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對健檢中心.選對項目
◎ 全台灣各級醫院都在拚健檢,拚設備、拚裝潢、也拚服務,擁有最先進儀器的健檢中心一定好嗎?項目愈多一定愈划算嗎?
◎ 康健》請教專家破解最常見的迷思與問題,助你花對錢,做有效的健檢。
內容搶先看:
◎ 如何選擇有品質的健檢?
◎ Q幾歲開始需要做健康檢查?
愈來愈多人願意花錢做健康檢查,各大醫院和民間健診中心也看準這個市場,推出各式各樣的健檢套餐。然而到底幾歲開始定期做健檢最好?
台大醫院內科教授張天鈞表示,接受健康檢查的人,理論上應該是身體沒什麼異狀,只是為了發現潛在的病變,如高血脂或糖尿病,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張天鈞特別強調,若已經感覺身體某個部份不舒服,應該直接去看相關科別的醫生,而不是做全身健康檢查。因為健檢只是一種篩檢,在有限的一天或兩天找出病變,因此,雖然檢查科目多,但不會檢查得太深入。
醫生多建議一般人應該從40歲開始有固定的健康檢查,因為人的荷爾蒙在35歲到達頂峰,之後開始走下坡,張天鈞比喻,「40歲以前是人去找病,40歲以後是病去找人。」
因此,專家建議,30歲以前的人若是想做健康檢查,每3年一次就足夠。30?45歲的人,每2年檢查一次。45歲以上的人,每年應該檢查一次。
至於該做哪些檢查呢?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呂至剛建議,30歲以上最基本要做一日的標準健檢套餐,檢查有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肝功能及腸胃道的問題。
若有其他特殊家族病史或個人病史,再視情況加做檢查。
◎ Q如何選擇有品質的健檢中心?
健康檢查在社會大眾「預防重於治療」觀念日益普及之下,成為近年最火紅的醫療產業之一。
加上健保緊縮,全台灣的醫院為了補貼收入,全力拚健檢。從北到南,由醫學中心帶頭,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到診所都極力行銷健檢,因為每賺一元是一元的自費健檢是醫療市場的藍海策略,「健檢是健保逼出來的,」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呂志剛坦白地說。
健檢中心的競爭相當激烈,像拚軍備般的拚設備、拚裝潢,也拚服務。
台灣健檢創下世界奇蹟,就是將健檢儀器當軍備大戰一樣開打。
國際上大多用來臨床診斷與分期的PET(正子造影)、MRI(核磁共振)、PET/CT(正子電腦斷層)、立體動態電子束掃瞄儀(EBT)、高速多層次電腦斷層攝影(MSCT,CT64)、超高磁場磁振造影(ultra high-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高科技儀器,都被台灣用在健康的人身上。
因為健檢服務的是健康人,許多健檢單位也強調「七星級」服務。秀傳醫院彰濱院區的高階健檢,不僅在網站上開闢專用的Skype與專人直接對談,高階健檢樓層的護士更是精挑細選,「比照空姐級,」營運中心高專朱玉珊說,他們更委託華航訓練服務,護士微笑只能露出8顆牙齒。
北部一家醫學中心的健檢部門也精挑美女級接待人員與護士,「要讓客戶看到她們的容貌、微笑就自動把抱怨融化掉,」一位醫生透露。
好的設備及服務固然重要,但是有品質的健康檢查,還包含專業的醫療面。
只是在台灣,沒有評鑑或認證健檢中心的制度,民眾很難判斷品質優劣。
◎ 到底如何聰明選擇健檢中心,個人、企業都有功課要做!
