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化與害怕失敗的省思評鑑
總編輯 黃國珍
最近教育界討論度最高的新聞,就是2018 PISA國際評量結果出爐了。PISA跨國評量計劃的目標是從個人終身學習的面向,了解學校能否讓這些學生為成年做好準備,以學生受測的表現來了解各國教育體系對學生未來發展個人參與社會的幫助,進而探討教育的當代意義與內涵,作為修正與發展的依據。
2018 PISA這次公佈最新評量的主要評測項目為閱讀,輔測數學、科學。從結果來看,可喜的是在閱讀項目上,老師的努力有了成果,臺灣學生在閱讀表現平均503分,顯著高於OECD平均(487分),成績排名也從上一次的23名進步到17名。但是,這樣的成績跟東亞其他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4地(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新加坡、澳門、香港、韓國、日本相比,卻仍是排名最後一位。根據數據進一步分析,有兩個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第一個是學生在閱讀素養的表現有了M型化的趨勢。我們對這結果卻沒有感到意外,因為PISA結果公佈之前,在品學堂對學生施測的大數據分析中就有相似的呈現。
臺灣教育M型化不是近期才發生,其早已是教育現場的常態。2013 PISA主要測試項目為數學,當年公布的數學評量分析,「高分群」表現優異與「基本門檻」待加強的學生,也呈現差距極大的M型落差。根據當年PISA公布的評量數據,全球數學素養第一名的國家和最後一名的國家相差245分,但是臺灣內部受測成績最好和最差的學生差距卻超過300分。而這次閱讀也呈現相似的現象。從PISA的數據來看,臺灣學生閱讀表現水準5的「高分群」優秀學生增加了5%,但閱讀表現未達水準2「基本門檻」的學生比率也增加,個別表現差異拉大的情況更挑戰老師教學。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臺灣學生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孩子。
PISA評量透過詢問學生以下3個問題,再根據學生回答的同意程度,計算害怕失敗指數(Index of fear of failure)。
1. 當我失敗,我擔心其他人怎麼看我。
2. 當我失敗,我怕其實自己沒天分。
3. 當我失敗,我會質疑自己的未來規劃。
臺灣學生在上面3題中分別拿到89(1)、84(1)、77(2)的分數,在所有國家/地區中都排名第1,只有第3題輸給新加坡的78(1)。而在「害怕失敗」的背後,反映出個人自信低落的心理。這讓人擔憂,因為一個害怕的心靈,容易因為害怕而避免改變或接受挑戰,最後失去在嘗試過程中,藉由失敗的經驗展開學習轉換的契機。我相信造成這種心理其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但若這是一種集體性的心理,應該跟集體所處的環境有關。
更多內容請見《閱讀理解》第25期
目錄
目錄
編者的話
閱讀理解評量
經典
.趨勢經典文學劇場 異想漢代
議題
.天生沒有象牙的象
.罷工
.電子菸
生活
.售後服務中心
.第一屆名人盃街舞大賽
.愛乾淨,不生病?
人文
.糾纏百年的歷史
.寒假作業
自然
.三原色不存在?
文學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節錄)
主題閱讀:交匯
.中國與美洲的初遇
.並不遙遠的阿茲特克
.不同視角下的印加帝國
目錄
編者的話
閱讀理解評量
經典
.趨勢經典文學劇場 異想漢代
議題
.天生沒有象牙的象
.罷工
.電子菸
生活
.售後服務中心
.第一屆名人盃街舞大賽
.愛乾淨,不生病?
人文
.糾纏百年的歷史
.寒假作業
自然
.三原色不存在?
文學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節錄)
主題閱讀:交匯
.中國與美洲的初遇
.並不遙遠的阿茲特克
.不同視角下的印加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