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關於本集
發行人・主編 姚銘偉
只有一名編輯(就是在下我)、製作團隊可能是全台最小,卻懷有遠大理想的《薰風》,在跌跌撞撞之中,以及各位讀者的支持下總算走過第一個年頭。作為一本矢志揭露台日歷史淵源的刊物,在二〇一七年介紹過高雄與台北之後,當然不能無視府城台南的存在。
在日本時代享有「南國名都」美名的台南,集結了台灣傳統閩式、日本引進之和式與歐式等建築之美,加上荷蘭、明鄭、清國時代留下的遺跡名勝,讓「台灣西畫之父」石川欽一郎也為之讚嘆,稱台南為「台灣的羅馬」;只要步出車站,迎面而來的巨大榕樹與鳳凰木大道,便會使人們感受到古都的優雅氣質。只可惜這一切早已成為幻影,唯有本集收錄的老照片可供追憶。
所幸,近年來台南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有目共睹,舉凡林百貨、愛國婦人館、地方法院,以及正在加緊趕工的合同廳舍等,都讓這座四百年古都成為南台灣觀光的首選之地,就連日本知名的《BRUTUS》雜誌也以台南的日常街景為封面,在台灣引發廣泛的討論。而在上述這些日本時代的建築遺產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台灣史上第二家,開幕時間僅次於台北市菊元百貨的林百貨。二〇一四年重新開幕時,創辦人林方一,以及設計者梅澤捨次郎的後人都專程來台躬逢其盛,讓人深刻體會到一座歷史建築串連起的強大羈絆。
除了經典建築之外,台南的大正公園,也就是現在的湯德章紀念公園竟然發生過挖金塊而產生糾紛的鄉野奇譚,真是「府城感」十足的庶民生活百態。此外,除了和去年各集同樣精彩的專欄之外,二〇一八年起,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長年在部落格撰文介紹、考證日本時代城市地景的林俊昇(林小昇),展開名為「流轉的日產」的全新專欄,帶領讀者追蹤日本人離開台灣後留下的產業,如何層層轉手,最終成為今日的樣貌。
偶而會聽到有人說「台南是台灣的京都」,就連政治人物也將其作為競選口號。讀完本集後,希望有更多的台灣人能打從內心驕傲地說出,「台南就是台灣的台南」。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關於本集
發行人・主編 姚銘偉
只有一名編輯(就是在下我)、製作團隊可能是全台最小,卻懷有遠大理想的《薰風》,在跌跌撞撞之中,以及各位讀者的支持下總算走過第一個年頭。作為一本矢志揭露台日歷史淵源的刊物,在二〇一七年介紹過高雄與台北之後,當然不能無視府城台南的存在。
在日本時代享有「南國名都」美名的台南,集結了台灣傳統閩式、日本引進之和式與歐式等建築之美,加上荷蘭、明鄭、清國時代留下的遺跡名勝,讓「台灣西畫之父」石川欽一郎也為之讚嘆,稱台南為「台灣的羅馬」;只要步出車站,迎面...
目錄
● 【關於本集】(姚銘偉)
● 【太陽畫給月亮的情書】TAINAN(奈美)
時事
● 【野百合と桜】「教育勅語」を知っているか?(丹羽文生)
● 【東京Business発信】勞動改革(余承儒)
特集
● 台南是台灣的京都?(蔡亦竹)
● 日治臺南的入口意象—三井物產臺南支店(王子碩)
● 林百貨—歷史文化情懷的力量與界限(蔡龍保)
● 毛斷府城—台南的現代化歷程(黃建龍)
● 高島愛生堂—消失的台南幻影(陳秀琍)
● 古都的博物館今昔(陳坤毅)
● 大正公園挖金夢(陳秀琍)
● 森山松之助與臺南郵便局(凌宗魁)
● 重返皇太子行啟之路—陳俊安專訪(姚銘偉)
專欄
● 【洛東抄】諸神的角力—源起神話的相撲(蔡亦竹)
● 【讀・日劇】從剝讀真相的層次中,完成救贖與前行?(陳奕齊)
● 【台島拾歲】百年前的城市綠廊—淺談日治台灣行道樹(陳坤毅)
● 【日本宴会論】「侘びの発見」—茶事妙境(後篇)(太田宗達)
● 【日本語教師の独り言】台湾=台北でいいですか?(梅澤弘樹)
● 【京都花街漫遊】花街—「もてなしの市街」は団子から(太田宗達)
● 【長物誌】簡潔純粹的日本機械工藝—Mamiya Six(楊格)
● 【今天午餐吃什麼?】国際結婚(Lulu EYE)
● 【台日美術漫步】鄉原古統的マグヌム・オプス(陳譽仁)
● 【流轉的日產】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林俊昇)
● 【特稿】臺灣古蹟修護的現今(高淳嘉)
【書籍推薦】想在這裡完成有趣的事—逆勢而為的日本最小書店(貓三小姐)
● 【關於本集】(姚銘偉)
● 【太陽畫給月亮的情書】TAINAN(奈美)
時事
● 【野百合と桜】「教育勅語」を知っているか?(丹羽文生)
● 【東京Business発信】勞動改革(余承儒)
特集
● 台南是台灣的京都?(蔡亦竹)
● 日治臺南的入口意象—三井物產臺南支店(王子碩)
● 林百貨—歷史文化情懷的力量與界限(蔡龍保)
● 毛斷府城—台南的現代化歷程(黃建龍)
● 高島愛生堂—消失的台南幻影(陳秀琍)
● 古都的博物館今昔(陳坤毅)
● 大正公園挖金夢(陳秀琍)
● 森山松之助與臺南郵便局(凌宗魁)
● 重返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