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文學主題的演變,某種意義上可以作為認識和掌握百年來中國女性文學軌跡的中心線索。本書以此角度,對中國現代的女性文學加以系統探討。全書描述其主題的內涵及演變,分析和歸納基本特徵,探尋其成就與局限,討論其意義和價值。在此過程中,打破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避免對「女性文學」作過於狹隘的理解;既充分重視秉持自覺的女性視角,致力於表現女性情感和生命體驗的創作,也不菲薄和排斥女作家主動面向廣闊社會現實、具開放色彩的文學實踐,從而包容了女性意識在文學活動中呈現的多樣形態。
作者簡介:
喬以鋼,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出版專著《中國女性的文學世界》、《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史》(合著)、《低吟高歌》、《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的文化探析》等。
章節試閱
中國女性的文學創作活動,曾長期處於農業社會形態和宗法制文化的背景之下,婦女傳統的生存方式給文學創作帶來極大影響。儘管確有一些女子在創作中發出過自己的人生之怨、不平之鳴,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女性的情感願望,但從總體上說,由於婦女喪失了人格上的獨立,困守於家庭和儒教,其創作在內容的審美價值取向、藝術表現的方式、手法乃至具體文學體裁的選擇運用上,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明顯的局限性。就其實質而言,古代婦女文學只能是作為男性文學創作的附庸而存在。在二十世紀的曙光中,富於主體意識的女性文學,在「人的自覺」與「女性的自覺」相碰撞、相融會的基本態勢下成長和發展。它改變了古代婦女文學附屬於父權文化、缺乏女性主體意識、審美情趣單調的狹隘格局,在為時代和社會進步謳歌的同時,以持久地反對封建主義、追求女性解放的獨立品格為人矚目。中國女作家的隊伍逐步壯大,她們的創作所體現的敏銳的生活洞察力和豐富的藝術感覺,所展示的女性經驗和體驗,所表現的女性人格的尊嚴以及多元的藝術審美追求,為整個中國文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女性文學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從屬於這一文學系統,同時又具有自身特點。與西方女性文學不同,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女性文學是在較大規模的社會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的歷史際遇中發生發展起來的。西方進步思潮的推動,「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催發,使之從誕生之日起就同時代和社會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甚至長期從屬於民主的、階級的社會革命運動。這一特點既為中國女性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也給它帶來某些局限。整個二十世紀,女性文學以持久地反對封建主義和追求婦女徹底解放的獨立品格寓居於新文學潮流,與其同體。其主題的發展狀況也大致相似。
在中國,近百年的歷程異常艱難,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的變革空前劇烈,戰爭、災難以及社會動亂,幾乎延續了二十世紀三分之二的歲月。也正是這血與火的鍛造、磨礪,促使中國人民開始全面覺醒,為自由解放而鬥爭。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體現著新的時代特徵,其創造者往往同時也就是舊時代的掘墓人。從世紀初開始,追求社會進步、民族振興的作家懷著理性和良知,面對民族危亡、國家戰亂和民眾苦難,努力使自己的文學創作自覺地同人民事業聯繫起來。他們的創作密切關注社會風雲,植根於社會生活的沃土,貼近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精神。這種傾向客觀上構成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重要特徵,儘管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在二十世紀文學發展進程中,大量作品以蘊含於各種藝術形式中的鮮明的思想內核而格外引人矚目。每當社會生活發生重大變革時,這一特點尤為突出。以文學的形式描繪社會生活,反映群體情緒、個人情感,體現一定的思想傾向和審美價值判斷,成為包括女作家在內的絕大多數中國作家的自覺追求。而從另一角度說,女性文學創作本身,即是構成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傳統的一部分。
