,則後果堪虞。 這本書除介紹人工智慧基本概念,與產業發展的關聯之外,並談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經驗、對政府與白領工作者的建言。我希望藉由此書的發行,能帶給一般社會大眾及年輕學子對此前瞻技術更深入的了解。──中央研究院院長 廖俊智 我個人對人工智慧的了解,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即是來自近期參加陳昇瑋博士的幾次演講。AI及IoT技術即將在未來幾年引導全球產業的重大變革。我認為每位產、學、研人士都必須要對AI更深刻的理解,才能順利迎接這一波AIoT數位轉型大潮流。陳博士的這本書,顯然是有效協助大家了解並運用AI的重要引導。──研華科技董事長 劉克振 毫無疑問的,AI將引領新一波的產業革命,並對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未來人類必須找到與AI並存的方式,善用AI,面對挑戰。 本書陳博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讀者理解人工智慧的精髓,也澄清了許多人對AI的誤解與迷思。關於「AI產業化、產業AI化」,陳博士更有實際輔導台灣產業的經驗。對於有志於導入人工智慧的經理人,與面對AI衝擊的白領工作者,也給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值得一讀。──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明介 新科技、新商業模式百花齊放,掌握快速變化的趨勢並滿足顧客需求,是零售業每天真實面對的挑戰,而精準掌握AI技術應用,則是解題的關鍵之一。本書談技術發展,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談台灣產業困境,鞭辟入裡舉重若輕。想了解台灣產業的下一步?企業如何成功轉型?這本書絕對不該錯過!──全家便利商店會長 潘進丁 向AI的播種者致敬。人工智慧將會是顛覆未來世界的新科技!這是全球的共識。台灣產業界集資成立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成立一年培訓超過3,300位AI人才,今年將再加入4,800位AI工程師及經理人,陳昇瑋博士跳出中研院的學術研究走向民間,他為台灣130萬家中小企業培育AI人才,他同時也是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及玉山金控的科技長。 出身學術研究機構,卻能為全世界未來共同期待的大浪披荊斬棘、作育英才,我對陳博士肅然起敬。我希望台灣AI教育的播種者能為台灣經濟開創新亮點。──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當前科技創新的技術面不斷推陳出新,如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雲端運算、分享經濟、自駕車、區塊鏈及人工智慧等。身為台灣產業的經營層,均應思考這些資訊創新對台灣產業可能帶來的轉變與衝擊。陳昇瑋博士這本《人工智慧在台灣》,適時為台灣產業跨入人工智慧時代,提供了回應。 本書是少數人工智慧專書中提供了AI實際運用於台灣產業的範例,這些實例一方面解決了產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彌補了產學間的鴻溝。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實務建言,做為政府推動產業AI化的參酌。如同書中所說「AI雖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但我認為,這本書除了是讓台灣產業AI化有了「起手式」的參考外,更重要的是,陳昇瑋博士目前是帶著「AI功夫」進入產業界,我很確信這位青年學者,可對台灣產業的AI浪潮產生無比的貢獻。 我推薦這本書給有興趣深入人工智慧的讀者,運用它主動了解人工智慧,進而變為自己的助手,提高產業與作業的效率,不但可以工作得更聰明、更有洞見,如同本書名所揭櫫,成為台灣產業轉型的新一代人才。──國票金控董事長 魏啟林
【推薦序】 很高興陳昇瑋博士將其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研究成果,及與孔祥重院士遍訪台灣十個製造業導入AI應用先導研究案例的觀察結果,撰寫成書。這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AI技術的書,也是一本解構AI迷思的書。不僅是一本企業應用AI實作的書,也是一本轉變企業AI管理思維的書。 2017年下半年在魏啟林董事長的安排下,我跟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博士見了三次面。他告訴我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對製造業的價值。因為他深入淺出的解說,讓我徹底了解人工智慧的價值,決定捐出3,000萬元,協助成立人工智慧學校與財團法人科技生態發...
