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雜2本79折靈媒媽媽吳明益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三采暢銷精選京極夏彥陳思宏納瓦爾寶典安寧照護民防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幸福文化66折起
暫存清單
二手徵求

在路上

在路上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傑克.凱魯亞克

評價
81收藏
227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352 NT$ 400

本商品已絕版

其他二手價
13 51元起
圖書館借閱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風起雲湧的那個年代
#絕版讀賣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凱魯亞克說:「難道你不知道上帝就是維尼熊嗎?」
文/Anderson

如大家所熟知,《在路上》是一部經典,作者凱魯亞克與他的「垮世代」同儕啟發了無數人,間接又直接地開啟不同的時代,以及,改變世界。

但除了作為經典之外呢?或者說,什麼是經典?

《在路上》是一部不曾也將不會老去的小說。在今天,當我們似乎擁有那麼多前人所沒有的自由,可以輕易走得很遠、看得很多,彷彿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沒有什麼能嚇到我們,閱讀《在路上》,卻依然不得不嘆氣地掩卷自問:我們所自以為已然「進步」、「開放」、「自由」的一切,真算得了什麼嗎?跟書中那些旅程相比,一無所有的他們,所闖蕩出的不依舊是我們極難或無曾看到的人生風景嗎?

產品調查測試有一種盲測,藏匿各種訊息要受測者給產品打分數。如果閱讀也有盲測,我們在全無預備知識(便也無預設與成見)的情況下進入這本書,你一定會以為《在路上》是一本21世紀的作品:這本讀物是如此進步而新鮮,如此奔放,如此要衝破所有的約制,如此用力地對抗俗見與陳腔濫調。

「垮世代」的人們與我們並不共享同一筆壓迫,何以我們竟有著如此相仿甚至雷同的憂鬱與窒息感?……又或者是,讀了這書,我們才驚覺自己,在世紀初的狂歡底下,其實是憂鬱也感覺窒息的?

《在路上》作為關乎整個時代、文化現象、文明階段的經典讀物,還有其他嚴肅而充滿研究精神的讀法,也另有對號著還原各個文化明星及其相糾纏的考究趣味。但倘若真能夠回到最起點,把它當一部小說,一部公路電影,那麼乾淨而純粹地捧著栽讀進去,也許是更奢侈的事呢!如此一來,我們不再是交叉比對著各種閱讀材料來嘗試回溯與想像那個時代,而是,我們就在那裡。就在世界改變的第一時間。

曾經、當時與稍後的人們,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他們只是翻開一本書,一切卻倒轉地開啟新的宇宙。現實變得充滿縫隙,可能性超量湧現。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上路就好。

「你的路在哪裡?聖童之路、瘋子之路、彩虹之路、孔雀魚之路。任何人都可用任何方式踏上任何一條路。任何人。任何方式。任何路。」。書中這樣寫著。在這裡頭有太多的顛簸、搖晃,太多天真、痴狂、輕妄,那些旅程像是忙不迭在逃離某全面的絕對精神與信仰。但我們終究明白,《在路上》的本質到底非關虛無,主人翁與他的友人追尋的是,關於降落於現實的更優雅,以及最重要的,更讓他們衷心信服的方式。

死氣沉沉的人生,再見!
我要離開這個鳥地方,把生命丟到路上流浪!


「這本書改變了所有人的生命,也包括我自己。」——巴伯.狄倫


一部傳奇經典,一種新世代之聲,一本反抗文化的聖經;
二次大戰後,最激動人心的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代表作;
西方旅行文學和背包客文化的聖杯、公路電影的原型;
《TIME》百大最佳英文小說(1923 ~2005年)、美國圖書館廿世紀世界百大小說;
知名譯者何穎怡全新翻譯;名導華特.沙勒斯改拍的同名電影即將問世。


薩爾是位對文學、爵士樂和女人充滿好奇的年輕作家,他在紐約有一群瘋狂的波希米亞好友,成天談論文藝創作,直到富於熱情與野性的狄恩加入這個圈子,薩爾的生活也面臨轉變契機:他決定追隨狄恩「在路上」的步伐,實現西部之旅的夢想,開啟通往體驗生命以及無限可能的那扇大門。

全書以薩爾第一人稱描述,他與狄恩等人四度驅車橫跨美國大陸,展開一段段混亂而亢奮的旅程。他們漫無目的奔走,在路上體察流浪漢、農民、工人、少數族裔的生活,同時縱情於爵士樂、性愛與藥物,尋找另一種感官境界;在放蕩不安的生活基調之中,他們盡情地燃燒自我與探索世界,獲得絕對的靈魂自由。

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1951年,將近卅歲的凱魯亞克花了短短三星期時間,不眠不休地把自己七年來與友人在公路上浪蕩的故事化為文字。凱魯亞克極力在語言上實驗「自發性文體」;為了避免打斷寫作的思緒,凱魯亞克刻意在書寫時不做隔行、沒有分段,最後成品是一幅長達三十六點五公尺的捲軸。

這部作品寫成後屢遭出版社退稿,凱魯亞克自己修改過多達六種版本之後,才終於在1957年正式出版。這本小說被譽為定義了「垮掉的一代」,凱魯亞克也成了新世代的精神教主,鼓舞著無數年輕人循著他的足跡去找尋人生真義。

同名電影由《中央車站》、《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名導演華特.沙勒斯執導、劇作家Jose Rivera改編,已在2010年底殺青。演員包括Sam Riley、Garrett Hedlund、Viggo Mortensen、Kirsten Dunst 和Kirsten Stewart。

作者簡介: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 1922-1969)
美國小說家兼詩人,擁有法裔加拿大人血統。放棄唸完哥倫比亞大學,去商船當水手,也曾加入海軍服役,但不堪忍受軍紀約束,住進精神病房並獲退伍。

他與友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威廉.巴洛茲(William Burroughs)和尼爾.卡薩迪(Neal Cassady)並列為1950年代「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代表人物凱魯亞克以其自發性的書寫風格(spontaneous style)聞名,創作題材多來自他親身經驗,他的勞工家庭背景讓他對窮人特別關心,作品中也詳實記載他與朋友們追求的生活刺激及藥物經驗等。一九五○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城與鎮》,但直到《在路上》問世後才聲名大噪。其後出版的作品包括《達摩流浪者》、《地下室》等。

譯者簡介:

何穎怡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婦女學研究,現任商周出版選書顧問,並專職翻譯,翻譯作品有《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乳房的歷史》、《天真的人類學家》、《裸體午餐》、《貧民窟宅男的世界末日》等。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