將女性文學發展置於這一總體格局中加以考察可以看到,百年女性文學創作所經歷並仍在繼續經歷著的,如同整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一樣,從根本上說,是傳統文學向現代文學的轉型。在這之中,傳統文學主題向現代文學主題的轉換占有重要位置。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尤為鮮明地標示著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較諸舊時代婦女創作所發生的質變。
傳統婦女文學的作者,大致由女皇后妃、女官宮娥、名媛閨秀、娼尼婢妾等階層的女性構成,其作品所包容的生活空間、思維空間以及心理空間一般來說比較狹隘。大多數情況下,她們的創作主題所表現的,主要是婦女在宮牆、閨閣、庭院等狹小圈子之內的個人情感,如離別之恨、遭棄之怨、寡居之悲、相思之情,以及風花雪月引發的種種思緒等。宇宙在女人心中變得狹小,人作為萬物之靈長所可能具有的豐富的社會實踐、深廣的生命意識被扼殺,代之以與身邊生活直接相關的個人情感,文學主題顯示出很強的私人性與封閉性。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並非形成於古代婦女文學的基礎之上,它在社會變革中興起,在揚棄舊有婦女文學傳統的過程中蛻變發展。以世紀初民主革命豪傑、女詩人秋瑾的創作為發端,女性文學活動的本質開始發生深刻變化。秋瑾的人生雖然短暫,其創作在形式上和語言上與新文學也還有明顯距離,但她將女性人格意識的覺醒注入作品,以嶄新的主題內涵顯示出時代風雲對中國知識女性精神素質、情感結構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文學女性的多情善感自此開始包蘊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闊遠的人生境界,其主題指向不再僅囿於個人生活的狹小天地,而是同時輻射到廣闊的社會歷史領域,從而趨向博大、深邃。秋瑾的創作,為中國女性文學創作之思想品格的重建以及傳統婦女文學向現代女性文學的轉換豎起了界石。在她之後,「五四」新文化運動催生的女作家及其後繼者追隨時代,通過自己的文學實績,進一步拓展了女性文學的主題空間,實現了對婦女文學傳統主題的批判與超越,此間她們的表現領域在內宇宙和外宇宙兩方面均得到不斷擴大和深入開掘。這種進展與二十世紀整個文學事業的進程是同一步伐的。
事實上,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很多時候恰恰是女作家的創作率先引導了某一階段文學潮流的轉換或更新。例如現代文學三十年間,「五四」時期冰心創作的「問題小說」,三十年代初期丁玲告別左翼文壇「革命加戀愛」模式的短篇小說《水》以及淞滬戰爭爆發後葛琴反映國民抗戰心聲的小說《總退卻》等,無不得領風氣之先;又如新時期初年舒婷為「人」的生命和女性價值謳歌的朦朧詩,劉真、茹志鵑的「反思小說」,八十年代中葉劉索拉、殘雪等充滿現代意識的「先鋒文學」以及稍後方方、池莉等表現平民日常生活、心理情緒的「新寫實」小說,再到九十年代陳染、林白「私人生活」主題的創作等。儘管這些創作基於複雜的時代、社會和個人原因,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與缺憾,但只要將其置於特定的歷史語境中,就不能不承認女性創作者在文學主題方面所表現出來的開拓精神,所取得的建設性成就。
總之,在近百年間的文學發展進程中,儘管女性文學主要是作為一種文學現象存在而並未構成相對獨立的文學運動,但這並不意味著其間缺乏自己的傳統和創造。應當看到,就女性文學的思想內涵而言,它絕不僅僅是文壇邊緣的一種存在和點綴,而是直接地、富於創造性地參與了二十世紀各個時期中國文學現代精神的鎔鑄和錘鍊。女性文學主題與時代共生,為二十世紀「人」的文學增添了華章。
中國女性的文學創作活動,曾長期處於農業社會形態和宗法制文化的背景之下,婦女傳統的生存方式給文學創作帶來極大影響。儘管確有一些女子在創作中發出過自己的人生之怨、不平之鳴,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女性的情感願望,但從總體上說,由於婦女喪失了人格上的獨立,困守於家庭和儒教,其創作在內容的審美價值取向、藝術表現的方式、手法乃至具體文學體裁的選擇運用上,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明顯的局限性。就其實質而言,古代婦女文學只能是作為男性文學創作的附庸而存在。在二十世紀的曙光中,富於主體意識的女性文學,在「人的自覺」與「女性的自...
