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人類登上
演化巔峰
撰文/拉蘭德(Kevin Laland)
繪圖/倪傳婧(Victo Ngai) 翻譯/王心瑩
這個行星上的大多數人,基本上在沒有任何嚴謹的科學推論下,就欣然相信人類是種特殊的動物,與其他動物有明顯區別。說也奇怪,最有資格評斷這項主張的科學家,通常似乎不願就此認定智人的獨特性,或許是怕加深宗教教義所指出的人類獨特性。然而從生態學到認知心理學,各個領域都累積了堅實的科學證據,確認人類確實是非凡的物種。
人類的族群密度遠超過同等體型動物的典型密度,橫跨的地理範圍異常廣泛,所控制的能量與物質流動是史無前例,帶來的全球衝擊也無庸置疑。如果考慮人類的智能、溝通的本領、獲得和分享知識的能力,再加上創造的藝術、建築和音樂等傑出作品,人類確實格外突出,是非常不一樣的動物。人類的文化似乎讓我們在大自然中與眾不同,而這種文化必然也是演化的產物。
若要為人類認知能力的演化提出令人滿意的科學解釋,並說明此種能力在人類文化上的表現,這種挑戰我稱之為「達爾文未完成的交響曲」。達爾文約在150年前開始研究這些主題,但一如他自己所坦承,對於人類如何演化出這些特質,以他的話來說,他的了解既「不完美」且「零碎」。幸好包括我在內的科學家已接下這個棒子、悉心鑽研此領域,我們相信自己正逐漸接近答案的核心。
新近的共識是:人類的成就源自於向他人習得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歷經了漫長的時期,所有人類個體反覆以這樣的共同知識寶庫為發展基礎,也因為有了這樣的經驗寶庫,在面對生命的挑戰時,人類就能創造出效率較高且多樣化的解決方法。因此,並不是大型腦部、智慧或語言讓我們建立起文化,而是文化讓我們有大型腦部、智慧和語言。以人類甚至少數其他物種來說,是文化改變了演化的過程。
「文化」這個詞可能意味著時尚或烹飪,但總結其科學本質,文化是由社群成員共有的行為模式所塑造,仰賴社會中傳遞的各種訊息。無論是汽車設計、流行音樂曲風、科學理論或小規模社會的覓食型態,全都透過無盡的創新循環演化而來,把遞增的細微差異添加到最初的知識基礎上。長久以來不斷模仿和創新,就是我們這個物種的成功秘訣。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既顛覆,又傳承
開學了,我滿懷興奮來上第一堂課。在清華大學教了33年書,我們終於要翻轉了。這麼多年來,我沒間斷地參與新鮮人的「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每星期備足資料,單口相聲地連續三堂課。雖然充份滿足了自己的發表欲,但漸漸察覺體力弱了,同學們的專注力也明顯下降。同儕焦傳金教授今年初適時提議,該嘗試新教學法了。
既然大家公認15分鐘是單次注意力的上限,我們就把教材切割為每一刻鐘一個主題段落。由四位任課老師輪流進棚錄影,整個學期的教案全部上傳至公開網路。同學們得在課前先上網預習,老師不在課堂上重複教科書的內容,於是我們有了充裕時間先暢談這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接著是開卷小考,測驗預習成果,最後的重頭戲是問答討論。投影幕上同步顯示同學們用手機鍵入的提問,面對上百個興致盎然的題目,是挑戰、也是享受。
這學期,清華大學另推出一個顛覆傳統的實驗教學,第一波的對象是特殊選才「拾穗計畫」入學的同學。他們各有所長,包括象棋七段、桌球國手、視障鋼琴家、語言天才、機器人世界賽冠軍和創新創業等各類高手,顯然不該被框在既有的學院、科系架構中。開明的教務處鼓勵他們,除了校訂的28個必修學分,可自由發揮和組合課程,還為每位實驗生量身成立包括校內外業師的輔導小組。這方案絕不輕鬆,參加者要主動,更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我欣喜台灣的高等教育進入另一境界。
當清大畢業生黃士修在中選會外絕食抗議第99小時,我去探望他。這是一位多優秀的年輕人!他拿著公投法條文,不卑不亢、有條有理地與官員辯論不果,決定用肉身來抗議「官員不遵守法律」的橫行。在現場、我遇到10來位讀海洋學、哲學和醫學的研究生,還有夜市的攤主、便利商店員工,他們在街邊暢論人類的尊嚴與民主、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我著實感動地上了一課。這些正呼應本期《科學人》的年度專輯「人」,謹鄭重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既顛覆,又傳承
開學了,我滿懷興奮來上第一堂課。在清華大學教了33年書,我們終於要翻轉了。這麼多年來,我沒間斷地參與新鮮人的「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每星期備足資料,單口相聲地連續三堂課。雖然充份滿足了自己的發表欲,但漸漸察覺體力弱了,同學們的專注力也明顯下降。同儕焦傳金教授今年初適時提議,該嘗試新教學法了。
既然大家公認15分鐘是單次注意力的上限,我們就把教材切割為每一刻鐘一個主題段落。由四位任課老師輪流進棚錄影,整個學期的教案全部上傳至公開網路。同學們得在課前先上網預習,老師不在...
