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並茂,從相片與信札中看到最真切的情感。
★ 二十四位作家的手稿,勾勒出八○年代迄今的臺灣文壇。
聶華苓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超過四十年,讓他家的客廳成為無國界的作家聚集場所,全球三百多位知名作家更聯名推薦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擅寫小說的洪醒夫,應邀投稿小品文,報紙刊登後不到一個月不幸因車禍離世,小品文遂成為小說家的最後遺作……
周夢蝶甫承受親人死別的嚴酷打擊,卻同時得到象徵國內藝文界最高榮譽的第一屆國家文藝獎,煎熬之下接受獎項的原因,竟只是「不忍澆人冷水」;
那是個執筆的人的風華年代,所有通訊聯繫還是以書寫為主要方式的懷念歲月。
因為創作以及工作職務的關係,向陽與學界、文壇等諸多學者、作者魚雁往返,從前行代的楊逵、龍瑛宗等幾近喑啞,卻又謙遜雍容地試圖跨越語言的艱困;到同輩份的陳芳明、阿盛等在政治或者鄉土中,努力尋求屬於一代人的聲音。斑駁的手稿,串連起戰前至解嚴後的臺灣文壇。二十四位名家,二十四個故事,多重身分的向陽以謹慎的學術之筆,浪漫的詩人情懷,客觀的編輯態度,將被時代迅速湮沒的墨痕溫度,一一重新在紙上點燃。儘管歲月催人,筆跡的力道猶存,於普遍習慣透過電腦打字的今天,再現那蘊含於一筆一畫裡的動人情感。
作者簡介:
向陽
本名林淇瀁,臺灣南投人。美國愛荷華大學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國際寫作計劃)邀訪作家,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自立》報系總編輯、《自立晚報》副社長兼總主筆。現任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獲有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榮後臺灣詩人獎、臺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等獎項。
著有學術論著、詩集、散文集、評論集、時評集等四十多種;編譯作品三十餘種。
章節試閱
「孤獨國」詩人──周夢蝶的雪與火
一
清明返鄉,從溪頭向陽書房中找出三箱書信帶回暖暖。某晚得空整理了其中一箱,發現一張獨特的明信片,背面空白,正面是詩人周夢蝶先生寄給我的明信片。上書:
南投縣鹿谷鄉
溪頭
林淇瀁 先生
諸書已絕版。廣告誤登。乞諒之。
臺北市武昌街一段五號
周夢蝶謹答
明信片上的郵戳「臺灣 64.2.1 15臺北」,顯示了寄發的年度和地點,算來距今三十七年了。
三十七年前,夢蝶先生五十四歲,身體健朗,在臺北市武昌街一段五號擺舊書攤,專賣詩人詩集、文集;當年的我,二十歲,就讀文化學院東語系日文組二年級,才剛開始寫詩,好讀現代詩集,也喜歡到山下買書,除了光華商場、牯嶺街舊書攤之外,武昌街夢蝶先生的詩攤也是常留連之處。我當時只敢當讀者,夢蝶先生雖說顧著攤子,實則常常閉目靜坐,不理「顧客」,我拿下要的詩,交給他,付了錢就走,因而也不能說認識他。
一九七五年一月,放寒假了,我返回溪頭家中,買書只能根據詩刊、書目郵購,印象中是在某本詩刊上看到夢蝶先生的詩集有售,於是寫信求購於他。這張明信片就是他的回函了。
對於一個二十歲的愛詩青年來說,夢蝶先生當時已是詩壇名家,對於一個我尚未毫無詩名的後生小子,大可不理不睬,想不到他會如此慎重其事,端正濡墨,以他清瞿、有名的瘦金體字回覆我的請求。
這張明信片,因此這樣被我保存了下來,在溪頭的書房之中,一待就是三十七年。這張明信片並不完整,右側的缺角,彷彿歲月,在飛逝之餘,留下了無法避免的殘缺。
