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珍珠奶茶,是源自臺中的浪漫飲品──1987年開始,奶茶多了新的夥伴「珍珠」,征服了全世界的茶飲愛好者的味蕾,鮮明的臺中珍奶文化也因此跨出了國門,成為代表臺灣的新符號。一杯美味的珍珠奶茶,背後有著許多有趣的小秘密:Q彈口感的珍珠、濃郁滑口的奶茶,甚至是百變的手搖杯和吸管,都是珍珠奶茶好喝的秘訣。爬梳茶飲品發展的百年歷史,原來臺中自古便是產茶、品茶的重鎮。而從古早味紅茶攤車,到林立的泡沫紅茶店,以及充滿古典和優雅韻味的茶藝館、茶餐廳,茶飲店鋪也成為臺中景色不可或缺的部分;整座城市在奶茶的芳醇韻味下,有了更具深度的飲食面貌。讓我們從一杯珍奶開始,一步步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也發掘更多屬於臺中獨特的飲食文化風景。
關於「臺中學」:
地方學能完整描繪地區的獨特歷史發展脈絡,傳承及活化運用在地文化智慧,因此,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對「臺中學」書系的策畫,選擇臺中市具代表性的生活面指標為主題,發掘臺中地區最具本土性、獨特性的特色,運用柔性的筆觸與豐富的圖像,期能讓本地市民更親近、關注自身的生活脈絡,也提供外地大眾了解在地文化的媒介。
作者簡介:
陳貴凰
現任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教授、文化美食資源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菜單設計、飲食文化(臺灣飲食地圖)、文化美食觀光、餐飲管理。主編《肉乾怎麼吃?!》、《臺灣好麵》等書;近年與兩位合著者共同致力於「讓世界看見臺灣文化美食」之推廣活動。
吳政和
現任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教授。科技部「文化美食大聯盟」總主持人、行政院中臺灣智庫文化觀光組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觀光學、餐旅館管理、連鎖經營、人力資源管理。著有《西洋烹飪》、《餐飲服務方式對消費者滿意度影響之研究》、《連鎖餐廳組織因素與服務傳遞缺口關係之研究》等書。
張玉欣
現任(財)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顧問。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飲食人類學博士。曾任(財)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料理‧臺灣》總編輯、景文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EMBA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食物遺產、食物與認同、食物與文化觀光。著有《飲食文化概論》、《世界飲食文化》、主編《海味、山味、臺灣味》等書。
章節試閱
風靡全球的珍奶
大珠小珠落玉盤,落入口中錯雜彈。珍珠Q,奶茶香,鮮明的臺中珍奶文化,跨出了國門,征服了世界味蕾。珍奶王國,一杯杯如磚瓦堆砌,隨著歲月,王國彌堅。王國的打造,是科學的數據分析,有標準的作業程序,含體貼的顧客考量,容多元的材料搭配,創豐富的茶食陪襯。現在,珍奶王國開啟大門,歡迎光臨……
世界各地都有喝茶加牛奶的飲料—奶茶,例如:英式下午茶、印度拉茶(masala tea)等,而臺灣則獨創珍珠(粉圓)加入奶茶—「珍奶」(珍珠奶茶的簡稱)。珍奶在世界各地已然成為一項足以代表臺灣文化的新符號,成為國際級時尚流行飲品,連外國人到飲料店消費點單時也會說:「給我一杯紅茶拿鐵,加點『波霸』(BOBA)」(Give me latte, and add some BOBA in, please.),波霸成為跟隨珍奶的專有名詞。2002年,美國NBA球星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在臺北「春水堂」吸一口奶茶、又嚼了粉圓後讚不絕口,大大提升「珍奶」的國際知名度。此外,2016年4月18日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興奮地體驗珍奶,並說:「從來沒有嚼過茶」、「真好喝,我愛珍珠奶茶!」希拉蕊喝了直誇讚的鏡頭,透過電視播出傳向世界,奠定「珍奶」代表臺灣及「華人」世界的重要飲品地位。
