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文壇令人驚豔的新聲, 用文字靈光構築生命不凡的城堡!
◎陳芳明主編新時代散文書系──「Essay時代」推薦作家!
思坊的散文是一種躲貓貓的文體,有時好像被抓到,卻又立即溜走。在年輕世代的作者行列裡,她的文體冷熱相容,剛柔並濟,帶來的感覺特別強烈,是那樣溫暖,又是那樣悲傷。這是她的第一本散文,卻蓄積了十年以上的書寫功力──陳芳明
◎從存在的空間向遠方出發,書寫南加州的生活與情感體悟。有時,一不小心回望海另一邊的海島上曾經的飛鴻雪爪,在輕描淡寫字裡行間洩漏了寂寞的鄉愁。《躲貓貓》書寫空間與人的關係,探索個人與孤獨與愛的意義。文字充滿魔幻力量,像座靈魂迷宮,展現一路讓人目不暇給的流麗風景。
◎陳芳明主編,新時代散文書系──「Essay時代」出版主旨
當前台灣社會已經從權力的囚牢釋放出來,散文創作者的思考模式,價值觀念,內心感覺,已經與上個世代截然不同。他們筆下釀造出來的文字技藝,幾乎與他們各自的生活方式全然貼近。他們的作品,已經開始定義台灣文學的陌生圖像。其中的聲調、音色、味道、感覺,都足以容納時代變化的節奏。他們並列登場時,全盤翻新的散文風格也宣告誕生。
值此之際,麥田規畫推出的「Essay時代」系列,別具時代意義。此書系的選書,不限世代,不限領域,舉凡能體現當代社會的散文觀,以及反映多元議題的書寫,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我們期許一個創新的文學發聲,在新的世紀展現應有的文化能量。
=內容簡介=
劉思坊的散文書寫,是一枚亮眼的驚歎號!
與眾不同,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不管是躲藏者還是找尋者,都在和空間做遊戲。
躲貓貓是一種自嗨的技藝。把自己的身體從原本存在的空間裡暫時變不見,才能在不被人發現的平行時空裡,盡做些自己覺得好玩的事,且毋需向他人解釋。
《躲貓貓》這本書最常出現的伎倆,就是誠摯地邀請讀者,與我一起穿梭時間與空間,直抵沙發底下,後車廂裡,或者是屋頂陽台上,那些看似平凡,但一旦躲了進去,就不想再出來的世界。在那裡,你可以很感性地任記憶侵襲,也可以很性感地裸露心事,你可以不需動腦地伸個懶腰做伸展操,也可以等著時間走過,靜靜地喝幾壺花茶。 ──劉思坊
劉思坊在不同空間與回憶中移動:城市、家、車、圖書館、飛機、屋頂、咖啡館、巷子……每一個置身的場域,都讓她著迷於自己與它發生的親密情感,並且在空間裡思索當下或過往人事物的美麗或哀愁。內斂細膩的文字,表達出內心與世界所蘊含豐沛情感與奔放思潮,不論書寫關於異國或海島,作者的文字充滿魔幻力量,像座靈魂迷宮,展現一路讓人目不暇給的流麗風景。
作者簡介:
劉思坊
一開始都是寫小說,但沒想到散文集倒是先出了。起初是因為不太敢面對散文文體裡離自己比較靠近的「我」,所以很自然地往小說體中的「他」走去,但不管採用什麼文體什麼視角,寫作,都是一段解釋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就像是我的另一個身分—─作為一個文學和理論的研究者,每當摩拳擦掌地準備開始新的研究,大概都是因為曾被某種複雜而美麗的現象所吸引住了,於是忍不住閱讀得更多,思考得更細,想抽絲剝繭,細細分析。於是,研究論文和文學創作,最終成為我的兩種不同表現方式,兩者想要探討的,往往是同一件事。
