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黃金時代是在我們前面,不在我們背後!
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剛剛結束,這次臺灣的成績表現讓所有國民驚豔,在電視上看轉播時,隱隱察覺運動員有種不一樣的神情與態度。得到獎牌的臺灣選手在接受訪問時,不約而同都說出共同的心聲:放手和世界一流的選手競爭!「與國際競爭」在這場運動會上是分分秒秒上演的真實故事,這也是臺灣目前真實處境的縮影。
這群運動員長期操練心理質素、體能條件和知識技能,才能達到今日得以與世界一流運動員一較高下的水準。仔細思考這幾個精進面向,正與現在素養教育所強調的「知識」、「技能」加「態度」的內涵一致。
現在調整為108學年度上路的課綱,其總綱對「核心素養」的說明如下: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然而,當社會關注並討論課綱的新內涵時,我們卻忽略了民國102年教育部所公布一份重要的研究「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這份臺灣未來10年人力養成研究,邀請跨產、官、學、研界共22位委員參與,計畫中透過策略研擬與多項計畫,期許未來10年人才能具備未來人才的關鍵能力,強化國家國際競爭力。未來人才需要的能力有下列6項關鍵能力:
一、「全球移動力」:係具語文能力、國際與多元文化視野及經營世界膽識之能力。
二¬、「就業力」:係具學以致用、即可就業及解決問題之能力。
三、「創新力」:係具獨特、原創、可開發新領域及新機會之能力。
四、「跨域力」:係具跨專業、多重領域的溝通、分析及綜合評斷之能力。
五、「資訊力」:係具使用資訊工具、掌握資訊及行動學習之能力。
六、「公民力」:係具自我負責、尊重差異、主動參與社會及增進公眾利益之能力。
教育改革的目標,並非變動多年社會習慣的教學體系,而是希望賦予我們下一代符合未來需要的生存與競爭能力。從這次奪牌選手的表現,可以看到國際標準的訓練與國際賽經驗,為選手創造超越性的進步,教育也是相同的道理,未來面對的是迫切的國際競爭,讓學生具備國際指標的能力,是必然且重要的事。
再回到課綱總綱談到「核心素養」關於學習,強調: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這觀點讓我想到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也是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約翰.杜威(John Dewey)。杜威認為,優良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因此要提供確保學生成長或充分生活的條件。同時,教學要能喚起學生的思維,而思維就是明智而有覺察的學習方法。從他的觀點來看,如果沒有思維,就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經驗,因此,學校需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維的經驗和情境,這點又與課綱中談到「核心素養」在教學上的觀點相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以素養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是把學習視為一個思維過程,藉用約翰.杜威先生將這歷程具體分成「思維五步」5個步驟來看:
一、學習是疑難的情境;
二、學習是確定疑難的所在;
三、學習是提出解決疑難的各種假設;
四、學習是對這些假設進行推斷;
五、學習是驗證或修改假設。
這些步驟的順序並不是固定的。由「思維五步」出發,杜威認為教學過程也相應的分成5個步驟:
一、提供學生一個與現在的社會生活經驗相聯繫的情境;
二、使學生有準備去應付在情境中產生的問題;
三、讓學生產生對解決問題的思考和假設;
四、請學生自己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加以整理和排列;
五、學生通過應用來檢驗這些假設防。
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機會學到創造知識以應付需求的方法。這結果一如課綱對學生能力素養的目標,成為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終生學習者。
杜威博士不僅對美國及世界教育思想與實踐,有深遠的影響及無與倫比的貢獻。20世紀初,杜威東遊在日本演講的契機,杜威在哥倫比亞大學的門生胡適先生與多位學者,代表5個民間學術社團邀請杜威到中國進行演講,1919年杜威應邀抵達上海。
杜威在中國各地講學期間,一直由胡適等人擔任翻譯,使得民主和自由的思想在中國更為廣泛傳播。在此期間,新文化運動正熱烈展開,「德先生」與「賽先生」分別影響當時年輕世代的知識份子,追求法律平等、人權倫理的獨立和思想自由和科學的研究精神,以理性尋求真理。反對迷信和盲從附和,成為新文化的兩面大旗,而文言、白話之間保守與進步的論戰也捉對廝殺。杜威夫婦對此真實而巨大的文化改革運動有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們在中國一再停留,最終在中國待了兩年多的時間。
讀到這段歷史,再看近日文言、白話之爭,時間似乎回到百年前新文化運動的情境。在臺灣,民主與自由是我們社會的基礎,它不只是一種政治制度與社會形態,更需要實踐在人民思想與行為的高度和素養上。這波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改革內涵上,似乎隱隱呼應了百年前未竟的新文化運動。
讀著杜威的著作,一併在網路上搜索相關的資料,閱讀的過程有許多在論述中觸動我內心情感的話語,我分享其中3句給各位讀者,這3句話像是杜威先生在遙遠的彼時,對當前教育改革推動者的呼喚,他說:
「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能夠繼續教育自己。」
「如果他不能規劃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麼;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確答案,百分之百正確,他還是學不到什麼。」
「支配想像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黃金時代是在我們前面,不是在我們背後。」
總編輯 黃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