三十七年過去,如今的我五十七歲,與夢蝶先生當年年紀不相上下。回想從年輕時至今,與夢蝶先生的往來卻也其淡如水。對他,我至今依然懷有著最早收到這張明信片時的恭敬與感念。那恭整、清瘦的字跡,一如他的人與詩,帶有某種孤獨、枯乾,而又傲然、冷峻的格調。那是「赤裸裸地趺坐在負雪的山峰上」(〈孤獨國〉詩句)的主人。
二
要等到一九七七年四月,我自費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詩集《銀杏的仰望》之後,我才與夢蝶先生有了稍微多一點點的對話。在他的詩攤前,從陽明山搭公車下山的我,帶著一疊詩集,其中一本贈書,其餘(約十本吧)則託售於他。夢蝶先生說:「好,你放著,賣完了再來結。」,我說:「好,謝謝周先生。」就是這樣。
然後,我當兵去了,也沒問詩集賣得如何。一九七八年五月,我在高雄小港當兵,在書店中買到了周夢蝶詩集《還魂草》(臺北:領導出版社),這是一九六五年文星版的重刊本,也收了《孤獨國》的部分詩作。封面是夢蝶先生的畫像,照換了我對他的想念。當時我因為好友陳銘磻之邀,在他主編的《愛書人》雜誌開了「向陽專欄」,於是就以〈還魂讀夢蝶〉為題,發表了我的讀後感。其中有幾句是這樣說的:
「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讀《還魂草》,我們看到了一棵心靈常處在對立的兩極:雪與火,紅與黑,生與死……的不斷替代、糾葛、衝突中……。那是生命在不斷投入、脫出中歷練的大悲,是情智在輾轉分化、交融裡煎熬的至苦,只有行到水窮處,才能坐看雲起時的。
文章發表後,我找了一個休假日到臺北,將之面教夢蝶先生,彷彿是對當年收到明信片之情的一種答報,表示一個年輕詩人對他的敬意。夢蝶先生只說:「謝謝你。」接著忽然想到甚麼似的:「你的詩集賣完了,要不要結?」我聽到詩集賣完,這就夠了,答以:「可不可以換詩集?」夢蝶先生點頭,我挑了幾本詩集,便算結了帳。這是我與夢蝶先生奇特的往返經驗,我們以詩集易詩集,做了一次「生意」。
一九七九年八月底,我退伍後就到臺北工作,先是在海山卡片公司寫卡片文案,其後因詩人商禽介紹,進入《時報周刊》。在這個階段中,我與南部的詩友還合辦《陽光小集》;與蕭蕭、陳寧貴合編《中國當代新詩大展》( 臺北:德華出版社);與張默、向明、蕭蕭、李瑞騰、張漢良等輪編爾雅社《年度詩選》……,這都使我與詩壇有了必要的密切接觸,與夢蝶先生也有了更多的接觸。
這時的夢蝶先生書攤已經收了,先是暫住內湖,後移住淡水。我見到他多半是在詩友的聚會中,他一貫沉默不言,總是一人端坐角落,我們以微笑見面,三言兩語也已足夠;比起其他我所熟識的前行代詩人,夢蝶先生的內心世界可能只能從他的詩作中去了解了。
三
一九八一年春,《陽光小集》移來北部編輯,開始改為非同仁詩刊,初期由我任社長,編輯部就設在我的書房,美術編輯則是由我三弟林柏維無償擔任。這時我開始構思將《陽光小集》改版為「詩雜誌」,不再走純詩刊的舊路。以前行代詩人手書詩作為封面,也是這個構思中的一個部分。我約請夢蝶先生賜稿,他答應了,沒多久,我收到他以毛筆書寫的詩稿〈目連尊者〉,這是一首思念母親、難報母恩的佳作。我收到之際,相當興奮。夢蝶先生惜墨如金,願意為《陽光小集》這樣的小眾詩刊寫稿,當然是陽光的榮耀。這年《陽光小集》冬季號,因夢蝶先生詩作墨寶而有了光彩。
次年春天,《陽光小集》編輯部開始策劃青年詩人票選心目中的十大詩人。我們列了44位戰後代詩人為「選舉人」,也開列了前行代詩人的參考名單,最後選出余光中、白萩、楊牧、鄭愁予、?弦、洛夫、周夢蝶、商禽、羊令野、羅門為十大詩人。這個當年重估詩壇權力結構的創舉,當然也衝擊了當時的文化界,成為焦點議題。夢蝶先生名列其中,意義格外重大,那是一個強調寫實主義的年代,他在「現實性」的評比中得五點七,為十位詩人中最低,但「思想性」的評比則有七點七,僅次於白萩。如就當年十位詩人的活躍程度來看,他深居簡出,根本不涉主流。我告訴他這件事時,他只是淺淺一笑,未及其他。
一九八二年十月底,《陽光小集》第十期出版,封面以「誰是大詩人──青年詩人心目中的十大詩人」為題,印了十位詩人的肖像,夢蝶先生的照片苦行僧一般,閉目低頭,宛然當年在武昌街擺書攤,繁囂聲光,皆與他無涉!
