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時運動新趨勢
減脂增肌有神奇時刻
如何動得對、動得巧、動得事半功倍?
身體會隨著早中晚有不同的變化,不同時間適合的運動也不盡相同,
對的時間運動可以事半功倍,錯的時間運動則容易受傷。
諾貝爾獎得主也揭開了生理時鐘的祕密,
到底運動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中醫看順時運動
中醫告訴我們順時養生,運動也可以!
本期《康健》帶你深入了解中醫怎麼看順時運動,
不同體質也有適合的運動時段,選對了保養效果加倍。
特別企劃:癌後新人生 如何與癌和平共存
近半世紀以來癌症成人類的奪命殺手,人人聞癌色變。
隨著醫學進步,癌症逐漸從絕症變成慢性病,該如何跟癌症和平相處呢?
本期《康健》別邀請三位知名人士,分享與癌共生的心路歷程,以及屬於他們的癌後新人生。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動起來、動起來 但要看時辰
賀桂芬 康健雜誌總編輯
別逗了,生孩子要看時辰,找對象要看八字,吃東西要挑時間,現在連運動也要順時?
「心臟手術在下午進行,最不會出現併發症,成功率最高。」這是權威醫學刊物《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研究論文的結論。原因是下午心臟最強壯,最經得起手術過程中的巨大壓力。
人體如時鐘運行,這樣的說法,我一直以為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觀念,比方說什麼東西過午不能食,什麼東西早上吃最好;又比方叫我們晚上11點前要乖乖上床睡覺,否則負責人體修復的肝和膽沒辦法好好工作。
年輕時,總覺得長輩這些叨念既煩人,又食古不化。
沒想到,包括3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在內,愈來愈多西方醫學研究也顯示,我們的身體真的受生理時鐘影響,比方心血管系統在下午的中、後段表現最好,因此從事激烈運動的職業運動員通常在這一時段最能有好成績。
哇,這麼說,運動跟吃飯、睡覺一樣,也要看時辰?時間對了,效果加成;那時間錯了,難道反而會有害嗎?這就是本期封面「減脂增肌有神奇時刻(見64頁)」要為大家解答的問題。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日前因肺腺癌動部分肺葉切除手術,「KB康健知識庫」和我們迅速製作的「肺腺癌為何盯上亞洲女性」數位專題,短短3天累積將近200萬瀏覽量,顯見這連續8年蟬聯台灣第1大癌症死因的癌種,多麼受到讀者高度關注。
好消息是,因為醫學的進步,很多癌症已經變成慢性病。《康健》將在4月20日和27日,先後在台北和高雄舉辦「癌症終生管理」論壇,剖析國際治癌新趨勢、癌友參與新藥試驗的機會、罹癌後如何規劃財務及飲食等癌友最關心的議題。
我們又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癌症高危險群?近期《康健》首度推出線上影音課程,第1檔就是強打:功能醫學名醫劉博仁的《防癌、抗老、養生術30講》。
紙本雜誌、數位專題、累積20多年的知識庫、論壇、影音,這些服務,都是為了無論你喜歡用什麼方式,都能夠從《康健》得到最值得信賴的健康資訊。未來,還會有更多樣化的形式,無論你喜歡用聽的、用看的、用讀的,還是親身參與,健康路上,《康健》都與你同行。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動起來、動起來 但要看時辰
賀桂芬 康健雜誌總編輯
別逗了,生孩子要看時辰,找對象要看八字,吃東西要挑時間,現在連運動也要順時?
「心臟手術在下午進行,最不會出現併發症,成功率最高。」這是權威醫學刊物《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研究論文的結論。原因是下午心臟最強壯,最經得起手術過程中的巨大壓力。
人體如時鐘運行,這樣的說法,我一直以為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觀念,比方說什麼東西過午不能食,什麼東西早上吃最好;又比方叫我們晚上11點前要乖乖上床睡覺,否則負責人體修復的肝和膽沒辦法...
目錄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064 順時運動
減脂增肌有神奇時刻
文/陳蔚承 攝影/林后駿
066 選對運動時段 才能真正瘦下來
文/陳蔚承
071 糖友運動前先看血糖 高血壓患者有動比沒動好
文/陳蔚承
072 中醫:3種體質運動時間不同 以蓄氣、導引為主
文/陳蔚承
076 早上運動助瘦身
慢跑40天不間斷 他的褲子尺寸從2XL變L
文/林慧淳 攝影/林后駿
080 中午運動練體力
午休餐前動30分鐘 上班族甩肉的最佳時段
文/陳蔚承 攝影/林后駿
084 晚上運動免傷身
多元運動靠4招 寬肩廣腹不上身
文/陳蔚承 攝影/陳德信
康健生活
Smart Living
130 採集不易還要靠天賞花
龍眼花含蜜香有功夫
以舌試嚐花 再日曬糖炒
文/吳孟瑤 攝影/陳德信
樂活食尚
Food+Nutrition
028 宣稱低糖、無添加,不等於健康食品
4撇步教你挑安心果乾
文/林慧淳 攝影/林后駿
032 牛奶真的與青春痘有關
想減肥、三高族
喝低脂牛奶比較健康?
