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科幻小說家.凡爾納最具科幻魔力作品!
開創「海洋小說」書寫之先鋒
在茫茫大海裡,
人並不孤獨,因為處處可以感覺到生命的顫動。
凡爾納Jules Verne
最偉大的未來生活預言家
科幻冒險小說始祖 最具魔力作品!
和尼莫船長一起出發,享受驚心動魄的海底旅程!
首次唯一完整中譯本.特別收錄多幅1870年初版珍貴插圖
《海底兩萬哩》一作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羅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有如獨角鯨的大怪物,巴黎生物學家阿羅納斯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卻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一同墜落的有他的忠心僕人貢協議,和加拿大捕鯨水手尼德蘭。
然而這隻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莫在大洋的一座荒島上所祕密建造,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莫船長邀請阿羅納斯來一趟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羅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的海底祕密公諸於世。
《海底兩萬哩》開啟滿足人們對於神祕海洋的想像,海洋是陸地人類難以觸及的世界,即使今天依然有許多待人發掘的謎點。本書融合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緻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尼莫船長一角更展現了人類對「民主」的追尋,以及對於「自由」的定義與探問。
本書特色
◆ 史學家以為的緣起:1865年,喬治.桑讀完《氣球上的五星期》和《地心遊記》寫信給凡爾納:先生,感謝您在兩部扣人心弦的作品中寫出那些和藹親切的語句,使我忘了深深的悲痛,助我頂住痛苦的擔憂。對您的兩本書我只感到一絲悵惘,那就是──我已經把它們讀完了。我希望您不久將我們帶進大海的深處,讓您筆下的人物乘著潛水艇旅行。
◆ 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曾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1.動人心魄的海底壯遊:一古陸里等於四公里,海底兩萬哩即繞地球兩圈的八萬公里。十個月的旅程,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直奔南極大陸,再沿拉美海岸北上,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渦中。
2.懸疑十足:尼莫船長究竟是誰?這位天才工程師、知識淵博的學者為何仇視人類、其漫游海底的目的又是什麼?何時才是旅途的終點站?主人翁三人能否重返大地獲得自由?
3.科學啟蒙小說:海底兩萬哩的成功在於──「描寫」,概括現代科學積累的有關地理、地質、物理、天文、海洋(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等的全部知識,以凡爾納特有的迷人敘事,重新講述歷史。
4.充滿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海底兩萬哩》(1870)作為啟蒙的繆斯:
1. 啟發天才詩人韓波(Rimbaud)寫出著名長詩《醉舟》
2. 1958年首次抵達北極的原子能潛水艇即以鸚鵡螺號命名
3. 1997年美國導演羅德.哈迪(Rod Hardy)改編電影(1916、1954亦有改編)
4. 1990年日本動畫《藍寶石之謎》(39集)據此改編
5. 2013年大衛芬奇(David Leo Fincher)
作者簡介: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s, 1828-1905
法國作家,現代科幻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科幻小說的鼻祖」。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Nantes),他在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受挨一頓重罰,並躺在床上流著淚發誓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凡爾納創作力驚人,一生寫八十部小說,百年以來更是世界上被翻譯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著有「海洋三部曲」(又稱「凡爾納三部曲」,即《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哩》和《神祕島》)、《環遊世界80天》、《氣球上的五星期》和、《地心遊記》等等。
譯者簡介:
楊松河
1941年生於福建龍岩。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法語專業。譯作豐富,其《追憶似水年華》(第四卷合譯,1991)曾獲全國首屆優秀外國文學圖書一等獎。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軍事外交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維賢(屏東海生館館長)
李偉文(作家)
李家同(教育學者)
卓俊辰(師大附中校長)
郝廣才(格林文化發行人)
張清風(國立海洋大學校長)
謝哲青(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豪情推薦
推薦序∕謝哲青
