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從《創世記》到《福音書》的聖經地理
沒有哪一本書對西方文明發展的影響比《聖經》更大的了。《聖經》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的基礎文本,伊斯蘭教也認為《聖經》是由神聖啟發的經文,因而接納。不過《聖經》同時也是很優秀的地理敘事。《聖經》裡的故事發生的地點橫跨整個古代近東地區,尤其是從埃及、以色列到敘利亞跟美索不達米亞(如今的伊拉克)的這一片彎月狀地區,也就是學者所謂的「肥沃月彎」。在這處彎月狀區域的中心,有一小片狹長的土地,又名迦南、以色列、猶太、巴勒斯坦。這塊狹長地帶是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交易路線的瓶頸處,也成為猶太教與基督宗教將崛起的地方。
在整片肥沃月灣的廣大幅員上,《聖經》為我們描繪的是一幅關於戰役、征服和部落遷徙、令人眼花撩亂的情景。帝國崛起又衰敗,大城市建起又摧毀;而洪水、乾旱和其他自然災害,則抹滅了世世代代的苦心耕耘。同時,這個區域也受到偉大的文明雕琢:從埃及到亞述、到希臘羅馬世界,每個文明都有偉大的文學作品誕生,但這些文學作品卻都無法和《聖經》的宗教深度、長壽程度及道德寓意相匹敵。背後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聖經敘事基本上就是家族的故事──那些啟程前往神賜與的世界、實現自己統治命運的男男女女的故事。也正是這些故事中的人性特質,促成了聖經歷久不衰的吸引力。
二. 第一部 •希伯來聖經的故事
從《妥拉》到預言與書信之書
希伯來聖經──也就是基督徒所謂的《舊約》──可以明確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名為《妥拉》的選集也就是《律法》,組成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最早的五部書,也稱為《摩西五書》(Five Scrolls of Moses)或「五書」(Pentateuch),包括了《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第一部的主要故事,會從亞當講到挪亞、從亞伯拉罕講到摩西,帶我們從上帝創造天地的故事講到大洪水,再從寄居埃及講到《出埃及記》。
第二部分是名為《先知書》(Nevi’im)的選集,包括了所謂的前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和《列王記》)和後先知書(包括《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十二先知書》)。這個部分說的是以色列君王的史詩傳說,從落腳在應許之地,到所羅門的國土分裂成北方和南方兩個王國。這部選集結束在公元前586年,當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King Nebuchadrezzar)佔領耶路撒冷的時候。
第三部分是名為《聖卷》(Ketuvim)的部分,則包括了《詩篇》、《箴言》和《約伯記》──由《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和《以斯帖記》組成的所謂《五卷》;《歷代誌》;還有帶我們進入波斯時代(公元前537-332年)的《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非正典的《馬加比一書》、《馬加比二書》繼續講述托勒密和塞琉古帝國治下的希臘時代故事。雖然沒有收錄在猶太教正典中,但是《馬加比一書》和《馬加比二書》卻以《七十士譯本》之名出現在希臘文譯本中,也出現在基督教《舊約》中。位於佩特拉(Petra,在舊約中名為撇特拉)的這座墓葬,名為卡茲尼神殿,又稱為「寶庫」,約建於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間。
(1) 伊甸園中的亞當與夏娃
《創世記》說,神在七天之內創造了天地蒼穹和所有活物。然後祂決定要以自己的形象造人,並按照自己的模樣。神用地上的塵土塑成了人,並「朝他的鼻孔中吹進了生命的氣息」(《創世記》2:7)。這一點反映在亞當(Adam)的名字裡:Adam一名的字根adama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大地」。
(2) 挪亞與方舟
塞特的支系在延續了許多世代之後,有一個名叫挪亞的人誕生了。大地上的人口倍增,但神也發現人類變壞了,決定要用一場大洪水毀滅自己的創造,「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創世記》6:7)。只有挪亞和他的家人能從很快就會吞沒世界的大災變中得救。
(3) 巴別塔
根據《創世記》的故事,挪亞的兒子──閃、含和雅弗──成為大地上所有人類的祖先。雅弗的子女遍布希臘與小亞細亞,含的後代則出現在北非和美索不達米亞。不過,最重要的卻是挪亞的其中一個曾孫寧錄,他興建了巴別城。
