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
內心沒有真感情,那麼外表禮節行為即使再周到,又有什麼用呢?
不貳過,指的是「不會對不起所曾犯的過」的意思?
孔子的學生裡,只有顏回可以做到連續三個月都清明自覺,沒有違背善良的本性?
以人為中心的學問──論語
生活哲學家 曾昭旭教授,施展幽默筆調,拆解活用原典
學、道、忠、信、孝、悌、仁、義、禮、智
統整《論語》十大「成人學」觀念
從認識孔子這個人開始,感受其極具庶民生活感的獨特魅力
回到論語的時代,以現代語言精采詮釋「子曰」名場景的人事風景
在面臨生活的困境時,孔子如何看待,又會用什麼方法行動面對?
建立一個自由又悅樂的人生,就從論語的世界出發!
收納孔子言行的《論語》,是孔子學問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課題:如何做一個人,或說做一個君子、仁人。著重學問要在生活中體現的曾昭旭教授,將《論語》以學問的形態加以展開,從介紹孔子其人開始,進而談論《論語》的讀法,接續開展順著「內以立己、外以立人」的脈絡來鋪陳,順勢自然地把《論語》中最重要的觀念組織起來,成為一套完整的觀念系統,幫助現代讀者對孔子的成人之學有整體性的了解。原典重讀的部分,打破章節概念,以個別題旨的方法貫穿孔子學問,加以多重角度的詮釋與理解,讓《論語》從書本裡的知識,鮮活地進入現代生活,再現經典可之恆久的彈性與魅力。
從人格特質來看,孔子是個真誠飽滿、活潑自在地活在當下的人,但他這份「自由」,卻往往連最親近的弟子都會誤解,甚至可說,孔子是帶點邊緣人的「孤鳥性格」。他的思想大大超越時代,徹底回歸人性根源,以至他雖然人格獨立、自信自足,卻在人間不免成為少數人了解的孤獨者。一生追求獨立自足的孔子,同時卻對周遭的人事物深致其同情,極樂於參與;對人生與社會有根源性的掌握,也有創造性的洞見,卻依然只看自己是一個不斷在學習,真實在生活的人。所以他人生的悅樂,完全不假外求,而純從生命本身的內在動力、真誠生活而來。這種不被既有價值框限,積極與社會對話的態度,具備創新能力與廣大包容度,放諸每個時代,正是為人的重要價值。
▲《論語》筆記──
【原典】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意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一味順著他待人恭敬的習性而不知適可而止,就會越陷於心勞力絀。如果一味順著他謹慎的習性而不知節制,就會越變得畏縮膽怯。如果一味順著他勇往直前的習性而不懂得剎車,就有陷於違法亂分的危險。如果一味順著他率直的習性而不知修飾,就容易流於急切偏激。
【原典】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意譯】孔子說:「做為一個君子,最應該認真做到的有三點,但我一點都做不到,就是做一個心中沒有煩憂的仁者,遇事沒有左右為難的智者,碰到困難挫折沒有恐懼的勇者。」子貢聽了說:「這不正是老師您人格的自我描寫嗎?」
▲書系特色
再現人文精粹,傳承經典價值──「人與經典」叢書
王德威/總召集.柯慶明/總策劃 重新閱讀人文經典.再現大師創作歷程
※選題全面且精要:精選現代讀者喜愛且必讀的國學經典至少35部,分批出版:選題涵蓋經,史,子,集等領域;兼具「有趣且有用」的內容,幫助讀者增進國學涵養,提昇人文基礎賞讀及寫作能力。
※名家編委及編撰群: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台灣大學柯慶明教授總策劃。每本經典邀請台灣該主題領域有專研的名家學者編撰,專業嚴謹。
※內容獨具特色:每本內容主要呈現「人的故事──經典的作者生平故事」及「經典作品的解析」二項重點。除了經典作品的分析導讀外,經典原著作者的生平,有別於一般簡略又平舖直述的簡介方式,每一位經典作者的生平,都將有1至3萬字的生命故事呈現給讀者。這是台灣第一套針對「經典作者」作「人物小傳」的完整書寫,讓讀者除了閱讀經典作品的神髓外,還能體驗經典作者完整豐富的生命內涵。
※現代感的經典包裝:由知名設計王志弘全系列規畫設計,兼具收藏的質感與閱讀的便利。
作者簡介:
曾昭旭