在我個人的收藏中,有一套法國於二○○五年所發行的小全張,內容有六張,以科幻小說名家儒勒.加布里埃.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的小說為主題,由左上逆時鐘看來,分別是《氣球上的五星期》(Cinq semaines en ballon,1863)、《地心遊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1864)、《環遊世界八十天》(Le tour du monde en quatre-vingt jours,1873)、《海底兩萬哩》(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1870)、《沙皇信使》(Michael Strogoff:The Courier of the Czar,1876)以及《從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la Lune,1866)。這位維多利亞時期的小說家,一生寫了上百部的作品,後來也被譯成五十幾種文字,更被女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譽為「科學家中的文學家,也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而這套小全張,就匯集了凡爾納最受歡迎的六部作品,百年以來,它們成為多少藝術形式與次文化的靈感來源,也為我們的世界帶來了啟發與夢想。
英國的小說家格雷安.葛林(Henry Graham Greene)曾經說過:「童年的成長記憶,是文學家最大的資產。」一八二八年,凡爾納出生在面向南特港(Nantes)的公寓裡。在他的童年記憶中,南特的港口是個混雜各式氣味的奇妙所在:滿載東方香料的商船、透著嗆鼻瀝青味的散裝貨輪、散發著機油與魚腥的捕鯨船,與噴出濃厚煤焦煙味的駁船。熙來攘往的船隻,豐富了凡爾納對地平線的無限想像,也編織了凡爾納年少漂流的旅行大夢,更預示了日後凡爾納在文學領域中的冒險性格。浪漫主義的探險成就與工業革命的時代特色,更為他的作品增添了許多樂觀昂揚的奮發精神,想瞭解十九世紀歐洲文化,就一定得閱讀凡爾納。
歐洲當代著名的科學史(Histoire des sciences)、科學哲學(Philosophie des Sciences)權威,也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米歇爾.瑟赫(Michel Serres)曾經在他的著作《青春:論凡爾納》(Jouvences:Sur Jules Verne,1974)中提到,凡爾納以三種層次為讀者展現世界已知與未知的魅力。
首先,就如一般人,凡爾納的身心靈,都深深地為我們所生存的地球著迷。無論是冰的王國北極、未知的大陸南極洲、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湛藍神祕的南太平洋,或是充滿征服與覬覦的美洲與非洲,在凡爾納細膩的觀察與如同波斯緻密畫般的文字描寫,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彷彿親臨現場,一同與故事中的人物感受大自然無可比擬的雄偉壯闊;其次,凡爾納將百科全書式的知識,滲入我們所接觸的事物之中,在「知識」的暈染之下,萬事萬物如同寶石一般,折射出千變萬化的璀璨光輝。透過地質學、物理學與博物學的魔法、我們明白原來玻里尼西亞的環礁,是歷經千萬年才累積形成,北美洲東岸如紅寶石般的夕陽晚照,原來是掠過撒哈拉與北太西洋的沙漠風暴,在大氣中所形成的瑰麗景象。最後,在「觀察」與「知識」相乘之後,凡爾納融合了天馬行空卻又具體而微的科學預言,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充滿魔幻與奇蹟的國度,在這裡,鋼鐵巨象拖曳著寶塔狀的客艙,搖搖擺擺地走過巴黎擁擠的街頭,瘋狂科學家試圖用炸藥爆破,改變地球軸心;在這裡,成千上萬的蒸汽飛船橫越英吉利海峽,異想天開的用大砲將人發射到月球。毫無疑問的,凡爾納是我們所知道,最偉大的未來生活預言家。
早在萊特兄弟造出飛機半個世紀之前,凡爾納就預設了直升機的出現(「征服者羅布爾」Robur le Conquerant,1887);他在無線電發明之前就已經想到了電視,並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有聲傳真』(「印度貴婦五億法郎的遺產」Les Cinq Cents Millions de la Begum,1879);幾乎沒有一樣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不被這位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作家所預見:潛水艇、飛機、霓虹燈、飛彈、坦克。毫無疑問,他是科學幻想之父。也難怪法國著名的利奧台元帥,在一次對下議院演講時提到:「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
凡爾納的小說,絕對不僅僅是書本已知事實的轉述而已,更是探索世界的博物誌,充滿冒險精神的時代印記。「海底兩萬哩」,就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幻想冒險經典,透過主人公的故事歷險,凡爾納向我們展現當代對海底世界的想像,藉著鸚鵡螺號上的學者之口,詳實敘述了深海旅程中,所遭遇到種種奇妙的生物,還有作者本人對生物學與地質學高度的認知。
且讓我們放在日常生活種種的桎梏,透過凡爾納的文字,穿梭於現實與幻想之間,在輕鬆閒暇之餘,也為我們的未來開啟了無限的可能性。
編輯小語
1.動人心魄的海底壯遊:海底兩萬哩即繞地球兩圈的八萬公里。十個月的旅程,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直奔南極大陸,再沿拉美海岸北上,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渦中。
2.懸疑十足:尼莫船長是誰?這位天才工程師、知識淵博的科學家為何仇視人類,漫游海底的目的又是什麼?哪裡才是旅途終點站?落到船上的主人翁們能否重返陸地或是葬身海中?