(4) 亞伯拉罕與薩拉的旅程
(5) 雅各在迦南的家人
(6) 約瑟在埃及的發跡
(7) 以色列人在歌珊
(8) 離開埃及
(9) 進入應許之地
約書亞是猶太人定居在應許之地的關鍵人物。他的名字,意思是「上帝救贖」,也總結了《約書亞記》的訊息。選擇約書亞作為繼承人,反映出摩西體認到新的以色列領導人必須是軍事領袖,而非心靈導師。
(10) 底波拉之歌
約書亞的勝利據說帶來了和平的感覺,但後來證明這終究只是夢一場。12個支派很快地又再度面對了捲土重來的敵意,不只是迦南人,還有新的敵人:非利士人。以色列人定居在此地的前面幾十年,就是所謂的第一鐵器時代,《士師紀》的主題就是當時的故事。
(11) 參孫與非利士人
(12) 撒母耳與掃羅王
(13) 大衛王統治時期
(14) 所羅門王統治時期
(15) 北國以色列
所羅門過世之後,他的國度沿著支派的斷層線分裂成兩個王國:北國以色列和南方猶太王國。學者相信,所羅門的強制進貢和強迫勞動導致了分裂。這兩國的國王通常不合,但是都會透過與外國結盟來強化自己的勢力。
(16) 南方猶大王國
雖然比北方王國小很多,又失去了以色列各山谷的豐沛資源,但南方猶大王國仍然在北方王國覆滅之後繼續維持了兩個世紀。其中一個理由,可能是因為猶大王國一開始就太小、太不重要,在國際事務上無足輕重。
三. 第二部 •基督教聖經的故事
從《福音書》到《保羅書信》
《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從公元4世紀開始就成了《新約》正典的核心。一般認為《馬可福音》是最古老的福音書,作者馬可本來可能是羅馬的文書,在約公元70年左右,在羅馬為當地的會眾撰寫了這部福音書。他建立了以年表方式講述耶穌故事的模式,讓故事一路朝著耶穌釘上十字架的最高潮推進。其他福音書也都按照這種模式撰寫。
《馬可福音》、《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通常被稱為「共觀福音書」(SynopticGospels,來自希臘文synoptikos一詞,意思是「共同觀看」),因為跟《約翰福音》相比,這幾部福音書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而一般都相信約翰是在羅馬的巴勒斯坦以外地區寫下他的福音書的。每位福音書作者所寫的故事,可能都是依據流傳在他們社群中、和耶穌相關的口語與文字傳說。像是約翰就曾寫道,他的福音書是根據「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的見證(《約翰福音》21:24)。《使徒行傳》則拾起了耶穌復活之後的故事線頭,繼續往下說。耶穌的使徒在五旬節(Apostles)期間見到的神啟,推動了使徒的任務,讓他們把耶穌的教誨推廣到整個猶太地區、並宣揚基督救贖的福音。然後保羅把耶穌的願景按照希臘-羅馬世界的需求做了改動,將其影響力放大了千倍。保羅和其他傳教士的行動,在敘利亞、小亞細亞和希臘的猶太與異教社群內,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推動大眾皈依基督宗教,教會也開始成長茁壯。
(1) 馬利亞與約瑟在拿撒勒
在希律王的統治日益衰頹的時代,拿撒勒是個小村莊。這裡住了一個名叫馬利亞(或瑪麗)的女孩,她才剛跟一個名為約瑟(或約瑟夫)的男子訂婚。在猶太人的巴勒斯坦地區,婚姻是備受推崇的制度,而且通常是由新人的雙親安排,以維持各支派的土地持有狀態。
(2) 伯利恆的耶穌誕生故事
路加說,在馬利亞懷孕的同時,奧古斯都皇帝頒佈了法令,叫天下人都要登記(《路加福音》2:1)。這類人口普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估計一個行省的人口組成,而是要建立個人與其財產的詳細目錄。只有用這種方法,羅馬才能判斷一個地區是否有價值。
(3) 施洗者約翰在約旦
(4) 耶穌的服事始於迦百農
馬太和路加都寫到,接下來耶穌便撤回沙漠,在那裡「他禁食四十晝夜」(《馬太福音》4:2)。但《約翰福音》則指出,約翰的追隨者中,有一些轉而跟隨耶穌,並和他一起返回加利利。此時,耶穌在迦百農的猶太會堂開始了他的服事,而迦百農也是使徒彼得之妻的家鄉。
(5) 在加利利的旅程
(6) 通往耶路撒冷之路
耶穌決定,下一個階段的服事要離開加利利的中心地帶,才能觸及腓尼基和低加波利諸城的非猶太中心。這是一個突破,因為他原本只打算對「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馬太福音》10:6)講道。他心意上的這番改變,可以說是對那些遠道來聽他講道的異邦群眾的回應。
(7) 審判與釘死十字架
(8) 使徒在猶太的使命
(9) 保羅在羅馬帝國的旅程
(10) 第一位基督徒
《使徒行傳》一書雖然大部分都專注在講述保羅傳福音的努力,但現代學者相信,也有其他許多人協助了基督宗教的傳播,包括受過洗的水手、士兵、商人和官員。結果,羅馬帝國內出現了不少其他的基督宗教,不過在宗教理論方面則通常是分岐的。