自1990年起,一杯臺灣國民飲料「珍奶」,在各方不斷努力向海外推廣與擴點下,頻繁入選海內外各美食排行榜,不只成為異鄉遊子消解鄉愁的好良方、政府行銷臺灣意象的好幫手,也是外國人接觸臺灣特色文化的好媒介。如今「珍奶」已遍及亞洲、美洲、大洋洲,甚至是歐洲等地,早已征服無數人的味蕾。例如:2012年德國數百家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竟然賣起來自臺灣的國民飲料。更令人興奮的是,CNN、Discovery Channel、NHK等國際媒體也紛紛受到吸引,來臺尋找「珍奶」的發源地—臺中,進行深入的採訪報導。
近年來,「珍奶」颳起了一陣海內外的流行旋風,這個原先扮演「呷涼」(喝涼水)角色的茶飲,造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微妙的改變,如今人手一杯「珍奶」的景象隨處可見,形成今天不喝就彷彿有件未完成的事,開始出現這種有趣的心理負擔,「珍奶」似乎已成為人們生活上的必需品;同時,業者也用心以平價奢華的精品化概念來製作茶飲品項,除了衍生出珍珠奶茶的大家庭外,更致力於茶飲的配角—茶食研發,誕生如「茶食四喜」等各式各樣精采萬分的商品,在在形塑了臺中獨有的珍奶文化。
茶飲角色的轉變──從休閒呷涼到人手一杯
喝飲料已成為一種必要與必然,它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呼吸。飽食一頓,再來一杯飲品,點單時不自覺總要加個幾元升級,再多一些配料豐富心情,形成習以為常的習慣。
經濟成長與休閒時間的增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特別是臺中,在地民眾的生活逐漸與飲茶文化相融,無論市區綠園道或郊區觀光景點,到處林立著茶館、咖啡館,個人或三五好友相約外出喝下午茶享受歡樂的風潮正盛,不僅填補了餐飲業下午時段的營收,也精進了業者在茶飲品項與茶食的研發,同時更帶動了人們對飲茶文化的提升。
消費者喜好自主選擇搭配,店家便推出不同的行銷方案,拉抬每筆消費單價,透過新品研發上市進行促銷活動等,讓原本是套餐中飯後配角的「茶飲」,選項變得更多元,例如:「換購珍珠奶茶可折抵O元消費」、「+O元可以升級為大杯」、「加O元可選XX配料」等促銷方案。另外,全民股市運動「上午看盤、下午喝茶」的生活形態,也促成了飲茶文化的流行。
這種「加價購」的消費方式,讓「茶飲」不再居於配角,開始扮演起餐廳的領頭羊、開路先鋒。總之,喝茶的機會增加了,在解渴、餐後附贈飲品、休閒呷涼或下午茶時光等時機點的需求下,培養出了整天喝茶的習慣,造就隨處可見人手一杯的社會現象,更進一步發展出一天數杯茶飲的下意識習慣性消費,「茶飲」角色已然有了主客易位的轉變。
而人們對於飲料需求的消費習慣也逐漸產生了變化,過去通常自備水壺於外出口渴時飲用,但隨著經濟發展與茶飲料店業者的推陳出新,慢慢演化成到茶飲料店買涼、呷涼或自備容器來盛裝,促使飲料市場的營業額不斷攀升,從大街小巷茶飲料店林立的現況可見一斑。
根據「春水堂」的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臺灣人每年喝掉約一億杯「珍珠奶茶」,如果把這些杯子堆疊起來,就相當於1,700座喜馬拉雅山,可以從地表來回繞外太空250次。這項資料也顯示出珍奶在臺灣的普及程度。
有趣的是,國防部曾在2004年推出文宣,喊出「一週少喝一杯珍珠奶茶就可以購買軍用武器」的口號,主要是藉此回應當時社會對政府提出6,108億的軍購案預算過高的相關疑慮。由於當時一般消費者能不假思索購買珍奶享用,於是國防部就借力使力,而透過這種類比,也可看出「珍奶」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凸顯了它在臺灣的獨特地位。
風靡全球的珍奶
大珠小珠落玉盤,落入口中錯雜彈。珍珠Q,奶茶香,鮮明的臺中珍奶文化,跨出了國門,征服了世界味蕾。珍奶王國,一杯杯如磚瓦堆砌,隨著歲月,王國彌堅。王國的打造,是科學的數據分析,有標準的作業程序,含體貼的顧客考量,容多元的材料搭配,創豐富的茶食陪襯。現在,珍奶王國開啟大門,歡迎光臨……
世界各地都有喝茶加牛奶的飲料—奶茶,例如:英式下午茶、印度拉茶(masala tea)等,而臺灣則獨創珍珠(粉圓)加入奶茶—「珍奶」(珍珠奶茶的簡稱)。珍奶在世界各地已然成為一項足以代表臺灣文化的新符號,成為國...
