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故事:夏日的北極熊】
即使無人機正在上空盤旋拍攝這張照片,攝影師小馬丁.格雷格斯取名為「刀疤」的大公熊仍安然躺在牠的柳蘭床上。格雷格斯說,他替很多隻北極熊取了名字,是希望大家能把牠們視為需要保護的個體。
【聖母峰氣象站重生記】
2020年, 全球最高的氣象站停擺。現在, 更先進的新氣象站在世界屋脊開始運作。
世界屋脊上的氣象設備
1.雷擊防護裝置
2.風向標
3.不鏽鋼三杯風速計(風速)
4.螺旋槳測風計(風速和風向)
5.衛星通訊裝置
6.皮托管測風計(風壓)
7.氣溫與相對溼度感測器
8.淨輻射計
9.太陽能板
10.放置資料記錄器、氣壓感測器、無線電和電池的保護箱。……
【追查毒書的下落】
1800年代,這些書籍裝幀上鮮豔的綠色顏料在歐洲部分地區和美國相當流行──儘管當時已知砷具有毒性。……
【動盪的航程】
在史上首次環球航行500週年之際,這趟航行的過程仍不明朗。五艘船中只有一艘完成航行,而且斐迪南.麥哲倫不在那艘船上。……
【找回星空】
2022年臺灣燈會主辦城市高雄在愛河灣與流行音樂中心以炫目燈光裝飾主展區,夜間五光十射的燈光秀照亮夜空,點亮城市的同時也造成了光害。
馬祖北竿橋仔村的橋仔 0.1 0.25 0.35 2.0 6.0 30 65魚港是早年北竿往返大陸的轉口港。但近年來漁業蕭條,轉型為載運遊客登上大坵島。遠處海平面上可見許多中國漁船,綠色的集魚燈也把夜空染成綠色。
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劉志安,剛在基隆市自家附近的大武崙砲臺停車場拍攝完月掩房宿三。「沒有月亮時, 這裡有時能看到隱隱約約的銀河。」劉志安以牛郎、織女星定位,用手指劃過頭頂上方一條黯淡到幾乎隱形的帶狀物說:「銀河的亮度低,沒有光害才看得到。」過了凌晨2點,隨著月球逐漸往西沒入地平線,山下遍布的燈火依舊不減,遠處的海面上還泛起一片片白黃色光暈。「那些都是漁船,往北還有更多。」劉志安說。
這這些人造光源向上射入夜空,碰到水氣和細懸浮微粒後產生散射,形成霧濛濛的輝光,籠罩在城市上方。如果沒有這層輝光,人類肉眼在自然夜空中可以看到大約兩千多顆星星,而在這種光源干擾較嚴重的地區,最多只能看到大約數十顆星。跟許多天文迷一樣,劉志安也曾到處尋找適合觀星的地點,但最近幾年感到愈來愈困難,因為許多地方加裝了路燈,「大部分都是過亮。」他嘆了口氣說。由於觀看或拍攝星空需要足夠暗的天空,所以業餘天文迷往往是對光害最敏感的一群人。近年來光害造成的影響很多是由天文迷發現,對光害防治的鼓吹也很多起始於天文迷。
據統計,全球有83%的人口生活在受光害影響的地區(指的是夜空亮度超過自然亮度的八倍以上),超過三成的人看不到銀河。另一份研究發現,地球上的光輻射量從1992到2017年間增加了至少49%,這還只包括現有衛星偵測得到的光波,實際增幅估計更高。光害地圖(Light Pollution Map)則顯示,臺灣的光輻射量正以每年1.26%的趨勢增長。
「臺灣整體的光害確實愈來愈嚴重。」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研究員王為豪說。他以最近在玉山國家公園裡的鹿林天文臺觀測為例……
【社區守護者】
他們挺身而出,改善大家的生活
在一個分裂的國家,人們飽受折磨,是誰維持住一個社會?在美國各地,答案是那些致力於幫助他人的無私奉獻者與志工。
他們是讓社會凝聚在一起的黏合劑,在出現危機、需求及其他挑戰時,站出來協助他們的鄰居。有些人是成立計畫來鼓舞鄰居的志工;有些人則致力保存社群的文化。還有一些善心人士會協助年長住戶獲得基本需求,或是幫助那些因災難而流離失所的人。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在整個美國史中,這樣的利他主義者將鄰居們團結起來。將近190年之前,法國政治哲學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在他的著作《民主在美國》中指出,他對於美國這個年輕的國家裡,民眾大部分的生活是以社區領袖與團體為中心,感到印象深刻。他將這些社區視為設定社會風俗並協助抵擋暴政的地方民主……