優惠價: 9 折, NT$ 269 NT$ 299
本商品已絕版
一. 前言:從《創世記》到《福音書》的聖經地理
沒有哪一本書對西方文明發展的影響比《聖經》更大的了。《聖經》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的基礎文本,伊斯蘭教也認為《聖經》是由神聖啟發的經文,因而接納。不過《聖經》同時也是很優秀的地理敘事。《聖經》裡的故事發生的地點橫跨整個古代近東地區,尤其是從埃及、以色列到敘利亞跟美索不達米亞(如今的伊拉克)的這一片彎月狀地區,也就是學者所謂的「肥沃月彎」。在這處彎月狀區域的中心,有一小片狹長的土地,又名迦南、以色列、猶太、巴勒斯坦。這塊狹長地帶是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交易路線的瓶頸處,也成為猶太教與基督宗教將崛起的地方。
在整片肥沃月灣的廣大幅員上,《聖經》為我們描繪的是一幅關於戰役、征服和部落遷徙、令人眼花撩亂的情景。帝國崛起又衰敗,大城市建起又摧毀;而洪水、乾旱和其他自然災害,則抹滅了世世代代的苦心耕耘。同時,這個區域也受到偉大的文明雕琢:從埃及到亞述、到希臘羅馬世界,每個文明都有偉大的文學作品誕生,但這些文學作品卻都無法和《聖經》的宗教深度、長壽程度及道德寓意相匹敵。背後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聖經敘事基本上就是家族的故事──那些啟程前往神賜與的世界、實現自己統治命運的男男女女的故事。也正是這些故事中的人性特質,促成了聖經歷久不衰的吸引力。
二. 第一部 •希伯來聖經的故事
從《妥拉》到預言與書信之書
希伯來聖經──也就是基督徒所謂的《舊約》──可以明確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名為《妥拉》的選集也就是《律法》,組成希伯來經典(Hebrew Scripture)最早的五部書,也稱為《摩西五書》(Five Scrolls of Moses)或「五書」(Pentateuch),包括了《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第一部的主要故事,會從亞當講到挪亞、從亞伯拉罕講到摩西,帶我們從上帝創造天地的故事講到大洪水,再從寄居埃及講到《出埃及記》。
第二部分是名為《先知書》(Nevi’im)的選集,包括了所謂的前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和《列王記》)和後先知書(包括《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十二先知書》)。這個部分說的是以色列君王的史詩傳說,從落腳在應許之地,到所羅門的國土分裂成北方和南方兩個王國。這部選集結束在公元前586年,當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King Nebuchadrezzar)佔領耶路撒冷的時候。
第三部分是名為《聖卷》(Ketuvim)的部分,則包括了《詩篇》、《箴言》和《約伯記》──由《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和《以斯帖記》組成的所謂《五卷》;《歷代誌》;還有帶我們進入波斯時代(公元前537-332年)的《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非正典的《馬加比一書》、《馬加比二書》繼續講述托勒密和塞琉古帝國治下的希臘時代故事。雖然沒有收錄在猶太教正典中,但是《馬加比一書》和《馬加比二書》卻以《七十士譯本》之名出現在希臘文譯本中,也出現在基督教《舊約》中。位於佩特拉(Petra,在舊約中名為撇特拉)的這座墓葬,名為卡茲尼神殿,又稱為「寶庫」,約建於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間。
(1) 伊甸園中的亞當與夏娃
《創世記》說,神在七天之內創造了天地蒼穹和所有活物。然後祂決定要以自己的形象造人,並按照自己的模樣。神用地上的塵土塑成了人,並「朝他的鼻孔中吹進了生命的氣息」(《創世記》2:7)。這一點反映在亞當(Adam)的名字裡:Adam一名的字根adama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大地」。
(2) 挪亞與方舟
塞特的支系在延續了許多世代之後,有一個名叫挪亞的人誕生了。大地上的人口倍增,但神也發現人類變壞了,決定要用一場大洪水毀滅自己的創造,「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創世記》6:7)。只有挪亞和他的家人能從很快就會吞沒世界的大災變中得救。
(3) 巴別塔
根據《創世記》的故事,挪亞的兒子──閃、含和雅弗──成為大地上所有人類的祖先。雅弗的子女遍布希臘與小亞細亞,含的後代則出現在北非和美索不達米亞。不過,最重要的卻是挪亞的其中一個曾孫寧錄,他興建了巴別城。