推薦序
溫和自信的幸福城市/林佳龍
臺中市是一座充滿陽光活力的健康城市,擁有豐富人情味與生活、生態、生產的生命力,是個適合安身立命、成家立業的好地方,有著無限可能的發展性。
要在一座城市落地生根,要先宜居,才會有移居,進一步怡居。臺灣雖然面臨少子化,然而近年來臺中市人口每年都增加將近上萬人,表示本地是適合生活的城市,有獨特的吸引力。因此我們所該做的,是規劃以人為本,跨域整合、推動能讓臺中市民擁有和善生活環境的各項政策,而在這樣的政策背後,內蘊著豐厚的城市精神,進而促使我們策劃「臺中學」叢書,將臺中文化城的靈魂具體形塑,讓市民及外地大眾更為認識臺中、親近臺中。
地方學能完整描繪地區的獨特歷史發展脈絡,傳承及活化運用在地文化智慧,但往往以研究調查的方式撰述,缺乏地方生活記憶與認同,也讓大眾不易親近。因此,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對「臺中學」叢書的策劃,選擇臺中市具代表性的生活面指標為主題,發掘臺中地區最具本土性、獨特性的特色,運用柔性的筆觸與豐富的圖像,期望能讓本地市民更親近、關注自身的生活脈絡,也提供外地大眾了解在地文化的媒介。
首次出版即廣邀長期深耕並關注臺中歷史、文化的工作者主筆撰述,包括林良哲、楊宏祥、吳長錕、賴萱珮、廖振富、陳貴凰、吳政和、張玉欣,鉅細靡遺地梳理臺中市的地貌遷徙與人事流轉,勾勒出臺中人的溫和自信。主題則從最具代表的地景臺中公園、農業發展葫蘆墩圳、薈萃人文清水區、時代文人林獻堂及茶飲代表珍珠奶茶著眼,這些可以被稱為臺中印象的關鍵詞,全都從篇幅裡甦醒,閱讀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臺中市百年時空裡的風華面貌。
透過閱讀「臺中學」,可以知道不論昔日或今日,臺中人擁有一種溫和的驕傲,還有溫和的自信。我希望臺中「溫和自信」的形象能在全臺灣、全世界成為獨特魅力,更希望讓每位居住在此的市民,感受身為臺中人的榮耀,大聲喊出「我是臺中人」!
臺中形象的關鍵字/路寒袖
一座城市要自成一學,需要的是生活與歲月的積累,除了這些積累仍不足夠,更要活躍出屬於這座城市的獨特性,使人一提及關鍵字,就能與該地的人文、風土、歷史、生態、地景聯結,進而勾勒出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面貌與個性。
縣市合併後的大臺中地區,圍抱了山與海,根植了城市與自然,更將歷史與未來聯結在同一條路徑上,讓人們注視臺中的視野更遠、更廣、也更活。這使我們手中擁有能夠形塑臺中印象的關鍵字如同春日的繁花盛開,令人目不暇給。但我們希望人們對臺中的形貌不只是一個單詞的片面形容,而能更加深化、豐厚為一門有血肉與溫度的「學」。
因此我們策劃「臺中學」的書系,選擇具代表性的指標為專書主題,發掘臺中地區具有本土性、獨特性的特色,同時更希望書系的開闢能成為引發學者專家對「臺中學」深入調查研究的動力及發表的舞臺。今年首次登場的臺中學共有五大主題,分別是地景類的臺中公園,地域類的葫蘆墩圳、清水區,人物類的林獻堂,飲食文化類的珍珠奶茶。
日治時期即在日本人有系統的都市規劃中誕生的臺中公園,每一代臺中人的記憶總有它的身影,見證了臺中市區的地貌遷徙與人事流轉,長期研究臺中地方文史的林良哲將這些見證書寫為動人的《日月湖心:臺中公園的今昔》,生動地述說了臺中公園的前世今生;引入大甲溪的活水澆沃了大臺中地區的廣大農田,結出美味的稻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臺中人,葫蘆墩圳對臺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深耕豐原當地文史工作的《葫蘆墩季刊》主編楊宏祥遂寫成《圳水漫漫:葫蘆墩圳探源》一書,鉅細靡遺地歸納葫蘆墩圳開發以來的數百年時空故事;清水坐擁海洋與柔風,不僅吹撫出一片美麗的濕地與小鎮景致,也薈萃出深厚的人文脈絡,以「清水散步」文化推廣基地聞名的吳長錕及賴萱珮深知清水的魅力,以《海線散步:清水人文地誌學》一書帶領眾人前往清水散步、享受小鎮的慢活方式。