我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東亞語文與文學學系就讀博士班,主要研究空間、知識論與情感的關係,副修性別研究。平時在該校教授語言課,也曾在東亞文學系上設計與教授「旅行與電影」相關課程,我們閱讀民族誌,討論《春光乍洩》裡那台在路上拋錨的老爺車,我們一起寫了旅行誌或拍了小電影。在赴美求學以前,就讀於師範大學國文系與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期間曾得幾個文學獎,也曾在幾個文學或電影雜誌社兼寫訪問稿。目前正努力實驗新的文體,用以承載在不同時空裡,在不同的語境裡,在不同城市裡來往穿梭時,那如泉水般汩汩湧出,卻再也無法用既有的語言體系表現出來的各種奇幻想像。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明璁(作家,文化評論家)
楊小濱(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
楊昌年(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駱以軍(作家)
(依姓氏筆劃)
名人推薦:李明璁(作家,文化評論家)
楊小濱(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
楊昌年(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駱以軍(作家)
(依姓氏筆劃)
章節試閱
貓 與 鳥 的 窗
我常常在斜陽的陪伴下外出散步,只為了抬頭看看社區小花園的奇景。所謂的奇景是這樣的,一到黃昏時刻,面朝花圃的屋舍窗台,多達七個窗口都倚著各式各樣的家貓。牠們不知道是怎樣溝通的,七隻貓顏色、大小都不太一樣,各自被圈養在不同的房子裡,只能透過窗口遙望彼此,可是時間一到,就像一戶戶打電話邀約過似的,準時地同時出現在窗口。牠們有的拱肩戒備,一副偵測敵軍的氣勢;有的落落大方,前腳整齊地併攏,氣質優雅地理毛梳粧;有的則憨厚懶散,一開始靜靜地瞧著窗外,但時間久了就開始瞇眼打盹,厚重的身體在窗前輕輕搖晃。這七個美人,一排看去,環肥燕瘦風情萬種,行人走過宛若誤入花柳巷、溫柔鄉,目眩神迷,不知該往哪家風流去。
「我們」的貓(嚴格定義下應該是室友的貓,但我都對外宣稱我的貓),奧斯卡,俗稱奧貓,圓臉白鼻,向陽面是灰黑毛皮,背光處則是白底腹,四隻腳穿著極短的白色腳踝襪,尾巴特長,足足比一般的貓長上十公分左右。個性穩定而友善,和全世界的公貓一樣,有著不知好歹的好奇心。在七美人當中堪稱最虛張聲勢的一員,奧貓每躍上窗台,就興奮異常,一見對面貓友,馬上鬼哭神嚎,即使自吹自擂的手段並不怎麼讓人看得起,但牠總是這七美人當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一隻。這裡的人說到那間山坡上的2046,都不得不提到這隻破嗓高歌的灰貓。
要不是奧貓在躍上窗台時,肥胖的身軀扯開了百葉窗,白晃晃的陽光如新鮮的牛奶潑灑滿室,不然我是很少唰地一聲拉開房間窗簾的。窗戶正對鄰居的窗口,生活細節一目了然,因此百葉窗片終年掩蓋。我從不向我的窗口索求視野。畢竟,這窗於我,從來不是拿來看的,而是拿來聽的。