(4) 亞伯拉罕與薩拉的旅程
(5) 雅各在迦南的家人
(6) 約瑟在埃及的發跡
(7) 以色列人在歌珊
(8) 離開埃及
(9) 進入應許之地
約書亞是猶太人定居在應許之地的關鍵人物。他的名字,意思是「上帝救贖」,也總結了《約書亞記》的訊息。選擇約書亞作為繼承人,反映出摩西體認到新的以色列領導人必須是軍事領袖,而非心靈導師。
(10) 底波拉之歌
約書亞的勝利據說帶來了和平的感覺,但後來證明這終究只是夢一場。12個支派很快地又再度面對了捲土重來的敵意,不只是迦南人,還有新的敵人:非利士人。以色列人定居在此地的前面幾十年,就是所謂的第一鐵器時代,《士師紀》的主題就是當時的故事。
(11) 參孫與非利士人
(12) 撒母耳與掃羅王
(13) 大衛王統治時期
(14) 所羅門王統治時期
(15) 北國以色列
所羅門過世之後,他的國度沿著支派的斷層線分裂成兩個王國:北國以色列和南方猶太王國。學者相信,所羅門的強制進貢和強迫勞動導致了分裂。這兩國的國王通常不合,但是都會透過與外國結盟來強化自己的勢力。
(16) 南方猶大王國
雖然比北方王國小很多,又失去了以色列各山谷的豐沛資源,但南方猶大王國仍然在北方王國覆滅之後繼續維持了兩個世紀。其中一個理由,可能是因為猶大王國一開始就太小、太不重要,在國際事務上無足輕重。
三. 第二部 •基督教聖經的故事
從《福音書》到《保羅書信》
《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從公元4世紀開始就成了《新約》正典的核心。一般認為《馬可福音》是最古老的福音書,作者馬可本來可能是羅馬的文書,在約公元70年左右,在羅馬為當地的會眾撰寫了這部福音書。他建立了以年表方式講述耶穌故事的模式,讓故事一路朝著耶穌釘上十字架的最高潮推進。其他福音書也都按照這種模式撰寫。
《馬可福音》、《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通常被稱為「共觀福音書」(SynopticGospels,來自希臘文synoptikos一詞,意思是「共同觀看」),因為跟《約翰福音》相比,這幾部福音書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而一般都相信約翰是在羅馬的巴勒斯坦以外地區寫下他的福音書的。每位福音書作者所寫的故事,可能都是依據流傳在他們社群中、和耶穌相關的口語與文字傳說。像是約翰就曾寫道,他的福音書是根據「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的見證(《約翰福音》21:24)。《使徒行傳》則拾起了耶穌復活之後的故事線頭,繼續往下說。耶穌的使徒在五旬節(Apostles)期間見到的神啟,推動了使徒的任務,讓他們把耶穌的教誨推廣到整個猶太地區、並宣揚基督救贖的福音。然後保羅把耶穌的願景按照希臘-羅馬世界的需求做了改動,將其影響力放大了千倍。保羅和其他傳教士的行動,在敘利亞、小亞細亞和希臘的猶太與異教社群內,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推動大眾皈依基督宗教,教會也開始成長茁壯。
(1) 馬利亞與約瑟在拿撒勒
在希律王的統治日益衰頹的時代,拿撒勒是個小村莊。這裡住了一個名叫馬利亞(或瑪麗)的女孩,她才剛跟一個名為約瑟(或約瑟夫)的男子訂婚。在猶太人的巴勒斯坦地區,婚姻是備受推崇的制度,而且通常是由新人的雙親安排,以維持各支派的土地持有狀態。
(2) 伯利恆的耶穌誕生故事
路加說,在馬利亞懷孕的同時,奧古斯都皇帝頒佈了法令,叫天下人都要登記(《路加福音》2:1)。這類人口普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估計一個行省的人口組成,而是要建立個人與其財產的詳細目錄。只有用這種方法,羅馬才能判斷一個地區是否有價值。
(3) 施洗者約翰在約旦
(4) 耶穌的服事始於迦百農
馬太和路加都寫到,接下來耶穌便撤回沙漠,在那裡「他禁食四十晝夜」(《馬太福音》4:2)。但《約翰福音》則指出,約翰的追隨者中,有一些轉而跟隨耶穌,並和他一起返回加利利。此時,耶穌在迦百農的猶太會堂開始了他的服事,而迦百農也是使徒彼得之妻的家鄉。
(5) 在加利利的旅程
(6) 通往耶路撒冷之路
耶穌決定,下一個階段的服事要離開加利利的中心地帶,才能觸及腓尼基和低加波利諸城的非猶太中心。這是一個突破,因為他原本只打算對「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馬太福音》10:6)講道。他心意上的這番改變,可以說是對那些遠道來聽他講道的異邦群眾的回應。
(7) 審判與釘死十字架
(8) 使徒在猶太的使命
(9) 保羅在羅馬帝國的旅程
(10) 第一位基督徒
《使徒行傳》一書雖然大部分都專注在講述保羅傳福音的努力,但現代學者相信,也有其他許多人協助了基督宗教的傳播,包括受過洗的水手、士兵、商人和官員。結果,羅馬帝國內出現了不少其他的基督宗教,不過在宗教理論方面則通常是分岐的。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