台灣師範大學博士,曾任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所長、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華梵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專長領域:中國義理學、生命哲學、愛情學。著有《老子的生命智慧》、《借問成功真何價?》、《試開天眼看人生》、《論語的人格世界》、《儒學三書》、《不要相信愛情》、《解情書》、《永遠的浪漫愛》、《讓孔子教我們愛》、《我的美感體驗》、《因為愛,所以我存在》等四十部知名及暢銷著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人與經典」強調三項特色:(一)我們不只介紹經典,更強調「人」作為思考、建構,以及閱讀、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二)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圖擴大到近現代的重要作品。以此,我們強調經典承先啟後、日新又新的意義。(三)我們更將「人」與「經典」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臺灣。我們的撰稿人不論國內國外,都與臺灣淵源深厚,也都對臺灣的人文未來有共同的信念。
──總召集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
麥田出版策畫一套以中華文化為範疇的《人與經典》叢書,一方面選擇經、史、子的文化「經典」;一方面挑選中國文學具代表性的辭、賦、詩、詞、戲曲、小說,以及台灣文史的名家名作,邀請當代閱歷有得的專家,既精選精注其原文;亦就這些偉大作者的其人其事,作深入淺出的闡發,以期讀者個別閱讀則為「尚友」賢哲;綜覽則為體認文化「傳統」:既足以豐富生命的內涵;亦能貞定精神上繼開的位列,因而得以有方向、有意義的追求自我的實現。
──總策劃 台大教授柯慶明
名人推薦:「人與經典」強調三項特色:(一)我們不只介紹經典,更強調「人」作為思考、建構,以及閱讀、反思經典的關鍵因素。因為有了「人」的介入,才能激發經典豐富多元的活力。(二)我們不僅介紹約定俗成的經典,同時也試圖將經典的版圖擴大到近現代的重要作品。以此,我們強調經典承先啟後、日新又新的意義。(三)我們更將「人」與「經典」交會的現場定位在當代臺灣。我們的撰稿人不論國內國外,都與臺灣淵源深厚,也都對臺灣的人文未來有共同的信念。
──總召集 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
麥田出版策畫一套以中華文化為範疇的《人...
作者序
《論語》的現代詮釋
文/曾昭旭
當柯慶明兄為「人與經典」找我擔綱孔子.《論語》,我當下是這麼想的:既然是孔子和《論語》,那我責無旁貸。
我向來認為:身為中國人(或說身為文化中國的子民),如果只讀一本書,那麼最該讀的就是《論語》。因為孔子和《論語》,毫無疑問,就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源頭所在。
但是在現代,孔子和《論語》卻是被嚴重誤解的。不止在五四時代,憂心忡忡的新知識分子為了救亡圖存而呼籲打倒孔家店。即使來到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在西方現代文化的長期浸潤之下,國人對《論語》(乃至所有傳統經典)的解讀,毋寧說更為走樣而不自知。其最普遍的誤讀,就是把《論語》的章句直接套進科學、知識之學的概念框架中去理解,卻不知其實全不相干。尤其,台灣文化學術界的意見領袖們,其思想泉源、理論根據大多是在西方,對中國傳統學問尤其是心性修養之學,有不自覺的忽略與成見,殆不可免。於是流風所及,大家也就很自然地自居為文化落後的邊陲,而奉西方為中心為先進了!卻不察中、西文化傳統,各有所長,理當合為完璧。雖然數百年來,西強中弱,但物極必反,在今天新機已萌之時,我們難道還不該正視傳統經典被忽視、被誤解、被扭曲的現況,而嘗試重新去疏通這個文化的源頭嗎?若然,當然就該從孔子與《論語》開始。
這就是我前文說既然是孔子和《論語》,那我責無旁貸的心情和思理所在。
但落實下來,我要如何處理這本書以呼應我上述的心情思理呢?