《個人篇》
首先,「多打聽,找口碑好、有信譽的健檢中心,」多位健檢中心主任建議。
除了多多聽取別人的經驗,也要用點心,靠自己明察暗訪:
■ 服務人員詳細地解說檢查項目
好的健檢中心服務人員應該評估顧客的個人病史、家族病史、生活型態後再給予建議,「而不是一直推銷、一味叫你增加項目,」台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經理簡珮莉提醒。
有些健檢單位會先給顧客填寫問卷,再由專人致電全盤了解對方的健康情形,然後提供適切的選擇項目,「這就是客製化,為客人量身訂做,」國泰醫院健康管理組組長曾曉琦表示。
■ 由專業醫師做檢查、判讀
「穿著白袍的就是醫師嗎?」一家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透露,有些健檢中心是用醫技士,而非醫師來做超音波掃瞄,他們會不會判讀,健檢民眾無從分辨。
聯安健檢診所副院長曾碧娟說,至少要有豐富的訓練和經驗的主治級以上專科醫師,「技巧熟練,判讀專業。」
■ 好的綜合性解說
哈佛健診中心執行長王欽堂表示,一個好的健檢單位在做完檢查之後,還應該由醫生做一個綜合性的解說,而不只有逐項式的報告。例如「三酸甘油酯偏高」是什麼意思?不是只有數字的告知,而是由醫生針對個人性別、年齡和胖瘦,及其他身體狀況做解說或建議。
■ 空間規劃舒適
做檢查是否有獨立的空間,而不是只有簡單的區隔,例如只拉上簾子,簾後的人會清楚聽到檢查過程的對話,令人尷尬。
■ 有品質的實驗室
檢查結果最怕判讀錯誤,王欽堂建議選擇健檢中心時,就要考慮實驗室品質,例如是否有美國臨床病理學會(CAP)或台灣的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以及醫檢師素質,包含是否有專業執照、定期訓練課程及考試等等。
■ 完整的後續追蹤服務
健康檢查結束後,是健康管理的開始,美兆集團總裁曹純鏗強調。例如做完檢查後是否會打電話給來做健檢的人,確認是否了解健檢數據,有沒有後續追蹤,並且給予飲食養生、運動處方等全套生活健康管理。
《企業篇》
員工健檢已佔台灣整體健檢市場的一半,和10年前都是個人來健檢大不相同,聯安健檢診所副院長曾碧娟指出。
但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調查勞工健檢品質,實地訪視發現,部份健檢醫院委託外面的檢驗室做檢驗,但委外單位並沒有通過衛生署的評鑑。而且,醫院委外的實驗室巡迴健檢回來的檢體採取、運送作業流程不當,「檢體沒有冷藏,溶血溶成一片,」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副所長陳秋蓉形容。
有些雇主為避免延誤生產、節省工時,會採用醫院派來附有健檢儀器的健檢車來巡迴健檢,但檢查量過大,一向是造成健檢品質低落的原因,巡迴健檢的檢查量是到院健檢的1.8?2倍,「有的醫生、護士一做兩天兩夜,昏天暗地,」陳秋蓉說,這樣情況下,會有什麼樣的品質,不言可喻。
如何保障企業員工的健檢品質?
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或福委會在選擇員工健檢時,應先選擇由勞委會與衛生署會同指定的合格健檢醫院(intra.cla.gov.tw/webcla/insman.nsf)。
至於檢查項目的選擇方面,基於公司預算及方便性的考量,檢查項目很難達到符合每個員工的需求,但可以視員工的工作屬性或年齡層特別加強某些檢查,萬芳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林英欽舉例:客服人員或常在吵雜環境下工作的人不可少掉聽力檢查;員工年齡層若偏高,應特別重視三高、腸胃道疾病的篩檢。
接下來,也應該親自參訪健檢單位,挑選適合的健檢中心:
■ 觀察整潔、流程流暢度,並且請對方出示衛生署檢驗合格的醫療器材,及儀器校正、維護的證明文件。
■ 要求健檢單位出示檢驗部門是否通過國內、外醫學實驗室認證,仔細確認此認證是否每年更新、認證的項目是健檢的項目。
◎ 如果企業選擇由健檢中心派人到公司的檢查,請要求健檢單位提出巡迴健檢檢體採集、保存、運送、回院的標準作業流程及品管紀錄。
◎ 健檢後,福委會或人力資源部還有一個任務,健檢效益會更大。那就是統計並分析健檢結果,了解同仁的問題、趨勢,及各部門差異,催促檢查異常的同仁後續檢查,安排必要的健康促進活動,才是把錢花在刀口上。
要管理健檢結果,把健檢結果束之高閣,等於沒有做健檢。
優惠價: 9 折, NT$ 89 NT$ 99
本商品已絕版
找對健檢中心.選對項目
◎ 全台灣各級醫院都在拚健檢,拚設備、拚裝潢、也拚服務,擁有最先進儀器的健檢中心一定好嗎?項目愈多一定愈划算嗎?
