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興趣或信仰 張清志
【電影的故事】雨族 朱天文
【上海印象】希望就在臉上的上海人 唐諾
【嶺南手札】落髮傳奇 劉紹銘
【中壢之味】蜘蛛精之城 鍾怡雯
【專輯:一九四九沈從文】
答瑞典友人問 沈虎雛/記錄
老同志 沈從文
中隊部──川南土改雜記 沈從文
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 沈從文
一位真誠、正直、勇敢、熱情的長者 倪爾斯
【專欄:閒讀偶拾】「落雨收遮」與《狗屁不通》 林行止
【專欄:聊聊齋】爹爹背著 張大春
【專欄:閱讀的故事】第一本書在哪裡?──有關閱讀的開始及其代價 唐諾
【專欄:文學空間】受祝福與不受祝福的 阮慶岳
【國際文壇】
論柯慈──二○○三年諾貝爾文學桂冠得主 馬悅然
少年時 柯慈
文明與野蠻的鬥爭──簡介柯慈 黃怡
【我們關心的事‧三年級篇】
故事 蔣勳
永遠的「現在時」 李銳
創作經驗,始於藝終及於人 關夢南
【專欄:西西看房子】波茨坦廣場最漂亮的房子 西西
【圖與話】幾米專訪 陳文芬
【映像館‧動畫小輯】
超越時空之愛
動物農莊
父與女
黃色潛水艇
【文學原鄉】七等生在通霄 陳文芬
【寵物時代】複方紅茶 米榭兒/圖 米朗琪/文
【演藝廳】
自來傳奇排場之勝,無過於此 楊照
《長生殿》創作手記 葉錦添
但教心似金鈿堅 蔣勳
精誠之愛 王璦玲
王璦玲:精誠之愛
王璦玲:精誠之愛
【過日子】
布拉格的光陰 李黎
有情輪迴的滋味 韓良露
【超新星】冷冽的瞄準 戴立忍
【那些人,那些事】何凡二三事 林良
【文學對話】客家、Ho-lo詩二重奏
【印刻書房:每閱一字】節 趙世民
【印刻書房:最哈絕版書】楊澤《彷彿在君父的城邦》 楊佳嫻
【印刻書房:最哈絕版書】通往「心」的世界──《The Complete Chronicles of Narnia》 嚴可婷
【CEO生命閱讀】詩、未央歌與奈米光碟──專訪錸德集團副總裁張昭焚 蘇惠昭
【一月小說】帶我去遠方 陳雪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室報告】興趣或信仰 張清志
【電影的故事】雨族 朱天文
【上海印象】希望就在臉上的上海人 唐諾
【嶺南手札】落髮傳奇 劉紹銘
【中壢之味】蜘蛛精之城 鍾怡雯
【專輯:一九四九沈從文】
答瑞典友人問 沈虎雛/記錄
老同志 沈從文
中隊部──川南土改雜記 沈從文
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 沈從文
一位真誠、正直、勇敢、熱情的長者 倪爾斯
【專欄:閒讀偶拾】「落雨收遮」與《狗屁不通》 林行止
【專欄:聊聊齋】爹爹背著 張大春
【專欄:閱讀的故事】第一本書在哪裡?──有關...
目錄
興趣或信仰
轉眼間,舊的一年過去,新年來了。《印刻文學生活誌》堂堂邁入第五期。作為編輯,我們最大的關心,除了能否順利出刊,爭取更好的作家作品,以最精美的版面呈現,讓讀者滿意之外,更多在於一個文學刊物所能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或者,文學的角色與功能。記得去年,一個朋友傳了篇文章給我,說是他年輕時讀到極感動的作品,篇名叫〈給志在寫作者〉。文章內容是一位編輯寫給投稿作者的一封信,提到對於文學不應只是「興趣」,更應該是「信仰」,「需要一點宗教情緒」,如此才不會遇挫即敗,無償即退。
「同時就是對文學有所希望」,他引述某舊俄作家的說法:「我們的不幸,便是大家對於別人的心靈,生命,痛苦,習慣,意向,願望都很少理解,而且幾幾乎全無所知。我們所以覺得文學可尊者,便因其最高的功能是在消除一切的界限與距離。」結論是:「今古相去那麼遠,世界面積那麼寬,人心與人心的溝通和連接,原是依賴文學的。人性的種種糾紛,與人生向上的憧憬,原可以依賴文學來詮釋啟發的。這單純信仰是每一個作家不可缺少的東西,是每個大作品產生必有的東西。」
這些話語,對於偶爾會對文學陷入某種迷亂情緒而致想逃開的我而言,不啻暮鼓晨鐘。這樣深刻的思索,來自沈從文先生。
我們為何而讀為何而寫?有朋友向我反應,貴刊文章太長字數太多,礙難竟讀。我們承認當初的設計確實有逆時代風向而行的企圖,在媒體一致輕薄短小的時代,我們想召喚的,不是表面的親近文學,而是更根本的,對文學的一種熱情,一種試圖與他人深切溝通的熱望。包含著理解他人的耐心與意願,我深信理解他人的同時更是自我理解的深刻時刻。對文學有所懷疑時,可以回頭讀讀沈先生這篇文章。
本期專輯正是沈從文。收錄一篇專訪與三篇小說。專訪由一九八七年七月瑞典作家漢森先生與漢學家倪爾思先生進行,隔年五月,沈先生即因病過世,故而本篇專訪愈益彌足珍貴。所刊三篇小說,均是沈先生四九年以後作品,生前並未發表,當時他已投身文物考古,在文學創作上銷聲匿跡。這些作品難免出現妥協痕跡,卻仍不掩他對人物刻畫的華采。閱讀這些作品,可以讓我們對一度噤聲的沈從文有更全面的認識。在翻閱沈先生年表時,四九年春天自殺一事始終令我耿耿於懷,於是不免對比長篇殘稿《死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的標題,暗自揣想,或許沈先生在當時已死過一回了吧。他的繼續創作,應當如他所說,只為堅持那份信仰吧。
一年的開始,我們重新調整菜單,除先前固定欄目外,陸續加入了朱天文「電影的故事」、唐諾「上海印象」、劉紹銘「嶺南手劄」、鍾怡雯「中壢之味」,新年度推出林行止「閒讀偶拾」,西西則繼看明星之後推出「西西看房子」,而小說家張大春改弦更張推出「聊聊齋」,內容以傳奇詭異的小故事為主,本期率先登場的〈爹爹背著〉,說的是一個大塊頭兒吳笨田精神外遇的故事,其短篇書寫的精湛功力與筆法,令人眼睛一亮。
此外,在對雜誌的功能性問題進行一番思索之後,我們有了新的想法與做法,自本期起,我們特地為讀者設計了一些小檔案,在行文之中穿插有趣的小常識,期望透過這些延伸的說明,讓讀者對文本有更多的理解與收穫。
興趣或信仰
轉眼間,舊的一年過去,新年來了。《印刻文學生活誌》堂堂邁入第五期。作為編輯,我們最大的關心,除了能否順利出刊,爭取更好的作家作品,以最精美的版面呈現,讓讀者滿意之外,更多在於一個文學刊物所能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或者,文學的角色與功能。記得去年,一個朋友傳了篇文章給我,說是他年輕時讀到極感動的作品,篇名叫〈給志在寫作者〉。文章內容是一位編輯寫給投稿作者的一封信,提到對於文學不應只是「興趣」,更應該是「信仰」,「需要一點宗教情緒」,如此才不會遇挫即敗,無償即退。
「同時就是對文學有所希望」...