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蛇?有毒嗎?
撰文/威靈漢(Emily Willingham)、攝影/威爾森(Jeff Wilson)、翻譯/姚若潔
這裡是美國德州。貝克(Allison Baker)剛搬到達拉斯-沃斯堡(Dallas-Fort Worth)近郊時,她稱這佔地超過3000坪的新家為「蛇類天堂」,而貝克最怕自己年幼的孩子遇到致命的天堂居民。可以理解她的焦慮,畢竟德州是美國最多蛇類棲居的州之一,德州有超過80 種蛇類,其中11 種有毒。前任屋主曾在家發現毒蛇,包括盤曲在池邊的一條水蝮蛇(cottonmouth,Agkistrodon piscivorus ,也稱食魚蝮、棉口蝮)。沒過多久,貝克便遇上這些滑溜溜的動物,有一次整理庭院時還遭銅頭蝮(copperhead, Agkistrodon contortrix )咬了一口。
儘管一開始感到不安,44 歲的貝克搬到新家後態度卻有了改變。「我不該直接往落葉堆挖下去。」她描述那次和銅頭蝮打交道的經過。「因此我不怪牠,拿了鏟子把蛇移開」,也就是她把蛇挪到別的地方,而沒有殺死蛇。雖然多數人遭蛇咬傷會去掛急診,但當時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所以貝克進行了線上醫療諮詢,服用抗組織胺,輕微的症狀順利恢復。貝克輕鬆描述:「沒什麼大礙,只留了個疤。」
是什麼驅動了如此戲劇性的態度大轉變?貝克認為要歸功於一個臉書社團,該社團的宗旨是教導成員有關蛇的知識。雖然臉書在公衛和政策方面向來聲譽不佳,但在挽救蛇類上,倒是成了強有力的工具。不只是臉書,熱情的野生動物愛好者正投身更多社群媒體平台,建立社群,推廣正確的蛇類資訊,剷除迷思。透過這些努力,連最痛恨蛇的人也轉變為熱忱的賞蛇人士,而且他們對於這群長期遭誤解的生物的新看法,往往也改變家人、朋友和鄰居,於是越來越多的蛇得以滑溜溜地度過每一天。
遇到蛇怎麼辦?上臉書
最初讓貝克去接觸蛇類鑑定社團的,是雞。貝克描述養雞「是如此具有鄉村居家風情,令人感到舒適又美妙。直到你一打開門,發現一條長1.5公尺的德州鼠蛇(rat snake)吞了一顆雞蛋。那種鄉村舒適感瞬間消失,變成驚恐。」一般人遇到蛇時,常見的反應是先殺了牠,不管那條蛇是否真的具有威脅。貝克心想是否有其他處理方法,於是上臉書查詢。
爬行動物學家派爾(Mark Pyle)多年嘗試較為傳統的蛇類保育推廣後,於2013 年成立了臉書社團「這是什麼蛇?北德州教育社團」(What kind of snake is this? North Texas Educational Group)。48歲的派爾住在德州的胡德郡(Hood County),他是達拉斯-沃斯堡爬行動物學會(Dallas-Fort Worth Herpetological Society)現任會長。派爾早期的推廣行動沒看見什麼成效,「能花在每個參與者身上的時間有限。」比起幫助蛇類,派爾更想幫助的是人類。「如果可以使人們更加了解某種生物,保育就會自然發生。對於完全不了解的生物,人們不會關心或喜歡。」
社群媒體上的其他生物鑑定社團關注的區域往往很廣,例如整片大陸或全球,派爾反其道而行,把焦點集中在他最熟悉的當地蛇類,他的想法是「如果有人家裡後院有蛇,我可以給予實質幫助。」派爾希望這種區域性方法可以成為一種在地服務的模式。
作者簡介:
"一個充滿活力希望的科學社群
一個數位多元的科學通識平台
一份知識家庭必備的科普雜誌
《科學人》雜誌中文版2002年創刊,將國際與台灣一流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率先報導,提供您最即時、深入、全面的科學資訊。每月閱讀《科學人》雜誌可以讓您在最短時間就能精確掌握全球科學發展,科技產業趨勢及進步脈動,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同步思考,並且迅速與世界接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人》雜誌是家庭、學校、個人的必備讀物。"
優惠價: 9 折, NT$ 252 NT$ 2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市面難尋商品,即時庫存=2
這是什麼蛇?有毒嗎?
