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觀.眾」導言|
當劇場提到「觀眾」,似乎都是問︰「如何尋找更多觀眾?」
然而「什麼是觀眾?」有人說劇場要接地氣,要做觀眾希望看的。有人認為觀眾是藝術家創造出來的,藝術家應該比觀眾走得前。但觀眾真的只得一種嗎?誰在替所有觀眾說話?我們可不可以看見「觀眾的各種面貌」可不可以問︰「你需要什麼觀眾」?
要全世界都成為自己的觀眾?還是尋找屬於自己的觀眾?
臉書專頁:https://zh-tw.facebook.com/macautheatre/
作者簡介:
《劇場.閱讀》季刊創刊於2007年,為澳 門現時唯一且發行最久的劇場期刊,十年來 立足澳門,連結世界華語地區的劇場發展。 2018年起從免費派發轉型為公開銷售,探訪澳台港三地劇場文化的共同議題,展開劇場與社會的跨界思考,並增加分別以創作、記錄、閱讀等不同面向,邀請各地劇場工作者、 評論人撰寫每期專欄,一起「思考劇場.閱讀時代」。
作者序
「觀眾」被視為劇場藝術的主要組成部份,一直是劇場中最「長情」的問題,在凡事「文創」的時代,觀眾幾乎成為演出成敗的絕對準則,偶爾也有劇評人在文章中提問,劇場要不要在乎觀眾的感受?同時,創作者總會疑惑劇場創作是不是要為討論觀眾已存活?到底是藝術創造了觀眾?還是觀眾成就了藝術?而誰又可以為觀眾代言,說明一個/一類演出可以吸引觀眾或將觀眾拒諸門外?如果我們真的在乎觀眾真的是「眾」所組成,audience也必須作眾數,到底「眾」是如何被觀察、被想像,或者各式各樣的「眾」該如何被劇場作品中,得以被呈現出來,而不是被視為面貌、喜好、想像單一的群體?
「觀眾」被視為劇場藝術的主要組成部份,一直是劇場中最「長情」的問題,在凡事「文創」的時代,觀眾幾乎成為演出成敗的絕對準則,偶爾也有劇評人在文章中提問,劇場要不要在乎觀眾的感受?同時,創作者總會疑惑劇場創作是不是要為討論觀眾已存活?到底是藝術創造了觀眾?還是觀眾成就了藝術?而誰又可以為觀眾代言,說明一個/一類演出可以吸引觀眾或將觀眾拒諸門外?如果我們真的在乎觀眾真的是「眾」所組成,audience也必須作眾數,到底「眾」是如何被觀察、被想像,或者各式各樣的「眾」該如何被劇場作品中,得以被呈現出來,而不是被...
目錄
主編的話/莫兆忠
檔案室
觀眾學|文:梯亞
專題:觀.眾
觀眾的身體感|文︰張吉米
「藝術應是服務於思想的」 |文︰黑黑
屬於人民的劇院的審美體驗 |文︰肥力
Archive or Alive?談在地實驗「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研發」計畫|文︰葉杏柔
讀書
當亞陶不危險《亞陶事件簿》|文︰郭亮廷
觀察:劇場文化遺產的整存與活化
讓歷史被看見:表演藝術遺產的整存與活化策略/文︰陳國慧
劇場資料的歸處?—— 從清華大學「田啟元與臨界點劇象錄捐贈展」談起/石婉舜 (記錄︰劉雅雯)
總結座談︰劇場與活化/李展鵬 (記錄︰劉雅雯)
人間氣象
我們與觀眾零距離|攝影︰許斌
專欄
「存—有」與舞蹈—一個錯譯的詮釋|文:謝杰廷
偶與廢墟|文:周伶芝
圓桌
「澳門劇場文化遺產的存存與活代」座談摘要|張健嫻、許國權、杜國康、盧頌寧 (記錄︰劉雅雯;整理︰盧詠珊、馬慧妍)
城市故事集
一頭灰白|文:雄仔叔叔;插圖:梁倩瑜
主編的話/莫兆忠
檔案室
觀眾學|文:梯亞
專題:觀.眾
觀眾的身體感|文︰張吉米
「藝術應是服務於思想的」 |文︰黑黑
屬於人民的劇院的審美體驗 |文︰肥力
Archive or Alive?談在地實驗「劉守曜獨舞數位典藏研發」計畫|文︰葉杏柔
讀書
當亞陶不危險《亞陶事件簿》|文︰郭亮廷
觀察:劇場文化遺產的整存與活化
讓歷史被看見:表演藝術遺產的整存與活化策略/文︰陳國慧
劇場資料的歸處?—— 從清華大學「田啟元與臨界點劇象錄捐贈展」談起/石婉舜 (記錄︰劉雅雯)
總結座談︰劇場與活化/李展鵬 (記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