目錄
【關於封面】人類的獨特,奠基於生理構造、認知能力、心理傾向以及社會文化中的種種關鍵因素,這些特徵形塑我們成為「非凡一族」。
第一部 我們
32 傳承,人類登上演化巔峰
文/拉蘭德(Kevin Laland)
放眼自然界,唯有人類懂得教導同伴學習新知,應付各種生存挑戰。科學家認為或許正是這樣的「文化」,讓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物種。
40 智人科技 傳承改良
文/達奈爾(Lewis Dartnell)
拆解內燃機,窺見人類累積數千年的集體智慧。
42 只有人類想的到
文/蘇登多夫(Thomas Suddendorf)
人類心智顯然與眾不同,但有些動物似乎也有相近認知功能。心理學家透過嚴謹方法,找到區隔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兩個關鍵特徵。
48 你意識到你有意識嗎?
文/布拉克摩爾(Susan Blackmore)
不論在科學或哲學領域,意識,可說是最困難的問題。何謂意識?意識從何而來?甚或,我們真的有意識嗎?
54 語言,穿越時空
文/肯尼利(Christine Kenneally)
語言如何演化為人類的專屬特徵?
60 神經連線哪裡不同?
文/薛伍德(Chest C. Sherwood)
與其他靈長類相比,人類的腦異常龐大。人腦內涉及語言和抽象思考的區域,在演化過程中大幅增長,而且從基因、細胞到神經迴路都有獨特變化。
第二部 我們之間
64 碩果僅存的人族
文/黃凱特(Kate Wong)
為何其他人族都已滅絕,唯獨智人繁盛至今?
70 道德的起源
文/托馬塞羅(Michael Tomasello)
人類為什麼會把自己的福祉託付他人?
76 好戰非本性
文/佛格森(R. Brian Ferguson)
社會文化與環境變遷更可能引發戰爭。
第三部 我們周遭
82 城市是個演化壓力鍋
文/休舒伊辛(Menno Schilthuizen)
城市在世界各地不斷擴張,各樣生物開始成為城市生態系的一員。而城市創造的極端環境,促使居住其間的生物快速演化。
88 數位分身
文/多明戈斯(Pedro Domingos)
這個人工智慧夥伴將與你十分相似,在雲端提供你最佳建議。
94 我們的獨特因為地球
文/葛瑞賓(John Gribbin)
為何我們可能是銀河系唯一的智慧生命?
目錄
第200期
2018年10月號
科學人觀點
6 他長高,你縮小:天道就是人道
文/曾志朗
總編輯的話
8 既顛覆,又傳承
文/李家維
9 讀者論壇
12 科學人新聞
碎骨古犬
月球表面升溫之謎
聆聽鯨之聲
吃藝術品的真菌
何時開始照大腸鏡?
加油釀造葡萄酒
一覽世界科技進展
真誠的騙子
古老動物的死亡面具
從臉書評估性別平等
波霎閃耀憶君山
形上集
24 庫侖定律、高斯定律及其他
文/高涌泉
教科書之外
26 達爾文的椎心之痛
文、圖/陳文盛
網上世代
27 網路安全治理開闢新模式
文/黃勝雄
專家看新聞
100 對抗失智症應分男女
文/尼貝爾(Rebecca Nebel)
健康與科學
102 「新藥嘗試權」法案
文/華立斯(Claudia Wallis)
資訊世界
103 助聽器大革新
文/波哥(David Pogue)
真真假假
104 教育降低墮胎率
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105 河狸的秘密生活
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圖表會說話
106 好友數的極大值
文/菲謝蒂(Mark Fischetti)、圖表/克里斯提安森(Jen Christiansen)
【關於封面】人類的獨特,奠基於生理構造、認知能力、心理傾向以及社會文化中的種種關鍵因素,這些特徵形塑我們成為「非凡一族」。
第一部 我們
32 傳承,人類登上演化巔峰
文/拉蘭德(Kevin Laland)
放眼自然界,唯有人類懂得教導同伴學習新知,應付各種生存挑戰。科學家認為或許正是這樣的「文化」,讓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物種。
40 智人科技 傳承改良
文/達奈爾(Lewis Dartnell)
拆解內燃機,窺見人類累積數千年的集體智慧。
42 只有人類想的到
文/蘇登多夫(Thomas Suddendorf)
人類心智顯然與眾不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