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經典「就醫指南系列」
用最平易近人的文字,帶您了解就醫時的眉角。
2020重磅推出:自費就醫指南,面對可能迎來的健保改革,我們比過往更該懂自費醫療!
「自費醫療」是什麼?聽起來就很貴,不能用健保給付項目就好嗎?
「自費醫療」聽起來很陌生、很遙遠,但其實它十分普遍,從成藥、疫苗,到近視雷射、醫美或許多重大手術等,都涵蓋在自費項目內。
且根據統計,國人近年來花在自費醫療項目的錢,年年增加,一樣的疾病治療,為甚麼越來越多人選擇自費,而非健保給付?
在面對自費醫療的選擇時,我們一定會有許多疑問,包括「花這些錢,有必要嗎?」、「有沒有CP值更高的選項?」等,本次《自費醫療就醫指南》全面介紹,幫您一一釐清。
醫生狂推自費醫療是哪招?
當個聰明病人,為自己的健康做主!
當醫生開始推薦自費醫療項目時,身為患者該如何評估,讓自己不會成為冤大頭?
民眾自費經驗大調查:自費醫療與否,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自費看病六原則:掌握六個原則,確保自己的錢不會白花。
保單大體檢:買了醫療險卻派不上用場?投保前必看4重點。
分科自費醫療介紹,
讓您的健康多一點選擇。
最完整、全面蒐集各科自費醫療項目,
助您做出精準判斷。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自費比較好?
你需要當個聰明的病人
賀桂芬 康健雜誌總編輯
過去5個月來,除了悠遊卡,什麼卡與你的關係最密切?不是金融卡,不是信用卡,是它,「小藍」健保卡,防疫全靠它來「罩」。
這張小藍卡,更是25年來讓台灣揚名國際的一張卡。以政府、民眾、企業共同負擔,全民互助的概念,保護全台灣所有國民,只要帶著它,進出醫療院所看病,刷一下,絕對會得到必要的診療。
但大家也都知道,健保的財務狀況不佳,衛福部長陳時中已經拋出健保漲價的議題,記者李佳欣第一時間也專訪了健保署長李伯璋,證實政府有今年調漲健保費的規劃(44頁)。
從過去幾年政府的多項統計數字來看,台灣雖有全民健保,但國人的自費醫療支出,不論金額、增幅、佔生活支出的比率,以及自費項目和醫材,都是猛爆增加的,和別的國家比,自費比率也是相對高的(26頁)。
友人的先生愛開玩笑,他常笑說:「別看我櫻桃小嘴,裡頭可是停著一台賓士呢。」原來他滿嘴植牙,20多年下來,花了200多萬元。
《康健》為了解民眾使用自費醫療的情形,特別進行一項民調,結果發現自費醫療真的普遍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40頁),我們也發現,民眾普遍認為自費的療效比健保好,但其實很多時候,自費並沒有比較好。
健保到底應該給付什麼?不應該給付什麼?誰最該被保障?誰不該被保障?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我們不探討健保給付和自費的分界合不合理,民眾自掏腰包愈來愈多是事實,《康健》向來以教讀者「聰明醫療」為己任,看了前述多項數據,我們覺得有必要為大家製作一本實用的《自費就醫指南》,以科別分類,完整、詳細地整理哪些項目是健保就有給付?哪些自費項目並沒有比健保好?什麼情況下,可以考慮自費?合理價格是多少?好讓讀者在面臨選擇的時候,可以當個聰明的病人,確保你的錢,一分都沒白花。
就像台灣的防疫成績傲視全球一樣,台灣讓人安心,是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以及民眾的高度配合。台灣的醫療環境大體上也是令人安心的,我們自己的錢,該花在刀口上,健保的錢,為了讓體系能夠永續,也該花在刀口上。希望小藍卡可以長長久久,讓我們只要一卡在手,就能安心走進醫療院所。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自費比較好?
你需要當個聰明的病人
賀桂芬 康健雜誌總編輯
過去5個月來,除了悠遊卡,什麼卡與你的關係最密切?不是金融卡,不是信用卡,是它,「小藍」健保卡,防疫全靠它來「罩」。
這張小藍卡,更是25年來讓台灣揚名國際的一張卡。以政府、民眾、企業共同負擔,全民互助的概念,保護全台灣所有國民,只要帶著它,進出醫療院所看病,刷一下,絕對會得到必要的診療。
但大家也都知道,健保的財務狀況不佳,衛福部長陳時中已經拋出健保漲價的議題,記者李佳欣第一時間也專訪了健保署長李伯璋,證實政府有...
目錄
024 自費
就醫指南
文/李佳欣 攝影/陳德信
026 真相揭露
健保舉世稱羡
自費負擔卻愈來愈重
文/李佳欣
032 醫療現場
明明有健保
卻處處都有「加價購」
文/李佳欣
034 觀念釐清
效果較好、醫師推銷?
7大疑問一次破解
文/李佳欣 攝影/陳德信
039 PART1
自費調查
文/李佳欣
040 調查報告
咬著牙買單
9成民眾棄健保選自費
文/李佳欣 繪圖/鄭佳玲
044 專家回應|健保署署長李伯璋:
今年健保費擬調漲
推「使用者付費」
文/李佳欣 攝影/陳德信
049 PART2
自保教戰
文/李佳欣
050 就醫策略
自費看病掌握6原則
確保錢沒白花
文/李佳欣 攝影/陳德信
058 投保眉角
買了醫療險
卻派不上用場?
投保前必看4重點
文/劉北元 攝影/陳德信
068 PART3
各科就醫
文/李佳欣
070 診間心聲
該選健保還自費
醫師其實有苦難言?
文/編輯部
074 牙科
文/陳蔚承
084 心臟科
文/李佳欣
092 一般外科
文/林慧淳
102 婦科
文/邱淑宜
108 兒科
文/陳蔚承
114 骨科
文/葉懿德
124 神經內外科
文/林貞岑
134 復健科
文/吳孟瑤
142 眼耳鼻喉
文/謝佳君
148 麻醉科
文/林慧淳
152 癌症治療
文/張曉卉
007 本期採訪諮詢醫生、專家
謝謝你們為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努力
012 編者的話/賀桂芬
自費比較好?
你需要當個聰明的病人
014 本月一個好改變/葉懿德
吃豆腐護心!每週至少半盒
016 請問康健/葉懿德
年紀愈大,下背痛會愈嚴重?
17 數字看健康/陳俊辰
台灣熟男易痛風
夏天更要小心
018 醫療最前線
台灣女性不抽菸得肺腺癌
原因找到了
文/張曉卉
024 自費
就醫指南
文/李佳欣 攝影/陳德信
026 真相揭露
健保舉世稱羡
自費負擔卻愈來愈重
文/李佳欣
032 醫療現場
明明有健保
卻處處都有「加價購」
文/李佳欣
034 觀念釐清
效果較好、醫師推銷?
7大疑問一次破解
文/李佳欣 攝影/陳德信
039 PART1
自費調查
文/李佳欣
040 調查報告
咬著牙買單
9成民眾棄健保選自費
文/李佳欣 繪圖/鄭佳玲
044 專家回應|健保署署長李伯璋:
今年健保費擬調漲
推「使用者付費」
文/李佳欣 攝影/陳德信
049 PART2
自保教戰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