初秋時節,只要是月明星稀的夜晚,不遠的山丘總有成群的土狼,他們在夜裡高唱,嚎叫傳過原野與樹林,傳到窗口時只剩下細細碎碎,如精靈成群出遊,互相推擠嬉鬧的聲音。有時候,落單的土狼竟走到屋舍附近,一開始叫聲如狗,但仔細辨識,尾音竟拉著細細的尖鳴。傳說中的土狼總是喜歡與人們飼養的動物假裝當朋友,玩在一起,等到小狗小貓沒有防心以後再成群結隊地撲上來啃咬。在一個失眠的夜裡,我聽見窗外披著斗篷的土狼,挨家挨戶地敲敲門:「可憐我啊行行好,賞我一碗粥吧。」我鑽進被窩,十分害怕,夢裡我竟傻傻地打開了門,一群土狼張牙咧嘴地衝了進來,撲上我的奧貓。
雖然窗簾永遠緊閉,但我的房間並不晦暗。百葉窗簾的縫隙透進了分量剛好的光源,而這些柔和的光線將百葉的影子投影在雪白的牆上。我曾想在那面牆上擺一幅畫,也曾打算買個單槍投影機對著那面牆放電影,後來都作罷,全是因為貪戀這窗影。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裡談到日式紙門與窗戶之間的關係。強烈的光線穿過了紙門,弱化為寂寞冷涼的色溫,之後,反光「筋疲力盡、喪失血氣」地在拉門上呈現淡淡白色。谷崎讚賞這間接的美感乃是古老的日式審美,其幽微典雅,絕非西方動輒開門見山的視覺觀所能參透。而我房裡的白牆則充當了紙門,它溫柔接納疲累的,氣血漸虛而想要休息的天光雲影。
我常倚在床上等待畫作的現形。有時在天還未亮的清晨,有時在午後,搖晃的影子總是神不知地出現,再鬼不覺地消失。往往是一轉頭,牆上的光影早已綻放舒展開,像是百年前就已刻銘在牆裡;但一個閃神,白牆就回復到原本的素靜,風過水無痕,經歷過的精密繁華宛如夢境,虛幻縹緲。也只有這面牆,能夠用那麼深刻的方式表達瞬間的迷戀,再用那麼堅定的方式抹去了纏綿。
有一年深秋瘋狂地搭飛機到北方的舊金山,只為搶看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的現代主義戲劇代表作《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在五個小時的演出裡,演員不斷重複台詞與動作,挑戰觀眾的耐心也挑戰自己體力的極限。其中有一幕,一條黑色的長條圖形被投影在舞台上,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緩慢傾斜,觀眾屏氣凝神地看著角度的移動;接著,它卻開始,像被黑暗裡的土狼一口一口地吃掉般,在舞台上一吋吋地消失。在這場戲裡,時間是最大的丑角,它盡可能地誇張,延長,讓原本毫無痛癢的動作變得十分騷動而滑稽。然後,在最後一釐米也即將消失的瞬間,你不得不,把頭別過去。
對曾經生猛存在過的,你必不忍其消失。
雖然大多時候在房間時,我並不曾寧靜地凝視窗外,但每次只要去D的房間,都會忍不住拉開窗簾,盯著窗外風景遠眺一陣子。D原先的住處對著停車場,窗外並無建築物遮蔽視線,遠處高大的松樹整齊地排成一列。起風時,常常可見整片的灰雲,壓迫地凝結在天空,松樹也變成濃郁的紫黑色,如一團啣在天邊的污血。有一次與D在午後小寐,忽然間窗戶傳來轟然巨響,彷彿子彈穿牆,定睛一瞧,原來是一隻可憐的傻鳥朝著窗戶一頭撞下去,瀕死的身體圓滾滾地倒在地上,雙腳不斷抽搐著。
D看了一眼便默默離開,問我為什麼一直看著,死亡的過程在我的面前鋪陳,吸走了我所有的注意力,D走過來拉上了窗簾,要我作罷。在窗邊不忍離去的我忽然聽見一陣瘋狂吵鬧的鳥叫聲,於是又偷偷地掀了一角繼續看下去。等到D也忍不住靠過來的時候,窗台早就又完好如初,地板上空無一物。發現鳥不見了的他說:「看吧,牠只是受傷了,現在又飛走了。 」
我沒有告訴他,在他還不及看到受傷的鳥消失之前,遠處忽然飛來了一隻黑色的大鳥,牠用尖銳的喙翻攪了那隻快要死透的鳥,然後吃力地啣了牠的屍體又飛翔而去。消失的過程常常極其殘忍,但在那個階段,D是怎麼樣都看不見那些的。