◎ 康健》請教專家破解最常見的迷思與問題,助你花對錢,做有效的健檢。
內容搶先看:
◎ 如何選擇有品質的健檢?
◎ Q幾歲開始需要做健康檢查?
愈來愈多人願意花錢做健康檢查,各大醫院和民間健診中心也看準這個市場,推出各式各樣的健檢套餐。然而到底幾歲開始定期做健檢最好?
台大醫院內科教授張天鈞表示,接受健康檢查的人,理論上應該是身體沒什麼異狀,只是為了發現潛在的病變,如高血脂或糖尿病,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張天鈞特別強調,若已經感覺身體某個部份不舒服,應該直接去看相關科別的醫生,而不是做全身健康檢查。因為健檢只是一種篩檢,在有限的一天或兩天找出病變,因此,雖然檢查科目多,但不會檢查得太深入。
醫生多建議一般人應該從40歲開始有固定的健康檢查,因為人的荷爾蒙在35歲到達頂峰,之後開始走下坡,張天鈞比喻,「40歲以前是人去找病,40歲以後是病去找人。」
因此,專家建議,30歲以前的人若是想做健康檢查,每3年一次就足夠。30?45歲的人,每2年檢查一次。45歲以上的人,每年應該檢查一次。
至於該做哪些檢查呢?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呂至剛建議,30歲以上最基本要做一日的標準健檢套餐,檢查有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肝功能及腸胃道的問題。
若有其他特殊家族病史或個人病史,再視情況加做檢查。
◎ Q如何選擇有品質的健檢中心?
健康檢查在社會大眾「預防重於治療」觀念日益普及之下,成為近年最火紅的醫療產業之一。
加上健保緊縮,全台灣的醫院為了補貼收入,全力拚健檢。從北到南,由醫學中心帶頭,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到診所都極力行銷健檢,因為每賺一元是一元的自費健檢是醫療市場的藍海策略,「健檢是健保逼出來的,」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呂志剛坦白地說。
健檢中心的競爭相當激烈,像拚軍備般的拚設備、拚裝潢,也拚服務。
台灣健檢創下世界奇蹟,就是將健檢儀器當軍備大戰一樣開打。
國際上大多用來臨床診斷與分期的PET(正子造影)、MRI(核磁共振)、PET/CT(正子電腦斷層)、立體動態電子束掃瞄儀(EBT)、高速多層次電腦斷層攝影(MSCT,CT64)、超高磁場磁振造影(ultra high-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高科技儀器,都被台灣用在健康的人身上。
因為健檢服務的是健康人,許多健檢單位也強調「七星級」服務。秀傳醫院彰濱院區的高階健檢,不僅在網站上開闢專用的Skype與專人直接對談,高階健檢樓層的護士更是精挑細選,「比照空姐級,」營運中心高專朱玉珊說,他們更委託華航訓練服務,護士微笑只能露出8顆牙齒。
北部一家醫學中心的健檢部門也精挑美女級接待人員與護士,「要讓客戶看到她們的容貌、微笑就自動把抱怨融化掉,」一位醫生透露。
好的設備及服務固然重要,但是有品質的健康檢查,還包含專業的醫療面。
只是在台灣,沒有評鑑或認證健檢中心的制度,民眾很難判斷品質優劣。
◎ 到底如何聰明選擇健檢中心,個人、企業都有功課要做!