【看不見的大千世界】
本頁影像中的新發現物種,是已知大約1300種水熊蟲之一。牠是在德國黑森林的枯死樹幹上,在苔蘚裡面被發現的。這個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是森林地表上數十億種對地球健康至關重要的生物形式之一。
在顯微層次上,來自德國黑森林的土壤是一個奇幻領域,也反映出全球林地生態系的狀況。
泥土,這是當然的;柔軟、肥沃,像可可一樣黑。有松針和腐爛的葉片。一點一點的苔蘚或地衣。菇傘外翻,很像灰白的手風琴。
也許呢,有隻蚯蚓扭動身軀躲避光線,或者有隻螞蟻因為高度突然改變而困惑不安。
蘇.葛瑞斯頓知道土壤中還有更多奧祕。葛瑞斯頓一輩子對土壤的投入是從她家後院開始的。她小時候住在英國蒂斯河畔斯托克頓,會幫母親在花園裡播種,照顧蘋果樹、玫瑰和大黃。進了大學,葛瑞斯頓接觸到顯微鏡,開始著迷於土壤裡小到無法以肉眼研究的眾多生物。她知道她找到自己的天職了。1987年,葛瑞斯頓在雪菲爾大學取得微生物生態學的博士學位後,任職於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一家農業生物科技公司,後來接受蘇格蘭的麥考利土地利用研究院(現為詹姆斯.赫頓研究院)的研究職位。她在那裡開始與一些植物生態學家合作,為往後投注大半職涯的工作播下種子:土壤裡最微小和最大型的居民,也就是微生物和樹木的複雜關聯。
葛瑞斯頓和其他生態學家結合了創新的田野調查和基因定序的精密技術,為隱藏在森林地表的一個祕密社會描繪出更豐富的圖像:一個絕大部分都看不見的生物群落,但若沒有這個群落,森林生態系就會瓦解。
「地下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長久以來,我們所知不多。」葛瑞斯頓說:「過去20年來,這個情況開始有了真正的改變。」……
【拯救葉門的歷史】
戰爭威脅數百萬葉門人的同時,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正努力保存一個繁榮古文明留下的文物。
在葉門首都沙那,工人正在重建亞爾.傑拉菲家族有350年歷史的泥磚住宅。自2014年,這座城市就遭胡塞叛軍占領,成了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聯軍的空襲目標。2015年的一場攻擊破壞了亞爾.傑拉菲一家已住了150年的家。……
【屬於大家的海灘】
孟加拉備受喜愛的度假勝地科克斯巴扎爾擠滿了花販、牲口,以及打扮入時的海灘遊客。
對孟加拉以外的人來說,科克斯巴扎爾是世上最大的難民營,有將近100萬羅興亞人為了逃離聯合國認定的種族屠殺,從緬甸流亡至此。但對許多孟加拉人來說,科克斯巴扎爾是旅遊勝地,海岸線沿著孟加拉灣綿延將近95公里,是世上數一數二長的天然沙灘。
這兩個迥然不同的科克斯巴扎爾由一連串山丘與檢查哨所分隔,讓海灘與難民營分處於「兩個世界」,伊斯梅爾.費多斯這麼說。這兩個世界他都很熟悉。費多斯最早的回憶中,有一個就是跟家人搭火車到科克斯巴扎爾的海灘度假。
而較近期的回憶則是以攝影師的身分記錄羅興亞難民危機。2020年初的一個冬日,費多斯暫時放下在難民營的工作,到29公里外的沙灘散步。當天氣溫超過攝氏38度,岸邊擠滿了人。成衣工人、電信公司主管、流動攤販、伊斯蘭學校的學生躺在沙灘上,或是沿著海岸散步。有人搭了10到15小時的夜間巴士前來,只為了在海水中度過午後時光……
作者簡介:
《國家地理雜誌》 於1888年成立的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是以「增進並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學會的「研究與探索委員會」贊助過的計劃,已超過一萬件,以促進人類對大地、海洋與天空的知識。而《國家地理雜誌》自1888年創刊以來,以精采絕倫的攝影、謹慎真實的文字、精密準確的地圖與生動創意的插圖,獲得全球數千萬讀者的肯定。《國家地理雜誌》於公元兩千年獲得美國雜誌出版最高榮譽─美國雜誌編輯學會之艾力獎,證明這份歷史悠久的刊物,仍是全球雜誌出版的標竿。