3.科學小說:海底兩萬哩的成功,在於細膩入微的描寫,概括現代科學積累的地理、地質、物理、天文、海洋(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等知識。在無電腦的年代,凡爾納有系統地利用它們並羅織創造出如此龐大而且迷人的故事,令人嘆為觀止,他是「海洋小說」書寫先鋒,至今無人能敵。
4.環保意識的啟蒙:現代提倡的環保意識由來已久?透過尼莫船長的思想主張,可知西元1866年或有能源枯竭之憂。要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唯有從一行一動中實踐永續的觀念。
5.海洋旅遊書之典範:guide,我們說「導覽書」,若有一個目的是勾引讀者心生嚮往,《海底兩萬哩》無疑是對偉大海洋最美的禮讚,禁不住來一趟海洋之旅。那現實(陸地)無能無力之事,不妨寄托於大海之上,多少呼應中國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6.1866年全球經濟、商業與科技史:雖是小說,現實虛構元素夾雜,無論是鸚鵡螺號本身的設計製造、航海技術、蘇伊士運河開通、南極探險登陸、人類的海洋知識……這部將漫長時間與無限空間壓縮於一的傑作標誌了1866年的時代發展。
7.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船行之處,無不領略各地海域豐饒特產,不啻一部海洋大觀,和美妙的田野調查報告書。「尼莫船長」的人道關懷與鬥士永恆的孤獨使他成為經典的英雄人物,鸚鵡螺號則有如救世的諾亞方舟。
名人推薦:維賢(屏東海生館館長)
李偉文(作家)
李家同(教育學者)
卓俊辰(師大附中校長)
郝廣才(格林文化發行人)
張清風(國立海洋大學校長)
謝哲青(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豪情推薦
推薦序∕謝哲青
在我個人的收藏中,有一套法國於二○○五年所發行的小全張,內容有六張,以科幻小說名家儒勒.加布里埃.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的小說為主題,由左上逆時鐘看來,分別是《氣球上的五星期》(Cinq semaines en ballon,1863)、《地心遊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1864)、《環遊世界八...
章節試閱
人物簡介
「大海對人來說是死亡的冥界,但對無數海洋生物和我來說,海洋則是生命的搖籃!在海裡,我沒有主人!在海裡,我自由自在!」──尼莫船長
尼莫船長:鸚鵡螺號的船長,天文、地理、人文、海事無所不通的達文西全才,集工程師、科學家於一身的探險家,看似剛硬冷血實則懷悲憫之心的革命家,遺世獨立地帶領一群水手,指揮無敵的鸚鵡螺號航行於大海,並以有朝一日解放暴政為使命。
阿羅納斯生物學家:巴黎自然史博物館教授,阿羅納斯先生是這趟海旅最有力的見證人,《海底兩萬哩》即他一個世俗的學者記錄偶然闖入與世隔絕的鸚鵡螺號的一段奇遇記。
貢協議:阿羅納斯先生忠心耿耿的僕人,對生物分類很在行。
尼德蘭:加拿大捕鯨能手,對美食有深切的渴望。貢協議和尼德蘭喜歡互相抬槓以嘲笑彼此為樂。
海洋奧秘
採珠人(馬納爾灣):
採珠人一般趕在三月份雲集馬納爾灣,三十天內,三百條船擺開陣勢,每條船有十人在水上作業,十人在水下採珠,分成兩組,輪流下水,潛海時雙腳夾著一塊大石頭沉下海底,可抵達十二米深水層,捆石頭的繩子另一頭拴在船上。
潛水人在水下可停留五十七秒之久,有些高手可以堅持八十七秒鐘,回到船上後,鼻子和耳朵可能血水淋漓。採珠人在水中平均能忍受的時間是三十秒鐘,在這短暫的時間內,必須急忙把抓到的珍珠海貝拚命往網兜裡裝。採珠人壽命不長,他們視力衰退,眼睛潰瘍,身上傷痕累累,弄得不好還會在海底中風。
