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飲食 新食代潮流
作者簡介:
《料理.台灣》雙月刊是一本涵概餐飲流行趨勢、餐飲專業知識、餐飲教育動態、以及餐飲文化的專業餐飲雜誌。讀者以餐飲業之經營者、廚師,以及大專院校之餐飲科系教師、學生等對飲食有興趣的相關人士為主。為國內餐飲界提供一份專業人士必看的前瞻性雜誌,並隨時提供餐飲業界、學術界及熱愛美食的人,即時、深 入、有價值之餐飲相關報導。每年1、3、5、7、9、11月出刊,一年共6期。
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成立於1989年(民國78年),是一個以研究、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為宗旨的民間財團法人。
早在三商大樓奠基之初,三商企業機構即有意成立圖書館;經各方徵詢評估,並以董事長翁肇喜先生蒐集流落世界各地的中華飲食古籍的心願,經過兩年的籌館後正式開放,爾後並成立基金會,務期以中華飲食文化中的天文、地理、歷史、文學、藝術、考古、文物、傳說、禮儀、習俗、美學、哲學、生活科學、生活文化,與烹飪技巧等有密切關係之層面,作為探討、研究之對象,使中華飲食文化能有系統的一脈傳承。
在過去數年間,基金會的經營已漸具雛形,也贏得社會各界的肯定。基金會亦從實踐中,了解基金會的努力對中華飲食文化多少有些推波助瀾之作用,因此冀望能透過共識之士的激勵,經由科際整合的手法,使中華飲食文化之研究提昇至學術的境界。
為此,基金會已舉辦數屆的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並提供博碩士論文、社會人士學術著作、專案研究計畫的獎助與補助申請,同時亦出版會議論文集、國際性學術期刊及雜誌,並提供圖書資料查詢以串聯人脈資訊的交流,近來更積極參與各類學術活動,以期達到資源之互動與整合的目的。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總編的話
不同於「從農場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的在地與當季概念,「從農場到人類吃出健康」 (From farm to human beings)主要在強調如何自食物的栽種到讓人們吃出健康之過程,是「精準飲食」的核心,也是未來的飲食新趨勢。《料理.台灣》七月號邀請到台大食科所沈立言教授擔任專題企畫之特約主編,帶領讀者正確認識「精準飲食」,尤其希望從事餐飲業的廚師讀者群,能進一步詮釋「廚房」這個實驗室,利用行之有年的地中海或是生酮與減醣等健康飲食,從減重、運動、樂齡等不同面向的需求,特別為消費者進行「精準」的飲食設計,擔任消費者的健康把關者。
台灣人在近幾年興起中秋節吃蛋黃酥的熱潮,促使中秋月餅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本期的〈餐飲市場動態〉從月餅市場切入,不僅從消費端,並從供應端的餐廳飯店與烘焙業的創新思維探究這個舊傳統與市場新走向。
〈地方滋味踏查〉這一次走訪台北市中山區,此區延續日治時期的繁榮基礎,是台北市二戰後重要的商圈。在1964年開幕的台灣第一家台菜餐廳-青葉餐廳、與1977年開幕的欣葉台菜餐廳均位於此區,林森北路的條通文化也於1990年代與此區形成。本期踏查走訪四家餐廳,包括於1974年開業、位在長春路上的「雞家莊」;以及在1990年代,由來台第一代香港廚師何沛源創立的「九記海鮮」,第三、四家則是由條通文化帶出日式風潮的鰻魚專門料理店「三河中川屋」與「打鐵町49番地」居酒屋。
〈食物與環境〉剖析了 2022年4月19日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共20條的《食農教育法》,點出此法最大的癥結點是無法解決台灣目前最大的飲食教育問題,究其原因在於台灣的學生沒有落實健康飲食生活的機會,造成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真實的日常生活產生明顯落差。
〈真吃灼見〉看見一間間被疫情肆虐的老餐館,如何設法掙脫找出活路;但也有更多的老店卻因無人傳承而慢慢地消逝當中。〈飲食書寫〉的作者施清元則看見年邁父親仍刻意私藏自己製作肉包的食譜秘方,為的是捨不得讓小孩繼承這「辛苦」的家業。每天讓人們飽足三餐的食物,也讓人養家活口的食物,許多的故事圍繞著他,也留下許多回憶。
總編輯張玉欣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總編的話
不同於「從農場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的在地與當季概念,「從農場到人類吃出健康」 (From farm to human beings)主要在強調如何自食物的栽種到讓人們吃出健康之過程,是「精準飲食」的核心,也是未來的飲食新趨勢。《料理.台灣》七月號邀請到台大食科所沈立言教授擔任專題企畫之特約主編,帶領讀者正確認識「精準飲食」,尤其希望從事餐飲業的廚師讀者群,能進一步詮釋「廚房」這個實驗室,利用行之有年的地中海或是生酮與減醣等健康飲食,從減重、運動、樂齡等不同面向的需求,特別為消費者進...