國家地理原文版☆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自1888年起已贊助了六千多項探險與研究計畫,而旗下的國家地理雜誌,由各行各業的專家為你報導世界各地的自然與人文,極具參考價值;翻開國家地理雜誌,就像在世界各地的風景勝地漫遊一樣,國家地理雜誌帶領讀者探索我們星球的奧秘和各地居民的人文故事。每期都包含了多樣的主題如動物、自然、科學、科技、文化、歷史、旅遊、冒險、探索和地理,而其中許多珍貴的照片,皆為攝影師冒險得來的精心傑作,您千萬不可錯過。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 李永適
從兩年前成為一個重度天文攝影迷以來,我有兩個最深刻的體悟。一是夜空不是一片漆黑,而是充滿了讓人驚奇不已的天體;二是在臺灣要找到光害低,而且適宜天文觀測和攝影的地方真是非常困難。
我曾以為光害就是我們身邊眼睛看得到的光源,例如路燈、看板等。但是走到都市附近的郊區,才發現即使身邊沒有這些明亮的光源,遠處的天空仍然會亮得讓人看不見夜空。這是因為向上逸散的光源集中起來影響範圍極大。例如在臺灣最北端的海岸,即使走到沒有路燈或住宅燈光的暗處,向南看台北市的光害仍然能夠亮得讓人看不清南天星斗;在臺北市南邊的烏來,儘管附近光害尚小,但遠處市區的燈光仍能讓人肉眼幾乎看不到北極星。
意識到光害影響後,我也開始注意到許多路燈的設計不僅不能讓夜間駕車更安全,反而因為角度不當或亮度過高,造成駕駛視線的干擾。例如上坡道路上過亮的LED 燈,常讓人看不清對向來車,又如家門口的路燈,在我晚上倒車時剛好射入眼中,讓我根本看不見車子要退的方向,甚至經過的車輛。
但光害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對觀星人不友善或一些生活上的不方便或不安全而已。正如本刊主編居芮筠在本期封面故事中報導的,科學家已經發現光汙染的危害不僅影響人的新陳代謝,甚至對其他生物造成危害,近年來全球的昆蟲大量消失,光害就可能是重要原因。此外, 康乃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2019 年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在美國,每年因為都市燈光造成鳥類誤判方向或撞擊建築死亡的鳥類估計高達3 億6500 萬到10 億隻。在候鳥遷徙路線上的芝加哥、休士頓和達拉斯尤其是大量候鳥的殺手(而臺灣也位於重要候鳥遷徙路線上)。2020 年學術期刊《自
然.生態與演化》刊出的一份報告匯總了126 篇相關研究,指出人工光源改變了動物和植物的繁殖週期、授粉、行為和活動模式(包括日行和夜行性生物)、被捕食者捕獲的機率,以及賀爾
蒙的分泌等。報告指出,儘管少數物種因此受益,但對絕大部份物種來說(包括人類),影響都是負面的。
光害的問題並不難解決。只要改變照明的方式,降低光害就可以得到立竿見影的成效。然而難以改變的是人們愈亮愈好的觀念、公部門發包公共建設的習慣和立法者的重視。我們希望這篇報導能夠讓更多人理解光害的危害以及熱心投入光害防治的先行者的努力,同時進一步支持降低光害,一起找回我們失去的星空。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 李永適
從兩年前成為一個重度天文攝影迷以來,我有兩個最深刻的體悟。一是夜空不是一片漆黑,而是充滿了讓人驚奇不已的天體;二是在臺灣要找到光害低,而且適宜天文觀測和攝影的地方真是非常困難。
我曾以為光害就是我們身邊眼睛看得到的光源,例如路燈、看板等。但是走到都市附近的郊區,才發現即使身邊沒有這些明亮的光源,遠處的天空仍然會亮得讓人看不見夜空。這是因為向上逸散的光源集中起來影響範圍極大。例如在臺灣最北端的海岸,即使走到沒有路燈或住宅燈光的暗處,向南看台...