奶海(孟加拉灣海域):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白茫茫大海,海水彷彿都是牛奶沖出來的。是不是月光流水的現象?不是的,因為新月剛出現兩天,此時還未從夕陽餘輝關照下的海天線上升起。整個天空雖然夕照猶存,但與白花花的海面相比,就顯得黑糊糊了。
這大片白奶水,其實是無數的纖毛蟲在作怪,這種小蟲會發光,細如髮絲,像無色透明膠,厚度只有五分之一毫米。纖毛蟲互相粘連,連成浩浩蕩蕩的一大片,有好幾哩長呢。
深海也亮光(印度洋):
鸚鵡螺號正漂浮在磷光閃爍的水層中,由於海水陰暗,磷光就越發耀眼。光層是無數發光的微生物集聚而成,浩浩蕩蕩的微生物大軍在金屬船殼邊游動,磷光閃耀便顯得更加璀璨奪目。這是深海纖毛蟲、粟粒夜光蟲的大聚會,成群結隊,無窮無盡,每條蟲其實不過是半透明的膠質小球體,長有絲狀觸手,在三十立方釐米的海水中,此類微生物數量可達二萬五千個,再加上缽水母、海盤車、海月水母、海荀和其他磷光植形動物發出的特殊微光,使得海水倍加明亮。
海綿(非洲東海岸):
海綿最鍾情的海域是地中海、希臘群島海域、敘利亞沿岸地帶以及紅海。鸚鵡螺號正緊貼著美礁林立的非洲東海岸緩慢航行,潛水深度平均八至九公尺。紅海生長的海綿奇形怪狀,千姿百態,有的像把柄,有的似樹葉,有的如毬果,有的像指掌。漁民們稱它們為花籃、花萼、線團、鹿角、獅爪、孔雀尾、海神手套,恰如其分,而且更富有詩意。海綿的再生能力很強,布滿毛細孔的纖維組織吸進海水後,經過肌體的收縮運動,會不斷地滲出粘糊糊的膠狀液汁,滋潤再生後的新細胞,然後排出體外。水螅體死後,膠狀體便會變質腐爛,釋放出氫氧化氨,只剩下角質或膠質纖維,家用海綿就是由這種纖維做成的。
馬尾藻海(大西洋):
所謂的馬尾藻海,正好覆蓋整個沉淪的大西洋島。有的作家甚至認為海面上到處散布的無數海草,全是沉淪的古老大陸草原浮根生成的。更大的可能是,這大片海草、海藻、墨角藻,原本產自歐洲和美洲沿岸,是被灣流裹挾著帶到這個海域的。這也是導致哥倫布推測有一個新大陸存在的理由之一。當這位無畏的探索者的船隊抵達馬尾藻海時,他們的航行受到海草的糾纏,行動極其艱難,水手們個個驚惶失措,足足耽誤了三個星期才能勉強穿過。
鸚鵡螺號此時造訪的正是這片海域,堪稱一片道地的海草原,一幅用海藻、墨角藻、馬尾藻緊密編織的海地毯。
第一部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電
「先生,」尼莫船長對我說,並用手指著安裝在牆壁上的各種儀錶,「這些就是鸚鵡螺號航行常用的儀錶。在這裡跟在大廳裡一樣,所有儀錶都在我的監控之下,它們為我指出我在汪洋大海中的具體位置和確切方向。有些儀錶您很熟悉,如溫度計,它會告訴我鸚鵡螺號船內的溫度;又如氣壓計,測量空氣壓力並預告天氣變化;濕度計,指示空氣的乾濕程度;氣候變化預測管,管內混合物一旦分解,表明暴風雨即將來臨;羅盤,專門為我指引航向;六分儀,通過測量太陽的高度,確定船所在的緯度;精密時計,用來計算船所處的經度;最後是日視和夜視望遠鏡,鸚鵡螺號一旦浮出水面,我就可以從各個方位觀測海天景象。」
「這些是航海家常用的儀器,」我答道,「我了解它們的用途。但這裡還有別的儀器,想必是鸚鵡螺號專用的吧。我看這個錶盤,上面指標在轉動,是不是流體壓力計?」
「沒錯,正是流體壓力計。放進海水裡,就可以測出外面海水的壓力,我便知道船潛水的深度。」
「那些是新式探測儀吧?」
「是溫度探測儀,報告各水層的溫度。」
「還有那些?它們的用途我可猜不出來?」
「談到這裡,教授先生,我必須向您做點解釋,」尼莫船長說,「您聽我說。」
他沉默片刻,然後說:
「這裡有一種強大的原動力,順服,快捷,方便,它有求必應,處處都用得上,在船上當家作主。一切都由它包辦。它為我照明,給我溫暖,它是我船上機械設備的靈魂。這個原動力就是電。」