之後與D一起看著窗外的機會還很多。在一切都漸漸明朗,我們也慢慢走出摩擦期的某個週末下午,正在鬧乾旱的南加州忽然下了一陣暴雨,一直到傍晚的時候,暴雨轉為細雨。我聽見雨打在屋簷上的聲音,輕輕碎碎的,多像貓的腳步。
D忽然打了一通電話來,找我一起在雨聲裡看書和晚餐。等湯滾的時候,我們一起站在窗口,看雨將對面房舍的粉紅土牆浸潤成桃紅,看雨把黃褐色的樹洗成嫩綠色,看著屋簷下一窩小鳥慌張地飛來飛去,看著打從出生以來就沒怎麼看過雨的貓如花瓶般立在窗台發楞,也看著雨一串串地滴到土壤裡,散發出一股穿越時間與空間,來自遠古地心的泥沼味。
那味道過於潤澤,帶有淚水般鹹鹹的腥味,吸進肺腔的那一瞬間,我告訴他我很想念我所來自的海島—而那曾是個一打開窗,就被溫暖緊緊擁抱的地方。這次,我多麼希望他能聞到它。
情 感 圖 書 館
我小心翼翼地推開鑲著彩色玻璃的木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敞肅穆的空間:挑高的拱形天花板刻著細緻花紋,兩旁的玻璃窗隱隱透入黃昏的柔光。一張張厚實的紅木桌鋪排到視野的盡頭,幾盞小燈零散點起,桌前人低頭翻閱書冊或敲打鍵盤,沒有人像我這樣高仰著頭驚訝著,不斷壓抑著想按下相機快門的欲望。我拉開其中一張椅子坐下,遠方傳來了書報被翻閱的聲音,斷斷續續的鍵盤打字聲,和輕輕的咳嗽。這些音素自然而然地在幽蕩的空間裡擴散,原本的沉靜因為空氣裡碎碎的聲音反而更加神聖了。像是森林給人的幽靜感,並不是只來自於眼前的密林大樹,而是因為那些被光照亮的花粉與木屑在空中活躍著,這些流動的小雜訊,映襯出背景的靜定與深邃,於是神聖感就這樣產生了。
這間彷彿只在夢中才會出現的圖書館,以古典優雅的城堡造型坐落在加州北方的公立大學。聳立的書牆,空氣中細小而模糊的聲音,在時間裡緩緩移動的光影線條,組成了一個無法被切分的崇高整體。雖然標榜著人人都可進入,但那展示出來的無擾靜好姿態,其實是非常排外的。任何外來者的小小行為,比如一個比翻閱書冊還要短小的相機快門聲,一個長時間的仰頭遠望,都能瞬間被這整體感所輕蔑:「你不過是個旅人,你大驚小怪。」雖然這些名校圖書館霸氣驕傲,不時讓經過的人感到自身的鄙俗,但我仍偶爾羨慕著能成為那整體一部分的個體。挑高的樑柱撐起來的空間是給厚重的時間通過的,從彩色玻璃裡透出來的光是用來舒緩尖銳想法的,而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的文化菁英在這裡吸取並產出知識,在同一個座位上被流動的光影慢慢地爬上背脊,又緩緩爬下。
一開始,我也曾對我的學校有著以上優雅的想像,但當我在開學前一天走向圖書館,看見眼前這棟跟我母親在台北待的銀行公司幾乎同出一轍的石灰色建築,想像就瞬間破滅了。然而,這些平板簡單,毫無複雜工法的校園建築群,其實正鮮明地記錄下美國在戰後嬰兒潮與冷戰結構下,某種不安的,神經兮兮的,簡陋而快速的美學生產。外觀是所謂的粗魯主義(brutalism),混凝土外牆,土色外漆,配著挖空規律的圓弧線條設計,內部則常有狹長彎曲的走道和突然就消失的階梯,迷宮也似地困住誤闖者。教室的編碼毫無邏輯可言,接在205之後的不是206卻是213,那206哪兒去了呢?這樣莫名其妙的消失總是無人在意,就像是那本來應該在窗口流連忘返的光線,即使被這些粗硬的牆面所阻擋在外,也不會有人抗議。
這本來就是個光線過多,海浪過多,空氣中浮著欲望的地方。