但夢蝶先生畢竟有情,我把這期《陽光小集》寄去給他,附了封信問候他。這次他並沒有立即回覆。
冬天過去了,一九八三年元月中,我收到了他寄來的紙箋,三十七乘以十一點五公分,同樣是恭整的瘦金體字,一筆一畫,毫不苟且,每個字都緊著帛紙:
花氣晴
薰日
鳥聲嬌
戰春
新羅山人
題畫詩
一九八三年一月七日
周夢蝶答賀
陽光小集諸仁者
夢蝶先生選清朝畫家新羅山人(本名華喦)的名句,回答我的問候,而以「陽光小集諸仁者」為答賀對象,用心良苦。「花氣晴薰日」,暗合他對《陽光小集》青年詩人的期許;「鳥聲嬌戰春」,似乎也有對於《陽光小集》挑戰當年詩壇權力結構的嘉許之意吧。新羅山人有號「離垢居士」,別號「布衣生」,老來自喻「飄蓬者」,喜用枯筆、淡彩,有空靈駘宕之致,夢蝶先生選其題畫詩贈陽光,或也有自譬當時心境的想法吧。
四
葉嘉瑩為周夢蝶詩集《還魂草》寫的序,說他的詩境所表現的,是極近於一種自「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的境界;說他是「一位以哲思凝鑄悲苦的詩人」。「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出自〈菩提樹下〉,用來說明夢蝶先生的詩與人,乃至於他的日常生活,都不為過。
一九九七年,夢蝶先生以其詩藝成就獲第一屆國家文藝獎,評審委員會擬定的「得獎理由」由詩人?弦主草,末段指夢蝶先生:
人格風格高度統一,文學哲學渾然一體,建構出一個完整的心靈世界。在當今文壇,以苦行堅持個人情志、完成文學事業、淡泊自持、無怨無悔如周先生者,洵屬少見。
說的也正是他鎔鑄文學之火、哲學之雪而建構出的澄明境界。我當時忝任評審委員之一,由於委員會擔心夢蝶先生婉拒領獎( 而依他的狷介個性,這是極有可能之事 ),乃指派我與他聯繫,請他接受此一榮譽。我受此高難度任務,便與夢蝶先生聯繫,約了一個週日上午到他在新店的住處看他。還記得當天風和日麗,我準時到達,見了夢蝶先生,向他說明來意,也希望他了解國家文藝是經由嚴謹的評審過程所產生,是全體委員不帶感情地對他作品成就的肯定,請他萬勿謙辭。
十多年過去,我如今已經忘了我當時如何組織那些我所講的話,只記得夢蝶先生只是傾聽,有時回應一聲,如我年輕時在武昌街見他一樣。也許是我說的,讓他難以拒絕吧,最後他接受了。頒獎典禮之後,我讀到記者史玉琪訪問夢蝶先生的稿子,這才知道當時他才剛自中國大陸探親回來,承受了「得知母親、二子故去,妻子改嫁也故去,長子得見最後一面,只剩一個女兒在」的生命中最嚴酷的打擊。原來我去拜訪夢蝶先生,遊說他請勿婉拒國家文藝獎時,他是在這樣的苦境之中,在這樣的煎熬之下;原來他之接受國家文藝獎,是因為「不忍澆人冷水」,是因為「接受比拒絕容易」。而當時的他,有的是「人在病中,慘澹經營」的感覺。