「電!」我驚叫起來。
「是的,先生。」
「可是,船長,您的船航速極快,電的能量難以匹配吧。到目前為止,發電功率還很有限,產生的力量太小了!」
「教授先生,」尼莫船長答道,「我的電不是普普通通的電,請恕我只能對您說這些了。」
「我不會追根究底的,先生,我只是為有這樣的效果感到萬分驚訝。不過,我只提一個問題,若不合適,您可以不回答。為生產這種神奇的原動力,您必須使用大量的原材料,這些原料消耗很快吧。比如鋅,既然您與陸地完全斷絕了來往,那您如何得到新的補充?」
「您的問題會有答案的,」尼莫船長答道,「首先,我要對您說,海底蘊藏著鋅、鐵、銀、金等礦物,開採起來完全是可行的。但我從不求助於埋藏於地底下的金屬,我只願意向大海討要生產電力的辦法。」
「向大海討要?」
「是的,教授先生,我有的是辦法。本來,我完全可以把電線埋在不同深度構成電路,利用電線溫差產電,但我更熱衷於一種更實用的方法。」
「什麼方法?」
「您熟悉海水的成分。一千克海水中百分之九十六點五是水,百分之二點七左右是氯化鈉,其次就是少量的氯化鎂、氯化鉀、溴化鎂、硫酸鎂、硫酸鹽和碳酸鈣。那麼您可以看出,氯化鈉在海水中含量可觀。而我就是從海水中提取鈉的,我又用鈉合成我所需的物質。」
「鈉?」
「是的,先生。鈉與汞結合,形成汞合金,代替本生〔註:德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電池中所需要的鋅。汞用之不盡,只有鈉才會消耗,但大海正好為我提供鈉。此外,我還要告訴您,鈉電池應當是能量最高的,它的電力是鋅電池的兩倍。」
「船長,我很明白,您得天獨厚,周圍到處是鈉。海水中有的是鈉。好。不過,得把它生產出來,一句話,要把它提煉出來。您是怎樣做的呢?當然,您的電池可以用來提取,不過,如果我沒有搞錯,電動機器消耗的鈉恐怕要超過提煉出來的產量。結果您為生產而消費的鈉,實際上比您所能生產的鈉數量要大得多!」
「正因為如此,教授先生,我才不用電池來提取鈉,我只用地下的煤炭燃燒發出的熱量來提煉。」
「地下的?」我不由強調了一下。
「就說是海下煤炭吧,隨您的便,」尼莫船長回答道。
「您能開採海底煤礦?」
「阿羅納斯先生,您會看到我的工作面。我只請您稍安勿躁,因為來日方長,用不著性急嘛。我只提醒您注意這點:我一切取自海洋,海為我發電,電為鸚鵡螺號提供熱量、光明和動力,一句話,電賦予鸚鵡螺號生命。」
「但是,電不能提供您呼吸的空氣吧?」
「哦!我也可以製造空氣供我利用,但不必多此一舉,因為我可以隨便浮上海面,只要我樂意。雖然,電不能提供新鮮空氣,但它至少可以發動高功率氣泵,把空氣壓縮進專門的儲氣罐裡,這樣,我可以根據需要潛入海底深處,願待多久就待多久。」
「船長,」我答道,「我不勝佩服,您顯然已經找到了人類將來有一天才能找到的東西,那就是電的真正強大的動力。」
「我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找到這種動力,」尼莫船長冷冷地回答,「但不管怎麼說,您已經看到了,我利用這種寶貴能源已初見功效。正是電為我們照明,既有均勻性,又有持續性,這是陽光做不到的。現在,您請看這座掛鐘,它是電動的,準確度可與天下名錶媲美。我把錶盤分為二十四小時,與義大利鐘錶制無異;因為對我來說,既不存在黑夜,也沒有什麼白天,既看不見太陽,也看不見月亮,我只有這種人造光,我把它一直帶到海底來!您看,此時此刻,正是早晨十點鐘。」
「絲毫沒錯。」
「電還有另一種用途。掛在我們面前的這個錶盤,是用來指示鸚鵡螺號航速的。只用一根電線把它同測程儀的轉輪相連,上面的指針就給我指出船行的實際速度。您瞧,此時此刻,我們正以每小時十五海哩的中等速度前進。」
「好極了。」我答道,「船長,我明白了,您使用這種能源很有道理,它可以替代風、水和蒸汽。」