我所處的校園在美國大學史裡應該只是個小寶寶,一九六五年建校,但在當地財團的援助與加州政府的重點開發下,以快速擴張的規模迅速發展著。原本是一片乾旱的荒原,幾十年間竟然變成南加州難得見到的綠城。那些現在看來已經過氣,但卻十分具有戰後冷絕氣氛的現代主義式建築,在剛建立的時候可是摩登前衛的。有部以外太空為背景的星際電影,就把外星人在太空總部前廝殺的場景搬到這圖書館旁拍攝。當那些半獸人似的外星生物在鏡頭前張牙舞爪,背後那孤獨站立著,被具象成外太空世界裡的怪胎建築,竟然諷刺地是個保存人類知識的文化殿堂。它的歷史感無情地被附近的好萊塢影城工業所抽空了,從此失去重量,輕飄飄的,在太空裡漫無目的地遊蕩著。
歷史感被抽空的感覺是什麼樣子呢?我曾想像一個巨大的怪物,從我的背頸上插下吸管,他噘起了嘴,像是吸取仙草蜜一樣地吸盡我脊骨裡的精髓。我的身體越來越輕,一陣風來,就被吹上了樹梢。
後現代大師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擅用兩雙鞋來比喻晚期資本主義之際與之前的情感表現。早期的代表是梵谷畫中那雙髒兮兮的農人之鞋,它再現出了一種人與自然間濃烈交織的情感,而藝術家的親手描繪,又再一層地投射出他對物與土地間的緊密連結;處於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安迪沃華,則用鮮豔俗麗的顏色刷染在他的「鑽石攆灰鞋」(Diamond Dust Shoes)上,複製印刷,萬年不變。詹明信像個婚姻大師,悠悠地說:那是「情感的退卻」(waning of affect)。因為沒有英倫古堡般懸著吊燈的圖書館,沒有溫潤的玻璃窗光,更沒有因為長年擺在木頭書櫃上而有著木質香氣的書本,我也曾默默地悲嘆:這是個情感退卻的地方,是骨髓被抽掉以後,浮在天空的一座小城。
南加州的天氣總是一年四季都豔陽普照,走在路上就輕易地產生恍惚感。從系上走到圖書館,不過十分鐘的腳程,常常就已曬到兩頰通紅,玻璃門一開,冷空氣撲上,又是一陣昏厥。那老舊的冷氣與地毯夾雜的氣味,總是讓我想起小時候那間處在巷弄之間的社區圖書館。我與其他的孩子,不畏豔陽,一路奔跑,就只為在抵達自動玻璃門時雙手敞開的那一刻,盡情享受冷風瞬間灌入毛細孔時那讓人頭皮發麻的顫慄感。多年後,倒是非常討厭這種驟變的氣溫,我勉強地走進這冷氣永遠過強,空氣始終過乾的地方,常常坐不了太久就離開。唯有第一年暑假,為了追趕落後的進度,常是早晨開館後,第一個進入研究生讀書室的人。讀書室內懸掛著幾幅從前的著名教授演講訊息的海報,我總是挑後現代主義大師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底下那個位子坐下,那是一種加持的概念。東亞藏書區則是我休憩用的御花園,英文論文看太多的時候,就先下朝去,走到御花園隨手捻一篇散文或小說閱讀。論文卡住時,就散步到學術書叢間,浮在空中的各種學術字彙用力刺激腦波,回家時往往豁然開朗,突破困境。像個幽靈般在圖書館裡散步的我,常常想起吳爾芙(Virginia Woolf)與她所處的那個時代,那是一個女性不能踩草皮,需要有錢有勢的男性寫推薦信才能進入圖書館的時代,而圖書館裡的書裡的女性不是被浪漫化就被忽略化,所謂的知識從來不是中立的,但女性沒有權力干涉其生產。吳爾芙可能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她所有的著作在每個圖書館裡都查閱得到,有一天我們在課堂上談女性主義知識生產,有一天由女性生產出來的知識都是一塊塊磚,層層累積砌築,蓋成了一座座圖書館。在這裡我們一字字地讀著,寫著,刻著,打著,手工藝一樣地將知識拆了又繡,繡了又拆。