霧峰林家是臺灣最重要的古蹟建築之一,而其主人林獻堂更在臺灣近代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個人的一生幾乎與日治時期的臺灣共同呼息,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廖振富所著的《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不只從日治臺灣的政經環境切入林獻堂的生命,更剖析他與親族、當代重要人物之間相處的點滴,將林獻堂的形象重塑得更為真實活絡;而現在人手一杯、甚至紅到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手上的珍珠奶茶,已經成為臺灣茶飲文化的經典代表,臺灣處處有珍珠奶茶,但臺中是將珍珠奶茶等茶飲文化發展得最徹底的地方,由陳貴凰、吳政和、張玉欣打造《團圓食光:世界珍奶與臺中茶飲》一書,將細數賦予珍珠奶茶生命的種種歷程。
建構一座城市的詞彙有很多,但要詮釋一個詞彙背後所代表的一切,一本書的篇幅並不足夠,臺中學的主題還有待開發與擴充,但只要起步了,就會與這座城市的發展一樣,永遠都會是旺盛的。
溫和自信的幸福城市/林佳龍
臺中市是一座充滿陽光活力的健康城市,擁有豐富人情味與生活、生態、生產的生命力,是個適合安身立命、成家立業的好地方,有著無限可能的發展性。
要在一座城市落地生根,要先宜居,才會有移居,進一步怡居。臺灣雖然面臨少子化,然而近年來臺中市人口每年都增加將近上萬人,表示本地是適合生活的城市,有獨特的吸引力。因此我們所該做的,是規劃以人為本,跨域整合、推動能讓臺中市民擁有和善生活環境的各項政策,而在這樣的政策背後,內蘊著豐厚的城市精神,進而促使我們策劃「臺中學」叢書,將臺中文化城...
目錄
市長序 溫和自信的幸福城市
局長序 臺中形象的關鍵字
前 言 茶飲文化的新起點:珍珠奶茶
第一章 臺中的珍奶文化
風靡全球的珍奶
茶飲角色的轉變
平價奢華的精品化茶飲
珍珠奶茶的大家庭
茶飲的配角:茶食
第二章 臺中的茶飲五寶
多元化的茶飲服務方式
紅茶攤車(Tea Bike/Car)
泡沫紅茶店(Tea Shop)與茶飲廣場(Tea Square)
封口外帶杯飲料店(Tea Bar)
庭園茶藝館(Tea House)
複合式休閒茶餐廳(Tea Restaurant)
第三章 臺中的「是茶非茶」
記憶中的老茶味
無限創意新茶味
第四章 臺中的茶飲推手:自然與人文
多元物產特色的形塑
在地的新興茶品牌
茶產業的供給與翻轉
消費面的需求與多變
多元茶飲的基礎
第五章 臺中的飲茶文化展望
茶飲與臺中在地認同
臺中茶飲與文化觀光
世界珍奶之都在臺中
參考書目
市長序 溫和自信的幸福城市
局長序 臺中形象的關鍵字
前 言 茶飲文化的新起點:珍珠奶茶
第一章 臺中的珍奶文化
風靡全球的珍奶
茶飲角色的轉變
平價奢華的精品化茶飲
珍珠奶茶的大家庭
茶飲的配角:茶食
第二章 臺中的茶飲五寶
多元化的茶飲服務方式
紅茶攤車(Tea Bike/Car)
泡沫紅茶店(Tea Shop)與茶飲廣場(Tea Square)
封口外帶杯飲料店(Tea Bar)
庭園茶藝館(Tea House)
複合式休閒茶餐廳(Tea Restaurant)
第三章 臺中的「是茶非茶」
記憶中的老茶味
無限創意新茶味
第四章 臺中的茶飲推手:自...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