「我們還沒看完呢,阿羅納斯先生,」尼莫船長說著站了起來,「請跟我走,我們去看看鸚鵡螺號的後半部分。」
不錯,這艘潛水船的前半部分,我已有了完整的認識,船中心至船艏衝角準確劃分如下:餐廳長五米,隔壁圖書室長五米,兩室之間用細密防水板隔開;大廳長十米,船長室長五米,與大廳毗鄰,中間也用防水板隔開;我的臥室長二點五米;最後是儲氣庫長七點五米,緊挨著船頭。前半部總長三十五米。密封防水牆開有門,全用膠皮嚴絲合縫。萬一船體出現個別裂縫或漏洞,鸚鵡螺號也可確保安然無恙。
我跟著尼莫船長,穿過船的側翼縱向通道,來到船的中心位置。在那裡,兩道密封隔板之間,有一個類似井口的通道,只見一架鐵梯固定在內壁上,一直通向井的頂部。我問船長這架梯子有什麼用場。
「它通向小艇。」船長答道。
「什麼!您有小艇?」我不勝驚訝地盤問道。
「當然。一艘標緻的小艇,輕便而又不會沉沒,用於閒逛和捕魚。」
「但到時候,如果您要上小艇去,您只好浮出海面了吧?」
「大可不必。小艇附著在鸚鵡螺號船體的上部,藏在專設的槽洞裡。小艇渾身都是裝甲,用螺釘鉚緊,絕對密封。這架梯子通向鸚鵡螺號船體上的一個‘人洞’,這個『人洞』與小艇側面同樣大小的『人洞』相通。我正是通過這對門洞登上小艇的。有人為我關閉出孔門,就是鸚鵡螺號上的門洞;而我只關閉小艇上的進孔門,一開一閉都用壓力螺栓,我一鬆開螺栓,小艇便高速浮上海面。我打開一直緊閉的蓋板,豎起桅杆,扯開風帆,或者蕩起雙槳,我便在海上遊逛起來。」
「那您如何回船呢?」
「我才不回去呢,阿羅納斯先生,是鸚鵡螺號來找我。」
「聽您的命令!」
「聽我的命令。有電線連接。我只要發一封電報就行了。」
「實在不錯,」我說,被奇蹟陶醉了,「再簡便不過了。」
通過梯籠,來到平臺,我看到一間二米長的艙房,貢協議和尼德‧蘭正在裡面用餐,狼吞虎嚥,吃得好開心。接著,只見一扇門打開,裡面是廚房,有三米長,兩邊是寬敞的食品儲藏庫。
廚房烹調一律用電,電比煤氣有勁,好使喚。爐子下面接上電線,通電把鉑綿加熱,熱量散布很均勻,可以控制火候。電還可以加熱蒸餾器,通過汽化,提供純淨飲用水。廚房旁邊開了一間浴室,裡面設備很舒適,打開水龍頭,可隨意選用熱水或冷水。
廚房的隔壁是船員工作間,長五米。但房門緊閉,我看不見裡面的陳設,要不然,我也許知道操作鸚鵡螺號需要多少人。
工作間盡頭是第四道密封防水板,把工作間與機房隔開。只見一扇門打開了,我走進一間機房,尼莫船長(肯定是一流工程師)把全船的動力機械安裝在這裡。
機房燈火通明,長不少於二十米。機房自然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發電設備,第二部分包括推動螺旋槳運轉的機器。
一進機房,我就感到莫名其妙,滿屋子彌漫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怪味。尼莫船長發現我神色不對,便對我說:
「這是利用鈉產生出來的氣體;也算美中不足,但微不足道。何況,每天早晨,我們都要露出水面大通風,淨化船內空氣。」
儘管如此,我還是興趣盎然地仔細觀察鸚鵡螺號上的機器設備。
「您看,」尼莫船長對我說,「我用的是本生電池裝置,而不是倫可夫〔註:德國德電學家〕電池裝置。後一種功率不強。本生電池的裝置明堂不多,但電力強,功率大,經驗證明高明一籌。產生出來的電傳輸到船的後部,通過大面積的電磁鐵對槓杆和輪齒組成的特殊裝置產生作用,從而帶動螺旋槳主軸轉動。螺旋槳直徑六米,螺距七點五米,每秒轉速高達一百二十轉。」
「那您可得到的最高速度?」
「每小時五十海哩的高速度。」
這裡有個祕密,但我並不想刨根問底。電怎能如此神通廣大?這種幾乎無限的力量來自何方?是不是來自一種新型線圈產生的高壓電?抑或是從一種不明的槓杆系統無限作用的結果?這就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