撰文/威靈漢(Emily Willingham)、攝影/威爾森(Jeff Wilson)、翻譯/姚若潔
這裡是美國德州。貝克(Allison Baker)剛搬到達拉斯-沃斯堡(Dallas-Fort Worth)近郊時,她稱這佔地超過3000坪的新家為「蛇類天堂」,而貝克最怕自己年幼的孩子遇到致命的天堂居民。可以理解她的焦慮,畢竟德州是美國最多蛇類棲居的州之一,德州有超過80 種蛇類,其中11 種有毒。前任屋主曾在家發現毒蛇,包括盤曲在池邊的一條水蝮蛇(cottonmouth,Agkistrodon piscivorus ,也稱食魚蝮、棉口蝮)。沒過多久,貝克便遇上這些滑溜溜的動物,有一次整理庭院時還遭銅頭蝮(copperhead, Agkistrodon contortrix )咬了一口。
儘管一開始感到不安,44 歲的貝克搬到新家後態度卻有了改變。「我不該直接往落葉堆挖下去。」她描述那次和銅頭蝮打交道的經過。「因此我不怪牠,拿了鏟子把蛇移開」,也就是她把蛇挪到別的地方,而沒有殺死蛇。雖然多數人遭蛇咬傷會去掛急診,但當時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所以貝克進行了線上醫療諮詢,服用抗組織胺,輕微的症狀順利恢復。貝克輕鬆描述:「沒什麼大礙,只留了個疤。」
是什麼驅動了如此戲劇性的態度大轉變?貝克認為要歸功於一個臉書社團,該社團的宗旨是教導成員有關蛇的知識。雖然臉書在公衛和政策方面向來聲譽不佳,但在挽救蛇類上,倒是成了強有力的工具。不只是臉書,熱情的野生動物愛好者正投身更多社群媒體平台,建立社群,推廣正確的蛇類資訊,剷除迷思。透過這些努力,連最痛恨蛇的人也轉變為熱忱的賞蛇人士,而且他們對於這群長期遭誤解的生物的新看法,往往也改變家人、朋友和鄰居,於是越來越多的蛇得以滑溜溜地度過每一天。
遇到蛇怎麼辦?上臉書
最初讓貝克去接觸蛇類鑑定社團的,是雞。貝克描述養雞「是如此具有鄉村居家風情,令人感到舒適又美妙。直到你一打開門,發現一條長1.5公尺的德州鼠蛇(rat snake)吞了一顆雞蛋。那種鄉村舒適感瞬間消失,變成驚恐。」一般人遇到蛇時,常見的反應是先殺了牠,不管那條蛇是否真的具有威脅。貝克心想是否有其他處理方法,於是上臉書查詢。
爬行動物學家派爾(Mark Pyle)多年嘗試較為傳統的蛇類保育推廣後,於2013 年成立了臉書社團「這是什麼蛇?北德州教育社團」(What kind of snake is this? North Texas Educational Group)。48歲的派爾住在德州的胡德郡(Hood County),他是達拉斯-沃斯堡爬行動物學會(Dallas-Fort Worth Herpetological Society)現任會長。派爾早期的推廣行動沒看見什麼成效,「能花在每個參與者身上的時間有限。」比起幫助蛇類,派爾更想幫助的是人類。「如果可以使人們更加了解某種生物,保育就會自然發生。對於完全不了解的生物,人們不會關心或喜歡。」
社群媒體上的其他生物鑑定社團關注的區域往往很廣,例如整片大陸或全球,派爾反其道而行,把焦點集中在他最熟悉的當地蛇類,他的想法是「如果有人家裡後院有蛇,我可以給予實質幫助。」派爾希望這種區域性方法可以成為一種在地服務的模式。
作者簡介:
"一個充滿活力希望的科學社群
一個數位多元的科學通識平台
一份知識家庭必備的科普雜誌
《科學人》雜誌中文版2002年創刊,將國際與台灣一流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率先報導,提供您最即時、深入、全面的科學資訊。每月閱讀《科學人》雜誌可以讓您在最短時間就能精確掌握全球科學發展,科技產業趨勢及進步脈動,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同步思考,並且迅速與世界接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人》雜誌是家庭、學校、個人的必備讀物。"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