在人文學院裡,研究之路常是十足寂寥的個人修行。偶爾,過大的寂寥讓人發慌,不知所措。圖書館裡的研究生讀書室裡,常常看見那種像掉了一個螺絲,整個人便衝出軌道之外的資深博士生,重複在他人面前亮著故障燈。有個胖胖矮矮,禿著頭的白人,日日在讀書室裡發巧克力,如果妳碰巧是個嬌小的女孩,又傻傻地拿了他的巧克力,就等於入了虎口動彈不得,許多第一次使用讀書室的國際女學生受盡他的糾纏,不斷換位置,最後得使盡眼色請鄰座的男同學幫忙脫身。之後又來了個韓裔美國人,一開始都還正常,不過是對你桌上擺的書有興趣,說自己也是做相關研究的,但說著說著忽然間,即使仍直直地看著你,但眼神卻開始四處崩落,慌張無措地頹在地板上,如巡邏燈一樣胡亂地掃著。他若有所思地和你詢問聯絡方式,你隨便胡說他也不怎麼在意,而後就這樣散著眼神,腳步零亂地離開。過了一年以後,在校園旁的咖啡館讀書時,忽然間他又搖搖晃晃地走了過來,對你桌上擺的書感到興趣,說他是做相關研究的,從此整齊如一地複製了一年前的每一句話,也不忘在說完的瞬間自行崩塌,用那被螻蟻蛀空的眼神在地板上掃動著。相同的是,這些在圖書館裡出沒的「那些年我們一起遇到的怪咖」,幾乎都是永不畢業的博士生。即使我們心裡都知道,只要一不小心,我們也就瀕臨永不畢業,但竟也還是殘酷地流傳著這些帶有警戒意味的笑話:「是啊,如果一直畢不了業,就會變成那樣吧。」
念我們這行的老愛提「羊皮紙」(palimpsest),羊皮紙上寫的字被刮除後,人們再重複使用,可是舊的痕跡無法全部擦乾淨,新的記事就這樣交橫縱錯地複寫上去了。城市是羊皮紙,記憶是羊皮紙,歷史是羊皮紙。只不過書念久了,我的腦也開始羊皮紙化了。三年前看過的書,在腦裡被消除,三年後又開心地從圖書館搬回家,一打開竟然發現自己的鉛筆字跡,就像那個不斷找新的對象重複說著同樣的話的男子,最後竟也遇到重複的人,那人甚至還壞心地在腦海裡調出了記錄著之前對話的羊皮紙,等著男子說出同樣的話,再遊戲般地把那些字貼回原本的位置。
這座圖書館裡,又有多少類似的,不斷重複的知識生產呢?一張羊皮紙疊著另一張羊皮紙,就這樣重複又重複,耗盡了我整個青春。
儘管圖書館沒有挑高玻璃,但至少有一面落地窗可凝望校園裡的中央公園。每到整點時間,公園內到處是橫跨草皮的學生,從校園的這一頭趕到另一頭去上課。那一日,我忽然從眼前的書籍中抬起了頭,胡亂地看著四周走動的人群,一個斜背著黑色皮包,穿著淡藍色襯衫褐色長褲的男子快速地從視線範圍內穿過。那個黑色的書包是我送他的生日禮物,淡藍色襯衫是我們一起去買的,這些衣服配件在他身上非常好看。我迅速地掏出手機打給他,想要讓他往這裡瞧,可惜他沒有接,仍然直直地往前走去。我焦急地站了起來,在人滿為患的圖書館內,從一扇窗,跟著他的身影走向下一扇窗,最後終於走到了最後一扇窗。
再過去就沒有了。
我深切地知道,那些我日日苦讀,努力建構的知識系統,也不過只是一種拉糖蔥般的華麗表演,將重複拋出的線條,黏著在彼此的身體上,而後甜膩膩地壯大起來。但我在那樣的遊戲中,看得出神,看得迷惑,看到心裡的小傷痕都結了痂,又默默地癒合起來。
貓 與 鳥 的 窗
我常常在斜陽的陪伴下外出散步,只為了抬頭看看社區小花園的奇景。所謂的奇景是這樣的,一到黃昏時刻,面朝花圃的屋舍窗台,多達七個窗口都倚著各式各樣的家貓。牠們不知道是怎樣溝通的,七隻貓顏色、大小都不太一樣,各自被圈養在不同的房子裡,只能透過窗口遙望彼此,可是時間一到,就像一戶戶打電話邀約過似的,準時地同時出現在窗口。牠們有的拱肩戒備,一副偵測敵軍的氣勢;有的落落大方,前腳整齊地併攏,氣質優雅地理毛梳粧;有的則憨厚懶散,一開始靜靜地瞧著窗外,但時間久了...