「尼莫船長,」我說,「我看到了結果,但並不想摸清來龍去脈。我目睹鸚鵡螺號在林肯號前行駛,對它的速度心中有數。但是,光會走遠遠不夠。還得知道往哪裡走。還要能左,能右,能上,能下!您如何能潛入大洋的最深處?您會感到壓力愈來愈大,可以高達幾百個大氣壓。您又如何能重新浮上洋面?最後,您又如何停留在您認為最合適的深度?我提出這些問題未免太冒昧了吧?」
「不必客氣,教授先生,」船長稍顯遲疑後回答我說,「您也許永遠離不開這艘潛水船了。請到大廳去吧。那裡是我們真正的工作室,您可從那裡了解到您該知道的有關鸚鵡螺號的全部情況!」
第二部第四章 紅海
第二天,二月七日,我們開進曼德海峽,在阿拉伯語裡,曼德海峽之名有「眼淚之門」的意思。海峽寬二十海哩,長度卻只有五十二公里,鸚鵡螺號如果全速前進,穿越海峽只用一個小時就足夠了。但我什麼也沒看見,連丕林島也不明下落,英國政府利用丕林島加強亞丁灣的海防陣地。這裡水道狹窄,英國和法國輪船太多,來往於蘇伊士、加爾各答、墨爾本、波旁島、模里西斯諸線,航路擁擠不堪,鸚鵡螺號不便在這裡抛頭露面,只好小心翼翼地在水下潛航。
中午,我們終於開始耕耘紅海波濤。
紅海,這個聖經傳說中的名湖,即使下雨也很難使水溫涼爽下來,又無大江大河往裡注水,而海水卻不斷在蒸發,就像被水泵把水抽走一樣,水位每年下降一點五公尺!多麼奇特的海灣,其環境閉塞,條件狀似湖泊,說不定到時候會完全乾涸;就這一點看,紅海遠不如它的兩個鄰居裡海和死海,因為裡海和死海量入為出,蒸發和入注的水量正好平衡,水位也就不會下降。
紅海全長兩千六百公里,平均寬度兩百四十公里。在托勒密王朝和羅馬皇帝統治時代,紅海曾是世界商貿的交通要衝,蘇伊士運河的開鑿將恢復紅海的重要地位,而蘇伊士鐵路的開通已重振了部分雄威。
我大可不必挖空心思揣摩尼莫船長的心血來潮之舉,他竟然決定把我們帶到這個海灣來。但我毫不保留地支持鸚鵡螺號進入紅海。它中速行駛,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中,以避開過往船隻,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在水下和水上觀察這片奇妙的海域。
二月八日,天剛濛濛亮,木哈港就在我們眼前亮相,城市已淪為廢墟,炮聲一響,城牆便會紛紛坍塌,只有幾棵椰棗樹七零八落,綠蔭猶存。想當初,木哈港曾是商業重鎮,市內有六個集市,二十六座清真寺,城牆宛若腰帶,全長三公里,有十四座城堡坐鎮其間。
而後,鸚鵡螺號抵近非洲海岸航行,因為這一帶海水較深。透過洞開的玻璃窗口,清澈晶瑩的海水讓我們大飽眼福,可以盡情觀賞千姿百態、光彩奪目的珊瑚叢和披著綠色海藻皮毛盛裝的礁岩斷面。奇觀異景,簡直無法形容;千變萬化,一言難盡,更不知從何下筆去描繪利比亞海岸成群的暗礁和林立的火山島之間的萬千景象了!正是在這一帶,植形動物無不打扮得花枝招展,爭奇鬥豔,而鸚鵡螺號便不失時機貼近東海岸。這就是蒂哈馬海岸,因為這一帶是植形動物的溫床,不僅在水下花團錦簇,而且在水上也縱橫交錯、枝繁葉茂,有的甚至冒出水面十幾米,水上長勢反而更為蓬勃,但不如水下色彩瑰麗,因為海水濕潤,水溫有利於植形動物的保鮮。
就這樣,在大廳的觀景窗前,我不知度過多少如醉如癡的時光!在大船探照燈的照耀下,我不知欣賞過多少海洋動植物新品種!扇形菌,深灰色的海葵,狀似潘神排簫的笙珊瑚,在石珊瑚孔洞中繁衍、底部有短螺紋的紅海特產貝,以及數以千萬計、我從未見識過堪稱珊瑚骨標本的普通海綿。
海綿綱,作為水螅類動物的第一綱,正是由這種奇形怪狀、用途非常廣泛的海洋產品構成的。儘管某些生物學家堅持認為海綿是植物,但它並不是植物,而是最後一目的低級動物,是排在珊瑚後面的一種珊瑚骨。海綿的動物性質不容置疑,人們甚至無法接受古人所謂的動植物中間說。不過,我必須指出,生物學家們對海綿的肌體構造認識並不統一。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珊瑚骨;另一些人,比如米爾納─愛德華茲先生,則認為這是一種單一的獨立的個體。
