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演疫時代」導言|
疫病雖然也是一種災難,但兩者仍有所不同;後者的發生時間止於當下,如地震、颱風,前者的發 生時間則總是延向無法預知的時間刻度,如卡繆《瘟疫》的一段話:「啊!如果只是地震就好了!那是一場大恐慌,然後就完了!你可以計算死的人和活的人,就此結束。可是現在你看看這混蛋的瘟疫──就是那些沒有感染的人也什麼東西都不能想。」
無法預知的時間刻度,意味疫病總會引發人反身的複雜心理變化,《瘟疫》便非常縝密地揭開人在疫病社會中逐步遭遇到的恐懼、焦慮、貧窮⋯⋯於是,小說成了人們「自願」隔離時的讀物,也是人們觀察當前的鏡像。疫病即時代的病體。本期專題,則希望捕捉展演中的疫病,不只在劇場,也在日常裡。
作者簡介:
《劇場.閱讀》季刊創刊於2007年,為澳 門現時唯一且發行最久的劇場期刊,十年來立足澳門,連結世界華語地區的劇場發展。 2018年起從免費派發轉型為公開銷售,探訪澳台港三地劇場文化的共同議題,展開劇場與社會的跨界思考,並增加分別以創作、記錄、閱讀等不同面向,邀請各地劇場工作者、 評論人撰寫每期專欄,一起「思考劇場.閱讀時代」。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演疫日常
「取消」,大概會成為今年全球劇場的一個關鍵詞。這個連命名都充滿爭議、政治性的疫症,閉幕比揭幕更難以預計,加上網絡媒體穿透了地域、時空,每秒更新著我們對當下與未來的認知,我們眼前所見,感官、身體所經驗的事實,也變得充滿不確定感,連每日相見的鄰居,也因為彼此戴上口罩而需要再三確認才能辨識。這種不確定感也必然影響著我們對生活的記錄,對當下劇場的書寫。劇場人每晚分享訊息、熱切討論今天網上開放出來的舊演出檔案、新的戲碼,盡量抑壓停演與停工,隔離與空閒所帶來的焦慮感,尤其以過勞為生活指標的劇場行業,突然的「缺席」,原本隱而不宣的,從經濟到生涯想像的不確定感被逼著面對。
而作為以描述劇場為己任的季刊,編輯室在不確定感中開展著這一期的構思、想像,一再因形勢的多變而停步與推翻,起初以為季刊出版之日是回顧,沒想到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了新的情節,我們還沒離開,以至可能已離不開了。
十九世紀澳門的鼠疫高峰期過後成了風土病,十幾二十年都有人死,也因此開啟了澳門政府的公共衞生政策,影響了城市規劃、社區的佈局。至少我每晚回家的路上整整齊齊的街道與樓房,正是在鼠疫後一場大清拆之後重建的。而據說當時最高風險的人原來是福隆新街的妓女,她們有些是從香港過來工作的,她們回港時,澳門政府還會有通報名單,讓香港政府知道她們的身世。
可不可說,疫症的不確定感也賦予了權力更多的合法性,外化了規管比自由可貴的潛意識,隔離比親密更凸顯時代精神?正如郭亮廷在〈隔離的景觀──疫病期間重讀Artaud〉所說,瘟疫不是隱喻,而是日常。如果這場瘟疫真的落戶人間,成為風土病,而劇場在這種新的日常下,會如何演現它的想像與反思?(文:莫兆忠)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者的話:演疫日常
「取消」,大概會成為今年全球劇場的一個關鍵詞。這個連命名都充滿爭議、政治性的疫症,閉幕比揭幕更難以預計,加上網絡媒體穿透了地域、時空,每秒更新著我們對當下與未來的認知,我們眼前所見,感官、身體所經驗的事實,也變得充滿不確定感,連每日相見的鄰居,也因為彼此戴上口罩而需要再三確認才能辨識。這種不確定感也必然影響著我們對生活的記錄,對當下劇場的書寫。劇場人每晚分享訊息、熱切討論今天網上開放出來的舊演出檔案、新的戲碼,盡量抑壓停演與停工,隔離與空閒所帶來的焦慮感,...
目錄
編輯台
演疫日常/文:莫兆忠
檔案室
樂生院 — — 隔離與歧視下的烏托邦/文:楊禮榕
專題:演疫時代
隔離的景觀 — — 疫病期間重讀Artaud/文:郭亮廷
交纏在疾病、光影與劇場的現場之間 — — 探討《病理誌》的美學與醫學/文:張潔盈、陳一云@Drama Collaboratory
不可見的視界:從「解剖學劇場」到「顯微鏡」/文:李立鈞
觀察:疫境下的劇場生態
合約之約 — — 劇場人談權益與人情/文:卓早言
劇場產業正常化的契機/與談人:楊淑雯、張寶慧、李孟融
讀書
從《盲目》到《盲流感》/文:潘璧雲
人間氣象
之光/圖、文:許斌
專欄
〔劇情周邊〕駐場實景演出計劃「鄭家⼤屋」筆記二/文:黃庭熾
〔小徑默寫〕恐怖與瘟疫的時間速寫/文:周伶芝
城市故事集
有人把謊言放進水塘/文:雄仔叔叔、圖:梁倩瑜
特稿
評論,讓意義碰觸,又或是沒有救藥的自戀?/文:謝杰廷
編輯台
演疫日常/文:莫兆忠
檔案室
樂生院 — — 隔離與歧視下的烏托邦/文:楊禮榕
專題:演疫時代
隔離的景觀 — — 疫病期間重讀Artaud/文:郭亮廷
交纏在疾病、光影與劇場的現場之間 — — 探討《病理誌》的美學與醫學/文:張潔盈、陳一云@Drama Collaboratory
不可見的視界:從「解剖學劇場」到「顯微鏡」/文:李立鈞
觀察:疫境下的劇場生態
合約之約 — — 劇場人談權益與人情/文:卓早言
劇場產業正常化的契機/與談人:楊淑雯、張寶慧、李孟融
讀書
從《盲目》到《盲流感》/文:潘璧雲
人間氣象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