《個人篇》
首先,「多打聽,找口碑好、有信譽的健檢中心,」多位健檢中心主任建議。
除了多多聽取別人的經驗,也要用點心,靠自己明察暗訪:
■ 服務人員詳細地解說檢查項目
好的健檢中心服務人員應該評估顧客的個人病史、家族病史、生活型態後再給予建議,「而不是一直推銷、一味叫你增加項目,」台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經理簡珮莉提醒。
有些健檢單位會先給顧客填寫問卷,再由專人致電全盤了解對方的健康情形,然後提供適切的選擇項目,「這就是客製化,為客人量身訂做,」國泰醫院健康管理組組長曾曉琦表示。
■ 由專業醫師做檢查、判讀
「穿著白袍的就是醫師嗎?」一家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透露,有些健檢中心是用醫技士,而非醫師來做超音波掃瞄,他們會不會判讀,健檢民眾無從分辨。
聯安健檢診所副院長曾碧娟說,至少要有豐富的訓練和經驗的主治級以上專科醫師,「技巧熟練,判讀專業。」
■ 好的綜合性解說
哈佛健診中心執行長王欽堂表示,一個好的健檢單位在做完檢查之後,還應該由醫生做一個綜合性的解說,而不只有逐項式的報告。例如「三酸甘油酯偏高」是什麼意思?不是只有數字的告知,而是由醫生針對個人性別、年齡和胖瘦,及其他身體狀況做解說或建議。
■ 空間規劃舒適
做檢查是否有獨立的空間,而不是只有簡單的區隔,例如只拉上簾子,簾後的人會清楚聽到檢查過程的對話,令人尷尬。
■ 有品質的實驗室
檢查結果最怕判讀錯誤,王欽堂建議選擇健檢中心時,就要考慮實驗室品質,例如是否有美國臨床病理學會(CAP)或台灣的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以及醫檢師素質,包含是否有專業執照、定期訓練課程及考試等等。
■ 完整的後續追蹤服務
健康檢查結束後,是健康管理的開始,美兆集團總裁曹純鏗強調。例如做完檢查後是否會打電話給來做健檢的人,確認是否了解健檢數據,有沒有後續追蹤,並且給予飲食養生、運動處方等全套生活健康管理。
《企業篇》
員工健檢已佔台灣整體健檢市場的一半,和10年前都是個人來健檢大不相同,聯安健檢診所副院長曾碧娟指出。
但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調查勞工健檢品質,實地訪視發現,部份健檢醫院委託外面的檢驗室做檢驗,但委外單位並沒有通過衛生署的評鑑。而且,醫院委外的實驗室巡迴健檢回來的檢體採取、運送作業流程不當,「檢體沒有冷藏,溶血溶成一片,」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副所長陳秋蓉形容。
有些雇主為避免延誤生產、節省工時,會採用醫院派來附有健檢儀器的健檢車來巡迴健檢,但檢查量過大,一向是造成健檢品質低落的原因,巡迴健檢的檢查量是到院健檢的1.8?2倍,「有的醫生、護士一做兩天兩夜,昏天暗地,」陳秋蓉說,這樣情況下,會有什麼樣的品質,不言可喻。
如何保障企業員工的健檢品質?
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或福委會在選擇員工健檢時,應先選擇由勞委會與衛生署會同指定的合格健檢醫院(intra.cla.gov.tw/webcla/insman.nsf)。
至於檢查項目的選擇方面,基於公司預算及方便性的考量,檢查項目很難達到符合每個員工的需求,但可以視員工的工作屬性或年齡層特別加強某些檢查,萬芳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林英欽舉例:客服人員或常在吵雜環境下工作的人不可少掉聽力檢查;員工年齡層若偏高,應特別重視三高、腸胃道疾病的篩檢。
接下來,也應該親自參訪健檢單位,挑選適合的健檢中心:
■ 觀察整潔、流程流暢度,並且請對方出示衛生署檢驗合格的醫療器材,及儀器校正、維護的證明文件。
■ 要求健檢單位出示檢驗部門是否通過國內、外醫學實驗室認證,仔細確認此認證是否每年更新、認證的項目是健檢的項目。
◎ 如果企業選擇由健檢中心派人到公司的檢查,請要求健檢單位提出巡迴健檢檢體採集、保存、運送、回院的標準作業流程及品管紀錄。
◎ 健檢後,福委會或人力資源部還有一個任務,健檢效益會更大。那就是統計並分析健檢結果,了解同仁的問題、趨勢,及各部門差異,催促檢查異常的同仁後續檢查,安排必要的健康促進活動,才是把錢花在刀口上。
要管理健檢結果,把健檢結果束之高閣,等於沒有做健檢。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