海綿綱大約有三百多種類,大小海洋均有分布,乃至江河湖泊都可見到,因而有「河綿」之稱。但是,海綿最鍾情的海域是地中海、希臘群島海域、敘利亞沿岸地帶以及紅海。這些海域是細軟海綿滋生繁衍、生長發達的好地方,所產海綿每塊高達一百五十法郎,如敘利亞的金海綿、柏柏爾國家的硬海綿等等。既然蘇伊士地峽難以超越,受到阻隔無法指望到地中海東岸考察這類植形動物,那我只好在紅海水域一睹為快了。
人物簡介
「大海對人來說是死亡的冥界,但對無數海洋生物和我來說,海洋則是生命的搖籃!在海裡,我沒有主人!在海裡,我自由自在!」──尼莫船長
尼莫船長:鸚鵡螺號的船長,天文、地理、人文、海事無所不通的達文西全才,集工程師、科學家於一身的探險家,看似剛硬冷血實則懷悲憫之心的革命家,遺世獨立地帶領一群水手,指揮無敵的鸚鵡螺號航行於大海,並以有朝一日解放暴政為使命。
阿羅納斯生物學家:巴黎自然史博物館教授,阿羅納斯先生是這趟海旅最有力的見證人,《海底兩萬哩》即他一個世俗的學者記錄偶然闖入與世隔絕的...
目錄
第一部
第一章 神出鬼沒的海礁
第二章 贊成和反對
第三章 悉聽尊便
第四章 尼德蘭
第五章 輕舉妄動
第六章 全速前進
第七章 不明來歷的鯨
第八章 動中之動
第九章 尼德蘭的憤怒
第十章 水中人
第十一章 鸚鵡螺號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電
第十三章 若干數據
第十四章 黑潮
第十五章 一封邀請信
第十六章 漫步海底平原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第十九章 瓦尼科羅島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峽
第二十一章 陸上才幾天
第二十二章 尼莫船長的雷電
第二十三章 強迫睡眠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國
第二部
第一章 印度洋
第二章 尼莫船長的新建議
第三章 價值千萬的寶珠
第四章 紅海
第五章 阿拉伯地下水道
第六章 希臘群島
第七章 地中海四十八小時
第八章 維哥灣
第九章 沉淪的陸地
第十章 海底煤礦
第十一章 馬尾藻海
第十二章 抹香鯨與露脊鯨
第十三章 大浮冰
第十四章 南極
第十五章 大事故還是小事故?
第十六章 空氣稀薄
第十七章 從合恩角到亞馬遜河
第十八章 章魚
第十九章 灣流
第二十章 北緯四十七度二十四分,西經十七度二十八分
第二十一章 一場大屠殺
第二十二章 尼莫船長的最後幾句話
第二十三章 尾聲
第一部
第一章 神出鬼沒的海礁
第二章 贊成和反對
第三章 悉聽尊便
第四章 尼德蘭
第五章 輕舉妄動
第六章 全速前進
第七章 不明來歷的鯨
第八章 動中之動
第九章 尼德蘭的憤怒
第十章 水中人
第十一章 鸚鵡螺號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電
第十三章 若干數據
第十四章 黑潮
第十五章 一封邀請信
第十六章 漫步海底平原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第十九章 瓦尼科羅島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峽
第二十一章 陸上才幾天
第二十二章 尼莫船長的雷電
第二十三章 強迫睡眠
第二十四章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