作者序
躲貓貓這種技藝
記不清楚這個習慣是什麼時候養成的。週末一到,便自動開啟了躲貓貓的遊戲模式:關了手機,窗簾拉上,躲在小小的屋子裡,不讓匆匆流逝的時間找到我。
週間的時間是滾滾巨流,是吞噬一切的火球,人們總是倉皇逃命,一直到週末,時間才變成山泉小溪,清澈悠長,可用來慢慢耗著。天剛亮,我到市集採買食物,路上的車子載著衝浪板,一派輕鬆的搖滾樂從敞開的窗戶間流瀉出來;等紅綠燈的路人幾乎都是晨跑者,短褲背心,緊緻的皮膚曬成銅金色。只不過,每個氣候宜人,適合出城遊玩的週末,我都反身回家,深鎖在屋裡,煮食洗刷。有時間的時候看點小說電影,大多數的時間則盯著電腦螢幕,瘋狂寫字。
為了保全一週只有兩天的寫作時間,我幾乎做足了準備。為了週六能早起買菜,絕不參加星期五晚上的任何聚會活動。只有避免被紅男綠女,雜亂漂浮的磁場人氣所影響,才能清明舒爽地開始一天的寫作。食物雜糧也充分備足,洗好的葡萄總是一大缸地陪在左右,供靈感枯竭的時候咀嚼。週間歸律地運動,仔細計算身體的疲勞程度,絕不讓週末的身體過於痠疼。
寫作,是一場與現代性之間的躲貓貓遊戲。必須深入理解現代時間的流動節奏,克服娛樂遊玩的慾望(亦是某種現代性產物),才能找到這現代結構中的裂縫,最後躲進一個與外界無涉的緩慢國度裡,讓如塵埃般飄浮的人物,故事,情節,慢慢地落回地表上。
在日常生活中,鮮少有人知道我寫作,或還在寫作。就像玩著躲貓貓的人,不太會主動泄露自己的蹤跡一樣。能說的總是:「偶爾寫點東西」,但寫什麼說不太清,真的在意的人也不會太多。一開始,那只是一種在日常生活裡的小遊戲,像是撿拾松果一樣,有時在公園尋覓,有時在街的角落獲拾,有時等著風將其吹過院子,在地上發出沙沙的聲音。撿多了,也就變成一種志業,強迫症似地想把它們按照大小順序排好,放進木櫃裡,再從中挑一兩個,打個洞做成裝飾。但這手工業做著做著,最多也只是放在屋裡,不敢招搖。秘密的慣習。
有次某個朋友來家裡玩貓,我在樓上忙著,沒把客廳桌上的一疊稿收好,被他瞧了見,甚至還讀了幾頁。他好奇地問這些文字是為什麼而寫的?而我卻驚嚇萬分,像是輸了這場躲貓貓遊戲,被鬼從背後拎著領子提了出來。那個晚上,我仔細觀察朋友的頸動脈和煞車線,畢竟秘密一旦被發現,就只能殺人滅口了。如果至今他仍活得良好,若不是因為他福大命大,就是因為我心太仁慈。
愛莉絲孟若(Alice Munro)的小說〈抵達日本〉裡的女詩人,老是不知道該如何向他人交代自己作為詩人的身份。他者對詩人的想像總是豐富,而那些豐富的背後卻充滿侷限,最後能理解她作為一個媽媽,或一個太太的人,絕對比一個詩人要來得多。韓國導演李滄東的電影《詩》,敘述了一位患了健忘症的祖母到社區教室學寫詩,天真地想當個詩人的故事。她蹲在地上賞花,聆聽鳥鳴,華麗的裙擺落在腳邊,像個少女般記下那感動的時光。但那些鏡頭多少也是帶點諷刺的酸味啊。好像當我們談起詩人的樣子,或者寫作者的樣子,大概就免不了花啊草啊雲啊霧啊那些。躲貓貓於是成為一種自嗨的技藝。把自己的身體從原本存在的空間裡暫時變不見,才能在不被人發現的平行時空裡,盡做些自己覺得好玩的事,且無需向他人解釋。