目錄
個人專欄
04 會長話食代
內用、外送及業外業務的探討|陳飛龍
05 好吃社會學
「台灣菜」的文化史錄|蕭新煌
06 真吃灼見
挺過新冠這一關|王瑞瑤
08 我的學習之旅
以誠相待 透明對話 合作共創|李鴻鈞
10 May的食空滋味
打破傳統餐廳分類-「永續餐廳」強出頭|張玉欣
風土識食
12 盛夏綠竹筍 解相思的癮|游惠玲
15 蔬食樂趣|番紅花
18月桃籽與蕗蕎 原鄉傳統元素的味覺延伸 |古佳峻
職人細語
24 鄭裕錞 貫通法餐與各國料理的自我創新|朱荔詡
28 陳渭南 一路堅持台菜這條路|羅健宏
32 三井英明 割烹款待一期一會|賴郁薇
專題企劃
精準飲食 新食代潮流
38 精準飲食 從農場到人類吃出健康|沈立言
42 科學實證的減肥飲食|謝淑貞
44 運動後事半功倍的飲食攝取|郭婕
46 常常好食 從運動營養演繹一種生活態度|賴郁薇
48 外食的健康餐桌 地中海飲食|汪曉琪
52 樂齡飲食 餐廳可以做得到|鄭金寶、張惠萍、戴暐庭
56 將捷金鬱金香酒店 友善高齡的飲食尊嚴|賴郁薇
58 嘗試走進家裡的實驗室-廚房|羅翊禎
餐飲市場動態
「餅」分秋色
64 「餅」分秋色 新舊融合碰撞出新滋味|陳念玲
66 中秋節最紅糕點 「蛋黃酥」的前世今生
68 永不設限 「無框架」的中秋漢餅跨越中西之界
70 月餅加值 中秋團聚邊吃邊玩
74 疫情改變消費型態 中秋到 Cutaway卡個位
舌尖設計學
76 用空間加乘為客人嘗遍人生美好 春日宴粵菜喜宴|洪嘉彥
打造餐飲人氣店
80 目標!更進一步的營業額(下)抓住老顧客、增加新客源|笠岡はじめ
地方滋味踏查
時尚懷舊中山區
82 時尚與懷舊並存 台北中山區的飲食風貌|曾齡儀
86 四十年台菜老店 雞家莊的懷舊料理|郭忠豪
89 老字號粵菜館 香港九記海鮮|曾齡儀
92 職人精神與關西風味 三河中川屋鰻魚店|郭忠豪
95 懷舊風居酒屋 打鐵町49番地|曾齡儀
飲食書寫
98 在一個肉包店比超商還多的小鎮|施清元
食識與趨勢
102 葡萄美酒配餃子 日益彰顯的餃子主題餐廳 |草野美保
106 精選食材&食品 主廚分享廚藝理念|蔡倩玟
109 《食農教育法》後的下一步?|何撒娜
112食慾黑盒子|楊豐銘
餐飲情報
114 地方美食節
114 餐飲研討會與賽事
114 展覽資訊
115 餐飲消費
個人專欄
04 會長話食代
內用、外送及業外業務的探討|陳飛龍
05 好吃社會學
「台灣菜」的文化史錄|蕭新煌
06 真吃灼見
挺過新冠這一關|王瑞瑤
08 我的學習之旅
以誠相待 透明對話 合作共創|李鴻鈞
10 May的食空滋味
打破傳統餐廳分類-「永續餐廳」強出頭|張玉欣
風土識食
12 盛夏綠竹筍 解相思的癮|游惠玲
15 蔬食樂趣|番紅花
18月桃籽與蕗蕎 原鄉傳統元素的味覺延伸 |古佳峻
職人細語
24 鄭裕錞 貫通法餐與各國料理的自我創新|朱荔詡
28 陳渭南 一路堅持台菜這條路|羅健宏
32 三井英明 割烹款待一期一會|...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