一方面為篇幅所限(當初訂約時是說每一本的字數約十萬),一方面也為探驪得珠,我決定集中論述《論語》或孔子學問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課題:如何做一個人(或說做一個君子、仁人);我因此為本書定位為「《論語》的成人之學」。
我雖然已寫過好幾本有關孔子和《論語》的書,但還是第一次把《論語》以一樁學問的形態來加以展開。文分十章,除了第一章介紹孔子其人,第二章談論《論語》其書的讀法,第三章以下,大體順著內以立己、外以立人的脈絡來鋪陳;同時順勢自然地把《論語》中最重要的觀念如學、道、忠、信、孝、悌、仁、義、禮、智等組織起來,成為一個觀念系統,希望有助於讀者對孔子的成人之學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
在此最重要的一個做法,就是將上述那些重要觀念,當付諸詮釋時,是還原回中國文化傳統自己的詮釋方式或理解方式。也就是:要捨棄現代、西方概念定義式的僵固理解,而把這些字眼活化;要依它在語言脈絡、整體氛圍中的處境去把握它的涵義。因此每一個字眼都可以在它的基本義之上,有程度不等的衍申,乃至與其他字眼、其他觀念產生互相滲透、重疊的狀況。這才是讀中國古書,把握生命義理的正確途徑。當然,在這種詮釋過程中,仍然非常須要藉助於現代西方所長的分析能力,但這只是輔助,不是主體。換言之,這種詮釋方式本身,就是很中西合璧的。
也正基於這個理由,在處理每一章選文時,我也捨棄了一般章旨、注釋、語譯的格式,因為那太教科書,其瑣碎與僵化已令人生厭。而改用了用【意譯】來達意,用【討論】來探討義理的方式。
關於意譯,我向來不贊成直譯或逐字對照的語譯(馴至學生誤以為把文言的一個字改成白話的兩個字就叫翻譯)。我認為應該如前文所提到的,要把原文的語言脈絡、語境氛圍、義理內涵都傳達出來,才算完整。縱然因此不免要添加不少的字句,也是必要且合理的。這樣雖似有違「增字解經」之戒,但那是指增原文之字,在意譯上則應視為把原文蘊涵的意義予以表出。我個人認為這在本書是一個很重要的嘗試,也可以考驗出譯者對原典是否有相應的體會。當然,相應不表示唯一,對同一原典,原可以有不同但都相應的理解,也不妨就用不同的意譯來表達。
也正因在義理上的理解、體會容或有各家的不同,或深微處非意譯所能盡,所以本書在【意譯】之外,再列【討論】一欄。除了深究義理,必要時也兼處理原文中一些字義的解釋,以補本書未列注釋一欄的缺漏。而在義理詮釋上,我在此也當大略交代我在義理上的為學路數。首先,在承襲前賢理路說統之外,我是尤其重視實存生活的體驗,所以在討論義理時,幾乎不稱引前賢之說,而是直接說理。我也希望這樣可以免除讀者的文獻負担,只要直接理解我說的義理就好了!其次,在我的說理中隱涵的前賢說統,大體是以王夫之(船山)為主,涉及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處,較近陸王。
最後,有關本書所選《論語》原文,為通俗方便,是據最通行的朱子《四書集注》本。另加新式標點,但全章若全屬孔子所說,則「子曰」下只用冒號,其後不加引號。若有多人對答,才用引號區隔各人所言。每則選文後注明所屬篇名及章次。全書後再依《論語》原書篇章次序,列所選全部章句,注明在本書出現之頁碼,以供讀者查閱。至於在所選原文中出現的當時人名,也在全書之後列一簡表,以供參考。
《論語》的現代詮釋
文/曾昭旭
當柯慶明兄為「人與經典」找我擔綱孔子.《論語》,我當下是這麼想的:既然是孔子和《論語》,那我責無旁貸。
我向來認為:身為中國人(或說身為文化中國的子民),如果只讀一本書,那麼最該讀的就是《論語》。因為孔子和《論語》,毫無疑問,就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源頭所在。
但是在現代,孔子和《論語》卻是被嚴重誤解的。不止在五四時代,憂心忡忡的新知識分子為了救亡圖存而呼籲打倒孔家店。即使來到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在西方現代文化的長期浸潤之下,國人對《論語》(乃至所有傳統經典)的解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