作者序
【作者序】成為介接學術與產業的跨域者 我從十歲接觸電腦後,莫名地就喜歡程式設計,在課業之外有空檔就學習及撰寫程式。從1994年上大學到2000年研究所畢業,這六年間,從競賽、接案、專欄、授課直到後來以碩士生身分成為業界顧問與講師,並出版《Delphi深度歷險》,分享我個人在程式設計之道上的探索歷程與心得,也為我的程式設計生涯做一個總結。 2006年到2018年,在這12年間,我從一位拿到博士學位兩週後就任職的助理教授,循著升等軌道拿到終身聘書成為正教授後,再成為一個介接學術與產業的跨域者。或許因為個性的緣故,不知不覺成為技術傳教士,每次看到該做但沒有人做的事,就熱切地投身,從事許多似乎不是學者該做的事。這第二本書,是我這一路上的觀察與思考,承載著我對台灣的情感與期待,也讓我更能坦然地面對下一段的挑戰。 從社會的觀點,我是一位跨界者,但只有自已明白,心中從來不存在學術、產業與社會貢獻的界線;對我來說,只有身為知識份子應不應該,值不值得去做的那條線。 這一路上,很熱鬧也很寂寞。我極度幸運,從創立台灣資料科學年會以來,擔心的永遠是場地太小而不是票賣不動;許多朋友們告訴我,只要是我辦的活動,他們完全可以放心支持贊助。我寫的專欄意外地獲得各界的迴響,有時隔太久沒動筆還會有朋友們來「催稿」;同時,太多的演講邀約讓我全台跑遍,行程滿檔,桌上還擺滿愛心喉糖。 有時也感到寂寞,只因跨在學術與產業兩個彼此陌生的世界。以2018年來說,全台擁有博士學位的大專校院專任教師有3.6萬位,這還不計入在中研院、國研院、工研院、中科院等研究單位任職的學者,但願意跨入產業,帶著畢生所學投入社會所需的學者少之又少。 我們不用多,只要有5%,二十分之一的學者跨界,也許就可以在各行各業帶來全新的視角與做法,讓學理與實務的碰撞成為日常,從根本來探求企業的問題及方向,以動態調整來應對市場的質變。 對我的生涯來說,本書是個終點與起點。接下來去哪兒呢?科技所及,帶來劇變及顛覆,但有我能貢獻己力之處,就是我該去的地方。 陳昇瑋 于台北‧南港 2019年5月
【作者序】成為介接學術與產業的跨域者 我從十歲接觸電腦後,莫名地就喜歡程式設計,在課業之外有空檔就學習及撰寫程式。從1994年上大學到2000年研究所畢業,這六年間,從競賽、接案、專欄、授課直到後來以碩士生身分成為業界顧問與講師,並出版《Delphi深度歷險》,分享我個人在程式設計之道上的探索歷程與心得,也為我的程式設計生涯做一個總結。 2006年到2018年,在這12年間,我從一位拿到博士學位兩週後就任職的助理教授,循著升等軌道拿到終身聘書成為正教授後,再成為一個介接學術與產業的跨域者。或許因為個性的緣故,不知不覺...
目錄
作者序 成為介接學術與產業的跨域者 源 起 倍速競爭的紅皇后領地 Part 1 人工智慧 第一章 人工智慧的發展 第二章 機器學習是什麼? 第三章 人工智慧的誤解與迷思 Part 2 人工智慧與產業發展 第四章 人工智慧發展的三個面向 第五章 產業人工智慧化經驗談 第六章 產業人工智慧化的挑戰與建議 Part 3 迎向未來的準備 第七章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第八章 給政府的建言 第九章 給白領工作者的建議 致謝
作者序 成為介接學術與產業的跨域者 源 起 倍速競爭的紅皇后領地 Part 1 人工智慧 第一章 人工智慧的發展 第二章 機器學習是什麼? 第三章 人工智慧的誤解與迷思 Part 2 人工智慧與產業發展 第四章 人工智慧發展的三個面向 第五章 產業人工智慧化經驗談 第六章 產業人工智慧化的挑戰與建議 Part 3 迎向未來的準備 第七章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第八章 給政府的建言 第九章 給白領工作者的建議 致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