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一開始,西方社會學家關心的重點,就在於把眾人身上的經驗予以無差異化,以拉出常態的概念,使社會結構、整體性與秩序等概念有充分證成的條件。然而,漸漸走向以「個體化」做為結構原則的人類社會,與一向強調集體性共識之規範(或價值)做為社會秩序基礎的論調,在邏輯上弔詭地相互扞格著,人類的文明,已到了必須重新覓尋路徑,來思考人類問題的時候了。 本書為作者思考社會(學)理論三十年來的成果總結,掌握了西方社會學論述的精髓,意圖統整並提出原創性見解,為社會學思考開啟全新的思維。適用對象 社會學、社會理論、社會哲學,台灣思想史、消費、媒體、文化研究、一般知識份子
作者簡介:
葉啟政台灣大學心理學學士、碩士,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社會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著有《社會、文化和知識份子》、《制度化的社會邏輯》、《台灣社會的人文迷思》、《進出「結構與行動」的困境》、《社會學與本土化》以及《傳統與現代的鬥爭遊戲》等等。
目錄
自序第1章均值人與離散人的觀念巴貝塔──統計社會學思考迷思的兩個基石一、前言二、中央趨勢與離散度的概念內涵三、統計思想表現啟蒙理性四、常態分配曲線的論述塑造五、Quetelet的均值人概念的歷史意涵六、個人為本之自由與民主信念以及「均值人∕離散人」概念七、Durkheim對平均類型∕集體類型的摺疊八、從平均類型與集體類型過渡到理念類型九、大眾社會型態的彰揚與統計概念的運用──代結語第二章西方社會學理論思考中的一些迷思一、前言二、「驚奇∕迸生」作為理解文明起源的認知基礎三、神聖崇拜與神才魅力──驚奇與例行化的體現四、人民與大眾二概念的社會學意涵五、社會結構與個體意志的兩元對峙六、「施為」概念的內涵與其不足之處七、身軀、實作與其另外之處八、走出普羅米修斯之迷思的陰影──代結語第三章「個體化」社會的理論意涵一、前言二、以「外控存有」為基架的人觀三、勞動、生產與表現四、階序結構與個人主義之間的搓揉摩盪五、「反身現代性」的時代意義──個體化之結構模式的塑造六、另類的認識策略──回歸人文性的可能性七、從人本位出發之論述構作的嘗試──代結語附錄台灣社會學的知識──權力遊戲參考書目索引
自序第1章均值人與離散人的觀念巴貝塔──統計社會學思考迷思的兩個基石一、前言二、中央趨勢與離散度的概念內涵三、統計思想表現啟蒙理性四、常態分配曲線的論述塑造五、Quetelet的均值人概念的歷史意涵六、個人為本之自由與民主信念以及「均值人∕離散人」概念七、Durkheim對平均類型∕集體類型的摺疊八、從平均類型與集體類型過渡到理念類型九、大眾社會型態的彰揚與統計概念的運用──代結語第二章西方社會學理論思考中的一些迷思一、前言二、「驚奇∕迸生」作為理解文明起源的認知基礎三、神聖崇拜與神才魅力──驚奇與例行化的體現四、...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