目錄
本期精彩目錄
★P008【夏日的北極熊】北極熊慵懶地趴在紫色柳蘭鋪成的柔軟床上?在北極溫暖的季節裡,一位攝影師揭露了北極熊較不為人知的一面。攝影/ 小馬丁. 格雷格斯。
★P017【聖母峰氣象站重生記】工作人員攀登上聖母峰,設置足以抵抗極端天氣的新一代氣象站。撰文/ 弗瑞迪. 威爾金森。
★P021【追查毒書的下落】這些美麗但有毒的書籍,可能就潛藏在你周遭的圖書館中。撰文/ 賈斯汀. 布魯爾。
★P029【動盪的航程】在史上首次環球航行500週年之際,這趟航行的過程仍不明朗。撰文/ 莫妮卡. 塞拉諾、索倫.沃爾賈斯帕、派翠西亞. 希利、伊芙. 柯南特。
★P036【找回星空】長年住在都市裡的人,可能對於灰濛濛的天空和勉強才能看到數十顆星習以為常,而不知在自然夜空中,人類肉眼可以看見大約2000顆星星。光害不僅奪走星空,也對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造成危害。但是有一群人為了守護不受光害干擾的原始夜空而努力,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善用照明,才能重新看見美麗的星空。撰文/ 居芮筠 攝影/ 陳郁文。
★P066【社區守護者】在美國這個政治分裂的時刻,有些人無私地站出來擔任志工,將國人團結在一起。撰文/ 蕾貝卡. 李. 桑洽斯 攝影/ 安卓雅. 布魯斯。
★P084【看不見的大千世界】森林中看似不起眼的土壤裡,充滿了各種奇幻的微型生物。撰文/ 費瑞斯. 傑伯 攝影/ 奧立佛. 梅克斯、妮可.歐塔瓦。
★P102【拯救葉門的歷史】在戰爭的威脅下,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正努力保存葉門豐富的古文物。撰文/ 艾歐娜. 克雷格 攝影/ 莫伊賽斯. 薩門。
★P126【屬於大家的海灘】在孟加拉一處綿延將近95公里的天然沙灘上,來自各地、各種身分的遊客在此悠閒漫步。撰文/ 妮娜. 斯托克利克 攝影/ 伊斯梅爾. 費多斯。
★【【封面圖片】智利海拔5000公尺的亞他加馬沙漠,在空氣乾燥、低光害的夜空下拍攝的銀河系盤面。前景是亞他加馬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ESO/B.TAFRESHI(TWANIGHT.ORG)
本期精彩目錄
★P008【夏日的北極熊】北極熊慵懶地趴在紫色柳蘭鋪成的柔軟床上?在北極溫暖的季節裡,一位攝影師揭露了北極熊較不為人知的一面。攝影/ 小馬丁. 格雷格斯。
★P017【聖母峰氣象站重生記】工作人員攀登上聖母峰,設置足以抵抗極端天氣的新一代氣象站。撰文/ 弗瑞迪. 威爾金森。
★P021【追查毒書的下落】這些美麗但有毒的書籍,可能就潛藏在你周遭的圖書館中。撰文/ 賈斯汀. 布魯爾。
★P029【動盪的航程】在史上首次環球航行500週年之際,這趟航行的過程仍不明朗。撰文/ 莫妮卡. 塞拉諾、索倫.沃爾賈斯帕、派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