文/吳孟瑤 攝影/陳德信
034 康健教室/譚敦慈
吃堅果護心 選帶殼免過量
文/林慧淳整理
036 永續餐桌/朱慧芳
鹽居然也有蛋黃味?
心靈關係
Fabrics of Life
050 別在家庭愛的存摺,存入苦和痛
孩子成年了 父母就別再當寶媽、寶爸
文/李奕昀 圖/鄭佳玲
056 真原醫/楊定一
放慢呼吸 輕鬆簡化人生
058 減壓膠囊/陳豐偉
同溫層的敵我區分是大腦本能
060 笑看雲起時/樂苣軍
老年勇敢愛 別捨錢「救情人」
富足人生
Vision 2025
040 勞保、勞退不一樣
勞保再7年就破產
我還領得到退休金?
文/賀先蕙 攝影/陳德信
046 不讓醫藥費拖垮家庭經濟
治癌花費大 3族群罹癌該如何補錢坑?
文/景肇梅 圖/鄭佳玲
聰明醫療
Smart Medicine
090 翻轉幼兒診間的醫病關係
用一本童書看發展 有溫度的聽診器
文/謝懿安 攝影/陳德信
099 全台第1位全職失智症評估心理師|林克能
投入失智檢查30年
走進2萬個長輩的異想世界
文/張靜慧 攝影/林后駿
102 判讀時間大縮短,醫生能好好「看」病人
AI門診上路 是機器人幫我看病?
文/嚴珮華 攝影/陳德信
106 醫療線上/林頌凱
解剖圖看不到 筋膜為何重要?
108 大腦與生活/洪蘭
保持運動習慣 死神才找不到你
策動改變
Policy Facilitation
142 遊走法律邊緣的長照服務媒合平台
長照服務Uber化 風險誰來幫你把關?
文/張靜慧 攝影/林后駿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112 當癌症變慢性病
癌後新人生 我們與癌的和平共存之道
文/嚴珮華
116 陳佩琪從肺腺癌學會慢活3招
因為被需要 我要努力活久一點
文/張曉卉、梁惠明 攝影/陳德信
120 美食作家梁瓊白罹癌10年不復發
5大心法助抗癌 人生60分就滿足
文/嚴珮華 攝影/林后駿
124 面板教父段行建癌後掀革命
抗癌從空氣品質下手 由企業家變環保家
文/嚴珮華 攝影/黃菁慧
自然養生
Natural Health
134 東西方醫家幾千年愛用的芳香藥材
吹風頭痛、心情鬱悶 用薄荷趕走小毛病
文/謝懿安 攝影/陳德信
137 對證調養/楊世敏
中醫治腎病,能延緩惡化嗎?
140 破除中醫藥迷思/孫茂峰
嘴歪眼斜,是顏面神經麻痺還是中風?
大人社團
LOHAS Club for Grown-ups
150 社團人物|飛行傘下的眼科醫師
外高祖父康有為背書 麥令琴叛逆有理
文/朱家瑩 攝影/陳德信
154 擺脫下垂、外擴、凸肉、勒痕
3個世代選內衣
不NG指南
修飾身形瞬間減齡
文/梁惠明 攝影/陳德信
焦點
Focus
10 編者的話/賀桂芬
動起來、動起來 但要看時辰
12 本期受訪醫生、學者、專家
謝謝你們為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努力
14 本月一個好改變/葉懿德
想要防止骨鬆,跳一跳吧!
15 請問康健/謝佳君
哪些疾病要小心家族史?
16 數字看健康/陳俊辰
空污殺手難防,不吸菸也恐遭殃
為何肺腺癌盯上亞洲女性?
18 健保再砍藥價恐掀換藥潮
原廠藥退出台灣 我吃的藥會受影響嗎?
文/林貞岑 攝影/陳德信
22 疏漏1個小細節豈止母親心碎
3大關鍵防範兒童墜樓事故
文/林貞岑 攝影/陳德信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064 順時運動
減脂增肌有神奇時刻
文/陳蔚承 攝影/林后駿
066 選對運動時段 才能真正瘦下來
文/陳蔚承
071 糖友運動前先看血糖 高血壓患者有動比沒動好
文/陳蔚承
072 中醫:3種體質運動時間不同 以蓄氣、導引為主
文/陳蔚承
076 早上運動助瘦身
慢跑40天不間斷 他的褲子尺寸從2XL變L
文/林慧淳 攝影/林后駿
080 中午運動練體力
午休餐前動30分鐘 上班族甩肉的最佳時段
文/陳蔚承 攝影/林后駿
084 晚上運動免傷身
多元運動靠4招 寬肩廣腹不上身
文/陳蔚承 攝影/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