十多年過去,我開始漸漸明白夢蝶先生當日自苦而不苦人的謙遜。他的內在世界深藏於詩作最底層,不輕易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多情之人,用葉嘉瑩教授的話說,他有著屬於「火」的沉摯的凄哀,也有著屬於「雪」的澄淨的凄寒。他的孤獨,源自於此;他的受人敬重,也源自於此──這在他寫給二十歲的我的明信片上,如此;在他寫給年輕躁進的「陽光小集諸仁者」的題墨中,也是如此。
「孤獨國」詩人──周夢蝶的雪與火
一
清明返鄉,從溪頭向陽書房中找出三箱書信帶回暖暖。某晚得空整理了其中一箱,發現一張獨特的明信片,背面空白,正面是詩人周夢蝶先生寄給我的明信片。上書:
南投縣鹿谷鄉
溪頭
林淇瀁 先生
諸書已絕版。廣告誤登。乞諒之。
臺北市武昌街一段五號
周夢蝶謹答
明信片上的郵戳「臺灣 64.2.1 15臺北」,顯示了寄發的年度和地點,算來距今三十七年了。
三十七年前,夢蝶先生五十四歲,身體健朗,在臺北市武昌街一段五號擺舊書攤,專賣詩人詩集、文集;當年的我,二...
目錄
序
園丁的叮嚀──齊邦媛與國家文學館
慈悲喜捨的樹──聶華苓與IWP
田園躬耕的隱者──陳冠學與《自立》副刊
建構臺灣文學論述的史家──葉石濤與《臺灣文學史綱》
臺灣文壇的老園丁──中秋夜懷楊逵
哀傷之禽鳥──商禽詩〈木棉花〉的原始版本
在文學、歷史與政治的交叉口──陳芳明的「陳嘉農」年代
?唱臺灣庶民心聲的歌者──王禎和及其〈人生歌王〉
臺灣文學史的墾拓者──黃得時及其臺灣文學論述
定型新詩的倡議者──周策縱及其「棄園」詩情
「醬缸」文化的批判者──柏楊與〈醜陋的中國人〉
「孤獨國」詩人──周夢蝶的雪與火
臺灣的心窗──王昶雄及其〈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臺灣文學明燈──鍾肇政與《臺灣文藝》
為母土而書寫──阿盛與「散文阿盛」
喑啞的能言鳥──龍瑛宗的書寫語境
鄉里人物的刻繪者──追憶洪醒夫
亞細亞文學交流的鼓手──陳千武與亞洲詩人會議
文學傳播的掌舵者──蔡文甫與九歌出版社
臺灣農民的守護者──吳晟及其詩文
臺灣客語文學的女人樹──杜潘芳格及其客語詩
臺灣現代詩壇的「行動派」──張默與年度詩選
把草原上的月光寫入詩中──側寫席慕蓉
美麗島的玉蘭花──陳秀喜的人生與詩作
序
園丁的叮嚀──齊邦媛與國家文學館
慈悲喜捨的樹──聶華苓與IWP
田園躬耕的隱者──陳冠學與《自立》副刊
建構臺灣文學論述的史家──葉石濤與《臺灣文學史綱》
臺灣文壇的老園丁──中秋夜懷楊逵
哀傷之禽鳥──商禽詩〈木棉花〉的原始版本
在文學、歷史與政治的交叉口──陳芳明的「陳嘉農」年代
?唱臺灣庶民心聲的歌者──王禎和及其〈人生歌王〉
臺灣文學史的墾拓者──黃得時及其臺灣文學論述
定型新詩的倡議者──周策縱及其「棄園」詩情
「醬缸」文化的批判者──柏楊與〈醜陋的中國人〉
「孤獨國」詩人──周夢...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