作者序
前言
本書是作者承擔的天津市「九五」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主題研究」的結項成果。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綿延數千載,而「女性文學」浮出地表不過百年。雖然婦女創作自古有之,但真正意義上的女性文學得以誕生和發展,無疑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幸事。對於「女性文學」,人們的理解不盡相同,大體而言,它指的是以女性為審美創造主體,蘊含一定的女性意識,並以語言藝術的形式反映社會生活和人類情感,特別是女性生活女性心靈的文學創作。其中,揭示女性個人和群體的命運,表現女性人生的深切體驗,展示女性精神世界的追求,占有十分重要而醒目的位置。在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女性文學以多彩的音符譜寫出動人的樂章,奏響了迥異於舊時代的文學旋律。
中國女性文學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近百年間,一代又一代女性文學建設者以滿腔心血注入文學,經歷了屬於歷史的曲折,也遭逢了女性特有的磨難,終於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迎來了女性文學發展的春天。伴隨這一艱難的歷史進程,女性文學從思想內涵到藝術表現形式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女性文學主題作為其創作的主旋律,有時宛轉悠揚,有時激越高亢,也有時抑鬱低徊。
文學主題既是文學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自身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其發生發展演變過程以及構建狀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體系。這是本課題由此角度切入的客觀基礎。我們認為,女性文學主題的演變軌跡,某種意義上可以成為認識中國女性文學近百年來發展歷程的一個中心線索。本書力求在堅持歷史─審美批評的同時,從研究對象的實際出發,借鑑和運用女性主義理論以及多種研究方法,發現、描述、分析和歸納中國女性文學主題的流變歷程,探討其價值和意義,揭示其成就與局限;在此過程中,我們力求打破傳統的二元對立的思維定勢,避免對「女性文學」做過於狹隘的理解;既充分重視自覺保持女性視角、表現女性思維方式、情感特徵和女性生命體驗的女性創作,也不菲薄和排斥部分女作家超越對女性本體問題的揭示、主動面向廣闊社會現實的具開放色彩的創作,從而包容女性意識在文學中的不同表現形態。總之,通過我們的努力,希望能夠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對中國女性文學主題加以比較系統地把握。
在本專案研究工作進行過程中,由喬以鋼確定全書總體框架、基本思路及各章重點,指導幾位研究生參與初稿撰寫。他們參撰的具體分工是:王爽,第二章;張洪偉,第三章;陳千里,第四章;洪武奇,第五章;李娜,第六章。各部分內容初步成形後,經反覆修改,由專案負責人完成全書定稿工作。
我們衷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從一個特定側面展示中國女性文學的勃勃生機,有助於女性文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前言
本書是作者承擔的天津市「九五」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主題研究」的結項成果。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綿延數千載,而「女性文學」浮出地表不過百年。雖然婦女創作自古有之,但真正意義上的女性文學得以誕生和發展,無疑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幸事。對於「女性文學」,人們的理解不盡相同,大體而言,它指的是以女性為審美創造主體,蘊含一定的女性意識,並以語言藝術的形式反映社會生活和人類情感,特別是女性生活女性心靈的文學創作。其中,揭示女性個人和群體的命運,表現女性人生的深切體驗,展示女性精神世界的追...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傳統婦女文學向現代女性文學的轉型
第二節 中國女性文學主題的精神指向
第三節 女性意識與女性文學內在意蘊的關聯
第二章 奏響女性青春的序曲――「五四」女性創作主題的質變
第一節 女性文學誕生的思想文化語境和歷史土壤
第二節 對傳統婦女創作的批判與超越
第三節 「五四」女性文學的婚戀主題
第四節 「五四」女作家對女性命運的探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時代回聲與性別探索――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學實踐
第一節 民族關懷:為了中華的獨立與尊嚴
第二節 性別批判:文化夾縫中的性別抗爭
第三節 人性剖析:「醜陋國民性」的深入挖掘
第四節 生命探索:內在心靈世界的追尋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女性創作與「準女性主題」――「十七年」的單一調式
第一節 「十七年」與女性文學
第二節 女作家筆下的「準女性主題」
第三節 女性筆致的自然流露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女性文學的多重音響――中國女性現代精神的高揚
第一節 新時期女性文學的演進
第二節 九十年代的歷史寓言
第三節 女性文本中的日常敘事
第四節 女性寫作與女性神話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海峽彼岸的華麗樂章――色彩紛呈的臺灣女性文學
第一節 臺灣女性文學發展概貌
第二節 當代女性文學主題新景觀
第三節 九十年代臺灣女性小說發展特徵
第四節 女性主義與「後現代」的共舞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傳統婦女文學向現代女性文學的轉型
第二節 中國女性文學主題的精神指向
第三節 女性意識與女性文學內在意蘊的關聯
第二章 奏響女性青春的序曲――「五四」女性創作主題的質變
第一節 女性文學誕生的思想文化語境和歷史土壤
第二節 對傳統婦女創作的批判與超越
第三節 「五四」女性文學的婚戀主題
第四節 「五四」女作家對女性命運的探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時代回聲與性別探索――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學實踐
第一節 民族關懷:為了中華的獨立與尊嚴
第二節 性別批判:文化夾縫中的性別...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