《躲貓貓》這本書最常出現的伎倆,就是誠摯地邀請讀者,與我一起穿梭時間與空間,直抵沙發底下,後車廂裡,或者是屋頂陽台上,那些看似平凡,但一旦躲了進去,就不想再出來的世界。在那裡,你可以很感性地任記憶侵襲,也可以很性感地裸露心事,你可以不需動腦地伸個懶腰做伸展操,也可以等著時間走過,靜靜地喝幾壺花茶。〈藍色地方誌〉裡蓋了一座小城,隨你東南西北到處遊走;〈行經〉是任意門,當現實煩悶想離開出走時,只要打開這扇門,就能到遠方;〈時差〉則盡責地提醒你遊戲結束的時間和邊界,千萬別玩過頭了,要不然也只能逆轉地球,讓空間與時間倒轉。
從去年夏末開始,我有計劃地把記憶裡曾經遊走過的空間,用文字慢慢撿拾回來,擺在木櫃裡,雕刻成手工藝品。他們摸起來有時柔順,有時刺扎扎的,有時像海市蜃樓,伸手一碰,就碎成滿地的白沙。今年夏末,《躲貓貓》誕生,中間歷經了散文與小說形式整合的實驗,知識與情感濃度比例的重新搭配,虛擬與現實的互相追逐。直到今天,寫作,終於成了公開的,看不到盡頭的躲貓貓遊戲,而輪到當鬼的讀者可要好好地找個仔細。
感謝這一路上被我抓來當秘密讀者的承欣,馨霈,和正筠。感謝麥田出版社編輯秀梅的細心聯繫,感謝陳芳明老師的支持與推薦,也感謝楊昌年老師長年以來的鼓勵。
遊戲就要開始了。都躲好了嗎?
躲貓貓這種技藝
記不清楚這個習慣是什麼時候養成的。週末一到,便自動開啟了躲貓貓的遊戲模式:關了手機,窗簾拉上,躲在小小的屋子裡,不讓匆匆流逝的時間找到我。
週間的時間是滾滾巨流,是吞噬一切的火球,人們總是倉皇逃命,一直到週末,時間才變成山泉小溪,清澈悠長,可用來慢慢耗著。天剛亮,我到市集採買食物,路上的車子載著衝浪板,一派輕鬆的搖滾樂從敞開的窗戶間流瀉出來;等紅綠燈的路人幾乎都是晨跑者,短褲背心,緊緻的皮膚曬成銅金色。只不過,每個氣候宜人,適合出城遊玩的週末,我都反身回家,深鎖在屋裡...
目錄
「Essay時代」前言
推薦序/又冷又熱的散文──序 劉思坊《躲貓貓》/陳芳明
推薦序/新星熠煜/楊昌年
自序/躲貓貓這種技藝
卷一 藍色地方誌
躲貓貓
石子路809號
五點半的巷口
尋書記
迷宮市集
貓與鳥的窗
迴轉吧,孤單人生
承諾
暫時停止呼吸
卷二 行經
史奴比先生
墨西哥小香腸
情感圖書館
路人素描三帖
最後一班夜車
帶你去遠方
飛機上的穿越劇
洞洞之樂
卷三 時差
屋頂共和國
咖啡館裡的空氣秀
Aura Lea,靈光裡
雨巷裡的鞋貓夫人
嘿,李小仁
搬家記事
習慣性潮溼
「Essay時代」前言
推薦序/又冷又熱的散文──序 劉思坊《躲貓貓》/陳芳明
推薦序/新星熠煜/楊昌年
自序/躲貓貓這種技藝
卷一 藍色地方誌
躲貓貓
石子路809號
五點半的巷口
尋書記
迷宮市集
貓與鳥的窗
迴轉吧,孤單人生
承諾
暫時停止呼吸
卷二 行經
史奴比先生
墨西哥小香腸
情感圖書館
路人素描三帖
最後一班夜車
帶你去遠方
飛機上的穿越劇
洞洞之樂
卷三 時差
屋頂共和國
咖啡館裡的空氣秀
Aura Lea,靈光裡
雨巷裡的鞋貓夫人
嘿,李小仁
搬家記事
習慣性潮溼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